為您推薦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課後照顧理論與實務」一書乃由理論與實務層面著手,其中包含四大部分: ●課後照顧理論篇:包含課後照顧、兒童發展理論 ●課後照顧課程與教學篇:包含九年一貫各學習領域的教材分析、課後照顧課程、課業輔導、班級經營、家長參與、作文教學、正音教學、多元評量應用、兒童團康遊戲 ●課後照顧行政經營篇:包含課後照顧相關法規、設立與申請立案、招生、管理與評鑑 ●課後照顧教師專業成長篇:包含課後照顧教師甄選、教師專業成長 本書之內容、對於課後照顧中心理論與實務之探討非常具重要性,讓讀者對於課後照顧領域更加的明瞭。另將課後照顧之各式相關表單及法規製成光碟,提供讀者在實務之應用上更得心應手。 【目錄】 第一章 課後照顧理念 第二章 兒童發展相關理論 第三章 九年一貫各學習領域教材 第四章 課後照顧課程 第五章 課後照顧課業輔導 第六章 課後照顧班級經營 第七章 課後照顧親職教育 第八章 作文、正音教學與小書製作 第九章 多元評量在課後照顧的應用 第十章 課後照顧兒童團康活動 第十一章 課後照顧相關法規 第十二章 課後照顧中心設立與申請立案 第十三章 課後照顧招生 第十四章 課後照顧行政管理與評鑑 第十五章 課後照顧教師甄試 第十六章 課後照顧教師專業成長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孩子可以比你想得更專心:談注意力訓練 系列名:障礙教育 ISBN13:9789861919331 出版社:心理 作者:孟瑛如;簡吟文 裝訂/頁數:平裝/224頁 規格:21cm*14.8cm*1.3cm (高/寬/厚) 版次:3 出版日:2020/11/13 中國圖書分類:特殊兒童教育 內容簡介 在我們生活周遭充滿著各種不同的訊息,為了讓我們的心理活動(如記憶、理解、推理、思考等)能夠保持最佳狀態,必須透過過濾、選擇、對焦、轉換及追蹤等心理能力,來處理接收到的訊息,而最直接處理訊息的心理能力便是注意力。因此,注意力被視為學習上不可忽視的一項能力,尤其是在課堂學習時,孩童更需要集中心思來看、聽或觀察老師在課堂中所呈現的教學內容。若能針對課程或是在日常活動中融入注意力訓練,相信對孩童的學習會有所助益。 本書內容包括:(1)你有注意力嗎?(2)你所了解與不了解的注意力;(3)誰有注意力問題?輕度障礙的注意力特徵和問題;(4)如何訓練注意力?相關訓練理論之探討;(5)不一樣的注意力訓練教材;(6)從哪裡看到效果?實施與應用研究;(7)翻轉的注意力訓練課程活動設計;(8)許一個更專心的未來:特殊需求領域課程發展與輔導建議。希望藉由本書兼顧理論與實務成效的說明,能提供讀者教學和思考的啟發及方向。 目錄 Chapter 1 你有注意力嗎? Chapter 2 你所了解與不了解的注意力 壹 神經心理學的基礎 貳 認知的歷程 參 注意力的分類 肆 注意力和記憶、學習的關係 伍 注意力相關的診斷標準 Chapter 3 誰有注意力問題?輕度障礙的注意力特徵和問題 壹 學習障礙的注意力特徵和問題 貳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的注意力特徵和問題 參 智能障礙的注意力特徵和問題 肆 自閉症的注意力特徵和問題 伍 亞斯伯格症的注意力特徵和問題 陸 教師可行的班級經營原則 Chapter 4 如何訓練注意力?相關訓練理論之探討 壹 行為理論的治療 貳 認知行為學派的理論 參 飲食療法和心理治療 肆 國內注意力訓練相關研究 Chapter 5 不一樣的注意力訓練教材 壹 理論依據 貳 教材編製與架構 參 教材內容 肆 使用說明 Chapter 6 從哪裡看到效果?