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現代作物育種學
作者:高典林
出版社:藝軒
出版日期:2002/07/01
ISBN:9789576163869
內容簡介
本書除重視傳統作物育種方法外,特重視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在育種上的應用,如書中編入胚培養、原生質體融合、花藥培養與單倍體育種、胚乳培養與三倍體育種、基因轉移及人工種子等章。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變異與作物育種
第三章 作物繁殖及受粉方式與作物育種
第四章 引種及種質資源
第五章 選拔育種法
第六章 作物雜交育種
第七章 作物雜交後代之處理
第八章 回交育種法
第九章 遠親雜交育種
第十章 胚培養及試管內受粉與作物育種
第十一章 原生質體融合與作物育種
第十二章 花藥培養與單倍體育種
第十三章 雜交優勢與作物育種
第十四章 自交不親和性與作物育種
第十五章 雄性不稔性與作物育種
第十六章 多元體與作物育種
第十七章 三倍體與胚乳培養
第十八章 輪迴選種合成品種與一代雜種
第十九章 誘變育種
第二十章 抗病育種
...
立即查看
書名:大學入試高中英文閱讀測驗速攻
作者:張勝溢
出版社:建興文化
出版日期:2016/01/00
ISBN:9789862243220
商品簡介
大學入試英文考科的測驗項目中,以「閱讀測驗」佔分比例最重,同時
命題也最爲靈活;然而,對於「閱讀測驗」此一項目嚴重自信心不足的同學,似
乎不在少數。
編者從事英語第一線教學數十年,發現許多學生閱讀文章時,僅止於著墨在
字句翻譯和文法鑽硏上,完全忽視何謂「讀出思想」,不懂「起承轉合」佈局,
不在意「槪述(general)」、「具體」、「主旨句(topic sentence)」、「文法線索」、「關
鍵字(keyword)」…等等與文章密切相關的要項。
坊間許多「英語閱讀」相關書籍大都缺乏理論根據,僅止於選取文章、中英
翻譯、生字註解、難句分析;此舉容易誤導學生,以爲「英語閱讀」不外乎詞彙、
片語和句子的理解而已,並無技巧可言。
事實上,一個高明的文章閱讀者,除了必須具備上述種種閱讀能力和技巧之
外,同時也要學習如何發現並觀察文章中的重述字詞、近義字詞和近似同義字
詞。因爲考試文章和命題當中,常常利用這些字詞來暗示其精神、主旨,而這些
也正是答題關鍵所在。
爲了幫助更多同學輕鬆解題「閱讀測驗」,編者廣泛收集精彩文章並將
其由淺入深分類爲「初級篇」「中級篇」「高級篇」,同時提供詳細解說(每篇文
章皆明確標示『主旨句topic sentence』『關鍵字key word』),佐以技巧(見p.3)
指引,相信同學用心硏讀實作後,必可快速達陣成功!
