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運動生物力學(二版) ISBN13:9789860622874 出版社:禾楓書局 作者:Peter M. McGinnis 著;張至滿 總校閱 譯者:張至滿;劉錦璋;陳帝佑;洪得明;陳重佑;何維華;蔡虔祿;朱彥穎;程欣儀 裝訂:平裝 規格:26cm*19cm*2cm (高/寬/厚) 版次:2 出版日:2022/02/01 中文圖書分類:運動學 內容簡介 本書為介紹運動生物力學之專門用書,《運動生物力學》第二版採用獨特的方法來引導讀者進入競技與健身運動生物力學的世界。本書使用簡單的術語,介紹了官能解剖學之前的力學,幫助學生首先瞭解外力及其對運動的影響;然後探索肌肉骨骼系統如何反應,進而產生自身的內力來維持或改變姿勢;最後展示了如何應用生物力學原理來分析動作表現並達到提高其效能的終極目標。 本書提供易於理解的自我實驗範例與例題專欄,使學生能夠更加容易探索生物力學原理。除了全書的各項數據更新外,新版中的其他新增內容還包括: ►新增內容介紹了教練、運動員和大眾可使用來測量運動各方面表現的多項技術與設備。 ►對公式使用的說明,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內容。 ►新的「觀念應用」專欄提供了對生物力學實際應用更深入的分析。 《運動生物力學》第二版以清晰簡潔的方式介紹了人體運動的生物力學,同時融入積極參與的學習體驗。學生將可以更親近的探索力學原理,從而對主題有深刻的理解。 目錄 導論-為什麼要讀生物力學 第一篇 外力生物力學 第1章 力量 第2章 線運動學 第3章 線動因學 第4章 功、功率和能量 第5章 力矩 第6章 角運動學 第7章 角動因學 第8章 流體力學 第二篇 內力生物力學 第9章 生物材料的機械性質 第10章 骨骼系統 第11章 肌肉系統 第12章 神經系統 第三篇 應用生物力學原理 第13章 生物力學質性分析以增進技術表現 第14章 改善訓練的生物力學質性分析 第15章 瞭解傷害發生之質性生物力學分析 第16章 生物力學相關科技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中文書】 書名:教練的競技運動心理學 作者:張育愷 出版社:易利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9869164238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由一群傑出研究人員撰寫(同為美國運動醫學會前任主席),新版《運動生理學》得以繼續作為高級生理學教科書,以及教師與學生喜愛的寶貴資源。 與之前的版本一樣,本書著重可讀性與易懂性,再加上獨特的學習輔助工具,包括各段落間的「重點回顧」專欄,幫助學生彙整相關的主要概念;每章後面的「問題討論」,亦提供複習與自我評估的機會。可供運動科學家、運動醫學專家、醫生、運動教練、私人教練、物理治療師、體育教育工作者、健身專家和運動科學研究生參考。 本書延續詳細圖解及醫學插圖兼備的編排方式,新版更是補充了以下內容: • 有關細胞訊號傳導與分子適應。 • 擴充關於肥胖與運動營養的內容。 • 重新編排與擴增能量消耗及運動處方的章節,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內容。 廣泛更新包括生物資訊學與大數據、增加蛋白質合成的分子機轉、肌肉痙攣與粒線體氧化領域中的重要議題。 【目錄】 導論—運動生理學 第一篇 運動中的肌肉 第1 章 運動中肌肉的結構與功能 第2 章 運動的能源-生物能量學與肌肉代謝 第3 章 運動時肌肉的神經控制 第4 章 運動中的賀爾蒙控制 第二篇 肌肉能量 第5 章 能量消耗 第6 章 疲勞,肌肉酸痛及肌肉痙攣 第三篇 心血管與呼吸功能 第7 章 心血管系統與調控 第8 章 呼吸系統與調節 第9 章 短期運動的心肺反應 第四篇 運動訓練 第10章 運動訓練的原則 第11章 阻力訓練的適應 第12章 有氧與無氧訓練的適應 第13章 健康與體適能的運動處方 第五篇 環境對運動表現的影響 第14章 冷熱環境的運動 第15章 高地、高壓環境與微重力 第六篇 優化競技運動表現 第16章 競技運動訓練 第17章 營養、身體組成與肥胖 第18章 競技運動中的增補劑 第七篇 競技、健身與身體活動的特殊考量 第19章 兒童與青少年的競技與健身運動 第20章 高齡的競技與健身運動 第21章 競技與健身運動的性別差異 第22章 心血管疾病與身體活動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 中文第五版 2024年 (Theory &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11/E) 作者: Corey 譯者:修慧蘭 出版社:雙葉 ISBN:9786269737956 目錄 第一篇 諮商實務的基本議題 第01章 導論與概述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撰寫立場 第三節 使用本書的建議 第四節 理論章節的概述 第五節 Stan 個案簡介 第六節 Gwen 個案簡介 第02章 諮商員:兼具人性及專業的工作者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諮商員即是具療癒性的人 第三節 諮商員的個人諮商經驗 第四節 諮商員的價值觀與治療歷程 第五節 成為有效的多元文化諮商員 第六節 新手諮商員面臨的議題 第七節 摘要 第03章 諮商實務的倫理議題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把當事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前面 