實施與應用研究 壹 學習障礙之注意力訓練研究 貳 輕度智能障礙之注意力訓練研究 Chapter 7 翻轉的注意力訓練課程活動設計 壹 設計緣起 貳 課程內容 參 教學設計 Chapter 8 許一個更專心的未來:特殊需求領域課程發展與輔導建議 壹 配合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貳 輔導建議 參考文獻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如何促進自閉症兒童的社交能力:敘事遊戲76招 系列名:障礙教育 ISBN13:9789861915081 出版社:心理 作者:Ann E. Densmore 譯者:陳信昭 等合譯 裝訂/頁數:平裝/352頁 規格:21cm*14.5cm (高/寬) 版次:1 出版日:2012/08/01 中國圖書分類:神經系統疾病;精神醫學 內容簡介 自閉症現在已經到了一種流行的程度。在美國它被認為是增加最為快速的一種嚴重發展障礙,所影響的人口大約兩百萬人。對於父母、治療師及老師而言,自閉症及類似疾患最令人挫折的是患者的社交性很差。他們不跟別人互動,即使是父母和手足,而且對周遭的人和環境似乎沒有覺察。在本書中,治療師Ann E. Densmore帶著我們進入她所發展出來、將自閉症兒童帶入社交世界中的絕佳方案裡。他們到農場、池塘、遊戲場以及其他自然設施,在那裡他們跟同儕和手足一起互動,也和一位很特別的治療師互動,而這位治療師所發展出來的遊戲治療方法已經造福了許多人。 運用容許讀者細看單元過程的一種對話方式,Densmore說明了她用來鼓舞社交接觸的敘事遊戲。在這個方法中,一個孩子將通過四個階段,最後結合了語言、遊戲和敘事的技巧來跟別人互動。本書也包含對自閉症兒童的父母所做的訪談,想要幫助孩子步入社交世界的專業人員、老師、父母及家庭成員應該會對本書有極大興趣。心理學、特殊教育、小兒科學、神經學以及語言學科系的學生也應該會對Densmore的這本書及其理論感到興趣。 目錄 第一階段:初次接觸 語言 遊戲 敘事 第一章 初次接觸 在患童的所在之處加入他 策略1:經驗患童所經驗的事 策略2:進入患童的遊戲空間 策略3:聆聽父母所訴說的每一個細節 策略4:中斷患童的固著遊戲模式 策略5:利用環境來協助患童感受到別人的存在 鼓勵說話 策略6:讓父母看到顯示患童想玩的一些細節 策略7:與家人一起擬定一個練習遊戲的計畫 策略8:移到患童的視線高度 策略9:透過遊戲教導聲音結合和近似詞來說話 策略10:鼓勵家人使用他們的母語 鼓勵彈性 策略11:創造與患童興趣有關的遊戲敘事主題 策略12:辨認患童用來退縮並遠離他人的方法 策略13:改變患童的敘事以鼓勵他彈性面對同儕 策略14:要直接且教導患童認識其他孩童的感受 第一階段策略的摘要 第二階段:相互注意協調能力 語言 遊戲 敘事 第二章 相互注意協調能力 在自然的事物中跟循患童的興趣 策略15:幫助患童設想一個新的想法以阻斷舊模式 策略16:參與患童並聆聽他的抱怨 策略17:幫助患童設想新的選擇 策略18:在設想物件和地點的過程中引起患童的興趣 在遊戲中加入一位同儕 策略19:讓患童參與感官活動來減少注意力的分散 策略20:說出患童挫折和生氣的感覺 策略21:在自然的情境中跟循患童的帶領去接近他感興趣的事物 策略22:複製聲音並指出環境 與一位同儕共同創造敘事 策略23:向患童強調自然事件的主要完形和抽象概念,而不是專注於所有的微小細節 策略24:帶患童不只一次參與一個事件以教導抽象概念 策略25:透過先鼓勵其中一位同儕、再支持另一位的方式來促進語言 策略26:創造一個理由使兩個玩具組裡的玩偶能聚在一起 策略27:發展一個帶有定向、一系列行動以及結尾的敘事 