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學 (BEGON ESSENTIALS OF ECOLOGY) (4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生態學(第四版)
作者:王巧萍(Begon)
出版社:滄海
出版日期:2019/01/01
ISBN:9789869659383
內容簡介
生態系統如何運作和人類活動所造成的問題之間,沒有明確的界線。通曉生態系運作的原理,正確掌握生態系的基礎條件與狀況,有助於理解問題的根源。本書以簡潔易懂的文字,系統性的講述生態學的基礎,依序解開地球生態系形成的條件,物種如何演化,個體、族群與群集間如何交互影響,以期為我們所面臨的生態資源非永續利用、污染、滅絕和自然生物多樣性流失等生態問題,找出可能的解決方法。
目錄
Part 1 緒論
Chapter 1 生態學以及如何進行生態研究
Chapter 2 生態學的演化背景
Part 2 特性與資源
Chapter 3 環境的物理條件與能提供的資源
Chapter 4 氣候與世界的生物群系
Part 3 個體與族群
Chapter 5 出生、死亡與移動
Chapter 6 種間競爭
Chapter 7 掠食、植食與病害
Chapter 8 分子與演化生態學
Part 4 群落和生態系
Chapter 9 從族群到群落
Chapter 10 物種豐富度的現象
Chapter 11 生態系中物質與能量之流動
Part 5 生態學的應用議題
Chapter 12 全球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以及人類對它造成的改變
Chapter 13 保育生態學
Chapter 14 人口成長、疾病與糧食 (供給) 生態學
立即查看
免疫學
ISBN13:9789864308187
出版社:新文京開發出版
作者:王政光;李英中;李慶孝;洪小芳;陳佳禧;張芸潔;楊舒如;蕭欣杰;賴志河;張章裕-編;張弘志;魏淑宜-審稿;方世華-總校閱
裝訂/頁數:平裝/357頁
規格:26cm*19cm*2.1cm (高/寬/厚)
重量:953克
版次:6
出版日:2022/04/22
中國圖書分類:微生物病理
內容簡介
本書是由長期擔任生命科學、微生物學、免疫學、生理學、解剖學及醫事檢驗學的教師或研究者共同編著而成。內容編排由淺入深,全書共18章,分為:免疫系統的基本介紹、參與辨識抗原的分子、淋巴球的發育與成熟、免疫反應的作用機轉、免疫系統相關的疾病等五篇;並且每個章節的最後附上了內容摘要與學後測驗及解答,讀者在修習完每一章後能歸納掌握重點所在,並即時檢驗學習成果。此外,本書的最後亦附上與免疫學相關的網路資源,期能協助學生漸進學習,更容易瞭解免疫學的內容。
「免疫學」是一科相當重要的學門,也是生物醫學相關科系養成教育的基礎學科之一。尤其是對於修習過微生物學的同學,緊接著便要瞭解身體如何靠免疫系統來防禦微生物的感染。因此,不論是在基礎的學理或是臨床的應用上,「免疫學」都是一科相當重要的學門。
本書自2004年第一版付梓至今受到許多大專校院生物、醫學及護理相關科系的支持與使用,特此感謝。編著作者們秉持著日新月異、精益求精的精神,廣納諸多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的建議與指正,予以修訂並再版,期能讓讀者獲得最新、最正確與最完整的免疫學知識。
第六版的內容除了維持原本免疫學應有的章節之外,亦增加COVID-19疫苗的介紹,並依據近年免疫學研究和臨床的新發現與國考趨勢,將部分內容及圖表進行更新及補充。相信有了這些圖表的輔助,同學們在研讀時能更容易掌握內容重點。同時,各章最後的「學後測驗」亦依據近年國考試題進行更新,使同學在學習完每一章之後能立即自我評量並獲知重點所在。
目錄
第I篇 免疫系統的基本介紹
第一章 免疫系統的基本介紹
第二章 免疫分析技術
第三章 淋巴系統
第四章 參與免疫反應的細胞
第II篇 參與辨識抗原的分子
第五章 抗體
第六章 免疫球蛋白的結構與功能
第七章 MHC分子與T細胞的抗原辨識
第八章 淋巴球的活化
第III篇 淋巴球的發育與成熟
第九章 B細胞的發育與成熟
第十章 T細胞的發育與成熟
第IV篇 免疫反應的作用機轉
第十一章 細胞激素
第十二章 補體
第V篇 免疫系統相關的疾病
第十三章 過敏反應
第十四章 感染性疾病與疫苗
第十五章 移植免疫學
第十六章 腫瘤免疫學
第十七章 免疫缺陷疾病
第十八章 自體免疫疾病
立即查看
【中文書】
書名: 植物生理學 第四版
作者:徐善德 廖玉琬
出版社:偉明
出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9868527263
原價:
1200
售價:
1140
現省:
60元
立即查看
Description
The 12th edition of Zoology continues to offer students an introductory general zoology text that is manageable in size and adaptable to a variety of course formats. It is a principles-oriented text written for the non-majors or the combined course, presented at the freshman and sophomore level.
