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運動解剖學實務-彩色圖解手冊(The Students Anatomy of Exercise Manual) (1版)
作者: 駱明瑤
版次: 1
ISBN: 9789861269474
出版社: 合記
書籍開數、尺寸: 21.5*27.5
重量: 0.00 Kg
頁數: 192
內文印刷顏色: 單色
#醫學
#基礎醫學
#解剖學與生理學
#運動、體適能治療/肌動學
#健康科學
#復健醫學
定價: 500
售價: 475
庫存: 庫存: 1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詳細資訊

書名:運動解剖學實務-彩色圖解手冊 作者:駱明瑤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4 條嗎:9789861269474 新書簡介 運動不是運動員的專利,從兒童到老年,人人都需要正確而充分的運動,以維持良好體態,並促進健康。《運動解剖學實務─彩色圖解手冊》從解剖學和運動生理學的角度,透過彩色圖解讓你認識身體結構,詳細解說50種訓練身體各個部位的重要基礎運動方式,並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習者提供動作技巧及預防運動傷害的提示。適合致力健身或需要復健的人閱讀,更是健身指導員的最佳參考書。 序言 運動已不再侷限於運動員與健力者。這是對運動革命性的想法,健康專家現在知道運動是維持健康的協調的主軸,從小孩到老人甚至任何人。 所謂的運動並非買張健身房的會員卡外觀運動,這並不足以保持身體曲線於最佳狀態,所有成年人應參予適於自己年齡的運動,且含括自己病史與身體類型,並考量實習解剖學或運動生理學,訓練明日的運動員或保持體能狀態我們所有的人。運動員、健力者,或僅為強化體適能的,本書僅務實的提供如可運作重要的運動附以詳細的解析動作過程中的解剖現況您將學到運動特殊的目標,特別是肌肉群,使您或您的顧客不論是特殊的運動項目或一般體適能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最佳的效果。 本書前部是解剖回顧詳解肌肉解剖與基本功能,仍至於後部的彩色工作手冊則是對您已學過的部分做進一步的強化。 書中每個運動都必須跟著步驟進行,更須注意每個動作「提醒」動作。每個初開始加入運動訓練方列的初學者,每須先經過醫生檢查其身體狀態,尤其超過40歲以上的人或有心血管疾疼痛者、高血壓者,更須經醫生確認後在進行運動。最好是您進行運動健身房的教練會在您進行混合式運動時協助您。 部份量較重的肌力與柔軟度測試並非日常進行的項目,「這樣做」意謂者每項運動進行前適當的準備。僅使用適當的儀器設備,當須要幫忙或協助時請找專業的運動教練。對您或別的運動全程都需注意安全都應該是最重要的。 ken Ashwell 目錄 前言 本書的使用方法 解剖概 身體局部 肌肉系統 身體的肌肉 腹部與背部的肌肉 上、下肢肌肉 骨骼系統 人體骨骼 脊椎 上、下肢骨骼 神經系統 脊髓 循環系統 上、下肢血管 呼吸系統 身體動作 運動 胸部運動 啞鈴胸部推舉 啞鈴擴胸 椅上推舉 下壓 胸部線桿交叉 過頂 俯地挺身 背部運動 闊背肌下拉 引體向上 屈體划船 坐姿划船 反向/逆向 擴胸/飛鳥 啞鈴屈體划船 手臂與肩關節運動 (桿鈴)二頭肌彎曲 向心彎曲 線桿二頭肌彎曲 三頭肌下壓/滑輪下壓 坐姿三頭肌伸展 三頭肌啞鈴後屈伸 啞鈴肩上推舉 桿鈴前舉 啞鈴側舉 直立划船 聳肩/提肩 腕部彎曲 腿與臀部與運動 啞鈴屈蹲 桿鈴屈蹲 桿鈴前弓後箭步 硬舉 羅馬式硬舉 踩踏階梯 站姿小腿上舉 坐姿小腿上舉 腿伸 坐姿腿曲 臥姿腿曲 腿推 諾迪克式腿後肌 臀內收肌 臀外展肌 軀幹運動 龐式挺身 軀幹捲曲 交叉軀幹捲曲 踩腳踏車 超人姿 橋形撑 背部伸展 鋼索斜上舉 斜劈 健力球步行 彩色工作手冊 肌肉系統 頭與頸部肌肉 背部肌肉 胸與腹部肌肉 肩部肌肉 上肢肌肉 下肢肌肉 肌肉類型 關節 骨骼系統 脊椎 上肢骨骼 下肢骨骼 神經系統 上、下肢神經 參考文獻 字彙 索引

為您推薦

皮拉提斯解剖學 (1版)

皮拉提斯解剖學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皮拉提斯解剖學 作者:王子娟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5 條碼:9789863680574 簡介: 近年來迅速竄紅的皮拉提斯運動,已成為主流的健身養生法。主要是因為皮拉提斯不僅僅只是運動,更是一套訓練體能與智能的系統,可讓身心靈達完美平衡。《皮拉提斯解剖學》藉由兩位在美國頗負盛名的作者Rael Isacowitz以及Karen Clippinger深入淺出的帶領,剖析各種動作技巧,並搭配精緻的彩色繪圖與關鍵肌肉列表,清楚呈現運動時身體各肌群之參與。使讀者能更盡情的體驗皮拉提斯的樂趣,以及享受它為身體所帶來的驚人效果。這本書結構完整且內容實用,非常適合各類健身運動、養生功法及欲精進動作技巧的皮拉提斯運動愛好者閱讀。 目錄(CONTENTS) 關於作者 iv 原著序 vi 譯者序 ix CHAPTER 1 皮拉提斯運動之六個主要原則 001 CHAPTER 2 脊椎、核心與身體排列 009 CHAPTER 3 肌肉、動作分析與地板運動 029 CHAPTER 4 地板運動基礎 051 CHAPTER 5 動作與穩定之腹肌作用 069 CHAPTER 6 柔軟脊椎之精細分節 097 CHAPTER 7 架橋建立功能性脊椎 127 CHAPTER 8 建立有效核心之側面運動 149 CHAPTER 9 強壯的伸背肌 175 CHAPTER 10 客製化您的皮拉提斯課程 193 參考文獻 199 運動索引 201

