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行為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組織行為
系列名:商管叢書
ISBN13:9789865039530
出版社:全華圖書
作者:田靜婷;徐克成
裝訂/頁數:平裝/378頁
規格:26cm*19cm*1.6cm (高/寬/厚)
重量:692克
版次:1
出版日:2021/12/16
中國圖書分類:管理組織
內容簡介
在知識經濟時代,提倡智慧資本的經營環境中,「人」扮演企業組織最關鍵、最重要的角色,欲使組織中的「人」發揮其價值,就必須瞭解組織對組織中「人」的行為影響。主要分三大篇介紹:1.個體篇、2.團體篇、3.組織篇。本書除了對組織行為此門學問加以描述之外,盡量以更貼切生活經驗的方式闡述這個有趣的學科,使讀者能更投入其中。
本書特色
1.章前小品:包含新聞時事、趣味話題與情境故事,引導讀者進入章節內容。
2.豐富圖表:內文搭配視覺化的圖表輔助說明,理論更加清晰易懂。
3.重點摘要:每章章末條列該章重點,幫助讀者快速複習各章內容。
4.章後習題:各章皆附選擇題與問答題,供讀者學後練習。
5.教學活動:書末提供多元的團體個案討論與自我評估量表,課程更加生活化、活潑化。
目錄
CH01組織行為概論
1-1組織行為的意義
1-2研究與學習組織行為的目的
1-3當代組織行為研究的議題
1-4本書的編輯大綱
CH02個體行為的基礎
2-1智力
2-2態度
2-3價值
2-4文化差異
CH03人格與自我
3-1人格
3-2人與工作的適配
3-3與工作相關的特定人格
3-4自我
CH04學習與創新
4-1學習
4-2引導個體學習
4-3創新能力
CH05知覺、認知與個體決策
5-1知覺
5-2認知
5-3個體決策
CH06激勵
6-1激勵歷程
6-2激勵理論―內容論
6-3激勵理論―過程論
6-4近代激勵理論的思維
CH07情緒與心情
7-1情緒與心情的關聯
7-2情緒勞務
7-3情緒智力
CH08團體行為
8-1團體的定義
8-2團體屬性(團體的構成要素)
8-3團體組成
8-4團體發展過程
CH09團隊與團隊工作
9-1團隊的重要性
9-2團隊與團體
9-3團隊的類型
9-4高績效團隊
CH10團體決策
10-1團體決策
10-2有效團體決策的理論基礎
10-3團體決策與個體決策的取捨
10-4有效團體決策的做法
CH11領導與溝通
11-1領導的意義
11-2領導的理論
11-3領導的權變理論
11-4當代的領導理論
11-5溝通
CH12衝突、權力與政治
12-1衝突的定義
12-2衝突觀點的演變
12-3衝突的過程
12-4權力
12-5權力的來源
12-6權力的依賴性與權宜性
12-7政治行為
12-8組織政治行為模型
12-9組織中的政治行為
CH13組織結構與設計
13-1組織結構的基礎
13-2組織結構
13-3影響組織結構設計的因素
CH14組織文化
14-1組織文化的定義
14-2組織文化的要素
14-3組織文化的建立與維持
14-4組織文化的落實
14-5職場靈性
CH15組織變革與發展
15-1組織變革的本質
15-2組織變革的抗拒與因應
15-3藉由組織發展管理變革
15-4組織變革的當代議題
立即查看
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 (5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五版)
作者:劉碧珍
出版社:雙葉
出版日期:2018/08/01
ISBN:9789579096232
內容簡介
本次改版主要是納入最近國際貿易政策相關議題,包括數位貿易的發展(第17章)和美國川普總統的雙邊主義(第15章),這些對貿易政策均有相當衝擊。此外,更新區域協定(如TPP)的最新發展以及環境保護議題(巴黎協定)的進展等。