第三節 做倫理決定 第四節 知後同意的權利 第五節 保密原則的面向 第六節 多元文化觀點的倫理議題 第七節 衡鑑過程的倫理議題 第八節 以證據為基礎的實務之倫理議題 第九節 管理諮商實務中的多重關係 第十節 成為具倫理的諮商員 第十一節 摘要 第十二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十三節 第一部分之推薦補充讀物 第二篇 心理諮商理論與技術 第04章 精神(心理)分析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Jung 對人格發展的洞見 第六節 當代精神分析發展趨勢:客體關係理論、自體心理 學與關係取向心理分析 第七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心理分析治療 心理分析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心理分析治療在Gwen個案上的應用 第八節 摘要與評論 第九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十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十一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05章 阿德勒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阿德勒治療 阿德勒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阿德勒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06章 存在主義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存在主義治療 存在主義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存在主義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07章 個人中心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個人中心表達性藝術治療 第六節 動機式晤談 第七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個人中心治療 個人中心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個人中心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八節 摘要與評論 第九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十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十一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08章 完形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完形治療 完形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完形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09章 行為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行為治療 行為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行為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10章 認知行為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Albert Ellis 的理情行為治療 第三節 主要概念 第四節 治療歷程 第五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六節 Aaron Beck 的認知治療 第七節 Christine Padesky 和 Kathleen Mooney的優勢基礎認知行為治療 第八節 Donald Meichenbaum 的認知行為矯治 第九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認知行為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認知行為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十節 摘要與評論 第十一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十二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十三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11章 抉擇理論/現實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抉擇理論/現實治療 現實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現實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12章 