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由一群傑出研究人員撰寫(同為美國運動醫學會前任主席),新版《運動生理學》得以繼續作為高級生理學教科書,以及教師與學生喜愛的寶貴資源。 與之前的版本一樣,本書著重可讀性與易懂性,再加上獨特的學習輔助工具,包括各段落間的「重點回顧」專欄,幫助學生彙整相關的主要概念;每章後面的「問題討論」,亦提供複習與自我評估的機會。可供運動科學家、運動醫學專家、醫生、運動教練、私人教練、物理治療師、體育教育工作者、健身專家和運動科學研究生參考。 本書延續詳細圖解及醫學插圖兼備的編排方式,新版更是補充了以下內容: • 有關細胞訊號傳導與分子適應。 • 擴充關於肥胖與運動營養的內容。 • 重新編排與擴增能量消耗及運動處方的章節,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內容。 廣泛更新包括生物資訊學與大數據、增加蛋白質合成的分子機轉、肌肉痙攣與粒線體氧化領域中的重要議題。 【目錄】 導論—運動生理學 第一篇 運動中的肌肉 第1 章 運動中肌肉的結構與功能 第2 章 運動的能源-生物能量學與肌肉代謝 第3 章 運動時肌肉的神經控制 第4 章 運動中的賀爾蒙控制 第二篇 肌肉能量 第5 章 能量消耗 第6 章 疲勞,肌肉酸痛及肌肉痙攣 第三篇 心血管與呼吸功能 第7 章 心血管系統與調控 第8 章 呼吸系統與調節 第9 章 短期運動的心肺反應 第四篇 運動訓練 第10章 運動訓練的原則 第11章 阻力訓練的適應 第12章 有氧與無氧訓練的適應 第13章 健康與體適能的運動處方 第五篇 環境對運動表現的影響 第14章 冷熱環境的運動 第15章 高地、高壓環境與微重力 第六篇 優化競技運動表現 第16章 競技運動訓練 第17章 營養、身體組成與肥胖 第18章 競技運動中的增補劑 第七篇 競技、健身與身體活動的特殊考量 第19章 兒童與青少年的競技與健身運動 第20章 高齡的競技與健身運動 第21章 競技與健身運動的性別差異 第22章 心血管疾病與身體活動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運動解剖學實務-彩色圖解手冊 作者:駱明瑤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4 條嗎:9789861269474 新書簡介 運動不是運動員的專利,從兒童到老年,人人都需要正確而充分的運動,以維持良好體態,並促進健康。《運動解剖學實務─彩色圖解手冊》從解剖學和運動生理學的角度,透過彩色圖解讓你認識身體結構,詳細解說50種訓練身體各個部位的重要基礎運動方式,並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習者提供動作技巧及預防運動傷害的提示。適合致力健身或需要復健的人閱讀,更是健身指導員的最佳參考書。 序言 運動已不再侷限於運動員與健力者。這是對運動革命性的想法,健康專家現在知道運動是維持健康的協調的主軸,從小孩到老人甚至任何人。 所謂的運動並非買張健身房的會員卡外觀運動,這並不足以保持身體曲線於最佳狀態,所有成年人應參予適於自己年齡的運動,且含括自己病史與身體類型,並考量實習解剖學或運動生理學,訓練明日的運動員或保持體能狀態我們所有的人。運動員、健力者,或僅為強化體適能的,本書僅務實的提供如可運作重要的運動附以詳細的解析動作過程中的解剖現況您將學到運動特殊的目標,特別是肌肉群,使您或您的顧客不論是特殊的運動項目或一般體適能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最佳的效果。 