‧介紹最完整,最能跟上文獻的發展,新增「全球供應鏈與中間財貿易」(第4章)、「附加價值貿易」(第10章)及「數位貿易」(第17章)。
‧提供服務業貿易的完整討論。(第17章)
‧介紹最新區域整合的發展,包括TPP和RCEP。(第16章)
‧討論中國貿易制度的改革和貿易發展。(第12章)
‧介紹自荷蘭占領以來臺灣貿易發展史。(第7章)
目錄
第01章 緒論
1.1 為什麼要研究國際貿易
1.2 國際貿易的重要性
1.3 國際貿易理論
1.4 國際貿易政策
1.5 世界貿易趨勢
第02章 李嘉圖模型:古典貿易理論
2.1 早期的貿易理論
2.2 絕對利益原理
2.3 比較利益原理—李嘉圖模型
2.4 貿易利得的由來
2.5 工資率的決定
2.6 李嘉圖模型的實證、應用與評估
2.7 臺灣實例
第03章 特定要素模型:貿易與所得重分配
3.1 特定要素模型
3.2 相對價格變動的所得重分配效果
3.3 比較利益的決定
3.4 自由貿易的所得重分配效果
第04章 Heckscher–Ohlin模型:資源秉賦與貿易
4.1 Heckscher-Ohlin 模型的基本假設
4.2 價格、要素密集度與產出
4.3 Rybczynski定理
4.4 Heckscher–Ohlin定理
4.5 Stolper–Samuelson定理
4.6 要素價格均等定理
4.7 Leontief矛盾
4.8 全球供應鏈之發展—李嘉圖模型與H–O 模型的運用
第05章 經濟成長
5.1 經濟成長的型態
5.2 經濟成長的來源
5.3 提供曲線
5.4 經濟成長對貿易條件的影響
5.5 經濟成長的福利效果
5.6 臺灣實例
第06章 規模經濟、不完全競爭與國際貿易
6.1 規模經濟、市場結構與國際貿易
6.2 內部規模經濟與國際貿易
6.3 異質廠商貿易模型
6.4 產業內與產業間貿易的比較
6.5 產業內貿易的衡量
6.6 外部規模經濟與國際貿易
6.7 其他貿易理論—產品循環理論
第07章 臺灣貿易史
7.1 明朝時期
7.2 荷蘭時期
7.3 明鄭時期
7.4 清朝:鎖國時期
7.5 清朝:開國時期
7.6 日本時期
7.7 戰後時期
7.8 臺灣的貿易與比較利益
第08章 關稅與配額
8.1 關稅的種類與長期趨勢
8.2 關稅的經濟效果—小國
8.3 關稅的經濟效果—大國
8.4 最適關稅與福利水準
8.5 有效保護理論
8.6 進口配額
8.7 配額與關稅的比較
第09章 非關稅貿易措施
9.1 新保護主義的興起
9.2 非關稅貿易措施的範圍與衡量
9.3 傾銷與反傾銷
9.4 補貼
9.5 自動出口設限
9.6 其他非關稅貿易措施
第10章 貿易干預的理論基礎
10.1 保護國內產業與勞動就業
10.2 利用及矯正市場的不完全性
10.3 維持貿易的公平性
10.4 附加價值貿易的意涵與貿易糾紛
10.5 開發中國家關切的議題
第11章 臺灣的貿易政策
11.1 1980年以前的貿易政策
11.2 1980年以後的貿易政策
11.3 進口替代與出口擴張的爭議
11.4 兩岸貿易
第12章 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12.1 計劃經濟下的貿易體制改革
12.2 中國對外貿易的特色
12.3 中國開發區的發展
12.4 中國外資政策的演變
12.5 貿易結構的演變
12.6 外人投資結構的轉變
12.7 中國經驗的啟示
第13章 國際要素移動與對外投資
13.1 要素移動與商品移動
13.2 要素移動與社會福利
13.3 要素移動的選擇
13.4 對外投資理論
13.5 政府對要素跨國移動的干預
13.6 臺灣對外投資狀況
第14章 政治經濟學
14.1 利益團體模型
14.2 國家利益模型
14.3 中間選民模型
14.4 遊說模型
14.5 政治獻金模型
14.6 臺灣在1980年以前貿易政策的政經意涵
14.7 臺灣在1980年以後貿易政策的政經意涵
