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解剖學-人體姿勢分析及技巧解說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動作解剖學-人體姿勢分析及技巧解說
作者:余南瑩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8
條碼:9789863682042
簡介:
《動作解剖學─人體姿勢分析及技巧解說》本書以動態整合的方式來研究肌肉骨骼系統的結構,內容不僅聚焦在解剖學本身,也強調身體的舞蹈、運動,以及其它體育訓練的動作和解剖結構的功能層面,以了解其與人體動作間的關聯。全書以簡潔的文字搭配上千個手繪圖案,清楚地引導讀者悠遊於肢體與軀幹的肌肉、骨骼、韌帶與關節之中。對於想深入學習解剖學的人及熱衷於肢體動作的人來說,是一本具有相當參考價值及深入研究的書籍。
序言:
好幾世紀以來,解剖學家一直專注於精確地描述身體的結構,不可避免的,他們會以類似人體臟器的方式來處理人體的動作系統,也就是實際的功能並不清楚或獨立描述各個結構。逐漸地,在二十世紀初,解剖學家開始將更多的注意力擺在肌肉和關節的作用。最近這幾十年仍一直持續著基本的功能性研究。近幾年有一些研究學者開始探討動作系統的生物力學特性(例如彈性與阻力)。然而這些研究通常關注實驗室中獨立開來的成分,並不是在「實際生活中」人體如何使用肌肉與關節系統。通常我們會從「效率」的觀點來分析功能的層面,也就是人們如何在各種活動中讓身體像一個服從的機器一樣。在物理治療領域,我們通常從神經生理與力學的觀點來研究分析人體的動作,這樣才能對於治療效果與實際動作的機制有清楚的定義。很多人對於身體的活動或訓練例如舞蹈、模擬表演、戲劇、瑜珈、放鬆術等有興趣,希望藉由物理治療尋找量化與質性的分析研究,並以促進練習的成果。因此,Blandine Calais-Germain以研究舞蹈開始,並以研究物理治療做為結論。她認為這兩種探討身體結構與動作的方式有著互補的特性。Blandine很快就領略到舞者可以從了解自己身體的「內部結構」而獲得很大的進步。針對這個目的,她設計了一個新穎的教學方法:同步呈現身體結構及可能產生的動作,藉此誘發舞者做出正確的動作。
不只是舞者,其他與身體的訓練相關的專業都希望能增加前來上課的人數,在這些課程(也是這本書)強調的不是解剖學本身,而是對身體動作更深入的了解。我很榮幸能見證這個觀念及全新課程的誕生,此書的出版呈現Blandine擔任舞者及教師多年來的經驗,我很高興現在很多人可以一起分享這些經驗所結成的果實。當Blandine還是物理治療的學生時,我與她有密切的共事經驗,我見證她身為治療師的獨到技術、她的智慧及她所熱愛的教學。全書的圖都是原創的,且主要強調正常姿勢與動作的描述與了解。這本書對學習強調人體整合或複雜身體動作的專業特別有用,而對於因任何理由而想進一步學習解剖的人,此書提供有用且令人深思的資源。我希望這本書可以獲得其應得的成功。
Dr. Jacques Samuel
Director, French School of Orthopedics and Massage, Paris, France
目錄:
1 一般解剖學 9
解剖位置 9
動作的平面 10
骨架 14
骨骼 15
關節 16
韌帶 20
肌肉 21
肌肉的彈力性質 22
肌肉形狀 22
肌肉收縮的形式 25
2 軀幹 31
軀幹的型態:可視及可觸摸的標記點 32
軀幹的動作 34
脊柱(或脊椎) 36
脊椎結構 38
脊椎如何連結 39
脊柱上的韌帶 40
脊椎的動作 42
椎間盤主要負責吸收衝擊力量 44
骨盆或稱骨盆帶 44
兩個連結帶 51
薦髂關節 54
薦髂韌帶 55
腰椎 56
腰薦關節 58
胸椎 60
胸廓 62
肋骨的動作 64
胸腰交接 66
頸椎 67
枕下脊椎 70
軀幹與頸部後側肌肉 73
深頸部肌肉 78
頸部前面與外側肌肉 86
腹部前外側肌肉 96
腹腔 101
3 肩關節 104
肩部的型態 105
肩關節的整體性動作 107
肩帶 112
肩胛骨 114
肱骨 118
盂肱關節 119
肩胛胸廓肌肉 122
肩關節的深層肩胛肱骨肌肉群 128
肩膀的肩胛肱骨肌肉群 131
肩關節特定動作的肌肉活動 135
4 手肘 139
手臂及前臂型態:可視及可觸摸的標記點 140
手肘的屈曲與伸展 141
橈骨與尺骨 142
手肘與前臂的旋前與旋後 151
旋前與旋後動作來自前臂近端與遠端關節表面與韌帶間的相互作用關係 152
5 手腕與手部 159
手腕與手部 160
手部骨骼的配置 161
6 髖關節與膝關節 193
髖關節與膝關節標記點 194
髖關節的動作 196
股骨 202
髖關節 203
股骨頭如何與髖臼形成關節 206
髖關節的變異性 207
髖關節的關節囊與韌帶 208
髖關節活動時,髖關節前面的韌帶呈現不同的緊度 209
膝關節的動作 210
膝關節包含三組骨骼 213
膝關節表面 214