女性主義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女性主義治療 女性主義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女性主義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13章 後現代取向 第一節 當代的後現代治療代表人物 第二節 社會建構論導論 第三節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 第四節 敘事治療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後現代取向 後現代取向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後現代取向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14章 家庭系統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家庭系統治療的發展 第三節 家庭治療的多層歷程 第四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家庭系統治療 家庭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家庭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五節 摘要與評論 第六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七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八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三篇 整合與應用 第15章 整合式觀點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朝向心理治療整合的趨勢 第三節 治療歷程的相關議題 第四節 技術與評估在諮商中的地位 整合取向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整合取向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五節 摘要 第六節 總結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中文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第二版) 作者:王保進 出版社:心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0 ISBN:9789861916897 內容簡介 本書已經因應SPSS之版本更新,改以22.0版為範例介紹之依據,但熟知12.0版的讀者依然可以在過去之基礎上,依照本書範例之操作步驟,完成資料分析工作。本書的新版本已經完美地成為一本統計方法應用之食譜式參考書。首先,在每一個統計方法最前面,本書均提供了「使用小秘笈」,詳細說明該統計方法之適用時機、對變項之規範、及相關之注意事項,使用者只要根據研究問題之性質,就可以找到適切的資料分析統計方法。 本書對每一個統計方法均提供一個範例,並建立其資料檔(資料檔可在心理出版社官網下載)然後從資料檔讀取到統計分析操作過程,最後到報表解釋,逐步地教導使用者如何進行分析,並進行報表解釋。 本書最大特色有三:首先,對於利用SPSS進行統計分析的過程,從認識SPSS(第1章)、建立與讀取資料檔(第2章)、資料轉換(第3章)、根據研究問題進行統計分析(第4章起),有效地介紹如何使用SPSS解決資料分析問題;第二,針對每一個統計方法之操作,採圖示方式逐步地引導使用者完成資料分析工作;最後,本書提供了坊間所有同性質書籍中最完整深入之報表解釋,使用者只要詳讀內容,就可以精準地解釋分析結果。 目錄 chapter 1 SPSS之架構與操作 第一節 SPSS之簡介 第二節 應用SPSS之基本原理 第三節 視窗版SPSS之基本架構與操作 chapter 2 資料檔之建立與管理 第一節 資料編輯視窗建立資料檔之操作 第二節 利用 讀取文字資料(D) 指令讀取資料檔之操作 第三節 語法視窗讀取資料檔之操作 第四節 視窗版SPSS資料檔之合併 第五節 視窗版SPSS資料檔之轉置 chapter 3 視窗版資料之轉換與統計分析 第一節 視窗版SPSS之資料轉換 第二節 視窗版SPSS之資料排序與選擇 第三節 視窗版SPSS之統計分析程式 chapter 4 SPSS與次數分配及資料檢查 第一節 基本原理 第二節 次數分配表與圖示法 第三節 資料檢查 第四節 散佈圖的繪製 chapter 5 SPSS與描述統計 第一節 基本原理 第二節 集中量數與變異量數 第三節 相對地位量數 chapter 6 SPSS與相關係數 第一節 基本原理 第二節 積差相關 第三節 淨相關係數 第四節 其它相關係數 chapter 7 SPSS與卡方檢定 第一節 基本原理 第二節 適合度考驗 第三節 百分比同質性考驗及獨立性考驗 第四節 改變的顯著性考驗 chapter 8 SPSS與平均數差異檢定 第一節 平均數差異檢定的基本原理 第二節 t考驗 第三節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第四節 二因子變異數分析 第五節 三因子變異數分析 第六節 共變數分析 chapter 9 SPSS與迴歸分析 第一節 基本原理 第二節 迴歸分析與模式診斷 第三節 迴歸分析的變項選擇 第四節 虛擬變項之迴歸分析 第五節 徑路分析與因果模式檢定 chapter 10 SPSS與無母數統計分析 第一節 基本原理 第二節 單一樣本的差異性考驗 第三節 二組樣本的差異性考驗 第四節 多組樣本的差異性考驗 chapter 11 SPSS與測驗效度、信度及項目分析 第一節 基本原理 第二節 測驗信度之檢定 第三節 測驗之項目分析 第四節 測驗效度之檢定 參考書目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基礎運動科學 作者:謝伸裕 出版社:易利圖書 出版日期:2007/11/01 ISBN:9789868289260 內容簡介 熱身活動是運動過程中重要一部份,而學習也須要熱身活動。 