計畫並解決問題 策略28:幫助兩位孩童一起規劃一個遊戲順序 策略29:創造出重複出現的問題,以便能試用各種不同的解決方法 策略30:在患童的故事主題中,描述和示範行動中的一個高潮以及結尾 第二階段的策略摘要 第三階段:發自患童的相互性 語言 遊戲 敘事 第三章 發自患童的相互性 使患童與一位同儕在一起 策略31:使患童與同儕產生連結並使兩位孩童投入遊戲的構想中 策略32:為了強化患童有意圖的遊戲,在自然的遊戲互動中敘述患童與同儕的行動細節 策略33:安排一位同儕促發患童想要遊戲的動機,並使患童超脫他那重複的行動與固著的心智形象 策略34:使用與患童生活有意義關係且與患童的遊戲構想相關的物件來示範象徵性遊戲 策略35:詢問同儕一些相關問題以發現故事的後續發展以及物件的後續命運 透過聆聽來建立信任 策略36:使用有意義的手勢語言和身體語言指出那位同儕在做什麼,並向患童建議一些在遊戲中能與同儕相連結的行動 策略37:一旦患童能夠在安靜的辦公室情境中經常看著一位同儕、跟著同儕的手指看向一個物件,並看著同儕的行動,就帶患童到戶外,以便在遊戲中致力於相互注意協調能力 策略38:指導患童的父母、老師、助理與患童一起跑,跟著他的節奏移動,並在環境中指出各種行動 策略39:在觀看一個藝術事件或使用美術素材時,透過描述感覺、聲音以及自然情境的影像來加入患童正在經驗的感受;鼓勵其他同儕也參與這個對話 策略40:運用由患童導引的對話來建立信任,方式是透過保持平靜、專心,聆聽患童的情緒狀態,以及提示一些確認患童感受的語言 策略41:當患童表達生氣和失望時,要聆聽、等待,並以平和、中立的聲音回應,同時提供一些具體的解決方法,而這些解決方法不只能確認患童的感覺,亦可將其注意力轉到下一件要做的事情上面 策略42:建議一些具體的肢體活動,這些活動不但要能鼓勵眼神接觸和輪流,也要包括患童能夠輕易做到的一個簡單技巧 策略43:當患童對自己生氣時,建議一些不太費勁就可以完成的活動,留在患童的身旁並且保持安靜,好讓患童能夠表達她的感覺 策略44:引進一些需要相互性的簡單、具體遊戲,並且在近距離提供語言和對話的機會 策略45:當患童哭泣時,待在附近,保持耐心、敏銳、平靜和專注 在遊戲當中敘述行動 策略46:選擇高度有趣的活動,這些活動不只針對學習困難──例如語彙提取困難和記憶力缺乏──亦針對患童的感官需求 策略47:在患童與他人的互動中聆聽他的感覺,並且注意一些可能在語言上會使患童感到困惑的模稜兩可詞彙或比喻式的語言 策略48:在治療中將焦點從直接向患童要求回應轉移到「敘述」患童、同儕及物件的行動與感覺,以激發患童表達自發性的想法並注意到共享事件中正在發生的事 策略49:觀察社交互動中的患童,而且只在有需要時才介入,方式是當患童與同儕互動時,提供含有對患童表示支持的語言腳本 將語言引進體育活動 策略50:教導語言技能──片語、比喻式的語言、字彙提取、複述和排序──方式是透過在操場或公園裡的體育活動,並且利用稱為「地板籃圖」的視覺效果協助患童了解規則及抽象推理 策略51:在互動中為自閉兒示範音調與詞彙意思之間的關係,好讓他能經驗到他的音調如何影響語言的意思;首先,在一個安靜的室內環境利用玩偶進行,接著在戶外或遊戲場與一位同儕進行角色扮演 策略52:為患童示範音量大小與說話者距離之間的關係,好讓患童能經驗在不同情況下聲音強度如何影響聽者所聽到的內容 策略53:將玩具組的物件數量減至最少,並與二位同儕一起規劃高度有趣、主題簡單、有具體行動的遊戲活動 策略54:利用如拋接軟橡皮球這類的具體活動來教導語言的相互性以及確認患童的身體活動需求 策略55:協助患童與一位同儕在遊戲和分享玩具組中對有形的一些物件進行協商 ...