髁狀結構在膝關節活動時的位移 216
下肢在解剖位置通常看三個軸心 217
半月板 218
膝關節囊 220
十字韌帶 221
側腹韌帶 222
膝關節的韌帶固定 224
膝關節的自動旋轉 225
臏骨 226
髖關節與膝關節上附著於多處骨骼的肌肉 229
髖關節的深層肌肉 230
臀中肌 239
髖關節與膝關節的肌肉 240
7 腳踝與足部 259
腳踝與足部標記點 260
足部的骨骼排列 261
足部的動作 262
兩根形成小腿的長骨骼:脛骨與腓骨 264
踝關節 265
腳踝的活動度 266
骨骼的穩定度 266
腳踝的關節囊與韌帶 266
踝關節的穩定度 267
後足部或後跗骨的骨骼 268
腳踝與足部 270
距下(距跟)關節 271
距下關節的活動度 272
距下關節的關節囊與韌帶 274
距骨與跟骨前跗骨、蹠骨 275
橫跗關節(肖帕爾氏關節) 276
關節囊維持這兩個關節 277
蹠骨與趾骨 276
跗蹠關節 279
蹠趾關節 280
第一與第五「輪幅」的特殊性 281
腳踝與足部肌肉的附著位置 262
中間肌群 284
內側肌群 286
外側肌群 287
前面外在肌 288
伸趾長肌 289
第三腓骨肌 289
外側的外在肌 290
後側面外在肌 292
足部外在肌肉於腳踝上的作用 296
踝關節的穩定性 297
踝關節 298
走路時腳踝與足部肌肉的作用 300
立即查看
書名:皮拉提斯解剖學
作者:王子娟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5
條碼:9789863680574
簡介:
近年來迅速竄紅的皮拉提斯運動,已成為主流的健身養生法。主要是因為皮拉提斯不僅僅只是運動,更是一套訓練體能與智能的系統,可讓身心靈達完美平衡。《皮拉提斯解剖學》藉由兩位在美國頗負盛名的作者Rael Isacowitz以及Karen Clippinger深入淺出的帶領,剖析各種動作技巧,並搭配精緻的彩色繪圖與關鍵肌肉列表,清楚呈現運動時身體各肌群之參與。使讀者能更盡情的體驗皮拉提斯的樂趣,以及享受它為身體所帶來的驚人效果。這本書結構完整且內容實用,非常適合各類健身運動、養生功法及欲精進動作技巧的皮拉提斯運動愛好者閱讀。
目錄(CONTENTS)
關於作者 iv
原著序 vi
譯者序 ix
CHAPTER 1 皮拉提斯運動之六個主要原則 001
CHAPTER 2 脊椎、核心與身體排列 009
CHAPTER 3 肌肉、動作分析與地板運動 029
CHAPTER 4 地板運動基礎 051
CHAPTER 5 動作與穩定之腹肌作用 069
CHAPTER 6 柔軟脊椎之精細分節 097
CHAPTER 7 架橋建立功能性脊椎 127
CHAPTER 8 建立有效核心之側面運動 149
CHAPTER 9 強壯的伸背肌 175
CHAPTER 10 客製化您的皮拉提斯課程 193
參考文獻 199
運動索引 201
立即查看
彩色圖說功能解剖學:骨骼肌肉系統解剖學、人體肌動學和操作治療觸診手法 (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重量:1.15kg 頁數:472 裝訂:平裝 開數:28 x 21 cm 印刷:彩色
圖:393
表:8
序:
當今越來越多按摩、身體保健與健身的專業人 員成為健康防護團隊的一分子,這些專業人員與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整脊師、照護師經理人、辯護律師、保險公司,和其他保健照護專業共同合作成為一個專業。因此,除了必須明白肌肉和關節的簡單功能之外,也要獲得更多範疇的知識;如此才能讓他們清楚地溝通,維持專業信譽且得到從事治療工作的保險給付。目前對治療正當性判定的新觀念, 需要「依成果為依據」,此種需求讓我們需要 更徹底去瞭解活蹦蹦的身體。
撰寫《彩色圖說功能解剖學:骨骼肌肉系統解剖學、人體肌動學和操作治療觸診手法第二版》一書,即用來協助探討人體動作和功用的學生們,讓他們明白解剖構造如何共同合作以完成動作,這對學習醫療保健的學生非常重要。透徹瞭解身體內的複雜協合特性,對探討人體動作和功用的學生們非常重要。這許多專業都需要治療師們擬定明確而有效的治療計畫。健身和運動專業人員常被請去分析複雜的動作模式,好讓運動員表現到最佳的狀態,且預防發生傷害。
除了這些實用利益外,明白功能解剖學之後,可讓我們有如藝術家般更明智瞭解人體動 作。深入瞭解解剖構造與功能間的關係,讓我們能開始將受試者的身體視為活生生、生氣蓬 勃、活動自如的傑作。《彩色圖說功能解剖學:骨骼肌肉系統解剖學、人體肌動學和操作治療 觸診手法》一書,可以幫助您去探究人體在啟動如步行,跑步、舉起物體和投擲等動作時,其間的相關結構和解剖之間的關係。
本書結構和內容 (Organization and Content)