Table of Contents
1 Zoology: An Evolutionary and Ecological Perspective
2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Animal Cells
3 Cell Division and Inheritance
4 Evolution: History and Evidence
5 Evolution and Gene Frequencies
6 Ecology: Preserving the Animal Kingdom
7 Animal Taxonomy, Phylogeny, and Organization
8 Animal Origins and Phylogenetic Highlights
9 The Basal Animal Phyla
10 The Smaller Lophotrochozoan Phyla
11 Molluscan Success
12 Annelida: The Metameric Body Form
13 The Smaller Ecdysozoan Phyla
14 The Arthropods: Blueprint for Success
15 The Mandibulata: Pancrustacea and Myriapoda
16 Ambulacraria: Echinoderms and Hemichordates
17 Chordata: Urochordata and Cephalochordata
18 The Fishes: Vertebrate Success in Water
19 Amphibians: The First Terrestrial Vertebrates
20 Nonavian Reptiles: Diapsid Amniotes
21 Birds: The Avian Reptiles
22 Mammals: Synapsid Amniotes
23 Protection, Support, and Movement
24 Communication I: Nervous and Sensory Systems
25 Communication II: The Endocrine System and Chemical Messengers
26 Transport and Exchange in Animals
27 Nutrition and Digestion
28 Temperature and Body Fluid Regulation
29 Re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原價:
1780
售價:
1673
現省:
107元
立即查看
書名:細胞生物學(第三版)
作者:陳嘉芬
出版社:藝軒
出版日期:2012/06/00
ISBN:9789576169724
內容簡介
細胞生物學是進入生物科技的基礎學科。本書所討論的是關於活細胞的生命;包含細胞的形成、細胞的演化、細胞如何進食、如何獲取能量、細胞內各種胞器及細胞骨架的結構以及功能、細胞如何結合形成多細胞的生命、細胞間如何傳達訊息和溝通感情,並討論細胞病變引起的多種疾病包含癌症等。
目錄
立即查看
分子生物學
ISBN13:9789576167300
出版社:藝軒
作者:陳嘉芬
裝訂:精裝
出版日:2003/10/01
內容簡介
本書自1993年出版以來深受讀者喜愛,已連續印製多刷,讀者已超過萬人。台大學生對此書的評價是『易讀且易接受』。文大學生對此書的評價是『內容豐富如同八寶箱』。遺傳學是進入生物科技的基礎科學,新的科學知識如山泉般湧出,現代遺傳學的資料,幾乎每年都在更新,從第二版開始改成兩冊,第一冊為基礎遺傳學,第二冊為分子遺傳學。今年將第二冊中的細胞質遺傳以及體細胞遺傳與免疫遺傳兩章移到上冊,更名為《基礎遺傳學》成為獨立的一本書。分子遺傳學又增加基因體學與蛋白質體學的資料,並將書名更改為《分子生物學》。為了減少版面更動太多,部分新資料置於習題中,因此習題後半較適合做綜合性複習白質體學的資料,並將書名更改為《分子生物學》。為了減少版面更動太多,部分新資料置於習題中,因此習題後半較適合做綜合性複習。
目錄
第一章 DNA複製
第二章 轉錄
第三章 RNA與RNA處理
第四章 核糖體與蛋白質合成
第五章 轉移子,跳躍基因
第六章 突變與遺傳微細構造
第七章 DNA修補
第八章 原核生物的基因調節機制
第九章 真核生物的基因調節
第十章 基因重組
第十一章 真核胚胎發育的遺傳控制
第十二章 DNA技術
第十三章 基因工程與生物技術
第十四章 分子演化
第十五章 基因體學
第十六章 蛋白質化學與蛋白質體學
立即查看
基礎遺傳學
ISBN13:9789576169687
出版社:藝軒
作者:陳嘉芬
裝訂/頁數:精裝/345頁
規格:26cm*10cm (高/寬)
版次:修訂版
出版日:2012/02/09
中國圖書分類:遺傳學
內容簡介
本書自1993年出版以來深受讀者喜愛,已連續印製多刷,讀者已超過萬人。台大學生對此書的評價是『易讀且易接受』。文大學生對此書的評價是『內容豐富如同八寶箱』。遺傳學是進入生物科技的基礎科學,新的科學知識如山泉般湧出,現代遺傳學的資料,幾乎每年都在更新,從第二版開始改成兩冊,第一冊為基礎遺傳學,第二冊為分子遺傳學。今年將第二冊中的細胞質遺傳以及體細胞遺傳與免疫遺傳兩章移到上冊,更名為《基礎遺傳學》成為獨立的一本書。分子遺傳學又增加基因體學與蛋白質體學的資料,並將書名更改為《分子生物學》。為了減少版面更動太多,部分新資料置於習題中,因此習題後半較適合做綜合性複習。
目錄
第一章 孟德爾遺傳與生化遺傳
第二章 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
第三章 概率與卡方式驗
第四章 性連遺傳與人類遺傳