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激發自閉症兒童溝通、參與、遊戲的90個活動 ISBN13:9789864472086 替代書名:Thriving with autism: 90 activities to encourage your child's communication, engagement, and play 出版社:華騰文化 作者:Katie Cook 譯者:鄭臻貞 裝訂/頁數:平裝/232頁 規格:23cm*17cm*1.2cm (高/寬/厚) 版次:1 出版日:2023/06/01 內容簡介 為了引導您來幫助您的孩子茁壯成長,這裡有90個有趣的、實證本位的活動。 本書提供了一個簡單、有效的工具箱,可以補充和支持父母和照顧者為孩子發展所做的工作。這些解決方案專為1~11歲的孩子設計,所帶來的好處可以持續一生。 從培養更好的對話能力到加強社交技能,本書提供了實用的日常方式來進行連結、鼓勵、和遊戲。這本綜合指南鼓勵您的孩子提高他們的溝通、參與和自我調節技能。 目錄 Part I 讓我們開始吧!GETTING STARTED 第一章 一個為你增能的治療方式 第二章 參與、感情連結與成長 Part II 讓我們來做這個!活動、遊戲和策略 第三章 讓我們來溝通! 第四章 讓我們一起來做! 第五章 讓我們一起來玩! 第六章 讓我們來社交! 第七章 讓我們來動一動! 第八章 讓我們的感覺更聰明! 第九章 讓我們冷靜下來! 第十章 讓我們來學習!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兒童語音異常:構音與音韻的評估與介入 系列名:溝通障礙 ISBN13:9789861919218 出版社:心理 作者:鄭靜宜 裝訂/頁數:平裝/576頁 規格:23cm*17cm*3cm (高/寬/厚) 版次:1 出版日:2020/09/01 中國圖書分類:耳鼻喉科 內容簡介 國內有關華語兒童語音異常(台語俗稱「臭乳呆」)的評估與介入書籍相當少見,本書即是專門為以「語言治療師」為職志的學生以及想要深入探究此議題的語言治療師和教師所寫,其特色是以華語語音為主軸,囊括目前最新的語音異常相關研究,讀者可對語音異常的評估與介入有更深入一層的了解與體悟。 本書共包含十七章,前三章為基礎知識,接續討論兒童語音/音韻能力發展,再介紹語音異常的評估與介入之理論與實務,並在最後四章特別討論特殊溝通障礙者的語音評估與介入,包括:發展性言語失用症、唇顎裂、腦性麻痺,以及聽覺損失。此外,本書附錄還提供大量的語音評估與介入材料,例如:詞語、音節、語句、最小音素對比詞語等,可作為準備語言評估與治療時的言語材料之參考或實際運用。 就讓本書帶領您通往兒童語音異常介入之道,在面對語音異常個案時能更加遊刃有餘。歡迎一覽書中春秋,去除兒童乳臭之呆。 目錄 Chapter 1 何謂語音異常 Chapter 2 構音機制與語音系統 Chapter 3 華語的音韻特性與音韻歷程 Chapter 4 兒童語音習得的理論與相關能力的發展 Chapter 5 兒童語音能力的發展 Chapter 6 語音異常的評估與診斷 Chapter 7 造成語音異常的相關因素 Chapter 8 語音異常的介入原則 Chapter 9 音韻取向的語音介入 Chapter 10 動作取向的語音介入 Chapter 11 以語言為取向的語音介入 Chapter 12 音韻覺識能力的評估與介入 Chapter 13 特殊溝通障礙者的語音評估與介入:發展性言語失用症 Chapter 14 特殊溝通障礙者的語音評估與介入:唇顎裂 Chapter 15 特殊溝通障礙者的語音評估與介入:腦性麻痺 Chapter 16 特殊溝通障礙者的語音評估與介入:聽覺損失 Chapter 17 