第15章 世界貿易制度
15.1 雙邊主義
15.2 多邊主義
15.3 GATT及WTO的起源
15.4 WTO的基本精神
15.5 GATT和WTO的談判
15.6 進口救濟
15.7 智慧財產權
15.8 政府採購
第16章 區域經濟整合
16.1 區域經濟整合的種類與動機
16.2 區域經濟整合的福利效果
16.3 區域經濟整合的發展趨勢
16.4 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16.5 歐洲聯盟—EU
16.6 與臺灣相關的區域經濟組織
16.7 區域主義與多邊主義:互補或衝突
第17章 服務業貿易
17.1 服務業貿易的特徵
17.2 服務業貿易的型態
17.3 服務業貿易的障礙
17.4 GATS
17.5 世界服務業貿易現況
17.6 服務外包
17.7 數位貿易
第18章 貿易新議題
18.1 農業貿易
18.2 杜哈回合談判的進展與問題
18.3 環境保護的議題
18.4 競爭法的調和
18.5 未來展望
立即查看
【簡介】
全新內容與實務案例:本書納入最新的服務管理議題與實務案例,幫助讀者將理論與實務相結合。
三大主軸架構:整本書以服務業管理、服務作業管理、與服務行銷管理三大部分作為主軸,提供完整的學習體系。
深入服務體驗與接觸管理:新增服務體驗與接觸管理專章,深入探討如何提升顧客滿意度。
涵蓋全面的管理範疇:包括服務流程、服務據點、服務人員、服務品質、產能管理與顧客關係管理等,內容全面豐富。
【目錄】
Part 1 服務業管理
Chapter 1 服務業與服務
Chapter 2 服務管理的焦點
Chapter 3 服務策略
Chapter 4 服務體驗與接觸管理
Part 2 服務作業管理
Chapter 5 服務流程設計
Chapter 6 服務傳遞與據點設立
Chapter 7 服務品質與失誤管理
Chapter 8 管理產能與需求
Chapter 9 等候線管理
Chapter 10 服務人員管理
Part 3 服務行銷管理
Chapter 11 發展服務商品與品牌
Chapter 12 購買意圖與訂價
Chapter 13 服務溝通
Chapter 14 顧客關係與顧客忠誠度
中英文索引
立即查看
服務業管理 (第三版) (3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以講述服務業管理的基本觀念與基礎理論為主,結合作者王榮祖教授多年來在課堂上使用的講義、講述的個案、發生的時事以及本身實務上的經驗,並蒐集多方資料、數據、文獻等撰寫而成,旨在建立一座連接理論與實務的橋梁,一方面引導學生讀者進入業界能立刻上手、學以致用;另一方面則有助於業界讀者瞭解目前服務業管理理論的發展趨勢,感受來自不同視野的訓練與成長的方式。
全書15章,分為四大主軸:第一篇為服務業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基本原則及演變趨勢;第二篇為服務業的內部管理,詳述以「人」來傳遞服務價值與鞏固服務品質的重要性;第三篇為服務業的外部管理,主要以服務規劃、服務訂價、服務通路與服務溝通四個服務組合為內容,類似行銷組合中提及的4P概念,分別論述要成功完成交易、傳遞服務價值所應該採取的策略及其注意事項;第四篇是服務業管理的重要課題,包括服務傳送的系統管理、顧客關係管理、服務疏失管理以及服務業創新。本書各章節皆附有蒐集到適合該章研讀的個案,並在個案後附有問題與討論,提供心得交換的討論園地,希望有助於加深學習印象,模擬業界實況,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各章習題均為討論題,書中不提供解答,請自學讀者選購時知悉,出版社與售書單位均無法提供解答給讀者。