《彩色圖說功能解剖學:骨骼肌肉系統解剖學、人體肌動學和操作治療觸診手法第二版》 的各章節編排係依「由下而上」的方式,說明各解剖部位;也就是說,先說明深層構造,再 加上一層層的構造。此種編排方式可協助讀者 明白靜態結構 (如骨骼、韌帶,和關節囊) 與肌肉功能的關係。在本書中將從淺層到深層說明肌肉,以便學習系統性的觸診技巧。《彩色圖說功能解剖學:骨骼肌肉系統解剖學、人體肌動學和操作治療觸診手法第二版》也會依功能將肌肉分群敘述,例如背闊肌與大圓肌是體內的相鄰肌肉,具有共同的肌肉止端,且執行相似的動作,因此會在第四章中依序說明這些肌肉。
本書前三章說明人體的組合方式,以及如何執行動作的方式。第一章討論和說明人體的基本構造和系統、解剖和動作的用語,第二章則更深入探討人體內的各類型骨骼和關節,包括基本構造、形狀和功能、分類和位置。第三章進一步解說骨骼肌,包括功能、性質、肌纖維方向和種類,所產生的不同類型收縮與其調節方式。在學習完這些介紹性的章節之後,您應該能瞭解人體的基本構造,和產生運動的方法;也將會學到討論這些觀念的一套語言。
其他六章各自探討人體的特定部位,這些章節依照一致的編輯方式,各章提供同一部位的相同型式資訊;此種編輯可讓您預知格式和 內容,也有助於快速簡便在各章節中查閱相關 的標題。
目錄
前言 x
譯者序 xv
致謝 xvii
第一章 人體簡介 (Introduction to the Human Body) 1
第二章 骨學與關節學 (Osteology and Arthrology) 29
第三章 肌肉學 (Myology) 54
第四章 肩部 (The Shoulder) 84
第五章 手肘、前臂、腕部和手部 (The Elbow, Forearm, Wrist, and Hand) 134
第六章 頭部、頸部、顏面 (Head, Neck, and Face) 199
第七章 軀幹 (Trunk) 257
第八章 骨盆、大腿和膝部 (Pelvis, Thigh, and Knee) 321
第九章 小腿、踝部和足部 (Leg, Ankle, and Foot) 382
詞彙 429
索引 437
原價:
1100
售價:
1045
現省:
55元
立即查看
Netter's 人體解剖著色書 (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24
立即查看
骨科疾病之按摩與徒手操作 (Massage and Manual Therapy for Orthopedic Conditions 2/e)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骨科疾病之按摩與徒手操作
作者:簡盟月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3
條嗎:9789861268866
簡介
本書內容主要介紹用於各類骨科狀況的按摩技巧,以及疼痛與功能障礙相關的軟組織排列。內容涵蓋以傳統骨科評量原則為依據的的關節活動度、被動及等長收縮測試,以及協助判斷疾病或受傷嚴重程度的測試。對身體各部位詳盡的評量說明,並提供圖示以討論常見的組織損傷,並說明此項以科學為基礎的按摩方式。另含有簡明的骨科按摩原則、軟組織受傷及恢復的機制,以及每個身體部位解剖的介紹,實為臨床按摩治療領域中不可或缺的參考書籍。
譯者序 Preface
《骨科疾病之按摩與徒手操作》的作者是一位加州著名的整脊師,雖然專業背景不同於物理治療,但書中闡述骨科機能損傷的部分所做的檢查與治療與物理治療專業多所關連。書中第一、二章詳述主要的治療技巧與其理論基礎,其他身體部位更為精確具體的治療方式則是分章分節描述,相當值得物理治療領域的專業人員做參考。
這或許是我的最後一本譯著。回想這20幾年來,從合記書局台大店尚未有門市人員,也尚未裝潢成目前在公館羅斯福路小巷內的樣貌時,由於我日日出現在書店內閱讀書籍,而被老闆詢問是否有意願擔任翻譯工作這樣的機遇,讓我見識到一本書從著稿到付梓,多人參與的種種心路歷程與辛苦過程。
如今,不再翻譯書籍的原因是由於年歲漸增,視力、體力大不如前,工作壓力加上大女兒正值青春叛逆歲月。期間,我每日得咬緊牙根在翻譯、工作、家事和女兒的情緒之間周旋,苦不堪言,為了女兒這個甜蜜的負荷毅然決定放掉翻譯,多花些時間陪陪她應是值得,也是一位盡責的母親該做到的,因為女兒的成長只有一次,不能回頭。
雖為最後一本譯著,我仍每日兢兢業業不敢怠忽,惟恐沒有做到信與達。而在這當中也幸虧有一群一路上給予我建議與支持在每本譯著中與我伴行的同伴與編輯們、當然還有經常要為我轉件的台大門市部的小姐們、每日要包容我下班後還要不停嚼字、打鍵盤而將一堆碗盤留在洗碗槽到受不了而喊救命的老公,以及每天等著我陪她聊天的大女兒、等著我親親她才肯闔眼入睡的小女兒、容我三過家門而不入,讓我能夠專注於工作與照顧家庭的年邁雙親(合記書局台大門市就在我娘家附近),最初給予我這特殊機會的老闆,還有在我的專業領域上曾經傳道、授業、解惑的師長、先進與前輩們……,是你們過去所有的栽培灌注,讓這本書從接稿到付梓不只10個月的孕期才能好不容易呱呱墜地,也因而在閱讀本書時仍希望您們能針對書中有錯誤的部分不吝賜教,讓專業能夠繼續成長茁壯!
