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概論
ISBN13:9789579096782
出版社:雙葉書廊
作者:黃源協-主編;汪淑媛;吳書昀;侯建州;陳伶珠;莊俐昕;童伊迪;黃源協;劉素珍;劉鶴群-作
裝訂/頁數:平裝/480頁
規格:23cm*17cm*1.8cm (高/寬/厚)
版次:2
出版日:2020/06/01
中國圖書分類:社會工作;社會福利
內容簡介
社會工作是一門助人專業的基礎學科,如何引發初學者的興趣,並願意投入助人者的行列,社會工作概論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本書集結九位具有豐富實務經驗且任職於各大學社會工作相關科系之教師,因應國內外的社會工作發展趨勢及國內相關政策與法規的變化,分別就其各自專長領域撰寫專章,再由主編進行統整,全書架構與脈絡完整,內容新穎、簡潔且易懂,提供初學者一本兼具理論、方法與實務的社會工作專著。
目錄
PART 1 基礎篇
第01章 什麼是社會工作(黃源協)
第一節 社會工作的意涵
第二節 社會工作者
第三節 社會工作的專業基礎與倫理守則
第四節 社會工作的實施領域與相關學科
第02章 社會工作的緣起與發展(黃源協)
第一節 社會工作的緣起
第二節 英國社會工作的發展
第三節 美國社會工作的發展
第四節 臺灣社會工作的發展
第03章 社會工作理論(黃源協)
第一節 社會工作理論概觀
第二節 社會工作的微視理論
第三節 社會工作的中介理論
第四節 社會工作的鉅視理論
PART 2 方法篇
第04章 社會個案工作(莊俐昕、童伊迪)
第一節 社會個案工作的緣起與意涵
第二節 社會個案工作的知識基礎與專業關係
第三節 社會個案工作的流程
第四節 社會個案工作者的角色與規範
第五節 社會個案工作的技巧
第05章 社會團體工作(莊俐昕)
第一節 社會團體工作的緣起與意涵
第二節 社會團體工作的目的、類型及模式
第三節 社會團體工作的實務原則與領導技巧
第四節 團體的生態體系、結構及歷程
第五節 團體評量與評估
第06章 社區工作(黃源協)
第一節 社區工作的意涵與相關概念
第二節 社區工作的緣起與發展
第三節 社區工作的價值、前提、原則及目標
第四節 社區工作的觀點/途徑
第五節 社區工作的實務模式與過程
第07章 社會工作個案/照顧管理(黃源協)
第一節 個案/照顧管理的緣起與意涵
第二節 個案/照顧管理的實務基礎與原則
第三節 個案/照顧管理的實務流程
第四節 個案/照顧管理者的職責與知能
第五節 機構在個案/照顧管理運作中的職責
第08章 社會工作與管理(黃源協)
第一節 社會福利行政
第二節 社會工作管理
第三節 社會工作督導
第四節 社會工作方案管理
第五節 社會工作研究
PART 3 個人服務篇
第09章 兒童與少年社會工作(劉鶴群)
第一節 兒童與少年的福利需求
第二節 兒童與少年社會工作的意涵與實施
第三節 兒童與少年社會工作的評估系統
第四節 兒童與少年社會工作的介入方法
第五節 兒童與少年社會工作的未來
第10章 老人社會工作(陳伶珠)
第一節 老人的福利需求
第二節 老人社會工作的意涵與方法
第三節 老人社會工作的內涵
第四節 老人社會工作倫理價值的兩難情境
第五節 老人社會工作的未來
第11章 身心障礙者社會工作(黃源協、劉素珍)
第一節 身心障礙的意涵、觀點及福利需求
第二節 身心障礙者社會工作的意涵與原則
第三節 身心障礙者社會工作的內容
第四節 身心障礙者社會工作方法
第五節 身心障礙者社會工作的未來
第12章 心理衛生社會工作(汪淑媛)
第一節 認識心理衛生
第二節 心理衛生與社會工作專業的相關性
第三節 心理衛生社會工作內涵與工作場域
第四節 心理衛生社會工作者的角色與服務方法
第五節 心理衛生社會工作的未來
PART 4 專業領域篇
第13章 家庭社會工作(莊俐昕)
第一節 家庭的意涵與生命週期
第二節 家庭社會工作的意涵與實務原則
第三節 家庭社會工作的方法與過程
第四節 家庭社會工作的實施領域
第五節 家庭社會工作的挑戰與未來
第14章 醫務社會工作(侯建州)
第一節 醫務社會工作的內涵與信念
第二節 醫務社會工作的環境脈絡
第三節 醫務社會工作的任務與方法
第四節 醫務社會工作的臨床實務
第五節 醫務社會工作的未來
第15章 學校社會工作(吳書昀)
第一節 學校社會工作的意涵
第二節 學校社會工作的發展
第三節 學校社會工作者的角色與任務
第四節 學校社會工作的理論取向、實施模式及介入策略
第五節 學校社會工作的未來
第16章 新興議題社會工作(莊俐昕、黃源協)