原價: 500 售價: 475 現省: 25元
立即查看
運動傷害與機能貼布 (2版)

運動傷害與機能貼布 (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運動傷害與機能貼布(2版) ISBN13:9789860606713 出版社:華都文化 作者:駱明瑤 裝訂/頁數:平裝/451頁 規格:23cm*17cm*2cm (高/寬/厚) 版次:2 出版日:2021/02/20 中國圖書分類:骨科 內容簡介   《運動傷害與機能貼布》係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與現場經驗累積,整合為兼具學理及實務,且更易理解應用之運動傷害處理方法。   「緒論」讓讀者對機能貼布有初步的認識,再進行「各部位運動傷害之貼紮詳解」。內容分為〈下肢篇〉、〈腰背篇〉、〈上肢篇〉,以肌肉解剖學、肌動學為依據,先說明傷害成因、病理變化及症狀、肌肉檢測等,搭配該傷害部位的位置示意圖、傷處之描繪,採圖文對應的方式呈現貼紮步驟,並標註處理目標與貼布作用,一目了然。   本書因應傷害階段的不同,進一步分為:急性期貼紮、治療期(矯正期)貼紮、恢復期貼紮,旨在確保受傷部位完全痊癒、恢復正常功能,避免因貼紮效果而影響傷害情況的判斷;亦依傷害部位的特性,以不同肌肉或貼紮方法,逐一進行步驟圖解說明。全書計69個常見的運動傷害,共有151個貼紮方法。   在一般情況下,按貼紮的步驟、動作,並施予適當的貼布張力,則傷者應:明顯減緩疼痛、動作輕鬆且提升活動範圍、改善肌力與柔軟度;若於貼紮後未感受貼布作用,則有必要重新檢視各個貼紮步驟與正確性。提醒您,機能貼布不是萬靈丹,若遇嚴重運動傷害請務必就醫診治。   期盼本書的出版讓運動員、傷害防護員、教練、體育界與一般民眾能認識及應用機能貼布,進而遠離運動傷害,擁抱暢快人生。 目錄 緒論 肌內效貼布 Q & A 肌內效貼布使用方法與類型 運動傷害與發炎 各部位運動傷害之貼紮詳解 下肢篇 Part 1 足踝 凍甲:內嵌趾甲、甲溝炎 足母趾外翻:趾蹠關節滑液囊腫 莫頓氏神經瘤(囊腫) 腳跟疼痛:跟骨挫傷 伸足母長肌損傷 伸趾長肌損傷 足底筋膜炎、扁平足 踝關節扭傷 阿基里氏腱炎/跟腱炎 Part 2 小腿 脛前疼痛:脛骨前肌肌腱炎 腔室症候群 小腿肌肉抽筋:小腿肌肉痙攣 腓側肌群疼痛 Part 3 膝蓋 髕骨挫傷、擦傷 奧斯骨膝 內側副韌帶損傷 外側副韌帶損傷 前十字韌帶損傷 後十字韌帶損傷 貝克氏囊腫 鵝足:肌腱炎、滑囊炎 髕骨向外移位 髕骨向內移位 髕軟骨軟化症 Part 4 大腿 股四頭肌拉傷 腿內收肌拉傷 縫匠肌拉傷 闊筋膜張肌拉傷 髂脛束拉傷 腿後肌拉傷 鼠蹊韌帶扭傷 Part 5 臀部 髖關節傷害 臀大肌拉傷 臀中肌拉傷 腰背篇 Part 6 腰背部 下腰背痛 單側腰背痛 不明原因/過度使用之腰背痛 雙側下背痛 雙側上背痛 上肢篇 Part 7 上部軀幹 姿勢不良 Part 8 腹壁 腹直肌無力 腹內斜肌無力 腹外斜肌無力 Part 9 胸壁 胸大肌拉傷 前鋸肌拉傷 肋間肌拉傷 Part 10 肩部、上臂 肩頸部肌肉拉傷 落枕:胸鎖乳突肌拉傷 肌筋膜炎 提肩胛肌拉傷 上斜方肌拉傷 下斜方肌拉傷 肩胛下肌拉傷 背闊肌拉傷 肩旋轉袖損傷 三角肌拉傷 肱二頭肌拉傷 肱三頭肌拉傷 Part 11 肘部 肘關節損傷 網球肘、家庭主婦肘:肱骨外上髁炎 高爾夫球肘、投手肘:肱骨內上髁炎 肱骨上髁炎 Part 12 前臂、手部 橈側伸腕肌損傷 尺側伸腕肌損傷 旋前方肌損傷 腕隧道症候群 伸拇指長肌損傷 媽媽手:狹窄性肌腱滑膜囊炎 槌狀指、板機指 參考文獻

原價: 650 售價: 585 現省: 65元
立即查看
進階臨床芳香療法(Clinical Aromatherapy, 3/E) (3版)

進階臨床芳香療法(Clinical Aromatherapy, 3/E) (3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24

原價: 735 售價: 662 現省: 73元
立即查看
骨科疾病之按摩與徒手操作 (Massage and Manual Therapy for Orthopedic Conditions 2/e) (1版)