本書內容是準備涉入運動科學領域理想的熱身教材。本書提供基本知識架構,且技巧性的結合科學原理與實際應用,形成一個完整的入門課程。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台灣第一本兼含運動生理學 (Exercise Physiology)與競技運動生理學(Sports Physiology)理論與實務之巨作,圖文並茂,譯文流暢,淺顯易讀。 本書原作者北川薰博士為日本以體育運動著稱的中京大學現任校長,亦為國際知名運動生理學者,尤以身體組成研究著名。中譯者為留日台灣運動生理學耆老,以日文翻譯與口譯著名的黃彬彬教授及留日運動生理學者郭志輝教授。 本書分為五章,分別對體能概念、運動競技運動、體能測量、訓練與效果及高齡者的營養攝取等做完整之介紹,內容充實,深入淺出,圖文豐茂,為難得一見之好書。適用於醫學、復健、體育運動、休閒管理、營養等方面之專業領域,及愛好運動人士。 【目錄】 第三版序 第二版序 本書執筆感言 台灣出版序 李 序 葉 序 鄭 序 譯者序 第一章 體能概念 一、體能的解釋 二、體能測驗 第二章 運動和競技運動的背景 第一節 神經系統 一、神經元的構造和機能 二、神經系統的作用 三、神經系統的結構 四、中樞神經和身體運動 (一)大腦皮層 (二)小腦 (三)腦幹 (四)脊髓 五、中樞神經層次參與身體運動的差異性 六、中樞的特定區域 七、刺激、反應和回饋 八、神經支配 第二節 能量的產生 一、肌肉的能量供給系統 (一)無氧性能量供給系統 1. 非乳酸性能量供給系統 2. 乳酸性能量供給系統 (二)有氧性能量供給系統 二、參與運動的能量供給系統 三、能量及其關聯性指標 第三節 肌肉系統 一、肌肉分類 二、肌肉的構造 三、肌肉形態 四、肌肉作用和名稱 五、肌力的發揮 (一)肌肉的收縮型式 (二)肌肉收縮型式和肌力 (三)兩種類的等長性收縮 (四)真的肌力和外表的肌力 (五)絕對肌力 (六)中樞神經對肌力的影響 六、肌力、速度和動力三者之關係 (一)肌力和速度 (二)動力 七、肌纖維 (一)肌纖維的收縮特性和分類 (二)肌肉的肌纖維組成 (三)肌纖維比率之決定 第四節 氧氣運輸系統 一、呼吸系統 (一)呼吸中樞 (二)呼吸運動 (三)肺容量 (四)肺換氣量 (五)攝氧量(O2) (六)運動強度與各呼吸系統指標的變動 (七)運動中的攝氧量 (八)呼吸商 二、循環系統 (一)循環 (二)心臟 (三)血管系統 (四)血液 (五)氧的運輸 (六)心輸出量 (七)血壓 (八)各循環系統指標的變動與運動時間 和運動強度之關係 第五節 環境 一、溫度和濕度 二、氣壓 (一)低壓環境 (二)低壓環境對運動能力的影響 (三)高壓環境 第六節 營養 一、營養素與其作用 (一)醣類 (二)脂肪 (三)蛋白質 (四)纖維素和水 二、運動的能源 三、運動與肝醣的貯藏 第七節 人體形態 一、體重 (一)競技運動項目和體重 (二)標準體重 二、體型和體型指數 三、身體組成 (一)加齡和性別差異 (二)競技運動選手的身體組成 (三)肥胖 第八節 體重控制 一、目標體重 二、競技運動選手的體重控制 (一)增加體重 (二)減輕體重 三、肥胖者的體重控制 (一)限制攝取能量和增大消耗量 (二)美國運動醫學會的減重指南 第三章 體能測量(體能測驗) 第一節 形態 一、身體組成 (一)直接測量法-密度法和基本的測量方法 (二)間接法 (三)測量值的比較 二、肥胖度和體型指數 (一)肥胖度 (二)體型指數 第二節 機能──神經.肌肉 一、肌力 (一)等長性肌力 (二)等速性肌力 二、肌耐力 三、動力 四、敏捷性 第三節 機能─全身性耐力 一、基礎及安靜代謝的強度基準 (一)能量代謝率(RMR) (二)等代謝量(METS) (三)RMR和METS的比較 (四)運動中的能量消耗量 二、非最大水準的強度基準 (一)登階測驗 (二)PWC170 (三)PWC75%HRmax 三、最大水準的強度基準 (一)最大攝氧量(O2max) (二)最大攝氧量的強度基準 (三)血中乳酸開始急速增加的強度(OBLA) 第四章 訓練和效果 第一節 訓練 一、發育和老化的訓練效果 二、訓練原則 三、訓練的三條件 四、運動的特異性 第二節 神經系統的效果 一、技術訓練 二、技術的解析 (一)觀看映像的動作解析 (二)觀看肌電圖的動作解析 三、神經系統的改善 第三節 肌肉系統的效果 一、重量訓練 (一)各種訓練方法 (二)訓練條件 二、重量訓練的效果 (一)肌肉 (二)肌纖維 (三)中樞神經 (四)代謝 三、肌耐力的效果 四、肌動力的效果 第四節 氧運輸系統的效果 一、全身性耐力訓練 二、全身性耐力訓練對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的影響 (一)呼吸系統 (二)循環系統 (三)肌纖維 三、無氧性訓練 第五節 身體組成的效果 一、安靜的影響 二、全身性效果 (一)全身性耐力訓練 (二)重量訓練 三、局部的訓練效果 (一)局部運動效果 (二)內臟脂肪的效果 (三)骨的影響 第五章 高齡者的運動和營養 一、加齡與體能 二、高齡者的運動 (一)肌力 (二)全身性耐力 (三)柔軟性 三、高齡者的營養攝取 謝誌 主要參考書目(按年代遠近排序)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