徐中盈
謹誌於2011年3月9日
(大女兒參加弦樂團全國音樂賽隔日)
目錄 Contents
Section I: Overview of Theory and Technique
Chapter 1 按摩及徒手治療之理論與科學 1
Chapter 2 評估和技術 53
Section II: The Spine
Chapter 3 腰薦椎 85
Chapter 4 胸椎 149
Chapter 5 頸椎 188
Section III: The Upper Extremeties
Chapter 6 肩關節 239
Chapter 7 肘關節,前臂,腕關節與手 292
Section IV: The Lower Extremeties
Chapter 8 髖 355
Chapter 9 膝關節 407
Chapter 10 小腿、踝部及足部 454
索引 513
原價:
1500
售價:
1425
現省:
75元
立即查看
24
原價:
1050
售價:
945
現省:
105元
立即查看
姿勢矯正-治療師操作指引30種常見的姿勢問題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姿勢矯正-治療師操作指引30種常見的姿勢問題
作者:劉鼎浩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8
條碼:9789863682325
簡介:
本書提供了30種常見的姿勢問題,並著重在於姿勢的矯正治療,書中亦收錄了許多使用深層組織按摩、簡單被動性牽拉、軟組織鬆解、去活化激痛點、溫和牽拉肢體等技術來改善姿勢的案例。同時,對於病人在療程中或療程結束後,都可獨自進行的改善療法,讓病人能順利執行長期的姿勢矯正。本書不僅能作為執業按摩治療師増進個人技術與評估能力的重要指引,也相當適用於其他徒手工作者,如骨科專家及健身教練等在姿勢動作矯正之參考。
序言:
本書為Hands-On Guides for Therapists系列中的一本,主要是提供給那些使用徒手治療的專家作為參考。如果你是軟組織治療師或專業運動教練(exercise professional),可運用本書中的按摩技巧及簡單的伸展運動來矯正病人的姿勢進而完成治療。物理治療系學生、骨病學專家、運動治療師及脊骨矯治專家能因此習得成熟的技巧來幫助病人解決姿勢不良的問題。如果你是一名學生,也可以透過本書淺顯易懂的描述來增進對肌肉骨骼系統的認識。如果你是一名瑜珈或彼拉提斯的老師,也可以學到哪些姿勢或動作可以在上課時用來調整學生的姿勢。在閱讀完這些教材後,你會有一個完整的思考架構,幫助你調整特定的姿勢問題。
不論你是什麼領域的專家,可能多少知道一些在本書所提到的技巧,但你並不知道該如何最適當地將這些技巧地運用在調整姿勢上,然而不論是對局部關節或整個身體進行姿勢僑正,本書都可完整提供你相關資訊。
本書包含30種在脊椎、骨盆、上肢和下肢的姿勢,並提供了身為治療師的你該如何去矯正這些姿勢的指引。這裡也提供了姿勢矯正最重要的一部分——讓你的病人知道他們該做什麼去矯正自己的姿勢。有些姿勢來自平常休息或是使用身體的習慣,提供資訊給病人,可以讓他們知道該如何自我矯正來處理或改變這些錯誤姿勢。
本書提到十種脊椎的姿勢,如頸椎前凸增加、頸側屈曲、頭部前傾、頭頸部旋轉、駝背、平背(在胸椎)、胸椎旋轉、腰椎前凸增加(減少腰椎前凸)和脊椎側彎。另外也有提到四種骨盆最常見的姿勢,如骨盆前傾、骨盆後傾、骨盆旋轉及骨盆側傾。
十種下肢最常見的姿勢包括髖關節內旋、膝反屈(膝關節過度伸展)、膝關節屈曲、膝內翻(O型腿)、膝外翻(X型腿)、脛骨扭轉、扁平足、高足弓、足外翻和足內翻。
六種肩膀以及上肢的姿勢包括肩胛前翻、肩上提、翼形肩胛、肱骨內旋、手肘彎曲及手肘過度伸展。
在書中提到的這30種姿勢,除了文字的描述,大多也有附上特定姿勢的圖片來做為範例。總覽的表格會將延長和縮短的肌肉分別列出。每一種姿勢都有條列式的說明,並以「身為治療師的你能做什麼」以及「病人可以做什麼」做為標題且附上圖片。
作為Hands-On Guides for Therapists系列中的其中一本,書中所闡述的技巧大多是可供治療師所使用的,特別是按摩治療師,因此會特別著重在延長縮短的組織來幫助身體回到正確的排列。每一種姿勢矯正都有多樣化的技巧可供使用,包括了深層組織按摩、簡單被動式的伸展、軟組織鬆解、激痛點去活化或是肢體牽引,也會提到病人可以主動伸展和休息的姿勢。本書不但提供你治療技巧,也會告訴你如何與病人建立良好的醫病關係來使治療更有效。而在書中提供的技巧也可作為物理治療師、骨病學專家及脊骨矯治專家在使用其他關節手法的輔助技巧。