本書前部是解剖回顧詳解肌肉解剖與基本功能,仍至於後部的彩色工作手冊則是對您已學過的部分做進一步的強化。 書中每個運動都必須跟著步驟進行,更須注意每個動作「提醒」動作。每個初開始加入運動訓練方列的初學者,每須先經過醫生檢查其身體狀態,尤其超過40歲以上的人或有心血管疾疼痛者、高血壓者,更須經醫生確認後在進行運動。最好是您進行運動健身房的教練會在您進行混合式運動時協助您。 部份量較重的肌力與柔軟度測試並非日常進行的項目,「這樣做」意謂者每項運動進行前適當的準備。僅使用適當的儀器設備,當須要幫忙或協助時請找專業的運動教練。對您或別的運動全程都需注意安全都應該是最重要的。 ken Ashwell 目錄 前言 本書的使用方法 解剖概 身體局部 肌肉系統 身體的肌肉 腹部與背部的肌肉 上、下肢肌肉 骨骼系統 人體骨骼 脊椎 上、下肢骨骼 神經系統 脊髓 循環系統 上、下肢血管 呼吸系統 身體動作 運動 胸部運動 啞鈴胸部推舉 啞鈴擴胸 椅上推舉 下壓 胸部線桿交叉 過頂 俯地挺身 背部運動 闊背肌下拉 引體向上 屈體划船 坐姿划船 反向/逆向 擴胸/飛鳥 啞鈴屈體划船 手臂與肩關節運動 (桿鈴)二頭肌彎曲 向心彎曲 線桿二頭肌彎曲 三頭肌下壓/滑輪下壓 坐姿三頭肌伸展 三頭肌啞鈴後屈伸 啞鈴肩上推舉 桿鈴前舉 啞鈴側舉 直立划船 聳肩/提肩 腕部彎曲 腿與臀部與運動 啞鈴屈蹲 桿鈴屈蹲 桿鈴前弓後箭步 硬舉 羅馬式硬舉 踩踏階梯 站姿小腿上舉 坐姿小腿上舉 腿伸 坐姿腿曲 臥姿腿曲 腿推 諾迪克式腿後肌 臀內收肌 臀外展肌 軀幹運動 龐式挺身 軀幹捲曲 交叉軀幹捲曲 踩腳踏車 超人姿 橋形撑 背部伸展 鋼索斜上舉 斜劈 健力球步行 彩色工作手冊 肌肉系統 頭與頸部肌肉 背部肌肉 胸與腹部肌肉 肩部肌肉 上肢肌肉 下肢肌肉 肌肉類型 關節 骨骼系統 脊椎 上肢骨骼 下肢骨骼 神經系統 上、下肢神經 參考文獻 字彙 索引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運動解剖學-動作指導及操作技巧解說 作者:林儀佳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20 條碼:9789863683063 簡介: 運動解剖學─動作指導及操作技巧解說〉由解剖學的角度來了解人體的各種運動動作,全書依身體的活動部位分章:軀幹及頸部、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等。書中透過數百個手繪圖,分別介紹各活動部位的運動過程、動作特徵,並提供能增加柔軟度、強化肌力及提升協調的運動。最後於章末亦附有操作練習,讓讀者學會如何安全且有效率地做出運動動作。本書對於想深入了解運動時動作之解剖者,以及從事運動課程相關教學者,都是絕佳的教材。 序言: 這本書是延續《動作解剖學-人體姿勢分析及技巧解說》,以下稱作《動作解剖學-人體姿勢分析及技巧解說》一書。 誰是我們的目標讀者? 主要的族群為從事運動相關教學者(尤其是針對初學者、孩童或「業餘愛好者」的課程),在選擇特殊的運動或決定運動進程時提供一些導引。 接受專項運動訓練的學生或練習者,像是舞蹈、武術、瑜珈或其他體育活動。 利用運動當作治療計畫之一部分的治療師。 此書可以提供什麼? 從解剖學的架構及在《動作解剖學-人體姿勢分析及技巧解說》一書介紹的觀點切入,本書進一步描述一系列綜合的運動,其選擇的運動是以效率與較低風險兩點為準則。有一些是屬全身性運動,另一些則是聚焦在特定的部位。 這些運動協助身體準備好在面對特殊運動的要求時有良好的反應。在不同的體育專項中,它們可以被當作教導或學習其他更專業的或更複雜的運動之參考基礎。因此,此書之運動比較像是為了更豐富及強調身體語言而提供一些補充。 