第一節 司法社會工作
第二節 工業社會工作
第三節 原住民族社會工作
第四節 新住民社會工作
第五節 災難社會工作
立即查看
社會個案工作: 理論與實務 (4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本書為作者群累積多年的教學和實務經驗,可作為大學系所「社會個案工作」專業知識學習的參考用書,亦可提供社工實務機構及社會工作人員助人專業技術之參考資料。全書共分七章,分別探討社會個案工作的意義與發展、過程、專業關係、會談技巧、社會資源、理論與實務、相關的倫理問題。
目錄
第一章 社會個案工作的意義與發展
第二章 社會個案工作的過程
第三章 社會個案工作的專業關係
第四章 社會工作會談
第五章 社會資源
第六章 社會個案工作理論與實務
第七章 社會個案工作倫理議題
立即查看
社會工作概論-社會變革的推手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摘要】
本書有以下特色:
其一,強調社會工作不僅在協助已處於困境中的個人與家庭協助,更要從生態系統與優勢取向評估個人面對困境中的需求和外在限制,強調社會工作者必須要積極扮演倡導與增權角色,與案主系統一起介入處理外在環境限制與不公。
其二,各章內容均期待能結合國內社會文化脈絡,介紹國內社會工作專業發展歷史與服務現況,以及討論相關議題。
其三,為能增進各章之間的整合與內容分量的一致性,除了主編會閱讀各章作者所撰寫內容、架構和字數,並回饋修正意見之外,並請國內二位社會工作教授級別的學者進行匿名審查,提供修正意見。
其四,為能增進教學效果,在每一章之後提出學習資源、實務組織介紹、學習與反思問題和學習活動。
其五,作者之間有共識,必須多引用國內外較新的文獻參考寫作,並且避免過度引用國內外現有文獻。
其六,不特別開闢專章討論社會工作專業倫理,而是儘量由各章作者在各章中提出主要的倫理議題和挑戰。
【作者簡介】
曾華源
學歷︰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應用組碩士
現職︰臺北海洋科技大學健康照顧社會工作系講座教授、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系兼任教授
經歷︰救國團總團部「張老師」研究訓練組組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系主任、臺灣社會工作教育學會理事長
何振宇
學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國立金門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
經歷︰勵馨基金會中區辦事處處長/總會研發處處長、天主教曉明基金會主任、臺中縣政府社工員
鄭期緯
學歷︰PhD, La Trobe University, Australia
現職︰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社會工作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經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Tutor, Department of Social Work & Social Policy, La Trobe University
王秀燕
學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專任副教授、衛生福利部社會工作人員實務年資審查小組委員、臺中市社會工作師公會監事
經歷︰臺中縣政府社會處處長、臺中市政府社會局局長、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師公會聯合會《社會工作實務與研究學刊》(JSWPR)編輯委員
白倩如
學歷︰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博士
現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經歷︰臺北市立中興醫院精神科就業輔導組長
陳琇惠
學歷: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兼任教授