編者謹識
立即查看
作物生產概論 2017 <新學林>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作物生產概論
ISBN13:9789862957110
出版社:新學林
作者:王慶裕
裝訂/頁數:平裝/466頁
規格:23cm*17cm*2.6cm (高/寬/厚)
版次:1
出版日:2017/09/01
中國圖書分類:農藝
內容簡介
本書特色
《作物生產概論》一書主要介紹農作物(簡稱作物)之生產過程,以及如何經由栽培管理措施與遺傳育種改良技術,以提高作物產量與品質。本書可供台灣國內各農學相關大學之學生參考,以利學習作物生產之基本知識。
本書內容共計21章,包括農業之重要性與發展、作物起源與分類、作物分布與生產狀況、農業生態、作物生產系統、作物與水、土壤與植物養分、作物種子與播種、作物根部、作物莖部與葉部、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開花與生殖、作物改良、氣候、天氣與作物、作物害物與控制、作物病害與控制、雜草與雜草控制、植物生長調節劑、作物產量品質與生產技術、以及永續農業與作物生產,期待讀者對於作物生產有初步了解。
目錄
推薦序I
自 序III
第一章 緒 言1
第二章 農業之重要性與發展3
第一節 台灣農業發展與作物3
第二節 農業之重要性與發展7
第三節 經濟植物與作物8
第四節 植物的用途8
第五節 農業發展9
第六節 作物生產滿足未來所需11
第七節 農業政策12
第三章 作物起源與分類19
第一節 作物起源19
第二節 作物分類23
第四章 作物分布與生產狀況49
第一節 作物生產之特性49
第二節 作物分布50
第三節 全球農業現況56
第四節 氣候變遷下台灣糧食生產之因應74
第五章 農業生態81
第一節 植物相互作用81
第二節 影響生態系統之環境因素83
第三節 農業生態系統與天然生態系統84
第六章 作物生產系統91
第一節 單一種植作物(單作)制度91
第二節 輪作制度92
第三節 輪作之優缺點94
第四節 連續栽種作物(連作)制度96
第五節 連作制度之優缺點96
第六節 複合種植作物(複作)制度97
第七節 單期作與雙期作101
第八節 休耕制度101
第九節 永續農耕制度103
第十節 收穫、乾燥及貯藏107
第七章 作物與水117
第一節 作物細胞之水分生理118
第二節 作物吸收水分之器官124
第三節 水分在作物體內之運輸125
第四節 作物需水量126
第五節 土壤水分的種類與作物生長之關係127
第六節 蒸發散作用131
第七節 水分逆境134
第八章 土壤與植物養分141
第一節 土壤功能141
第二節 土壤組成142
第三節 土壤化學152
第四節 土壤肥力154
第五節 營養吸收164
第六節 耕犁與苗床準備168
第九章 作物種子與播種173
第一節 種子形狀、大小與顏色174
第二節 種子之重要性175
第三節 種子之構造與功能179
第四節 影響種子發芽之環境條件188
第五節 作物播種198
第六節 組織培養與人工種子203
第十章 作物根部205
第一節 根部構造與生長205
第二節 根之起源208
第三節 根系209
第四節 根之功能211
第五節 根部生長範圍214
第六節 影響根部生長之因素215
第十一章 作物莖部與葉部221
第一節 作物莖部221
第二節 作物葉部231
第十二章 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245
第一節 光245
第二節 光合作用246
第三節 呼吸作用259
第十三章 開花與生殖267
第一節 花之構造267
第二節 花與花序種類270
第三節 影響開花之因素273
第四節 植物生殖與繁殖281
第十四章 作物改良291
第一節 參與改良作物之因子292
第二節 作物改良技術與觀念之演變295
第三節 改良作物之方法297
第十五章 氣候、天氣與作物309
第一節 大氣層309
第二節 天氣組成311
第三節 天氣組成對於作物生長之影響321
第十六章 作物害物與控制331
第一節 昆蟲與蟎類332
第二節 蟲害控制335