本書也包含了一般按摩治療師難以處理的困難姿勢,例如脊椎側彎、膝內翻(O型腿)、膝外翻(X型腿)。雖然這些姿勢光靠著伸展軟組織或是強化較弱的肌肉並不足以改變骨頭的解剖構造,但還是有提供一些矯正方法及建議,因為身為治療師了解自身所能做到的程度也是十分重要的。
所有的治療師都知道,人體的解剖構造彼此都是環環相扣,很難將肌肉骨骼系統分開討論。例如頸部也會影響到腰椎;足部也會影響到骨盆;肩膀也會影響到手腕及手部。理論上,我們希望能全面性地給予全身完整的治療,但事實上,因為時間有限,身為治療師的我們常常一次只能針對身體的特定部位給予治療。在本書中,我希望你可以諒解我將教材分章闡述,但透過這樣的安排,在治療特定病人時,你可以快速地參考此書的某一章節。
本書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開始姿勢矯正」有兩個章節,提供了幫助病人改變姿勢的基本原理,並總覽後續章節所提到的技巧。在第二部分的四個章節:脊椎矯正(Correcting the Spine),著重在脊椎的特定部分並解釋矯正姿勢會對身體的哪些部位造成改變。第三部分,骨盆及下肢矯正,包含了兩章來處理骨盆、髖關節、膝關節、腳踝及足部的問題。最後,在第四部分有兩個章節,肩膀及上肢矯正。
本書若搭配另一本《姿勢評估》(Postural Assement)可對於在《深層組織按摩》(Deep Tissue Massage)及《治療性伸展和軟組織鬆解》(Therpeutic Stretching and Soft Tissue Release)這兩本書中所提到的技巧有進一步的認識,能在臨床上調整病人姿勢時帶來幫助。
目錄:
關於作者 iii
系列書序 iv
前言 v
PART I 開始姿勢矯正
1 姿勢矯正簡介 3
" 姿勢不良的原因 4 " 姿勢矯正的禁忌症及注意事項 14
" 錯位的後遺症 9 " 結語 16
" 誰會從姿勢矯正得到好處? 13
2 改變姿勢 17
" 決定何時該開始姿勢矯正 18 " 得到融洽的關係和加強目標達成 39
" 姿勢矯正的五步驟 20 " 轉介給其他專家 40
" 姿勢矯正的技巧 22 " 客製化你的治療 43
" 調整後的照顧 38 " 結語 52
PART II 脊椎矯正
3 頸椎 55
" 前凸增加 56 " 頭頸部旋轉 72
" 頸側屈曲 61 " 結語 76
" 頭部前傾姿勢 67
4 胸椎 77
" 胸椎後凸(駝背) 78 " 胸椎旋轉 88
" 平背 85 " 結語 92
5 腰椎 93
" 前凸增加 94 " 結語 104
" 前凸減少 101
6 脊椎側彎 105
" 脊椎側彎的型態 106 " 結語 112
" 脊椎側彎 109
PART III 骨盆和下肢矯正
7 骨盆 115
" 骨盆前傾 117 " 骨盆側傾 130
" 骨盆後傾 123 " 結語 134
" 骨盆旋轉 125
8 下肢 135
" 髖關節內轉 136 " 扁平足 164
" 膝反屈 142 " 高弓足 167
" 膝屈曲 146 " 足外翻 170
" 膝內翻 150 " 足內翻 174
" 膝外翻 155 " 結語 177
" 脛骨扭轉 159
PART IV 肩膀與上肢矯正
9 肩膀 181
" 肩胛前突 182 " 肩膀上抬 196
" 肱骨內轉 188 " 結語 198
" 翼狀肩胛 193
10 手肘 199
" 肘關節屈曲 200 " 結語 208
" 肘關節過度伸直 206
附錄 209
參考文獻 211
立即查看
Brunnstrom臨床肌動學-理論與實務應用(Brunnstrom's Clinical Kinesiology 6e)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Brunnstrom臨床肌動學-理論與實務應用
作者:李惠敏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9
條碼:9789863683025
簡介:
本書出版至今已逾50年,是一本禁得起時間考驗且以臨床導向探討肌動學的重要教科書。全書共分為四大單元並收錄上百張的精美圖片輔助說明,內容由第一單元肌動學的觀念來介紹機械原理(動力學)、動作系統(神經肌肉生理和動作控制),以及肌肉活動與力量;第二及第三單元是將人體動作的肌肉活動分為上肢、下肢來解說;第四單元則是結合了前三個單元的基礎理論是如何在日常功能性及日常生活活動的應用。為了能讓你輕鬆掌握肌動學相關知識,本書在各章末附加了問題討論,用以激發思考與促進學習,對物理治療系、職能治療系,以及運動體能相關學系的學生及從業人員,這是一本增進及提升專業能力必讀的完整教材。
目錄:
單元1:基本觀念(Basic Concepts) 1