經歷:東海大學社會工系系主任;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專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中華社會安全協會理事長
鄭維瑄
學歷︰俄亥俄州立大學家庭關係與人類發展學系哲學博士
現職︰長榮大學社工系助理教授
游美貴
學歷︰英國肯特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臺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所長、臺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秘書長、臺北市政府社會局社會工作員
張秀玉
學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教授兼任學生事務長、衛生福利部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服務推動小組委員
經歷︰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副教授兼任諮商暨健康中心主任;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助理教授;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社工員、社工組組長
梁慧雯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研究所博士
現職︰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經歷︰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副教授、內政部社會司約聘研究員、臺北縣(現新北市)心理衛生中心助理輔導員
溫信學
學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臺北榮民總醫院社會工作室主任、臺灣大學社會工作系兼任副教授、中華民國醫務社會工作協會理事長
經歷︰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所兼任助理教授、衛生福利部專科社會工作師醫務專科召集人、臺北市社會工作師公會常務監事
陳玟如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經歷︰署立豐原醫院身心科社工師、臺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秘書長
陳玫伶
學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朝陽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
經歷︰澄清醫院社會服務課社工員;縣府教育局專業輔導人員、副督導;縣府勞工局就業服務組長
簡美華
學歷:美國New York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主修:臨床社會工作)
現職: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
經歷:臺灣地區家庭教育中心、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兒童少年保護中心社會工作員、臺北市立療養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會服務室社會工作員
吳書昀
學歷︰英國巴斯大學社會政策博士
現職︰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校務研究中心主任、行政院「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推動小組」第五屆委員
經歷︰台灣社會政策學會理事長、英國巴斯大學社會政策系博士後研究員
林秉賢
學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韓國好鄰居基金會臺灣分會常務理事
經歷︰家扶基金會國際發展室主任、臺灣海外援助發展聯盟監事
【目錄】
導論