第十七章 作物病害與控制343
第一節 引發傳染性疾病之病原體344
第二節 疾病發生之需求346
第三節 疾病發展階段348
第四節 疾病控制350
第五節 非傳染性疾病354
第十八章 雜草與雜草控制357
第一節 雜草分類358
第二節 雜草特性360
第三節 台灣常見之雜草361
第四節 雜草造成之損失363
第五節 雜草控制類型365
第六節 化學性雜草控制370
第十九章 植物荷爾蒙與生長調節劑383
第一節 植物荷爾蒙概念與早期發展384
第二節 其他荷爾蒙之發現385
第三節 植物荷爾蒙之特性、發生與效應386
第二十章 作物產量品質與生產技術403
第一節 作物產量403
第二節 作物生長、分化與發育406
第三節 作物產量器官之形成與成熟410
第四節 作物產品之品質412
第五節 提高作物產量與品質之途徑414
第六節 提高作物生產力未來之方向419
第七節 作物生產之新技術423
第二十一章 永續農業與作物生產427
第一節 永續農業之起源與發展428
第二節 有機農業與化學農業431
第三節 永續性農業之重要性432
第四節 台灣農業環境面臨之問題434
第五節 永續農業之實施方法436
第六節 台灣推行永續農業之可能性442
參考資料447
索 引451
立即查看
土壤:作物與林木生長的基礎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土壤:作物與林木生長的基礎
ISBN13:9786263432444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作者:蔡呈奇;許正一
裝訂/頁數:平裝/228頁
規格:26cm*19cm*1.3cm (高/寬/厚)
重量:590克
版次:1
出版日:2022/10/10
中國圖書分類:作物栽培與管理
內容簡介
本書共十章,編排由淺入深,內容包括土壤概述、土壤的描述與分類、土壤的重要物理性質、土壤的重要化學性質、土壤有機物、土壤生物、土壤水、植物必需營養元素、土壤的肥力與管理、問題土壤的改良等。
目錄
推薦序
作者序
第一章 土壤概述
土壤學的緣起
土壤的定義
礦物質土壤與有機質土壤
土壤的功能
土壤的生成
土壤的組成
礦物質土壤粒子的性質
土壤有機物的性質
土壤生物體的性質
土壤溶液的性質
土壤空氣的性質
第二章 土壤的描述與分類
土壤剖面
土壤剖面的描述
美國土壤分類系統
土壤溫度境況
土壤水分境況
臺灣地區主要土壤的分布與特性
第三章 土壤的重要物理性質
土壤深度
土壤質地
土壤比重
土壤孔隙
土壤構造
土壤結持度
土壤通氣
土壤顏色
土壤溫度
第四章 土壤的重要化學性質
土壤膠體
陽離子交換
陽離子交換容量
陰離子交換
膨脹、收縮、內聚及可塑性
絮聚與絮散
土壤反應
土壤pH對於植物營養的重要性
緩衝作用
第五章 土壤有機物
來源
分解
影響有機物分解的重要因素
有機物對於土壤性質的影響
森林土壤有機物
第六章 土壤生物
土壤動物區系
土壤微生植物區系
根圈
土壤微生物
第七章 土壤水
水的能量間關係
土壤水分的分類
土壤水分的係數
水的移動
重要的水分貯藏方式
土壤有效水分的管理
影響有效土壤水分的量與利用因子
土壤水分的損失與管制
第八章 植物必需營養元素
植物營養元素的種類
植物營養元素的分類
植物營養元素的供給途徑
植物體內各種必需營養元素的生理機能
植物必需營養元素的吸收
植物吸收養分的器官與途徑
根系吸收無機養分的機制
第九章 土壤的肥力與管理
土壤氮素
土壤磷素
土壤鉀素
土壤鈣素
土壤鎂素
土壤硫素
土壤中微量養分元素
第十章 問題土壤的管理與改良
土壤水分管理
土壤有機質管理
肥培管理
強酸性土壤的改良
鹼性土壤(土壤鹽害)的改良
重金屬汙染土壤的改良
土壤物理性質的改良
參考文獻
立即查看
簡介
作物生產概論是臺灣國內農學相關各大學院校學習作物生產之基本課程,主要是讓進入農學領域之初學者了解人類如何生產農作物(作物),包括作物生產概況、作物分類、作物生長特性、作物生長過程、作物生產制度等,進一步針對作物所需之養分、病、蟲、草害之控制,及環境條件需求加以介紹。除了從栽培管理方面提高作物產量與品質外,如何經由遺傳、育種程序改變作物遺傳組成,更是作物生產過程不可或缺之重要領域。希望藉由本書將初學者引領入門,逐漸熟悉身為農藝或園藝人員如何從事作物生產工作。