骨科疾病之按摩與徒手操作 (Massage and Manual Therapy for Orthopedic Conditions 2/e)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骨科疾病之按摩與徒手操作 作者:簡盟月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3 條嗎:9789861268866 簡介 本書內容主要介紹用於各類骨科狀況的按摩技巧,以及疼痛與功能障礙相關的軟組織排列。內容涵蓋以傳統骨科評量原則為依據的的關節活動度、被動及等長收縮測試,以及協助判斷疾病或受傷嚴重程度的測試。對身體各部位詳盡的評量說明,並提供圖示以討論常見的組織損傷,並說明此項以科學為基礎的按摩方式。另含有簡明的骨科按摩原則、軟組織受傷及恢復的機制,以及每個身體部位解剖的介紹,實為臨床按摩治療領域中不可或缺的參考書籍。 譯者序 Preface 《骨科疾病之按摩與徒手操作》的作者是一位加州著名的整脊師,雖然專業背景不同於物理治療,但書中闡述骨科機能損傷的部分所做的檢查與治療與物理治療專業多所關連。書中第一、二章詳述主要的治療技巧與其理論基礎,其他身體部位更為精確具體的治療方式則是分章分節描述,相當值得物理治療領域的專業人員做參考。 這或許是我的最後一本譯著。回想這20幾年來,從合記書局台大店尚未有門市人員,也尚未裝潢成目前在公館羅斯福路小巷內的樣貌時,由於我日日出現在書店內閱讀書籍,而被老闆詢問是否有意願擔任翻譯工作這樣的機遇,讓我見識到一本書從著稿到付梓,多人參與的種種心路歷程與辛苦過程。 如今,不再翻譯書籍的原因是由於年歲漸增,視力、體力大不如前,工作壓力加上大女兒正值青春叛逆歲月。期間,我每日得咬緊牙根在翻譯、工作、家事和女兒的情緒之間周旋,苦不堪言,為了女兒這個甜蜜的負荷毅然決定放掉翻譯,多花些時間陪陪她應是值得,也是一位盡責的母親該做到的,因為女兒的成長只有一次,不能回頭。 雖為最後一本譯著,我仍每日兢兢業業不敢怠忽,惟恐沒有做到信與達。而在這當中也幸虧有一群一路上給予我建議與支持在每本譯著中與我伴行的同伴與編輯們、當然還有經常要為我轉件的台大門市部的小姐們、每日要包容我下班後還要不停嚼字、打鍵盤而將一堆碗盤留在洗碗槽到受不了而喊救命的老公,以及每天等著我陪她聊天的大女兒、等著我親親她才肯闔眼入睡的小女兒、容我三過家門而不入,讓我能夠專注於工作與照顧家庭的年邁雙親(合記書局台大門市就在我娘家附近),最初給予我這特殊機會的老闆,還有在我的專業領域上曾經傳道、授業、解惑的師長、先進與前輩們……,是你們過去所有的栽培灌注,讓這本書從接稿到付梓不只10個月的孕期才能好不容易呱呱墜地,也因而在閱讀本書時仍希望您們能針對書中有錯誤的部分不吝賜教,讓專業能夠繼續成長茁壯! 徐中盈 謹誌於2011年3月9日 (大女兒參加弦樂團全國音樂賽隔日) 目錄 Contents Section I: Overview of Theory and Technique Chapter 1 按摩及徒手治療之理論與科學 1 Chapter 2 評估和技術 53 Section II: The Spine Chapter 3 腰薦椎 85 Chapter 4 胸椎 149 Chapter 5 頸椎 188 Section III: The Upper Extremeties Chapter 6 肩關節 239 Chapter 7 肘關節,前臂,腕關節與手 292 Section IV: The Lower Extremeties Chapter 8 髖 355 Chapter 9 膝關節 407 Chapter 10 小腿、踝部及足部 454 索引 513

原價: 1500 售價: 1425 現省: 75元
立即查看
姿勢評估-治療師操作指引 (1版)