第三版有幸邀請到致理科技大學顏碧霞與林逸棟兩位教授加入修訂,讓本書的改版更加完備。改版時聚焦於資料的全面更新,依據最新的資料,重新檢視服務業的現況並據以解析與討論,相信更能捉住服務業的主軸,提供更多值得學習、討論與反思的課題。
【目錄】
Part 1服務業管理的基本概念
Chapter 01 什麼是服務業
1-1 服務的意義與內涵
1-2 服務的型態
1-3 服務業的分類與範疇
Chapter 02 服務業的未來趨勢
2-1 臺灣服務業發展現況
2-2 服務業的產值
2-3 服務業的重要性
2-4 服務業科技應用
Chapter 03 服務管理的原則
3-1 製造業與服務業之管理
3-2 服務導向策略
3-3 服務管理的意義與觀點
3-4 服務管理的原則
Part 2 服務業的內部管理
Chapter 04 服務人員的管理
4-1 服務人員應有之特性
4-2 人員招募與遴選
4-3 人員訓練
4-4 人員授權
4-5 衝突管理
Chapter 05 服務的品質管理
5-1 品質
5-2 服務品質
5-3 服務品質的衡量
Chapter 06 服務倫理
6-1 倫理與道德意涵
6-2 服務業倫理與道德之重要性
6-3 對消費者的不利影響
6-4 服務業的社會責任
Part 3服務業的外部管理
Chapter 07 服務規劃
7-1 服務的基本概念
7-2 新服務的規劃
7-3 新服務的發展步驟
Chapter 08 服務訂價
8-1 訂價的意義
8-2 影響服務訂價的因素
8-3 服務訂價的方法
8-4 服務訂價的策略
8-5 價格調整管理
Chapter 09 服務通路
9-1 通路的意義與功能
9-2 通路設計的考量因素
9-3 通路型態的選擇
9-4 通路成長策略組合
Chapter 10 服務溝通
10-1 溝通的意義與目的
10-2 廣告決策
10-3 人員銷售決策
10-4 銷售推廣決策
10-5 公共關係決策
Chapter 11 服務的實體呈現
11-2 實體環境的基本概念
11-3 實體環境的影響層面
11-4 實體環境的考量因素和設計
Part 4 服務業管理的重要課題
Chapter 12 服務傳送的系統管理
12-1 產品製造與服務製造之不同
12-2 服務傳送的運作原則
12-3 服務傳送結構
12-4 服務傳送系統規劃
12-5 自助服務的運作
Chapter 13 顧客關係管理
13-1 顧客關係管理理論
13-2 顧客忠誠度
13-3 顧客管理系統
Chapter 14 服務疏失管理
14-1 服務疏失的定義
14-2 服務疏失的類型
14-3 服務疏失的補救
Chapter 15 服務業創新
15-1 服務創新
15-2 服務創新發展方向
15-3 服務業經營創新模式
立即查看
服務業系統設計與作業管理 (4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歷經2019年末的新冠疫情、中美貿易角力、俄烏戰爭及美國聯準會升息後,服務系統性思考與數位轉型已成為經濟發展的引擎。在疫後時代,服務業不僅發生產業型態轉變,企業經營理念、策略與制度亦全面服務化。因此,服務業乃至於製造業,都必須建立以服務為導向的營運系統與作業管理。為了與國際接軌,本書以服務特性與本質出發,從基礎研究的角度建立服務系統設計與作業管理之功能架構,探討服務設計、服務場址選擇、服務場所佈置、服務程序設計、服務後勤作業管理、服務等候線管理、服務作業控制與管理、服務品質等十五個主題,並增加服務作業管理與最新學術或實務議題的連結,有助於工業工程、企業管理與服務業相關領域的讀者瞭解服務系統設計與作業管理最新內容及發展,進而建立整體系統觀與策略層面之思維。
新版新議題:
一、時代變遷:增加高危疫情因素、兼職人員工作設計、高齡人員工作設計、新興市場服務設計、適老化服務系統設計、服務智財權保護、服務創新管理等議題。
二、經營模式:增加服務業經營模式設計、體驗經濟設計、行動工作設計、服務品牌管理、共享經濟發展與衍生的服務容量、等候線設計等議題。