內容架構 介紹的章節…… 此章節為閱讀這本書的方式,提供了些方法,建議將這些方法應用於隨後的所有練習。 依各身體部位學習 本書基於《動作解剖學-人體姿勢分析及技巧解說》中提供的知識,進而延伸並著重運動練習之內容。 參考文獻另可詳見於《動作解剖學-人體姿勢分析及技巧解說》 若無這些參考也可以使用本書:可建立練習基礎。 但要掌握解剖學基礎,需先閱讀《動作解剖學-人體姿勢分析及技巧解說》,本書的章節編排與此書相同。 透過各章學習各身體部位 軀幹 肩膀 肘部、手腕和手部 髖部 膝蓋 腳踝和足部 在每一部分我們皆說明以下項目 1. 身體部位之介紹以及說明該部位運動過程具有的特點。 2. 該身體部位動作特徵的描述。 3. 關於該身體部位柔軟度之學習:包括如何注意到僵硬或鬆弛的來源,進而克服它們;預見成人的僵硬;如何從童年開始預防。 4. 關於該身體部位肌肉強化之學習:該部位肌肉或肌肉群的概論,以及對各肌肉加強肌力訓練之特點。 5. 關於該身體部位動作協調性之學習。 在綜合論述的章節集結了本書數章節所包含的主題之數個身體部位。 按身體解剖部位介紹後,接著依下列標題編排練習章節: 柔軟度 肌力強化 協調性 針對每一部位,我們提供許多操作練習,其中包括: 測試與評估運動 基礎運動,適合多數的課程使用。 特殊運動,在課堂中偶爾可被參考執行。 建議課後執行的運動,因為通常在課堂中沒有足夠的時間(例如:精細的足部關節鬆動運動) 實用的評論 本書所列舉的所有練習都不能在一堂課中就做完,而應漸進式地被分成數個月或數年參考執行。 儘管已完整呈現所有的練習,但它們還是應該在指導運動的老師在進行完整的練習前,被分成幾堂課程漸進且依序地教導。 在操作部分中,下列有些運動是專門設計給孩童或老人的。 我們還可以在例行的專項訓練(武術、舞蹈、瑜伽、精神運動、運動等)中納入本書提到的全部或部份之練習。 目錄: 第一章 簡介11 增加柔軟度的運動 12 強化肌力的運動 15 提升協調的運動 17 第二章 軀幹及頸部 19 動作及其名稱 20 椎體構造 22 脊椎的柔軟度 32 軀幹肌群 40 脊椎各部位之特徵 48 軀幹(脊椎)的操作練習 軀幹關節和肌肉之柔軟度 63 軀幹肌力訓練 82 軀幹深層及淺層肌群之協調運動 94 應避免旳動作 100 第三章 肩關節 103 動作及其名稱 104 肩部的柔軟度 111 肩關節肌群之肌力訓練 118 肩部肌群的協調運動 119 肩部的操作練習 肩部伸展 122 肩部肌肉伸展 131 肩部肌群之協調運動 134 第四章 肘關節與前臂 139 動作及其名稱 140 肘關節的柔軟度 141 肘部的肌肉力量 143 前臂兩骨的動作 144 前臂兩骨的柔軟度 145 前臂的肌肉力量 146 肘關節和前臂的協調運動 147 第五章 腕關節與手149 腕關節動作及其名稱 150 腕關節的柔軟度 151 手腕的肌肉力量 152 手腕肌肉收縮之協調運動 152 手部及手指動作及其名稱 153 手部的肌肉力量 154 手部的協調運動 154 手肘、手腕及手部的操作練習 上肢之整體柔軟度 155 手肘、手腕、手部之肌力訓練 156 上肢的協調運動 158 手指運動 162 第六章 髖關節 165 動作及其名稱 166 骨盆的動作 171 髖關節的柔軟度 172 髖關節的肌肉力量 182 髖關節的協調運動 185 髖關節的操作練習 髖關節的柔軟度 186 強化髖關節肌群 199 髖關節肌群的協調運動 204 第七章 膝關節 209 動作及其名稱 210 解剖學概述 213 膝關節的柔軟度 216 膝關節的肌力 220 膝關節的操作練習 膝關節的柔軟度 224 強化膝關節的肌肉 228 強化其他外側及後側的肌群 231 膝關節肌肉的協調運動 232 第八章 踝關節與足部 235 動作及其名稱 236 