目錄
第 1 章 農業之重要性與發展
第 2 章 作物起源與分類
第 3 章 作物分布與生產狀況
第 4 章 農業生態
第 5 章 作物生產系統
第 6 章 作物與水
第 7 章 土壤與植物養分
第 8 章 作物種子與播種
第 9 章 作物根部
第 10 章 作物莖部與葉部
第 11 章 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
第 12 章 開花與生殖
第 13 章 作物改良
第 14 章 氣候、天氣與作物
第 15 章 作物蟲害與控制
第 16 章 作物病害與控制
第 17 章 雜草與雜草控制
第 18 章 植物荷爾蒙與生長調節劑
第 19 章 作物產量品質與生產技術
立即查看
生產與作業管理(第七版) (7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特色
1.架構完整&系統化說明:本書從生產作業管理策略,到排程、專案管理內容,有完整和系統化的說明。此外也介紹業界常用到的生產作業管理實務,確實完整地涵蓋實務上常用的作業管理理論。
2.管理個案新知:章前情境個案導讀,內容取材自業界實例,輔助各章理論學習。
3.工管小常識:介紹工管作業方法及實務運作流程,提供多元化的生產作業管理資訊。
4.中英關鍵字:匯集工管重要學習術語及名詞,方便複習好吸收。
5.例題&章後習題:各章節裡穿插例題,以適時澄清觀念;章後另有多元題型,且包含工業工程師證照考試考古題,可輔助國家考試之準備。
6.圖表化:「文不如表,表不如圖」,所謂一圖解千文,為讓讀者更容易理解相關概念,本書提供各章內容多元化圖表,以方便讀者配合圖表澄清生產作業管理觀念。
內容簡介
作者融合多年教學經驗,曾輔導臺灣兩岸近百家知名企業與機構,建構完整「生產與作業管理」架構。生產與作業管理已不是單純的生產技術或製造方法,而是生產系統中扮演決策與回饋的關鍵角色,亦是目前生管人員需具備的技能。本版延續前版的特色架構,詳細說明生產作業管理的相關專業範疇,讓讀者更容易理解且正確應用生產作業管理觀念,並修改部分內容及更新「管理個案新知」、「工管小常識」專欄、章後習題,收錄近年工業工程師證照題,提供作業管理的基礎概念及自我檢測內容,進一步結合理論與實務。
【目錄】
Chapter 1 生產作業管理策略
1-1 生產、作業管理的意義
1-2 管理功能內的作業管理基本任務
1-3 生產作業管理的歷史回顧
1-4 服務業的作業管理
1-5 生產力的衡量
1-6 生產、作業策略
1-7 智慧製造
本章習題
Chapter 2 預測
2-1 預測與生產決策之關係
2-2 預測的一般考慮及步驟
2-3 預測的評估與控制
2-4 預測技術的分類
本章習題
Chapter 3 產品與服務設計
3-1 企業為何要從事研發工作
3-2 產品設計和研發過程
3-3 產品生命週期
3-4 新產品的意義
3-5 服務設計
3-6 價值分析
3-7 研究發展的種類
本章習題
Chapter 4 產能規劃
4-1 產能的分類與意義
4-2 影響有效產能的主要因素
4-3 評估方案的技術
4-4 偏好矩陣
本章習題
Chapter 5 整體規劃
5-1 整體規劃的意義與特性
5-2 整體規劃流程與因素
5-3 需求與供給變數的運用
5-4 整體規劃之技術
5-5 整體規劃產出
本章習題
Chapter 6 物料需求計畫與企業資源規劃
6-1 物料需求計畫
6-2 物料需求計畫之進貨批量
6-3 製造資源規劃之意義與內涵
6-4 企業資源規劃
本章習題
Chapter 7 豐田式生產管理
7-1 豐田式生產管理的整體架構
7-2 看板制度運作方式與規則
7-3 自働化的意義及其內涵
7-4 品管圈與5S
7-5 豐田式生產方式與其它系統之比較
本章習題
Chapter 8 廠址選擇與設施規劃
8-1 廠址選擇
8-2 設施規劃
本章習題
Chapter 9 製程選擇與佈置分析
9-1 製程選擇分類
9-2 系統化的製程設備
9-3 製程佈置分析
9-4 服務性設施規劃佈置
本章習題