三、技術創新:增加服務機器人、人工智慧、雲端運算、智慧科技、元宇宙在服務業之發展、VR/AR在服務業之應用、虛擬場所網址選擇等議題。
四、服務挑戰:增加VUCA新環境挑戰、管理典範模式發展、服務設計新維度、服務設計新價值主張、服務業自動化風險、客服中心發展趨勢等議題。
五、環境保護:增加可持續性發展政策、製造業服務化、服務場所佈置趨勢、服務程序設計新重點、服務系統節能減碳、國際標準環境管理體系等議題。
【目錄】
第1章 服務業時代來臨
第2章 服務本質與特性研究
第3章 服務系統設計與作業管理
第4章 服務設計
第5章 服務資源規劃
第6章 服務場址選擇
第7章 服務場所佈置
第8章 服務程序設計
第9章 服務工作設計
第10章 服務資訊化與自動化
第11章 服務作業規劃
第12章 服務後勤作業管理
第13章 服務等候線管理
第14章 服務作業控制與管理
第15章 服務品質管理
立即查看
服務業管理: 個案分析4/e (4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服務業管理-個案分析(第四版)
作(譯)者:
伍忠賢、黃廷合
出版商:全華
出版日:109/11/26
ISBN
ISBN13:9789865034856
書號:0806303
膠裝 448頁 16 K
簡介
本書透過實際案例的分析,進而瞭解服務業發展的現況與未來趨勢。除網羅台灣本土個案,還加入他國企業案例,藉由議題討論,使讀者更具國際觀。文中所介紹之個案,皆為大眾耳熟能詳的知名企業(如星巴克、海底撈),不僅拉近與讀者的距離,其成功之道更值得我們探討與學習。本書為「服務業管理」相關課程之輔助教材,且各章焦點與課程大綱相互呼應,使讀者能夠迅速地進入學習狀況。
目錄
CH01咖啡餐飲業的重要性與存在功能
1-1 咖啡店的重要性:工作、生活與投資
1-2 全景:餐廳飲料業
1-3 餐飲業資料來源
1-4 飲料核心效益,解渴
1-5 茶與咖啡飲料的獅虎之爭
1-6 咖啡飲料的五層效益
1-7 咖啡基本商品:自取與外賣咖啡
1-8 咖啡期望商品:咖啡「店」
1-9 咖啡擴增商品:第三個地方
1-10 咖啡擴增商品:第三個地方
CH02星巴克策略與組織管理:組織設計
2-1 核心能力─策略─競爭優勢─績效
2-2 全景:星巴克vs.瑞幸公司核心能力評分
2-3 星巴克與瑞幸的事業策略
2-4 全景:星巴克vs.瑞幸競爭優勢評分
2-5 星巴克公司董事會
2-6 星巴克公司的組織設計
2-7 星巴克總裁、營運長的分工
2-8 星巴克的職稱
2-9 星巴克的組織設計
2-10 星巴克產品事業群
2-11 星巴克的地理組織設計
CH03星巴克與瑞幸的商品策略
3-1 星巴克的「市場─產品」擴張順序
3-2 星巴克商品組合歷史發展
3-3 產品組合展望
3-4 近景:星巴克vs.瑞幸的基本產品:飲料
3-5 基本產品:咖啡
3-6 核心產品:烘焙食品與早午餐
3-7 美國健康午餐餐廳
3-8 中國大陸快餐市場
3-9 星巴克與瑞幸其他產品策略
CH04星巴克促銷策略之溝通與社群媒體行銷
4-1 星巴克的「溝通」
4-2 星巴克的行銷費用
4-3 星巴克店內音樂的決策流程
4-4 星巴克品牌塑造中的「轉換」:品牌個性
4-5 公司對消費者溝通管道
4-6 星巴克的網路行銷
4-7 星巴克的社群行銷
CH05中國大陸餐飲業中的火鍋業—現象級「企業」海底撈、「管理」海底撈
5-1 中國大陸最大中式餐飲公司海底撈
5-2 現象級企業海底撈
5-3 海底撈董事會與公司治理
5-4 現象級企業家海底撈董事長張勇—《富爸爸窮爸爸》書架構
5-5 現象級管理I:全景—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組織管理到行銷管理
5-6 現象級管理II:產出競爭優勢—海底撈跟美國西南航空比較
5-7 現象級管理III:張勇對員工管理的哲學
5-8 「員工導向」程度量表:西南航空76比海底撈60