第一篇 總論
第一章 社會工作概論:社會工作者為改變的推手/曾華源
第一節 社會生活需求滿足障礙與社會工作專業服務之關係
第二節 社會工作意涵與專業角色功能的擴展
第三節 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基礎與多元角色
第四節 社會工作者要成為德術兼備的變革推動者
第二章 社會工作的歷史淵源與演進/何振宇
第一節 前社會工作時期
第二節 社會工作專業建制簡史
第三節 社會工作發展的挑戰與展望
第四節 案例討論
第三章 人權與社會正義/鄭期緯
第一節 人權、正義與社會不公
第二節 社會不公的來源︰理論觀點
第三節 社會工作與社會正義的實踐
第四節 21世紀的社會公平正義與社會工作價值實踐
第二篇 服務輸送與社會工作介入
第四章 社會福利服務輸送與行政管理/王秀燕
第一節 社會福利政策的執行與服務輸送
第二節 社會福利行政運作與政府治理︰行政規範與治理
第三節 社會工作在福利行政系統中的角色
第四節 政府與非營利組織之關係:購買服務之理想與現實
第五節 公職社會工作者在執行專業的服務輸送
第五章 社會工作介入 /白倩如
第一節 社會工作介入之意義與目的
第二節 社會工作介入之媒介:專業關係
第三節 社會工作介入的層次與取向
第四節 社會工作介入之基礎--專業知識與技術
第五節 社會工作介入的潛在倫理議題與勝任能力
第三篇 主要人口群與初級專業實務領域
第六章 經濟弱勢與社會救助/陳琇惠
第一節 貧窮的涵義、貧窮群體與致貧原因
第二節 臺灣社會救助政策與法制的歷史演進
第三節 臺灣貧窮線的訂定與貧窮人口的特質
第四節 主要經濟弱勢人口特質分析與「安貧」、「脫貧」作法
第五節 社會工作者的角色任務--以案例分析之
第六節 社會救助工作的省思與展望
第7章 第七章 家庭社會工作/鄭維瑄
第一節 家庭的定義與臺灣家庭變遷
第二節 家庭社會工作的意義與角色任務
第三節 家庭社會工作的基礎知識
第四節 家庭評估之面向與主要內容
第五節 臺灣家庭社會工作服務類型
第六節 臺灣家庭保護政策與社會工作實務
第七節 臺灣家庭社會工作專業服務發展的反思
第八章 兒少保護與福利服務/游美貴
第一節 理解兒少身心發展
第二節 邁入權利為導向的臺灣兒少福利發展
第三節 以權利為基礎的兒少保護工作
第四節 以家庭為中心的兒少保護實務工作取向
第五節 社安網下兒少保護社會工作面臨的挑戰
第九章 身心障礙與早期療育社會工作/張秀玉
第一節 身心障礙的概念與服務輸送現況
第二節 身心障礙社會工作實務
第三節 發展遲緩的概念與早期療育服務輸送現況
第四節 早期療育社會工作實務
第十章 長者社會工作/梁慧雯
第一節 老化社會
第二節 老人學相關理論
第三節 長者的身心發展
第四節 長者權益的保障
第五節 長者社會工作
第六節 復原力取向的長者社會工作
第七節 長者社會工作的倫理議題
第四篇 次級專業實務領域與團隊合作
第十一章 健康照顧與社會工作/溫信學
第一節 身心健康/個人健康與健康照顧議題
第二節 健康照顧與社會工作演進歷程
第三節 社會工作在醫療健康場域的核心知能
第四節 社會工作在健康照顧領域的實務
第五節 社會工作在健康照顧場域的倫理議題
第十二 章 精神健康與照顧服務/陳玟如
第一節 心理健康與精神疾病念
第二節 精神健康服務之歷史與發展趨勢
第三節 心理健康的照顧模式
第四節 精神健康照顧的社會工作角色
第五節 臺灣精神健康照顧的潛在爭議
第六節 精神健康照顧的價值與倫理
第十三章 學校社會工作/陳玫伶
第一節 學校社會工作的意義與重要性
第二節 認識學校社會工作歷史與發展趨勢
第三節 學校社會工作知識基礎
第四節 學校社會工作者多元角色與未來的挑戰
第五節 學校社會工作價值與倫理議題
第十四章 暴力、受害者和刑事司法/簡美華
第一節 社會工作與司法矯治相關議題
第二節 社會工作在司法領域專業服務之歷史
第三節 社會工作與刑事司法相關理論
第四節 社會工作在司法相關場域之實務
第五節 司法社會工作者的角色職責
第六節 司法和社會工作之價值與倫理議題
第五篇 新興領域
第十五章 創傷知情照顧與社會工作/吳書昀
第一節 認識創傷
第二節 創傷知情照顧的基本概念與應用要素
第三節 創傷知情照顧的實施原則
第四節 創傷知情照顧的應用
第十六章 資訊科技與社會工作專業服務/林秉賢
第一節 數位化時代中的社會工作
第二節 數位化時代與社會工作處遇
第三節 社會工作的數位專業素養
參考文獻
【主編序】