Chapter 10 工作研究
10-1 方法研究
10-2 工作衡量
10-3 工作設計
本章習題
Chapter 11 物料管理
11-1 物料管理的內涵
11-2 物料編號
11-3 採購管理
11-4 物料搬運的基本要素與分析模式
11-5 物料管理作業績效評估
11-6 盤點
本章習題
Chapter 12 存貨管理
12-1 存貨的性質與功能及重要性
12-2 存貨成本分析
12-3 存貨管理系統
12-4 經濟訂購量
本章習題
Chapter 13 排程
13-1 排程意義與重要性
13-2 批量生產之排程
13-3 零工式製程之排程
13-4 服務業日程安排方法
13-5 作業進度控制
本章習題
Chapter 14 品質管理
14-1 品質管理的意義及重要性
14-2 統計品質管制
14-3 計數值與計量值抽樣計畫
14-4 品質管理之相關名詞
本章習題
Chapter 15 專案管理
15-1 專案管理
15-2 專案計畫的意義
15-3 專案組織
15-4 專案管理知識體系
15-5 計畫評核術與要徑法
本章習題
Chapter 16 供應鏈管理
16-1 供應鏈管理與目的
16-2 供應鏈管理的演進
16-3 供應鏈管理的關鍵議題
16-4 供應鏈運作參考模式
16-5 供應鏈策略
本章習題
立即查看
圖解生產與作業管理
ISBN13:9786263175525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作者:歐宗殷;蔡文隆
裝訂/頁數:平裝/306頁
規格:23cm*17cm*1.7cm (高/寬/厚)
版次:3
出版日:2022/03/01
中國圖書分類:生產管理
內容簡介
#改版新增最新趨勢:數位轉型與人工智慧(AI)。
#一單元一概念,迅速掌握生產計劃與管理的實用技巧。
#提供大量實用管理技術、規劃技巧,具體提昇工作成果。
#企業主管、生管人員、企管系學生最佳學習工具書。
#圖文並茂‧容易理解‧快速吸收。
生產與作業管理(Production & Operation Management)所涉範疇,隨著科技及產業的快速變遷,涵蓋層面大幅提升。舉凡企業組織內的生產、行銷、人事、研發、財務、會計、採購、外包及其他相關功能,均需透過資訊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歸納與整合,由原先單純的製造規劃延伸至客戶與供應商的整合服務。此次改版新增數位轉型與人工智慧章節,探究數位轉型的價值也分析AI新興產業的發展趨勢及成熟度。
本書內容涵蓋三大面向:
1.策略面。探討企業在進行生產策略的制定與長程生產規劃時,所需考慮的範疇及可使用之規劃工具。
2.制度面。探討企業在執行生產計劃時所涉及的中、短程規劃內容,以及制度施行時所使用的各項管理技術。
3.整合面。探討企業欲連結內部及外部功能和資訊時,所需考量之管理及系統整合概念與技術。
目錄
作者序
第一篇 生產與作業管理策略面
第1章 生產與作業管理導論
Unit 1-1 生產管理的基本架構與功能
Unit 1-2 生產管理的循環
Unit 1-3 生產管理的意義
Unit 1-4 生產型態與策略(I)-製程定位策略
Unit 1-5 生產型態與策略(II)-產品定位策略
Unit 1-6 生產型態與策略(III)-數量定位策略
Unit 1-7 製造業與服務業於生產管理之差異
Unit 1-8 生產管理與創新的歷史進程
第2章 生產力與競爭策略
Unit 2-1 生產力及其影響因素
Unit 2-2 策略管理的基本概念
Unit 2-3 企業經營的使命、目標與內外部分析
Unit 2-4 企業經營組織的策略(I)-公司整體策略
Unit 2-5 企業經營組織的策略(II)-事業單位策略及功能策略
Unit 2-6 企業經營的競爭策略及優先順序
Unit 2-7 企業經營之決策模式(I)-不確定模式下的決策
Unit 2-8 企業經營之決策模式(II)-風險模式下的決策及決策樹
第3章 預測
Unit 3-1 企業經營預測的基礎與工具
Unit 3-2 預測的目的以及優良預測所需具備的條件
Unit 3-3 預測方法介紹(I)-定性預測方法