CHAPTER 1 肌動學的基本概念:運動學 ...................................... 2
CHAPTER 2 機械原理:動力學 .................................................. 28
CHAPTER 3 動作系統:神經肌肉生理學和人體動作控制 ........... 82
CHAPTER 4 肌肉活動與力量 .................................................... 125
單元2:頭頸上肢(Upper Quarter) 159
CHAPTER 5 肩部複合體 ........................................................... 161
CHAPTER 6 肘與前臂複合體 .................................................... 217
CHAPTER 7 手腕與手部 ........................................................... 254
CHAPTER 8 頭、頸和軀幹 ....................................................... 314
單元3:腰、骨盆、下肢(Lower Quarter) 369
CHAPTER 9 骨盆與髖關節 ....................................................... 370
CHAPTER 10 膝關節 .................................................................. 423
CHAPTER 11 踝足部 .................................................................. 474
單元4:功能性活動(Functional Activities) 533
CHAPTER 12 站立與步態 ........................................................... 535
CHAPTER 13 日常功能性活動之肌動學應用 .............................. 593
CHAPTER 14 上肢日常生活活動的肌動學應用 ........................... 617
CHAPTER 15 運動和休閒活動 .................................................... 634
原價:
1600
售價:
1520
現省:
80元
立即查看
運動健康與體適能
ISBN13:9789869812955
出版社:華都文化
作者:盧俊宏-等
裝訂/頁數:平裝/351頁
規格:23cm*17cm*1.6cm (高/寬/厚)
出版日:2019/11/17
中國圖書分類:體育;運動
內容簡介
「體適能」為身體適應生活與環境的綜合能力,也就是說,體適能較好的人在日常生活或運動皆有較佳的體力及適應能力。然而現代人工作時間相對增加,身體活動的機會越來越少,加上外食習慣導致熱量攝取越來越高,許多文明病因而產生,對身體造成慢性傷害。近年來國人逐漸認知到良好體適能和規律運動的重要性,政府亦於運動、體適能的推展上投注大量心力。
有鑑於此,本書邀請多位在大專院校任教多年的專業學者參與,有系統地整理運動健康與體適能的理論與實務,特別以生活化、淺顯易懂的語句編寫,佐以國內外最新研究資料,包括美國運動醫學會的運動處方與檢測指導原則、我國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及飲食指南等。期望推廣正確的體適能觀念及訓練方法,促使更多學子投入相關領域。
全書分為12章:
‧第1~3章:鞏固基礎概念,包括身體活動、運動健身、健康促進、運動動機等,認識運動的重要性以及運動改變人體生理、心理的機轉。
‧第4~6章:分別介紹心肺適能、肌肉適能、柔軟度的測驗與訓練處方,配合詳細的圖片解說動作,更易讀易懂。
‧第7章:介紹運動體適能,為體能狀況優異者或運動員追求更高體能目標的訓練原則與方法。
‧第8~10章:介紹身體組成管理及心理健康,包括身體組成測量及體重控制的要點,並介紹幾種居家常見的紓壓運動。
‧第11~12章:進一步針對銀髮族及特殊族群的體適能指導原則及運動處方作介紹。
本書適合大專院校運動休閒相關科系或通識課程作為教材使用,更推薦給社會大眾閱讀,期望大眾皆能擁有正確、安全、有效的運動知能,提升全人健康。
目錄
CHAPTER 1 運動與健康促進
第一節 運動與健康的意義