本於實證的SSD介入與介入成效評估 附錄 附錄一 口腔構音結構檢查表 附錄二 非詞複誦和可刺激性介入法的非詞材料 附錄三 華語最小音素對比詞語組 附錄四 各類音韻覺識測試題項 附錄五 華語子音語句練習材料 附錄六 華語音素目標音相關語句 附錄七 華語逐增加長度語句作業項目 附錄八 共鳴異常評估╱介入語句項目 附錄九 華語音素相關雙音節詞語列表 附錄十 華語常介入子音之詞語列表(雙音節詞、三音節詞、四音節詞) 附錄十一 國際音標(IPA)符號 附錄十二 國際音標標記異常語音的延伸符號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中文書】 書名 : 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 重修二版 作者 : 張春興 出版日 : 2020年8月重修二版 出版社 : 東華 ISBN : 9789574833580 內容簡介 本書的重修二版,除延續初版優點外,在內容上隨教育科學與心理科學思想的演變,另外修訂或增加了以下幾個要點,用以彰顯本書重修二版的特色。 對三化取向的重新銓釋。目的教育化者旨在藉本書理念培育優秀的理想教師。使教師有能力在對學生知識教學中啟發其智慧。對象全人化者在使教師能配合學生全人格發展與社會多元化需要而教學。方法本土化者旨在使教師能夠配合個該地區學生家庭背景,學生能力以及未來生涯規劃而教學,並與家庭合作推行二教合一的理想。 強調教學理論的重要性。說明學習理論只具備解釋學習的如何產生的描述性功能,而教學理論才能夠具備如何教學生學習與針對學生學困難所在的診斷性功能。 介紹建構主義的思想。皮亞杰與維果茨基的建構主義思想,原本起於對兒童認知發展的解釋。經教育心理學家採用,而終於發展成為與教師中心教學相對的學生中心教學新取向。 增加真實性評量的新模式。由於傳統的教學評量只限於評量教材內容的固定知識。不能評量學生能否將書本知識用於解決實際生活的能力,真實性評量即在矯正此一缺點。 改教室管理為班級經營。班級經營強調民主氣氛與師生溝通;其目的除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外,進而培養學生行為自律的精神。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提出LEAST教學思維,為幼兒參與科學探究學習提供全新的引導策略,幫助教育現場的實務工作者將科學遊戲與探究活動融入教學,啟發幼兒的好奇心與自主探索能力。LEAST教學思維強調高層次提問與引導,讓學習者透過觀察、思考、操作與驗證,發展科學探究精神。本書不僅提供教學引導策略更結合豐富的實務案例,讓教學者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活動設計,提升學習的深度與趣味性。 書中內容涵蓋: .LEAST教學思維的核心概念與實踐策略。 ‧科學遊戲與探究活動的設計原則與應用範例。 ‧如何透過有效提問,引導幼兒進行深度思考與探索。 ‧多元的科學實驗與挑戰,適應不同學習情境與需求。 ‧現場教學案例與實施建議,幫助教學者靈活統整課程。 本書適合教育工作者、課程設計者、學習引導者與對科學探究有興趣的讀者,提供清晰的教學思維與實踐策略,讓科學學習更加生動、有趣且具啟發性。 【目錄】 第 1 章 顏色實驗室 第 2 章 彩虹變變變 第 3 章 光影幻境 第 4 章 調皮的小星星 第 5 章 風中的舞蹈 第 6 章 小水滴的冒險 第 7 章 光之魔術 第 8 章 磁力小超人 第 9 章 聲音樂園 第 10 章 溶液探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