姿勢評估-治療師操作指引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姿勢評估-治療師操作指引 作者:張鈞雅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4 條碼:9789861269535 簡介: 低頭族、姿勢不良、工作壓力大、缺乏運動…..這些都是現代人的生活通病,讓我們的身體總是處於僵硬痠痛。本書作者Jane Johnson 是經驗豐富的物理治療師與運動按摩治療師,她將姿勢評估的繁複過程,拆解為容易吸收學習的小節,由討論理想姿勢和影響姿勢的原因介入,並討論提供正確評估的環境、所需設備以及記錄評估發現的重要性。全書共收錄79個圖解步驟及詳細解說,是依本全面性且容易上手的姿勢評估指引,雖然它屬於按摩治療的領域,但對其他身體工作者,如物理治療師、整脊、骨科醫師或健身教練亦是十分實用的工具書。 系列叢書序 按摩治療可能是治療師們目前仍會使用的治療手法中最古老的一種,現代治療師多會學習比以往更多元化的按摩技術,許多按摩學校或學程都有相關的課程。我們必須做的,就是提供更好的臨床和教育資源,讓治療師學習所需的按摩技巧。人體動力學 (Human Kinetics) 秉持此信念將操作指引系列叢書呈現予治療師。 治療師操作指引系列叢書提供治療師特殊的評估和治療工具,雖然它屬於按摩治療的領域,但對於骨科或健身教練等工作者亦有相當的幫助。本系列叢書中的每一本,均使用分解步驟教學的方式分析操作技巧。每本書均附有全彩的、內著裝的照片附加說明。小提示則提供實用建議幫助您修正技巧,並告訴您如何應對個案的特殊問題。每本書均有試題可以測試學習成果,也能幫助您通過資格考,當然,我們亦附上解答。 您可以使用治療師操作指引系列叢書來學習必須的技術以通過考試,或複習之前學過的課程。如果您是想要讓課程活潑生動的按摩學教師,這系列的書籍可以提供簡易的方法,讓學生輕鬆地將理論及實作融會貫通。本系列書籍是對按摩治療懷抱熱忱者不可或缺的好書。 序言 不管您是學生或從事任何形式的身體工作者,例如物理治療、骨科、整脊、運動按摩、運動治療、健身教練、瑜珈和皮拉提斯等臨床工作人員,將姿勢評估放入按摩治療過程中的價值是無庸置疑的。姿勢評估可以幫助您釐清是否有哪些肌力或肌筋膜失衡,以及這些失衡是否造成個案的疼痛或功能異常。 姿勢評估是絕大多數治療師都須具備的技巧,但是直至目前為止,該領域的資源太少。本書是一本全面性的、容易上手的姿勢評估指引,它的小提示能使您充分地正確觀察,且著重於身體各個不同部位對姿勢的影響及靜態的坐姿或站姿評估。透過本書您可以了解那些因姿勢造成疼痛、不舒服、關節不穩定、關節活動度角度過大或角度受限等症狀之間的相互關聯。對於青澀的初學者來說,本書也可以當作測驗工具,指引初學者該觀察什麼地方以及如何填表,並對觀察到的結果有些想法。 全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以問答點出重點,說明如何準備好開始進行姿勢評估。例如:為何需要施行姿勢評估?誰需要接受姿勢評估?該在何時何地進行姿勢評估?姿勢評估有何效益?等等。在這部分的介紹中,您可以學習影響姿勢的原因、完美姿勢、如何提供評估姿勢的適當環境、所需的設備、評估需要的時間,如何及為何要記錄您的發現。在後面幾章您將會使用畫線標記骨標記點的圖片來進行學習。 第二部分的內容是姿勢評估的具體細節-從何開始以及該尋找什麼?章節依序為從後方、從側邊、從前方以及坐姿下觀察個案。書中的每個章節都有相同的排版方式:由一張手繪的圖片顯示一部分的身體及對應的骨標記點,附加一小段描述說明如何評估。後面並有照片圖示您的發現,例如,「肩膀往前內側縮」是什麼樣子?哪條肌肉太短又太緊,哪條肌肉太長又太鬆?而「您的發現代表什麼」這個段落將會說明各個姿勢下的作用肌肉以及每個發現的意義,幫助您活用從個案身上觀察到的結果。 注意第二部分的三、四、五章節,我指的是每個姿勢代表的意義和可能的意涵,這是運用傳統肌動學所分析出來的結果。身為臨床從業人員,我必然會因自身經驗而偏重某些結果。參考這些章節,以此為起點來建構您的想法是很有幫助的。就我的經驗而言,身體工作者時常為接觸各式各樣不同的個案提供評估或治療,所以您可能不同意我在那些章節中的某些看法。許多步驟都附有簡單的問題,可用以驗證那些陳述,我也鼓勵您去思考您的發現所代表的意義,並想方法驗證結果。例如,一個人在站姿下有肩胛骨外擴的現象 (protracted scapulae),可能代表菱形肌較長、肌力較弱,以及前胸的肌肉較短。更重要的是,本書將不會說明如何矯正姿勢,這是一本討論您發現了什麼的書籍,而不是指導如何處理這些發現的書籍。 將這些章節彙整成冊的過程是很有趣的。教育我的是一個堅持以傳統肌肉關節解剖學和生理學來探討這個領域的老師,我亦在實作過程中遵從這些原則。保持開放的態度並以解剖學、生理學來解釋這個領域,甚至是以傳統假說來解釋每條肌肉個別的作用方式是很有利的,但我鼓勵您們找出各種創新訊息,來驗證自己在姿勢評估中發現的結果。舉例來說,有一篇文章:斜方肌的解剖構造和動作 [“Anatomy and Actions of the Trapezius Muscle”Johnson, Bogduk, Nowitzke, and House (1994)] 引發對「斜方肌的運動方式和習慣性描繪的誤解」的辯白研究 (p.44)。另外,近代一系列對腰大肌的研究中,Thomas Myers (2001) 提出「腰大肌是單純的髖部屈曲肌,或是它也能作用出胸腰椎之間旋轉動作?」的質疑。 附錄附上一整系列的姿勢評估表單,提供您為個案進行前方、側面、後方、站姿或坐姿下姿勢評估時使用,並預留方便填寫觀察結果的空格。 如同治療師操作指引系列的其他叢書,這些公式化的步驟是為了使您對姿勢評估快速上手,各章末的小試身手供您檢驗學習成果。與其他叢書不同的是,本書主要使用的是線條簡單的手繪圖,它比照片更容易清楚呈現解剖學上的關係。 身為治療師,我們被教育成要了解個案的整體情況,清楚身體互相關聯的生理作用。然而對於新技術,要將所有資訊整合較為困難,所以我們將身體及相關的評估分割成幾個部分來探討。評估過程透過分割成容易學習的小份量,讓您有足夠的時間吸收資訊。不管您從事哪一行,若個案在接受您的治療後,覺得身體舒服許多,您將會發現本書的價值。

原價: 380 售價: 360 現省: 20元
立即查看
五十肩復健一學就會(中英對照) (1版)

五十肩復健一學就會(中英對照)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五十肩復健一學就會(中英對照) 作者:藍德才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8 條碼:9789863682196 簡介: 五十肩的治療需要整合藥物與復健治療才能達到最佳療效,但總有許多患者誤以為打針、吃藥減少疼痛就算痊癒,而未接受後續的復健治療,待日久發現肩關節變得僵硬疼痛,再回頭求助醫師時,不但誤了病情且讓治療更費時。本書是國內第一本以漫畫式輕鬆幽默地介紹五十肩,讓患者以易懂易學的方式瞭解病因與療程,跳脫過往疼痛與煩悶耗時的刻版印象,取而代之的是引導患者藉由閱讀看見具體可行的目標,進而喚起願意積極接受復健治療與珍愛生命的行動實踐意念。透過本書可讓五十肩患者「不必耗時費力外出復健,治療師就在您家」。全書以中英文對照呈現,不僅方便非中文語系的人閱讀,亦可讓讀者一邊學復健,一邊學英文,一舉兩得,值得向全民推薦。

原價: 280 售價: 266 現省: 14元
立即查看
肌力訓練解剖學 (1版)