踝關節的柔軟度 240 足部的柔軟度 242 踝關節與足部的肌肉運動 244 踝關節與足部的協調運動 246 承重情況下踝關節與足部的協調運動 250 踝關節與足部的操作練習 踝關節的柔軟度 252 足部的柔軟度 256 強化踝關節和足部之肌力 260 踝關節/足部肌肉的協調運動 270 第九章 髖部、膝部與足部的協調運動275 髖部、膝部及足部之協調動作操作練習 下肢的引導式動作 276 下蹲屈膝 280 重心轉移動作 284 踮腳站 286 制震緩衝 288 推進 298 索引305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運動解剖學 作者:BEHNKE(謝伸裕) 出版社:易利 出版日期:2010/03/01 ISBN:9789868456594 內容簡介 本書運動解剖學(第二版)是專門為身體活動相關的人士所寫。本書將第一版的內容做修正和補充,內容強調的是解剖如何影響動作,即人體如何建構及如何產生身體運動。內容討論骨骼、骨與骨之間的關節及附著在骨骼上的肌肉,並觀察肌內收縮時所引發的關節活動及肢體動作。 除保留第一版的優點之外,運動解剖學(第二版)增加了一些內容: ‧相片和圖片均以 4 色印刷模式,用以加速視覺認知,也加強對相片和圖片內容全面性的瞭解。 ‧每章後面的學習活動和測驗試題,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都會有幫助。 ‧以總結表整理出骨骼、關節、肌肉附著點、產生的動作、血管和神經支配等,以利復習及整體性的瞭解。 運動解剖學(第二版)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解剖學和身體活動有關的必要知識,也會讓你覺得學習解剖學並不是那麼的難。對有志繼續深入專門領域的進修者,本書也提供了最佳的基礎知識。讀者可以很容易的將書中的資訊應用到日常的身體活動、運動訓練或傷害處理等情境。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運動解剖肌動學 作者:鄭鴻衛(Floyd) 出版社:易利 出版日期:2019/12/00 ISBN:9789863414452 內容簡介 本人非常感謝無數位同事、學生及其他專業人士對本書長期的愛護,跟各位的對談中,收穫很多,讓本人除r可以保留Clem Thompson博士自1961到1989的重要內容外,也成功地加入了現代重要的知識內容。本人剛開始使用本書是當作大學部的教科書,但在之後本人的教學經驗中,本書仍佔有重要地位,對於本書及Clem Thompson博 士教學方式非常尊敬,在累積多年本人臨床工作和教育者的教學經驗之後,本人除了想要繼續保留這本教科書原有的教學效果,也希望加入與時俱進的專業內容,希望以一種更精簡有效的方式達成教學效果,也希望這樣的過程能讓本書更完整,誠摯的希望這樣的方式是有助於各位讀者的學習。 本書在過去幾年進行多次的修版,本人目標是希望內容能夠盡量較多應用性,在教學內容上讓學生和專業人士容易理解與容易被應用。因此當閱讀本教科書時,本人常會挑戰修課學生和專業人士,是否能夠立刻活用本書的內容,針對於他們各自專業熟悉的身體活動進行應用,本人也期待讀者們能夠同時觸診出自己移動的關節和肌肉,同時本人也鼓勵讀者能夠觸診同濟的活動關節和肌肉,過程中獲得正常解剖學活動範圍的良好理解,也能區分出正常、受傷及病理性肌肉骨骼肌動學上的變化差異。除此之外,因為網路資訊的快速成長及網路多媒體的應用,本人也期待必須小心應用與持續探討這些來源的正確性,以嚴謹的角度來看待這些資訊,以免錯誤的資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