5-9 現象級管理IV:投入「組織與人力資源管理」—兼論公司關懷員工,員工幸福程度51~60分項目
5-10 現象級管理V:投入「組織管理」—美國西南航空75分比海底撈62分
5-11 現象級管理VI:投入「組織管理」—員工幸福程度60分以上,顧客價值81分以上
CH06海底撈公司的組織管理(能力衡量)—跟臺灣的王品餐飲公司比較
6-1 海底撈組織設計
6-2 海底撈組織管理能力評分
6-3 高階管理者能力量表—美國星巴克67比中國大陸海底撈39分
6-4 海底撈各個成長階段的組織管理
6-5 海底撈第一成長階段(1994年3月到2002年9月)
6-6 第二成長階段(2002年10月~2009年)
6-7 海底撈第三成長階段 年):財務控制-企業活動部門獨立
6-8 海底撈第三成長階段 年):財務控制-各店細分責任中心
6-9 海底撈第三成長階段 年):財務控制-兼論強化基本服務品質的機制-論件計酬制與用人
6-10 海底撈第三成長階段:公司教練組
6-11 海底撈地四成長階段(2017年起)
CH07海底撈行銷管理Ⅰ:跟呷哺呷哺、臺灣王品比較
7-1 海底撈、石二鍋跟呷哺呷哺基本資料
7-2 全景:公司供給與顧客的評價
7-3 行銷組合力衡量:海底撈63分、石二鍋56分、呷哺呷哺47分
7-4 海底撈對產品力的努力
7-5 產品力評比:全景
7-6 硬體評比:海底撈、石二鍋與呷哺呷哺
7-7 商品力比較:海底撈、石二鍋、呷哺呷哺
7-8 特寫:海底撈的商品五層級
7-9 海底撈在臺灣
CH08海底撈行銷管理II:店員服務
8-1 海底撈與王品在店員服務上的要求
8-2 內部行銷對員工服務顧客的重要性-服務三角形角度、張勇的看法
8-3 海底撈與王品店員服務能量表-88比47分
8-4 店員服務力量表:海底撈、石二鍋與呷哺呷哺
8-5 王品餐廳前後場作業標準化發展歷程
8-6 海底撈店員服務發展歷程
8-7 海底撈一家店的組織設計—核心、基本服務必要條件:服務人員量足夠
8-8 海底撈店員做好基本、期望、擴增、潛在服務—顧客關係管理、知識管理和提案制度
8-9 近景:海底撈在等候區、廁所的服務
8-10 近景:海底撈在進餐區的店員服務流程與層級
8-11 海底撈餐廳的獨門店員服務:顧客免單、送禮物—潛在服務
8-12 海底撈的過度服務
CH9全球影視娛樂霸主美國迪士尼
9-1 美國快易通
9-2 迪士尼公司的重要I:全景與經濟學角度
9-3 迪士尼公司的重要II─企業管理角度
9-4 百年企業迪士尼的三階段與經營者─套用中國漢唐清的階段
9-5 年迪士尼公司面臨總體環境
CH10迪士尼公司事業群組合與組織設計
10-1 迪士尼公司四大事業群的價值驅動分析
10-2 迪士尼公司三階段四事業群發展
10-3 迪士尼公司四大事業群組合─實用BCG分析
10-4 迪士尼公司成熟期2005年11月起─第三代經營者艾格
10-5 迪士尼公司與四大事業群的組織設計
CH11中國大陸旅遊產業SWOT分析
11-1 從行銷研究了解遊客動機遊樂園的分類-以英國默林娛樂集團為例
11-2 歐美中主題樂園發展沿革
11-3 全景:全球主題樂園優勢劣勢分析
11-4 中國大陸主題樂園業SWOT分析:機會威脅分析
11-5 SWOT分析中,機會威脅分析Ⅱ:威脅
11-6 中國大陸境內旅遊產業SWOT分析Ⅲ:統計數字分析
CH12全球迪士尼度假區分析
12-1 全景:全球6家迪士尼度假區比較
12-2 外資公司可投資地主國進入模式
12-3 四個國外迪士尼度假區的進入模式─兼論中國大陸上海迪士尼的合營方式
12-4 全景:全球12座迪士尼樂園超級比一比─東京迪士尼度假區數一數
12-5 日本東京迪士尼度假區的業主─東方樂園公司
12-6 日本東京迪士尼度假區
12-7 迪士尼度假區的營業範圍─以東京迪士尼度假區為例
12-8 日本東京迪士尼度假區經營績效─總體環境的影響
...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