肌力訓練解剖學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肌力訓練解剖學 作者:曾國維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5 條碼:9789863680451 簡介: 風靡全球的肌力訓練解剖學新版終於問世!本書是依照人體構造區分為手臂、胸廓、背部、下肢…等七大肌群,分述各部位不同的訓練技法,並搭配全彩手繪解剖圖,引領讀者深入了解各項訓練所牽動的肌肉,以及與骨骼間的互動關係。新版內容除了保留原有精華再增入許多新型訓練,也收錄多種運動傷害之解剖分析圖與如何預防,以及訓練後的伸展動作。不論是運動科學、復健醫學系學生或是各相關領域有興趣人士,都能從中獲得肌力訓練的新知與樂趣。 譯者序 睽違四年,《肌力訓練解剖學》第二版在眾人的努力下終於付梓,本書是 Frédéric Delavier 所著的 Training Anatomy 系列中最經典的一本,插圖精確清晰,圖說簡明扼要,全書條理順暢不拖泥帶水,第二版除了修正了英文版一些解剖位置的誤植外,在運動傷害、訓練動作上有更系統性的說明。延續上一個版本,Frédéric Delavier 引入四足動物、雙足動物及人類等不同物種,比較其肌肉及骨骼結構在比較解剖學上的差異,以凸顯特定肌群在肌力訓練時扮演的功能,這在訓練學上是少見的創舉,拜讀 Frédéric Delavier 的著作,就像讀解剖圖譜大師Netter的大作一般,深入清晰又流暢易懂,非常值得推薦給有志從事訓練或復健相關領域的人士作為必備書籍。 閱讀本書時建議另外準備一本說明肌肉起始點、終點及運動功能(關節動作)的解剖書,John T. Hansen 原著,陳牧君老師編譯的《Netter’s記憶解剖口袋書》是非常合適的建議,每個訓練動作應當先查清楚以粗體字標示的主要動作肌群其肌肉運動功能和肌肉附著位置,然後再細讀動作的重點和注意事項,如此應當可以用理解的方式對每個動作融會貫通。 合記圖書出版社對於專業的堅持及文化產業的執著向來有目共睹,本書經過合記圖書出版社對法國Éditions Vigot 極力爭取,方能取得中文版的授權以嘉惠中文閱讀的讀者。翻譯 Frédéric Delavier 是一件相當痛快的工作,在臺北市立大學運動健康科學系運動能力分析實驗室全體同仁的努力下順利付梓,但本書涉及太多跨領域的專有名詞,幸蒙臺北市立大學鄭鴻文教授及陳永盛教授的專業指導,又蒙台北市內湖「力康復健科診所」姬兆平老師、王怡品老師、盧建宇總督導的協助,感謝他們在復健醫學、運動醫學等專業領域的大力襄助,特別要感謝中華民國健美協會張來秀教練在百忙之餘給予仔細的校閱及詳盡的解說,使本書中譯版在專有名詞上得以貼近本國的專業訓練慣用語,感謝他們不求代價的付出,才使本書得以順利完成。 目錄 手臂 (Arms)/4 肩部 (Shoulders)/32 胸廓 (Chest)/61 背部 (Back)/85 下肢 (Legs)/122 臀部 (Buttocks)/155 腹部 (Abdomen)/170

原價: 600 售價: 570 現省: 30元
立即查看
疤痕解密-成因、類別與治療選擇(Scars and Scarring: Causes, Types and Treatment Options)402-004C/9789863681779 (1版)

疤痕解密-成因、類別與治療選擇(Scars and Scarring: Causes, Types and Treatment Options)402-004C/9789863681779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疤痕解密-成因、類別與治療選擇 作者:陳采汎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7 條碼:9789863681779 簡介: 人類對美的追求隨著醫學進展而不斷提升,各種傷病、懷孕及肥胖等生理變化所導致的皮膚疤痕,也因新治療技術而得以完善!本書是作者對疤痕研究的結晶,其融合了基礎理論與臨床實例,並依照疤痕的形態、疤痕形成的作用機轉及疤痕治療的反應予以分類說明,最後再按此分類架構來介紹各種適用的治療方式,像是新的雷射治療技術等。 本書有助於初學者在短時間內,對皮膚疤痕有全面性的了解;專業醫師與研究者能掌握最新的研究進展與方向,除此之外,針對書中案例均提供術前、術後對照的彩色照片以及參考書目以利讀者進一步延伸閱讀。 這是一本不僅可供皮膚科、整形外科、美容醫學科的醫師參考書,也適合作為醫學系、皮膚科、美容醫學科、整形外科、基礎醫學研究所、臨床醫學研究所學生的教科書的實用教材。 序言 「正常(Normal)」是一個在有統計概念以前,人類就已長久使用的統計名詞。 當一件事在大部分朋友或親戚身上都發生,人類就會說該事物「正常」;後來, 統計學家使用標準差的概念來定義何謂「正常」。總之,當你形容某件事為「正 常」,意謂大部分的人都擁有該特色或特徵。假設我們觀察到所有的人類都只有一隻眼睛,有一隻眼睛就會被認為是正常的;然而,因為多數人都擁有兩隻眼睛,就會將只有一隻眼睛的神秘生物當成怪獸。這種對正常的定義,是在沒有其他事物可以拿來跟人類自己比較,萬不得已的時候,所發展出來的。 隨著老化,每個人都一定會產生皺紋,因此,就定義上來說,皺紋是正常現 象;然而,諷刺的是,人類會想要消除皮膚上的皺紋也是正常的。當皮膚受傷到一定深度而啟動緊急修復系統時,必定會產生疤痕,疤痕的產生從統計的角度來看是正常的,但正常人類依舊想要消除疤痕。 我們在追求什麼呢?我們是在追求正常嗎?高血壓病人每天吃血壓藥是為了要 維持正常嗎?看起來似乎是這樣。然而,他們吃藥是為了能夠活到人類通常能活的歲數。簡單來說,雖然他們看似嘗試維持正常,事實上卻是想透過讓血壓變正常,以活得比原先一般高血壓病人所能存活的時間還來得長。人類內心深埋著一種動力,驅使我們追求一些並非正常之事,即使死亡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人們總期望能長生不死。同樣的,研究者和美容醫學的醫療從業者,一直試圖將正常事物轉變為不正常。即使皮膚受傷、隨時間老化是正常現象,他們仍試圖將有皺紋和疤痕的正常人類(統計上的多數),變成毫無皺紋的不正常人類(統計上的少數)。 人類的肉體總會凋零死去而化為有機分子在現實中奮戰著,而我們的內心則渴 望過去的美好,就如同我們時不時就會回想起過去的好日子。或許,我們心裡夢想著過去美好的日子,那些沒有憂傷、悔恨,沒有疾病、老化,沒有受傷、疤痕,沒有死亡,也沒有死後腐朽,那些一切尚未開始出問題的完美時刻。 本書編輯認為在開始思考疤痕與疤痕形成的過程之前,我們需要翻新何謂「正 常」這個概念。「正常」可能代表人類皮膚最原始、應該有的狀態。 即使在人類所追求的「正常」前面,統計顯得那麼無用;但如果沒有統計的 協助,我們不可能呈現治療和治療結果之間的關係,這正是疤痕治療研究特有的 難題。如果沒有發現這些難題並找到解決方法,我們就像是在疤痕治療迷宮中的 盲人。 人類除了追求生命的延續,更進一步追求美的時代已經來臨,人類發明了許多 治療疤痕的方法,本書雖未全部收錄,但幾乎涵蓋了大部份有效的治療選項,以及 目前關於疤痕如何形成的最新發現。我們依照疤痕的形態、疤痕的自然進程和疤痕 對治療的反應予以分類,並依此新的疤痕分類為架構來介紹各種治療方式及最新的 雷射治療。 編輯希望本書《疤痕解密:成因、類別與治療選擇》能為未來的疤痕治療研究 點一盞明燈;也期許本書能帶來更多對疤痕成因的了解,以提供更成功治療方式的 實際指引,讓往後更多人能重回皮膚最原本的狀態。 目錄 序言(Preface) v 提醒(Notice) vii 引言 1 Chapter 1 疤痕與結疤:成因、類別與治療選擇 3 Chapter 2 疤痕造成的心理衝擊25 疤痕的致病機轉39 Chapter 3 疤痕的致病機轉:概論 41 Chapter 4 傷口癒合過程中的氧化還原反應: 可做為預防疤痕產生的細胞保護性酶? 57 Chapter 5 表皮疤痕形成不只是發炎反應99 預防 107 Chapter 6 預防疤痕. 109 治療的選擇 121 Chapter 7 疤痕的放射治療 123 Chapter 8 疤痕的手術治療 131 Chapter 9 微創治療選項139 新的治療醫擇與疤痕分類169 Chapter 10 雷射:物理及原則 171 Chapter 11 疤痕的分類:傳統與創新179 Chapter 12 治療的選擇—合併治療: 併雷射及手術疤痕修整 187 Chapter 13 建議的治療方案 203 Chapter 14 膨脹紋 211 Chapter 15 疤痕治療之研究 223 索引(Index) 234