第五章 真核生物的基因連所與定基因圖
第六章 染色體型態
第七章 染色構造上的異常
第八章 染色體數目的異常
第九章 數量遺傳
第十章 族群遺傳
第十一章 微生物遺傳
第十二章 行為遺傳學
第十三章 基因的化學組成與特性
第十四章 細胞質遺傳
第十五章 體細胞遺傳與免疫遺傳
立即查看
急診醫學醫療手冊(第九版) 9/E 2022 <金名> (9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急診醫學醫療手冊(第九版)
ISBN13:9789579519946
出版社:金名圖書
作者:胡勝川
版次:9
出版日:2022/05/00
中國圖書分類:行醫;醫務;內科
綜觀本次修改的部分,大致可歸納於以下五類::
1. 遣詞用字統一,並調整順序— 一律使用 『常見錯誤』四字,並放在注意事項段的倒數第二個序。『陷阱』一律放在最後。
2. 將條文內容修改得更細緻— 原本作者認為很簡單的概念,幾乎每位醫師都會做到,就沒有放在文內,為統一起見,將病史詢問的內容及生化檢驗的項目均詳細列出,使讀者一目瞭然。
3. 新增一些常見錯誤及陷阱—有些是作者以前就遇到過的,只是未明列出來,有些則是最近才遇到的個案,將之全部列出,讓讀者提高警覺,並豐富讀者的大腦「陷阱」資料庫。
4. 若干章節的「評估」段及「注意事項」段落之條文,做了一些順序上的調整—以符合吾人看診時之思考脈絡。
5. 新增心搏過速的評估與治療—以前的版本對這一部份沒有太多的著墨。
目錄
第一部份 急診常見症狀
1. 咳嗽(Cough) 1
2. 咳血(Hemoptysis) 4
3. 氣喘或呼吸困難
(Dyspnea or Short of Breath, SOB) 7
4. 胸痛(Chest Pain) 11
5. 心悸(Palpitation) 16
6. 噁心、嘔吐(Nausea, Vomiting) 19
7. 打嗝(Hiccups) 26
8. 腹痛(Abdominal Pain) 28
9. 腹瀉(Diarrhea) 35
10. 便秘或大便嵌塞(Constipation or Stool Impaction) 38
11. 吐血或吐咖啡色液體(Hematemesis or Vomiting with
Coffee Ground Materials) 41
12. 解黑便(Tarry Stool) 45
13. 解血便(Bloody Stool) 48
14. 腰部痛(Flank Pain) 50
15. 意識不清(Altered Mental Status, AMS) 54
16. 抽搐(Convulsion) 61
17. 暈厥(Syncope) 65
18. 暈眩(Vertigo) 68
19. 頭暈(Dizziness) 72
20. 頭痛(Headache) 75
21. 偏頭痛(Migraine) 79
22. 肌肉酸痛(General Soreness) 81
23. 全身無力或全身不舒服(General Weakness or General
Discomfort) 84
24. 發燒(含登革熱及不明熱)(Fever, Including
Dengue Fever & FUO) 88
25. 關節痛(Arthralgia) 94
26. 下背痛(Low Back Pain, LBP) 97
27. 血尿(Hematuria) 101
28. 解尿困難或尿液儲留
(Acute Urine Retention, AUR) 103
29. 起疹子與皮癢(麻疹、德國麻疹、水痘、疥瘡)
(Skin Rash with Itching, Rubeola, Rubella, Chicken Pox, Scabies) 105
30. 流鼻血(Epistaxis) 107
31. 血壓高(High Blood Pressure) 109
32. 血壓降低或休克(Shock) 111
33. 肢體腫脹(Limb Swelling) 114
34. 混亂或行為怪異(Confusion or Bizarre Behavior) 117
35. 陰道出血(Vaginal Bleeding) 119
36. 頸、上背痛(Neck、Upper Back Pain) 121
37. 不明主訴(Unknown Complaint) 124
第二部份 急診常見疾病
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含新冠病毒相關資訊)(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URI, Including COVID 19) 127
2. 急性胃腸炎(Acute Gastroenteritis, AGE) 131
3. 食道逆流和食道炎(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and Esophagitis) 134
4. 消化性潰瘍和胃炎(Peptic Ulcer, PU and Gastritis) 136
5. 腹部急症(Acute Abdomen) 139
6. 急、慢性胰臟炎(Acute & Chronic Pancreatitis) 142
7. 膽道疾病-急性膽囊炎和膽管炎
(Acute Cholecystitis & Cholangitis) 146
8. 缺血性大腸症候群
(Ischemic Bowel Syndrome, IBS) 149
9. 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之
STEMI) 151
10. 非ST節段上升性心肌梗塞或不穩定心絞痛
(NSTEMI or Unstable Angina) 156
11. 剝離性主動脈瘤(Dissecting Aneurysm) 162
12. 充血性心臟衰竭∕急性肺水腫(Congestive Heart