「社會工作概論」是社會工作專業養成教育的重要入門必修課程,不僅要能夠讓學生「認識」專業基礎概念,更要讓學生能夠產生專業意義和價值感。因此,「社會工作概論」教科書要能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專業哲學(目標)、理論取向(觀點)與服務作法(手段)三者之關連性、正當性和有效性,以及認可專業角色之價值性。再者,本書《社會工作概論》以「社會變革的推手」為副標題,主要是希望讓社會工作入門學習的新人能在初學時就掌握社會工作發展趨勢,有較為明確的觀點之外,更希望能認識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各專業領域的實務發展歷史與現況、社會工作者的多元角色和重要議題,以及有哪些價值和倫理議題。
本書主要說明實踐社會工作的社會正義,絕非只有針對個人與家庭處置,反而是要採取新的觀點檢視個人與家庭發展上,在環境系統中的各種面向之障礙,尤其是以正向觀點提供社會工作的使命和價值。全書(1)介紹社會工作的本質和知識與方法的專業服務基礎;包括社會工作專業國內外發展歷史、社會工作服務的哲學(含理論)觀點和專業助人服務的介入方法,以幫助學生有基礎概念和建構對社會工作之價值思辨。(2)針對社會工作主要的執業場域,除了服務對象的基礎知識,還另外說明多元的專業角色,以及實務領域工作內容外,亦討論此一場域涉及的專業價值與倫理議題。期望能讓學生體會到社會工作的專業角色和服務方式的價值和有意義感,以引發學生認識專業內涵的興趣。
本書主要分為五大部分:
第一篇「總論」,以案例開頭說明何謂社會工作之意義和典範轉移,並指出社會工作在實務上面臨的價值困境,以及實務工作者的態度與熱忱常影響服務效能。第二章主要介紹我國與西方社會工作專業歷史,並討論第一章案例的不同歷史觀點會有的可能處置。第三章簡介社會工作對人權與社會經濟正義的觀點和實踐,希望能讓讀者更進一步深思社會正義的意義和社會工作會面臨實踐社會正義的挑戰。
第二篇「服務輸送與社會工作介入」,介紹社會工作的服務輸送與方法。第四章針對社會福利服務輸送與行政管理做出說明,社會工作如何在行政層次上做出資源分配和完成社會資源的遞送。第五章則對案主需要,社會工作者如何在不同層次,運用不同理論知識與技巧針對系統進行介入。期望讓讀者能理解社會工作的多元視角和多層次的系統介入;尤其是社會工作者如何在中視和鉅視層次上,扮演維護案主利益之角色。
第三篇「主要人口群與初級專業實務領域」,針對社會工作專業服務主要領域的實務工作為主,這意指社會工作專業主要負責的服務。對於經濟弱勢者要協助什麼,不容易有明確的政策,但在第六章主要介紹我國政府對經濟弱勢者的救助工作是怎麼做的。第七章重點在指出隨著社會發展,家庭功能轉變和弱化,家庭需求不斷增加,使家庭社會工作成為社會工作專業服務的主要重點,其服務多樣性希望能強化家庭的照顧功能。第八章介紹國內兒童少年保護與福利服務工作,尤其有專節介紹社會安全網面臨的挑戰。第九章介紹國內身心障礙與早期療育社會工作實務,第十章則介紹對於長者的社會工作。其重點都不是只有微視觀點的專業服務,更重要的還要討論弱勢人口群的權益保障。
第四篇「次級專業實務領域與團隊合作」,重點放在社會工作專業服務的次級領域。這些領域中,社會工作者只是服務團隊的一員,常受制於團隊領導期待扮演協助的角色,但社會工作者常要遵守專業使命與職責時,有時會陷入倫理兩難困境。第十一章醫療健康照顧與社會工作的專業服務,這是歷史非常悠久的專業服務。社會工作者要能提供有醫療照顧需求的案主在心理社會面向需求之服務,並維護醫療照顧過程中的權益。第十二章介紹我國精神健康與照顧服務,在精神健康照顧上不只是要能獲得好的醫療照護,並且如何與社會融合,社會復健工作就成為社會工作專業重要的服務。第十三章介紹學校社會工作的歷史演變,以及學校社會工作面對當前社會發展下的挑戰,學校社會工作知識基礎與角色職責。第十四章主要以刑事司法議題有關的偏差與犯罪行為的處遇,以及對受害者保護救濟;尤其是新訂的《少年事件處理法》更倚重社會工作專業處遇。社會工作者不僅參與偏差行為的預防與處置,更要在利害相關者之間提供社會正義的維護。
第五篇「新興領域」,介紹社會工作新興知識與方法運用在社會工作領域,其中創傷知情的照顧與資訊科技這二種新知運用在災難復元、保護與機構管理和提升服務品質上均相當重要;尤其是AI人工智慧的發展,對工作效率和管理績效帶來更大的衝擊。
整體說來,本書有幾個特色:
其一,強調社會工作不僅在協助已處於困境中的個人與家庭,更要從生態系統與優勢取向評估個人面對困境中的需求和外在限制,強調社會工作者必須積極扮演倡導與增權角色,與案主系統一起介入處理外在環境限制與不公。
其二,各章內容均期待能結合國內社會文化脈絡,介紹國內社會工作專業發展歷史與服務現況,以及討論相關議題。