原價: 850 售價: 808 現省: 42元
立即查看
高級肌筋膜技術(2)頭部、頸部、脊椎和肋骨 (1版)

高級肌筋膜技術(2)頭部、頸部、脊椎和肋骨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高級肌筋膜技術(2)頭部、頸部、脊椎和肋骨 作者:陳柏文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20 條碼:9789863683285 簡介 《骨科神經學─神經病變位置的診斷指引》自第一版問世以來,即廣受骨科、神經外科、物理治療師、復健科、疼痛醫學、麻醉科、神經科,和護理科等執業人員和教師們,以及第一線醫療專業人員的歡迎。本書第二版仍保持優秀的水準,並提供全新的彩圖、教學技巧,和診斷與治療脊髓損傷病患的新方式。內容以全彩印刷,提供獨特且實用的組合圖示說明解剖、身體檢查和臨床精要,圖文並茂極為便利閱讀。 第二版序言 自本書第一版問世以來,雖已歷經多年,但基本解剖學卻未曾改變。本書展現著醫學繪圖和教學技巧的精進。本新版書讓學習解剖學更為簡單明瞭。對於診斷和治療脊椎損傷病患方式的諸多精進,請參閱新版書籍內文。 J. D. Hoppenfeld 目錄 緒論 運動力 1 感覺 2 反射 2 Part 1 依神經機能階層論神經根病變 1 評估引起上肢功能受損的神經根病變 7 個別神經根之測試:C5到T1 7 C5 神經機能階層 7 C6神經機能階層 11 C7 神經機能階層 15 C8神經機能階層 20 T1神經機能階層 21 總結 23 神經機能階層的臨床應用 25 頸椎的椎間盤突出 25 頸部扭傷與椎間盤突出之比較 29 鉤狀突和骨關節炎 31 神經根撕除傷 33 2 評估引起軀幹和下肢功能受損的神經根病變 37 個別神經根的測試:T2-S4 37 T2-T12神經機能階層 37 T12-L3 神經機能階層 38 L4神經機能階層 42 L5神經機能階層 45 S1神經機能階層 47 S2-S4 神經機能階層 54 總結 54 神經機能階層的臨床應用 56 腰椎的椎間盤突出 56 下背功能障礙與椎間盤突出之比較 58 脊椎解離症和脊椎滑脫症 59 帶狀檓疹 62 脊髓灰質炎 62 Part 2 脊髓病變之神經機能階層 3 頸椎脊髓病變:四肢癱 67 評估個別的脊髓神經機能階層:C3到T1 67 C3神經機能階層 (C3 完整正常) 67 C4神經機能階層 (C4 完整正常) 68 C5神經機能階層 (C5 完整正常) 69 C6神經機能階層 (C6 完整正常) 70 C7神經機能階層 (C7 完整正常) 71 C8神經機能階層 (C8 完整正常) 72 T1神經機能階層 (T1完整正常) 72 上運動神經元反射 73 臨床應用 74 頸椎的骨折和脫位 74 日常生活的動作 76 頸椎的椎間盤突出 78 頸椎腫瘤 79 脊椎結核 79 橫斷性脊髓炎 79 4 T1以下脊髓病變,包括馬尾 81 截癱 81 T1- T12 神經機能階層 81 L1神經機能階層 (L1完整正常) 82 L2神經機能階層 (L2完整正常) 82 L3神經機能階層 (L3完整正常) 82 L4神經機能階層 (L4完整正常) 83 L5神經機能階層 (L5完整正常) 83 S1神經機能階層 (S1完整正常) 84 上運動神經元反射 84 病態反射 84 正常的表淺反射 84 臨床應用 85 脊髓損傷的進一步評估 85 胸椎的椎間盤突出 88 評估脊椎穩定度以防範神經機能階層損傷範圍擴大 89 診斷 89 屈曲性損傷 89 屈曲-旋轉性損傷 91 過度伸展損傷 91 壓迫性損傷 91 5 脊髓脊膜膨出症 93 神經機能階層的判定 93 L1-L2神經機能階層(L1完整正常,L2則否) 94 L2-L3神經機能階層(L2完整正常,L3則否) 95 L3,L4神經機能階層(L3完整正常, L4則否) 96 L4-L5神經機能階層(L4完整正常,L5則否) 97 L5-S1神經機能階層(L5完整正常,S1則否) 100 S1-S2神經機能階層(S1完整正常,S2則否) 102 S2-S3神經機能階層(S2完整正常,S3則否) 103 發育的里程碑 104 坐立 104 站立 104 行走 104 單側性病變 104 水腦症 104 上肢的檢查 105 對檢查脊髓脊膜膨出症病人的建議 105 索引 111