第二節 健康促進的意義
第三節 整合運動與健康促進
CHAPTER 2 身體活動、認知功能與大腦
第一節 身體活動之現況
第二節 身體活動與健身運動之效益
第三節 認知功能及其影響因素
第四節 健身運動對認知功能之影響
第五節 健身運動促進大腦認知功能之機制
CHAPTER 3 運動動機與行為改變
第一節 運動的動機與影響因素
第二節 健身運動行為改變的跨理論模式
第三節 跨理論模式行為階段適合的介入策略
第四節 健身運動行為改變的介入策略與運用
CHAPTER 4 心肺適能測驗、評估與促進
第一節 心肺適能的定義與內涵
第二節 心肺適能的測量與評估
第三節 運動處方的設計與方法
CHAPTER 5 肌肉適能測驗、評估與促進
第一節 肌肉適能的定義與內涵
第二節 肌力、肌耐力測量與評估
第三節 肌力、肌耐力訓練之處方與方法
CHAPTER 6 柔軟度測驗、評估與促進
第一節 柔軟度定義與內涵
第二節 柔軟度測量與評估
第三節 柔軟度訓練處方與方法
第四節 安全注意事項──常見錯誤動作與修正
CHAPTER 7 運動體適能
第一節 定義與內涵
第二節 測量與評估
第三節 運動體適能訓練原則與方法
CHAPTER 8 身體組成評估
第一節 身體組成的定義與內涵
第二節 身體組成的影響因素
第三節 身體組成的評估方法
CHAPTER 9 體重控制
第一節 肥胖的定義與現況
第二節 肥胖的危險因子
第三節 體重控制
CHAPTER 10運動與心理健康
第一節 運動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第二節 運動的各項心理效益
第三節 常見的休閒運動與心理健康
CHAPTER 11銀髮族健康體適能指導
第一節 暖身運動指導原則
第二節 有氧適能運動指導原則
第三節 肌肉適能運動指導原則
第四節 柔軟度運動指導原則
第五節 平衡運動指導原則
CHAPTER 12特殊族群體適能指導
第一節 特殊族群與體適能定義
第二節 特殊族群體適能的發展目標與原則
第三節 特殊族群運動處方
立即查看
NETTER圖解動作解剖學:用瑜伽與皮拉提斯精通肌肉骨骼運作原理 (Netter’s Moving AnatoME)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24
立即查看
運動解剖學(Kinetic Anatomy 4E)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運動解剖學實務-彩色圖解手冊(The Students Anatomy of Exercise Manual)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運動解剖學實務-彩色圖解手冊
作者:駱明瑤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4
條嗎:9789861269474
新書簡介
運動不是運動員的專利,從兒童到老年,人人都需要正確而充分的運動,以維持良好體態,並促進健康。《運動解剖學實務─彩色圖解手冊》從解剖學和運動生理學的角度,透過彩色圖解讓你認識身體結構,詳細解說50種訓練身體各個部位的重要基礎運動方式,並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習者提供動作技巧及預防運動傷害的提示。適合致力健身或需要復健的人閱讀,更是健身指導員的最佳參考書。
序言
運動已不再侷限於運動員與健力者。這是對運動革命性的想法,健康專家現在知道運動是維持健康的協調的主軸,從小孩到老人甚至任何人。
所謂的運動並非買張健身房的會員卡外觀運動,這並不足以保持身體曲線於最佳狀態,所有成年人應參予適於自己年齡的運動,且含括自己病史與身體類型,並考量實習解剖學或運動生理學,訓練明日的運動員或保持體能狀態我們所有的人。運動員、健力者,或僅為強化體適能的,本書僅務實的提供如可運作重要的運動附以詳細的解析動作過程中的解剖現況您將學到運動特殊的目標,特別是肌肉群,使您或您的顧客不論是特殊的運動項目或一般體適能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最佳的效果。
本書前部是解剖回顧詳解肌肉解剖與基本功能,仍至於後部的彩色工作手冊則是對您已學過的部分做進一步的強化。
書中每個運動都必須跟著步驟進行,更須注意每個動作「提醒」動作。每個初開始加入運動訓練方列的初學者,每須先經過醫生檢查其身體狀態,尤其超過40歲以上的人或有心血管疾疼痛者、高血壓者,更須經醫生確認後在進行運動。最好是您進行運動健身房的教練會在您進行混合式運動時協助您。