其三,為能增進各章之間的整合與內容分量的一致性,除了主編會閱讀各章作者所撰寫內容、架構和字數,並回饋修正意見之外,並請國內二位社會工作教授級別的學者進行匿名審查,提供修正意見。
其四,為能增進教學效果,在每一章之後提出學習資源、實務組織介紹、學習與反思問題和學習活動。
其五,作者之間有共識,必須多引用國內外較新的文獻參考寫作,並且避免過度引用國內外現有中文教科書文獻。
其六,不特別開闢專章討論社會工作專業倫理,而是儘量由各章作者在各章中提出主要的倫理議題和挑戰。
本書能夠順利出版,要感謝每一位共同作者,因為在短短的幾個月內要寫出深入淺出的文章,並不容易。除了建立LINE群組溝通之外,大家還共同討論英文統一翻譯的中文用詞和提供教學教師資源,這方便編輯和校閱之外,也讓群組成員相互瞭解,並掌握進度。其中對於「案主」與「服務對象」一詞的使用,由於各有立場和看法,並且國外文獻至今大多使用“client”、部分使用“service user”,故由各章作者自己決定或交互使用。本書如有未盡事宜,請教師與讀者不吝指教,以作為下次改版努力之目標。
曾華源
立即查看
研究方法:入門與實務 (3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研究方法:入門與實務(3版)
作者:Kumar(黃國光)
出版社:雙葉
出版日期:2020/06/00
ISBN:9789579096706
內容簡介
本書專為對研究與研究方法毫無經驗的學生設計,省略對於初學者可能不適合的細部討論和觀點,使用許多的流程圖及案例來表達概念,並以直接明快的方式來呈現複雜的主題,讓讀者在閱讀後能對做研究具備信心。
由研究方法在社會中的應用出發,實際闡述研究如何評估一個政策或方案的效果。
將研究過程分為八個實務步驟,並使用大量範例,連結理論與實務,使初學者可以依序學習。
打破量化與質性研究之間的疆界,使兩種方法學的描述更為平衡,且融合量化與質性的資料蒐集與研究方法,並詳述如何應用在同一個研究中。
利用真實經驗得來的田野調查範例,來協助和解釋研究程序及方法。
目錄
1 研究:一種思考方法
研究:一種思考方法
研究:專業實務的整合
研究:一種蒐集實務證據的方法
應用研究於實務發展及政策制定
什麼是研究
研究程序:研究的特徵及要件
研究的類型
閱讀提要
混合/多元方法取向
研究的範型
2 研究過程:快速瀏覽
研究過程:八步驟模型
階段一:決定要做什麼研究
階段二:計畫如何進行研究
階段三:執行研究調查
步驟一 規劃研究問題
3 文獻回顧
文獻回顧在研究中的地位
文獻回顧及文獻摘要的差異
如何回顧文獻
文獻回顧的撰寫
4 規劃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規劃研究問題的重要性
研究問題的來源
選擇研究問題的考量點
規劃研究問題的步驟
規劃研究目標
研究母體
建立操作性定義
規劃質性研究的研究問題
5 確認變項
什麼是變項
概念及變項的差異
將概念轉換成變項
變項的類型
測量尺度的類型
6 建立研究假設
研究假設的定義
研究假設的功能
研究假設的檢驗
研究假設的類型
研究假設檢驗的錯誤
質性研究的研究假設
步驟二 擬定研究設計
7 研究設計
什麼是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的功能
因果推論及研究設計
8 選擇研究設計
量化及質性研究設計的差異
量化研究的研究設計
質性研究的研究設計
其他常見哲學觀引導的設計
步驟三 建立資料蒐集的工具
9 選擇資料蒐集方法
量化、質性及混合方法資料蒐集的差異
資料蒐集的主要方法
從原始來源蒐集資料
質性研究的資料蒐集方法
使用次級來源蒐集資料
10 使用態度量表蒐集資料
量化及質性研究態度的測量
量化研究的態度量表
態度量表的功能
發展態度量表的困難
態度量表的類型
態度量表及測量尺度
態度及質性研究
11 建立研究工具的效度及信度
效度的概念
量化研究的效度類型
信度的概念
影響研究工具信度的要素
決定量化研究工具信度的方法
質性研究的效度及信度
步驟四 選擇樣本
12 選擇樣本
質性及量化研究的抽樣差異
量化研究的抽樣
質性研究的抽樣
步驟五 撰寫研究計畫書
13 撰寫研究計畫書
量化及質性研究的研究計畫書
研究計畫書的內容
工作進度表
預算
步驟六 蒐集資料
14 資料蒐集過程的倫理考量
倫理:概念
研究的利害關係人
關於研究參與者的倫理議題
關於研究者行為的倫理議題
關於贊助組織的倫理議題
使用次級資料的倫理考量
步驟七 資料處理及呈現