Unit 3-4 預測方法介紹(II)-定量預測方法及自然推論法
Unit 3-5 預測方法介紹(III)-移動平均及加權移動平均預測法
Unit 3-6 預測方法介紹(IV)-指數平滑預測法
Unit 3-7 預測方法介紹(V)-趨勢調整指數預測法
Unit 3-8 預測方法介紹(VI)-季節指數預測法
Unit 3-9 預測誤差之控制方式(I)-誤差估算指標
Unit 3-10 預測誤差之控制方式(II)-追蹤信號法與管制圖法
Unit 3-11 預測誤差所產生的問題及對策
第4章 產品設計
Unit 4-1 產品策略簡介
Unit 4-2 產品設計的驅動力與趨勢
Unit 4-3 產品設計的目的
Unit 4-4 新產品上市的程序與步驟
Unit 4-5 產品與服務之標準化與模組設計
Unit 4-6 產品設計與開發的工具與技術(I)-價值分析與逆向工程
Unit 4-7 產品設計與開發的工具與技術(II)-穩健田口設計與同步工程
Unit 4-8 產品設計與開發的工具與技術(III)-設計配合產品
Unit 4-9 產品設計與開發的工具與技術(IV)-品質機能展開
Unit 4-10 產品設計與開發的工具與技術(V)-產品可靠度分析
Unit 4-11 產品與服務系統設計之範圍與特性
Unit 4-12 服務設計方法與準則
Unit 4-13 服務設計思考的五大原則
第5章 生產程序的決策與選擇
Unit 5-1 生產程序之策略(I)-生產型態與產品結構觀點
Unit 5-2 生產程序之策略(II)-製程結構與產品結構觀點
Unit 5-3 製造結構與生產佈置(I)-常見的設施佈置
Unit 5-4 製造結構與生產佈置(II)-功能佈置與群組技術
Unit 5-5 製程平衡的技術-生產線平衡
Unit 5-6 生產策略之重要觀念- Little’s LAW
第6章 設施規劃與廠址決策
Unit 6-1 廠址決策之特性、方案與程序
Unit 6-2 製造業與服務業廠(場)址決策之考慮因素
Unit 6-3 評估廠址方案之技術(I)-重心法
Unit 6-4 評估廠址方案之技術(II)-從至圖法
Unit 6-5 評估廠址方案之技術(III)-重要性與靠近程度之評等
Unit 6-6 評估廠址方案之技術(IV)-損益兩平法
Unit 6-7 運輸問題求初始解之技術(I)-西北角法與最小成本法
Unit 6-8 運輸問題求初始解之技術(II)-佛格法
Unit 6-9 運輸問題求最佳解之技術-踏石法
第7章 工作系統規劃與設計
Unit 7-1 工作系統之定義與特性
Unit 7-2 工作系統流程分析工具(I)-流程程序圖
Unit 7-3 工作系統流程分析工具(II)-人機圖
Unit 7-4 工作系統流程分析工具(III)-動作研究
Unit 7-5 工作系統流程分析工具(IV)-馬錶時間研究
Unit 7-6 工作報酬制度設計
第二篇 生產計劃與管理制度面
第8章 策略性產能規劃
Unit 8-1 產能之定義及有效產能的內、外在決定因素
Unit 8-2 策略規劃與組織架構(I)-功能別組織
Unit 8-3 策略規劃與組織架構(II)-地區別組織與產品別組織
Unit 8-4 策略規劃與組織架構(III)-製造階段別組織與集團式組織
Unit 8-5 服務業產能規劃與產能擴充四階段
Unit 8-6 產能方案的評估模式(I)-損益兩平點分析
Unit 8-7 產能方案的評估模式(II)-資本預算技術
第9章 總合性產能規劃
Unit 9-1 產能規劃之綜觀
Unit 9-2 淡季旺季之需求與產能規劃
Unit 9-3 總合規劃之生產策略簡介
Unit 9-4 總合生產規劃之計算
Unit 9-5 MPS與生產型態的分類
第10章 物料需求與產能需求規劃
Unit 10-1 物料需求規劃之定義與延伸
Unit 10-2 MRP的重要概念
Unit 10-3 MRP計算程序及關鍵名詞說明
Unit 10-4 MRP訂購批量大小之決策
第11章 生產排程與工作分派
Unit 11-1 生產排程的意義、目的與大量生產的排程問題
Unit 11-2 批量生產的排程問題
Unit 11-3 零工生產的排程問題
...