原價: 850 售價: 808 現省: 42元
立即查看
運動解剖學(Kinetic Anatomy 4E) (1版)

運動解剖學(Kinetic Anatomy 4E)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450 售價: 428 現省: 22元
立即查看
運動解剖學-動作指導及操作技巧解說 (1版)

運動解剖學-動作指導及操作技巧解說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運動解剖學-動作指導及操作技巧解說 作者:林儀佳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20 條碼:9789863683063 簡介: 運動解剖學─動作指導及操作技巧解說〉由解剖學的角度來了解人體的各種運動動作,全書依身體的活動部位分章:軀幹及頸部、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等。書中透過數百個手繪圖,分別介紹各活動部位的運動過程、動作特徵,並提供能增加柔軟度、強化肌力及提升協調的運動。最後於章末亦附有操作練習,讓讀者學會如何安全且有效率地做出運動動作。本書對於想深入了解運動時動作之解剖者,以及從事運動課程相關教學者,都是絕佳的教材。 序言: 這本書是延續《動作解剖學-人體姿勢分析及技巧解說》,以下稱作《動作解剖學-人體姿勢分析及技巧解說》一書。 誰是我們的目標讀者? 主要的族群為從事運動相關教學者(尤其是針對初學者、孩童或「業餘愛好者」的課程),在選擇特殊的運動或決定運動進程時提供一些導引。 接受專項運動訓練的學生或練習者,像是舞蹈、武術、瑜珈或其他體育活動。 利用運動當作治療計畫之一部分的治療師。 此書可以提供什麼? 從解剖學的架構及在《動作解剖學-人體姿勢分析及技巧解說》一書介紹的觀點切入,本書進一步描述一系列綜合的運動,其選擇的運動是以效率與較低風險兩點為準則。有一些是屬全身性運動,另一些則是聚焦在特定的部位。 這些運動協助身體準備好在面對特殊運動的要求時有良好的反應。在不同的體育專項中,它們可以被當作教導或學習其他更專業的或更複雜的運動之參考基礎。因此,此書之運動比較像是為了更豐富及強調身體語言而提供一些補充。 內容架構 介紹的章節…… 此章節為閱讀這本書的方式,提供了些方法,建議將這些方法應用於隨後的所有練習。 依各身體部位學習 本書基於《動作解剖學-人體姿勢分析及技巧解說》中提供的知識,進而延伸並著重運動練習之內容。 參考文獻另可詳見於《動作解剖學-人體姿勢分析及技巧解說》 若無這些參考也可以使用本書:可建立練習基礎。 但要掌握解剖學基礎,需先閱讀《動作解剖學-人體姿勢分析及技巧解說》,本書的章節編排與此書相同。 透過各章學習各身體部位 軀幹 肩膀 肘部、手腕和手部 髖部 膝蓋 腳踝和足部 在每一部分我們皆說明以下項目 1. 身體部位之介紹以及說明該部位運動過程具有的特點。 2. 該身體部位動作特徵的描述。 3. 關於該身體部位柔軟度之學習:包括如何注意到僵硬或鬆弛的來源,進而克服它們;預見成人的僵硬;如何從童年開始預防。 4. 關於該身體部位肌肉強化之學習:該部位肌肉或肌肉群的概論,以及對各肌肉加強肌力訓練之特點。 5. 關於該身體部位動作協調性之學習。 在綜合論述的章節集結了本書數章節所包含的主題之數個身體部位。 按身體解剖部位介紹後,接著依下列標題編排練習章節: 柔軟度 肌力強化 協調性 針對每一部位,我們提供許多操作練習,其中包括: 測試與評估運動 基礎運動,適合多數的課程使用。 特殊運動,在課堂中偶爾可被參考執行。 建議課後執行的運動,因為通常在課堂中沒有足夠的時間(例如:精細的足部關節鬆動運動) 實用的評論 本書所列舉的所有練習都不能在一堂課中就做完,而應漸進式地被分成數個月或數年參考執行。 儘管已完整呈現所有的練習,但它們還是應該在指導運動的老師在進行完整的練習前,被分成幾堂課程漸進且依序地教導。 在操作部分中,下列有些運動是專門設計給孩童或老人的。 我們還可以在例行的專項訓練(武術、舞蹈、瑜伽、精神運動、運動等)中納入本書提到的全部或部份之練習。 目錄: 第一章 簡介11 增加柔軟度的運動 12 強化肌力的運動 15 提升協調的運動 17 第二章 軀幹及頸部 19 動作及其名稱 20 椎體構造 22 脊椎的柔軟度 32 軀幹肌群 40 脊椎各部位之特徵 48 軀幹(脊椎)的操作練習 軀幹關節和肌肉之柔軟度 63 軀幹肌力訓練 82 軀幹深層及淺層肌群之協調運動 94 應避免旳動作 100 第三章 肩關節 103 動作及其名稱 104 肩部的柔軟度 111 肩關節肌群之肌力訓練 118 肩部肌群的協調運動 119 肩部的操作練習 肩部伸展 122 肩部肌肉伸展 131 肩部肌群之協調運動 134 第四章 肘關節與前臂 139 動作及其名稱 140 肘關節的柔軟度 141 肘部的肌肉力量 143 前臂兩骨的動作 144 前臂兩骨的柔軟度 145 前臂的肌肉力量 146 肘關節和前臂的協調運動 147 第五章 腕關節與手149 腕關節動作及其名稱 150 腕關節的柔軟度 151 手腕的肌肉力量 152 手腕肌肉收縮之協調運動 152 手部及手指動作及其名稱 153 手部的肌肉力量 154 手部的協調運動 154 手肘、手腕及手部的操作練習 上肢之整體柔軟度 155 手肘、手腕、手部之肌力訓練 156 上肢的協調運動 158 手指運動 162 第六章 髖關節 165 動作及其名稱 166 骨盆的動作 171 髖關節的柔軟度 172 髖關節的肌肉力量 182 髖關節的協調運動 185 髖關節的操作練習 髖關節的柔軟度 186 強化髖關節肌群 199 髖關節肌群的協調運動 204 第七章 膝關節 209 動作及其名稱 210 解剖學概述 213 膝關節的柔軟度 216 膝關節的肌力 220 膝關節的操作練習 膝關節的柔軟度 224 強化膝關節的肌肉 228 強化其他外側及後側的肌群 231 膝關節肌肉的協調運動 232 第八章 踝關節與足部 235 動作及其名稱 236 踝關節的柔軟度 240 足部的柔軟度 242 踝關節與足部的肌肉運動 244 踝關節與足部的協調運動 246 承重情況下踝關節與足部的協調運動 250 踝關節與足部的操作練習 踝關節的柔軟度 252 足部的柔軟度 256 強化踝關節和足部之肌力 260 踝關節/足部肌肉的協調運動 270 第九章 髖部、膝部與足部的協調運動275 髖部、膝部及足部之協調動作操作練習 下肢的引導式動作 276 下蹲屈膝 280 重心轉移動作 284 踮腳站 286 制震緩衝 288 推進 298 索引305