15 資料處理
量化研究的資料處理
質性研究的資料處理
混合研究方法的資料分析
統計及電腦在混合研究的角色
16 資料呈現
傳遞及呈現分析後資訊的方法
步驟八 撰寫研究報告
17 撰寫研究報告
撰寫研究報告
發展大綱
變項的撰寫
文獻引用
撰寫參考書目
立即查看
長期照顧︰政策與實務管理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摘要】
本書不僅包含人口老化和長照環境、政策與法規、需求與服務型態、人力資源、居住環境、輔助科技、照顧管理、活動設計、風險與品質等重要且必要的長照專業範疇,更深入介紹了資訊系統與相關科技在長照產業中的應用,以及對長照倫理和特定群族長照主題進行系統的解析。每個章節主題的內容不僅完整介紹相關專業,更充分結合長照實務現況與需求,是一本充分結合WHO最新長照觀點,且可使讀者對長照有全面、深入且實務性瞭解的專業書籍。
本書提供認識和解析最新長照趨勢、政策、需求、服務、管理、科技和實務的完整架構,可協助讀者有效因應日益複雜和多元的長照環境,非常適合我國大學相關科系在培育長照人才與教授長照專業課程時的核心教材,並作為學生們學習長照專業知識的重要資源。此外,不論您是長照領域的實務工作者,還是對此領域感興趣的讀者,這本書籍中實用且有深度的內容,更可成為您精進自我長照專業時不可獲缺的學習資源
--國立金門大學健康護理學院院長 翁瑞宏
【目錄】
第一章 人口老化與長期照顧/謝嫣娉
第一節 人口結構老化及長期照顧發展
第二節 長期照顧的前景與挑戰
第二章 長期照顧政策與法規/何清松
第一節 我國長期照顧政策發展沿革
第二節 長照2.0目標與實施方向
第三節 長期照顧相關法規
第四節 老人福利相關法規
第五節 長期照顧服務機構法人條例
第三章 長期照顧的需求與評估/張育嘉
第一節 需求的理論與分類
第二節 長期照顧之需求評估作法
第三節 長期照顧服務之需求評估工具
第四章 長期照顧服務/朱僑麗
第一節 居家式服務
第二節 社區式服務
第三節 機構住宿式服務
第四節 臺灣長期照顧服務的管理與政策議題
第五章 特定群族之長期照顧/鄭秀敏
第一節 失智症的長期照顧
第二節 慢性病的長期照顧
第三節 身心障礙者的長期照顧
第四節 獨居老人的長期照顧
第六章 老人住宅與長期照顧機構居住空間/謝嫣娉
第一節 居住空間的概念與長期照顧
第二節 我國老人居住狀況
第三節 規劃老人居家空間
第四節 長期照顧機構發展趨勢與設計要點
第七章 長期照顧與輔助科技/洪春復
第一節 老化及身心障礙失能的風險
第二節 輔具需求及發展
第三節 輔具分類
第四節 輔具通用設計
第八章 長期照顧照顧管理/張李淑女
第一節 管理式照護、個案管理與照顧管理
第二節 長期照顧照顧管理
第三節 照顧管理者的責任與知能
第四節 照顧管理的標準與品質
第五節 臺灣照顧管理制度的發展
第9章 第九章 資訊系統評估於長期照顧領域之應用/蘇永裕
第一節 健康照護領域執行資訊系統評估的意義與挑戰
第二節 健康照護領域執行資訊系統評估的遵循原則
第三節 應用三角研究策略於健康資訊系統評估
第四節 應用社會技術觀點於健康資訊系統評估
第五節 應用使用者導向觀點於健康資訊系統評估
第六節 健康資訊系統評估常用的理論模式
第七節 以實例說明長照資訊系統評估重點
第八節 長期照顧領域資訊系統評估之未來發展與趨勢
第十章 長期照顧機構風險管理與活動設計/張李淑女
第一節 長期照顧機構的風險管理
第二節 風險管理與法律訴訟
第三節 長期照顧活動設計
第四節 治療性活動介入種類
第五節 失智症患者的活動規劃
第十一章 長期照顧人力/朱僑麗
第一節 長期照顧產業人力管理
第二節 長期照顧產業人力團隊工作模式與管理議題
第三節 長期照顧產業人力政策
第四節 長期照顧人力政策議題
第十二章 長期照顧品質管理/何清松
第一節 長期照顧品質管理概論
第二節 長期照顧品質管理指標
第三節 長期照顧機構評鑑與督考
第四節 提升長期照顧品質策略與方案
第十三章 長期照顧倫理/張李淑女
第一節 道德、倫理與法律
第二節 長期照顧倫理原則
第三節 長期照顧倫理規範
第四節 長期照顧常見的倫理議題
第五節 倫理決策
立即查看