立即查看
生產與作業管理
ISBN13:9789864306374
出版社:新文京開發出版
作者:黃河清
裝訂/頁數:平裝/330頁
規格:26cm*19cm*1.8cm (高/寬/厚)
版次:2
出版日:2020/07/01
中國圖書分類:生產管理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有趣的、深入淺出的生產與作業管理入門書,作者在寫作上特著重觀念、思維的方法與趨勢,敘述上除力求簡單清晰,盡可能用散文的方式表達,論述上亦求完整嚴謹,並補充一些管理典故及與台灣製造業相關的題材,提高讀者在研讀這門課程的動機與興趣。
現場管理的能量決定了該公司的競爭力,市面上雖有一些生產管理、生產與作業管理和作業管理的英文書籍,但許多原文書對初學者而言,即便翻譯成中文仍常有閱讀上抓不著頭緒。作為基礎教材,本書最重要的除了易讀外,更重要的是本書的觀念能與相關課程相連接。
研讀本書不須具備前置知識基礎,初學者亦能輕鬆上手,適合大學生產管理、作業管理或生產與作業管理課程一學期課程之用;也適合企業在職人員現場作業工程師及生產經理,尤其製造業之非工程職之經理人員之在職訓練教材。
第二版修改了部份內容,更有系統地說明生產作業管理之相關範疇,並新增實用圖表,讓讀者對於生產與作業管理有較為具體的基本概念,並能與實務相結合。
目錄
Chapter 01 緒論
1.1 引子
1.2 生產與作業管理的意義與目標
1.3 生產與作業的策略
1.4 製造業生產型態
1.5 離散型製程生產概念
1.6 限制理論
Chapter 02 生產的組織
2.1 企業組織
2.2 專案管理
Chapter 03 預測、決策與生產規劃
3.1 預測
3.2 決策
3.3 產能規劃
3.4 生產規劃
Chapter 04 及時生產
4.1 及時生產的基本觀念
4.2 及時生產之關鍵做法(一)
4.3 及時生產之關鍵做法(二)
4.4 及時生產導入與未來發展
Chapter 05 產品規劃與設計
5.1 產品生命週期下之產品規劃
5.2 近代產品開發概念
5.3 近代新產品開發與設計淺說
5.4 研究發展
Chapter 06 高等製造技術簡介
6.1 自動化
6.2 電腦輔助設計/製造
6.3 電腦整合製造
6.4 數值控制
6.5 群組技術與彈性製造系統
Chapter 07 設施規劃與設備管理
7.1 設施布置規劃之目標與重要性
7.2 生產線問題
7.3 設施維護保養概說
7.4 全面生產保養
Chapter 08 供應鏈管理
8.1 供應鏈管理
8.2 工業採購與管理
8.3 外包管理
8.4 存貨與古典存貨模式
8.5 物料需求規劃
Chapter 09 品質管理
9.1 品質管理概說
9.2 全面品質管理
9.3 品管七法
9.4 品質機能展開
9.5 持續改善
9.6 6標準差
附錄
附錄A 常用生產與作業管理英文縮寫字
附錄B 參考書目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