原價: 600 售價: 570 現省: 30元
立即查看
運動解剖學

運動解剖學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運動解剖學 作者:BEHNKE(謝伸裕) 出版社:易利 出版日期:2010/03/01 ISBN:9789868456594 內容簡介 本書運動解剖學(第二版)是專門為身體活動相關的人士所寫。本書將第一版的內容做修正和補充,內容強調的是解剖如何影響動作,即人體如何建構及如何產生身體運動。內容討論骨骼、骨與骨之間的關節及附著在骨骼上的肌肉,並觀察肌內收縮時所引發的關節活動及肢體動作。 除保留第一版的優點之外,運動解剖學(第二版)增加了一些內容: ‧相片和圖片均以 4 色印刷模式,用以加速視覺認知,也加強對相片和圖片內容全面性的瞭解。 ‧每章後面的學習活動和測驗試題,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都會有幫助。 ‧以總結表整理出骨骼、關節、肌肉附著點、產生的動作、血管和神經支配等,以利復習及整體性的瞭解。 運動解剖學(第二版)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解剖學和身體活動有關的必要知識,也會讓你覺得學習解剖學並不是那麼的難。對有志繼續深入專門領域的進修者,本書也提供了最佳的基礎知識。讀者可以很容易的將書中的資訊應用到日常的身體活動、運動訓練或傷害處理等情境。

原價: 1150 售價: 1093 現省: 57元
立即查看
運動解剖肌動學(Manual of Structural Kinesiology) (1版)

運動解剖肌動學(Manual of Structural Kinesiology)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運動解剖肌動學 作者:鄭鴻衛(Floyd) 出版社:易利 出版日期:2019/12/00 ISBN:9789863414452 內容簡介 本人非常感謝無數位同事、學生及其他專業人士對本書長期的愛護,跟各位的對談中,收穫很多,讓本人除r可以保留Clem Thompson博士自1961到1989的重要內容外,也成功地加入了現代重要的知識內容。本人剛開始使用本書是當作大學部的教科書,但在之後本人的教學經驗中,本書仍佔有重要地位,對於本書及Clem Thompson博 士教學方式非常尊敬,在累積多年本人臨床工作和教育者的教學經驗之後,本人除了想要繼續保留這本教科書原有的教學效果,也希望加入與時俱進的專業內容,希望以一種更精簡有效的方式達成教學效果,也希望這樣的過程能讓本書更完整,誠摯的希望這樣的方式是有助於各位讀者的學習。 本書在過去幾年進行多次的修版,本人目標是希望內容能夠盡量較多應用性,在教學內容上讓學生和專業人士容易理解與容易被應用。因此當閱讀本教科書時,本人常會挑戰修課學生和專業人士,是否能夠立刻活用本書的內容,針對於他們各自專業熟悉的身體活動進行應用,本人也期待讀者們能夠同時觸診出自己移動的關節和肌肉,同時本人也鼓勵讀者能夠觸診同濟的活動關節和肌肉,過程中獲得正常解剖學活動範圍的良好理解,也能區分出正常、受傷及病理性肌肉骨骼肌動學上的變化差異。除此之外,因為網路資訊的快速成長及網路多媒體的應用,本人也期待必須小心應用與持續探討這些來源的正確性,以嚴謹的角度來看待這些資訊,以免錯誤的資訊應用。

原價: 900 售價: 855 現省: 45元
立即查看
NETTER圖解動作解剖學:用瑜伽與皮拉提斯精通肌肉骨骼運作原理 (Netter’s Moving AnatoME)

NETTER圖解動作解剖學:用瑜伽與皮拉提斯精通肌肉骨骼運作原理 (Netter’s Moving AnatoME)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24

原價: 893 售價: 804 現省: 89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