長期照顧:理念、政策與實務的檢視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圖解長期照顧經營與管理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內容包含長期照顧政策、經營管理、新興議題三部分。首先簡述我國及先進國家的長期照顧政策,接著聚焦在長期照顧經營管理,涵蓋人力資源管理、績效管理、品質管理、資訊管理、財務管理、風險管理、方案管理、跨專業團隊合作等,並進一步探討長期照顧相關新興議題,例如創新整合、社會設計、共生社區、長樂整合新模式、社會經濟組織的型態、以人為本、社會影響力評估等,提供較新的思考觀點。本書是一本兼具長照經營管理實務及國內外新興趨勢的圖解書籍,期有助於長照產業的學生及從業人員之個人職涯和機構的永續發展。
【目錄】
第 1 章 我國與先進國家的長期照顧政策
第 2 章 我國長期照顧服務與相關高齡照顧政策
第 3 章 長期照顧2.0的服務內容
第 4 章 管理學的理論
第 5 章 管理的職能
第 6 章 長期照顧的經營管理議題
第 7 章 長期照顧的人力資源管理
第 8 章 長期照顧的績效管理
第 9 章 長期照顧的品質管理
第 1 0 章 長期照顧的資訊管理
第 1 1 章 長期照顧的財務管理
第 1 2 章 長期照顧的風險管理
第 1 3 章 長期照顧的方案管理
第 1 4 章 長期照顧的跨專業團隊合作
第 1 5 章 新興議題:長期照顧的創新整合
第 1 6 章 新興議題:長期照顧與社會設計
第 1 7 章 新興議題:長期照顧與共生社區
第 1 8 章 新興議題:長期照顧與長樂整合新模式
第 1 9 章 新興議題:長期照顧與社會經濟組織的型態
第 2 0 章 新興議題:以人為本的長期照顧
第 2 1 章 新興議題:長期照顧與社會影響力評估
立即查看
非營利組織.長期照顧與社區:案例分析與研究 第一版 2024年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探討了當代社會福利服務的核心議題,涵蓋非營利組織、長期照顧與社區服務的多重面向,無論是社會政策的制定或是社會服務的推動,都需要透過具體案例的分析與研究,以為服務使用者提供更有效的整合性服務。
本書彙集了來自學術界與實務界的 10 篇論文,從不同視角探討並分析非營利組織、長期照顧與社區的實際應用,並藉由具體案例連結理論與實務,以提供研究者、實務工作者與對本議題有興趣的學習者重要的參考視野。
特色
• 跨學術與實務的綜合視野:集結學術與實務觀點,為非營利組織、長期照顧與社區提供全面性的理解。
• 多元視角連結理論與實務:強調學術與實務的連結,深入探討非營利組織、長期照顧與社區的應用性。
• 具體案例分析強化應用價值:透過 10 篇案例分析與研究,剖析相關理論在社會福利服務應用的挑戰與成效。
【目錄】
第01章 非營利組織與學校合作夥伴關係之研究:以「愛的書庫」為例 黃源協、林欣怡
壹、前言
貳、文獻檢閱
參、研究方法
肆、資料分析
伍、討論與建議
第02章 長期照顧 2.0 特約單位之營運困境與期待 賴基傑、黃源協
壹、前言
貳、文獻檢閱
參、研究方法
肆、研究結果
伍、結論與建議
第03章 居家式長照機構組織氣候對組織認同影響之研究 涂佩妤、張玉龍
壹、前言
貳、文獻檢閱
參、研究方法
肆、研究結果
伍、結論與建議
第04章 老人獨居狀態對生活狀況之影響 蕭文高
壹、前言
貳、文獻探討
參、研究方法與資料
肆、資料分析
伍、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05章 日本介護保險制度之財務困境與改革策略:對臺灣長期照顧體系的啟示 莊正中
壹、前言
貳、介護保險的發展沿革與制度內涵
參、介護保險的財務困境與改革策略
肆、討論與建議
第06章 「活躍老化」理念的實踐:以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為例 黃源協、莊俐昕
壹、前言
貳、文獻檢閱
參、研究方法
肆、研究結果
伍、結論與建議
第07章 農村社區的共生治理策略分析:社區治理觀點 梁鎧麟
壹、前言
貳、文獻檢閱
參、研究方法
肆、資料分析:建構共生社區的關鍵要素
伍、結論與建議
第08章 社區特性對社區能力的影響之研究:對社區工作的意涵 莊俐昕、黃源協
壹、前言
貳、文獻檢閱
參、研究方法
肆、研究結果
伍、結論與建議
第09章 原鄉部落復原力對幸福感的影響之研究:對社會工作的意涵 張玉龍、黃源協、莊俐昕
壹、前言
貳、文獻檢閱
參、研究方法
肆、研究結果
伍、討論與建議
陸、研究限制
第10章 身心障礙自立生活支持計畫:社會工作人員職能之研究 蕭家鳳、黃源協、張玉龍
壹、前言
貳、文獻探討
參、研究設計與方法
肆、資料分析
伍、結論與建議
立即查看
長期照顧法制建構及機構經營管理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