部份量較重的肌力與柔軟度測試並非日常進行的項目,「這樣做」意謂者每項運動進行前適當的準備。僅使用適當的儀器設備,當須要幫忙或協助時請找專業的運動教練。對您或別的運動全程都需注意安全都應該是最重要的。
ken Ashwell
目錄
前言
本書的使用方法
解剖概
身體局部
肌肉系統
身體的肌肉
腹部與背部的肌肉
上、下肢肌肉
骨骼系統
人體骨骼
脊椎
上、下肢骨骼
神經系統
脊髓
循環系統
上、下肢血管
呼吸系統
身體動作
運動
胸部運動
啞鈴胸部推舉
啞鈴擴胸
椅上推舉
下壓
胸部線桿交叉
過頂
俯地挺身
背部運動
闊背肌下拉
引體向上
屈體划船
坐姿划船
反向/逆向 擴胸/飛鳥
啞鈴屈體划船
手臂與肩關節運動
(桿鈴)二頭肌彎曲
向心彎曲
線桿二頭肌彎曲
三頭肌下壓/滑輪下壓
坐姿三頭肌伸展
三頭肌啞鈴後屈伸
啞鈴肩上推舉
桿鈴前舉
啞鈴側舉
直立划船
聳肩/提肩
腕部彎曲
腿與臀部與運動
啞鈴屈蹲
桿鈴屈蹲
桿鈴前弓後箭步
硬舉
羅馬式硬舉
踩踏階梯
站姿小腿上舉
坐姿小腿上舉
腿伸
坐姿腿曲
臥姿腿曲
腿推
諾迪克式腿後肌
臀內收肌
臀外展肌
軀幹運動
龐式挺身
軀幹捲曲
交叉軀幹捲曲
踩腳踏車
超人姿
橋形撑
背部伸展
鋼索斜上舉
斜劈
健力球步行
彩色工作手冊
肌肉系統
頭與頸部肌肉
背部肌肉
胸與腹部肌肉
肩部肌肉
上肢肌肉
下肢肌肉
肌肉類型
關節
骨骼系統
脊椎
上肢骨骼
下肢骨骼
神經系統
上、下肢神經
參考文獻
字彙
索引
立即查看
書名:運動解剖學
作者:BEHNKE(謝伸裕)
出版社:易利
出版日期:2010/03/01
ISBN:9789868456594
內容簡介
本書運動解剖學(第二版)是專門為身體活動相關的人士所寫。本書將第一版的內容做修正和補充,內容強調的是解剖如何影響動作,即人體如何建構及如何產生身體運動。內容討論骨骼、骨與骨之間的關節及附著在骨骼上的肌肉,並觀察肌內收縮時所引發的關節活動及肢體動作。
除保留第一版的優點之外,運動解剖學(第二版)增加了一些內容:
‧相片和圖片均以 4 色印刷模式,用以加速視覺認知,也加強對相片和圖片內容全面性的瞭解。
‧每章後面的學習活動和測驗試題,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都會有幫助。
‧以總結表整理出骨骼、關節、肌肉附著點、產生的動作、血管和神經支配等,以利復習及整體性的瞭解。
運動解剖學(第二版)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解剖學和身體活動有關的必要知識,也會讓你覺得學習解剖學並不是那麼的難。對有志繼續深入專門領域的進修者,本書也提供了最佳的基礎知識。讀者可以很容易的將書中的資訊應用到日常的身體活動、運動訓練或傷害處理等情境。
原價:
1150
售價:
1093
現省:
57元
立即查看
運動解剖肌動學(Manual of Structural Kinesiology)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運動解剖肌動學
作者:鄭鴻衛(Floyd)
出版社:易利
出版日期:2019/12/00
ISBN:9789863414452
內容簡介
本人非常感謝無數位同事、學生及其他專業人士對本書長期的愛護,跟各位的對談中,收穫很多,讓本人除r可以保留Clem Thompson博士自1961到1989的重要內容外,也成功地加入了現代重要的知識內容。本人剛開始使用本書是當作大學部的教科書,但在之後本人的教學經驗中,本書仍佔有重要地位,對於本書及Clem Thompson博
士教學方式非常尊敬,在累積多年本人臨床工作和教育者的教學經驗之後,本人除了想要繼續保留這本教科書原有的教學效果,也希望加入與時俱進的專業內容,希望以一種更精簡有效的方式達成教學效果,也希望這樣的過程能讓本書更完整,誠摯的希望這樣的方式是有助於各位讀者的學習。
本書在過去幾年進行多次的修版,本人目標是希望內容能夠盡量較多應用性,在教學內容上讓學生和專業人士容易理解與容易被應用。因此當閱讀本教科書時,本人常會挑戰修課學生和專業人士,是否能夠立刻活用本書的內容,針對於他們各自專業熟悉的身體活動進行應用,本人也期待讀者們能夠同時觸診出自己移動的關節和肌肉,同時本人也鼓勵讀者能夠觸診同濟的活動關節和肌肉,過程中獲得正常解剖學活動範圍的良好理解,也能區分出正常、受傷及病理性肌肉骨骼肌動學上的變化差異。除此之外,因為網路資訊的快速成長及網路多媒體的應用,本人也期待必須小心應用與持續探討這些來源的正確性,以嚴謹的角度來看待這些資訊,以免錯誤的資訊應用。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