Failure/Acute Pulmonary Edema, CHF/APE) 166
13. 心室上頻脈(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SVT) 173
14. 上胃腸道出血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UGIB) 177
15.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 181
16. 腦中風(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 CVA) 185
17. 支氣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 BA) 190
18. 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 194
19. 肺炎(Pneumonia) 198
2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203
21. 深部靜脈血栓症(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206
22. 肺栓塞症(Pulmonary Embolism, PE) 209
23. 腹主動脈瘤(Abdominal Aorta Aneurysm, AAA) 213
24. 血糖過低症(Hypoglycemia) 216
25. 糖尿病酮酸血症(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 218
26. 高滲透壓高血糖非酮酸血症(Hyperosmolar
Hyperglycemic Non-Ketotic Syndrome, HHNS) 222
...
立即查看
書名:植物生理學
作者:蔣德安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23/02/14(1版3刷)
ISBN:9789571195865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十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植物的礦物營養、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同化物的運輸與分配、植物激素、植物的生長生理、植物的生殖生理、植物的衰老生理、植物的逆境生理和植物次生代謝。書中除了闡明植物生理的基本知識和原理外,對某些知識的前沿進展、作用機制及應用也有獨到的論述,包括水分、離子的跨膜運輸機制,提高水分、養分利用率、光能分配和酶活性調節及提高光能利用率的基因工程,呼吸鏈上複合體、電子傳遞途徑的多樣性及種子貯藏、果實保鮮,同化物的運輸機制和生產應用,植物激素的生物合成途徑和作用機制,植物次生物質代謝工程,植物光信號傳導和光敏素作用機制,植物程式性細胞死亡和衰老的分子調節,植物抗性的機制及基因工程等內容。
期許此書能成為植物研究人員或相關領域研究的重要參考書。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
第一節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動中的作用
第二節 植物細胞的吸水原理
第三節 植物根系的吸水
第四節 蒸散作用
第五節 植物體內水分的運輸
第六節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礎
■第二章 植物的礦物營養
第一節 植物的必需元素
第二節 植物細胞對礦物元素的吸收
第三節 植物對礦物元素的吸收
第四節 氮同化
第五節 礦物元素在植物體內的運輸
第六節 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礎
■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一節 光合作用的意義
第二節 葉綠體及其色素
第三節 光合作用的光反應
第四節 光合作用的碳同化
第五節 光呼吸
第六節 光合作用的影響因素
第七節 光合作用與農林業生產
■第四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一節 植物呼吸代謝途徑及其生理意義
第二節 粒線體的呼吸電子傳遞和氧化磷酸化
第三節 呼吸作用的指標及影響因素
第四節 呼吸原理在植物生產中的應用
■第五章 同化物的運輸與分配
第一節 植物體內同化物的運輸
第二節 同化物的裝入和卸出
第三節 同化物的配置和分配
第四節 影響同化物運輸與分配的外部因素
■第六章 植物激素
第一節 生長素
第二節 赤黴素
第三節 細胞分裂素
第四節 脫落酸
第五節 乙烯
第六節 油菜素內酯
第七節 其他天然的植物生長物質
第八節 植物激素間的相互關係
第九節 植物生長調節劑及應用
■第七章 植物的生長生理
第一節 生長、分化和發育的概念
第二節 植物細胞的發育及調節
第三節 植物的生長
第四節 光敏色素和光形態建成
第五節 植物的運動
■第八章 植物的生殖生理
第一節 幼年期
第二節 春化作用
第三節 光周期
第四節 花器官的形成和控制
第五節 受精生理
第六節 種子與果實的發育
第七節 種子的休眠
■第九章 植物的衰老生理
第一節 植物的衰老進程
第二節 植物衰老的機制與調節
第三節 器官脫落及其機制
第四節 環境因素對衰老和脫落的影響
■第十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第一節 植物對逆境的生理適應
第二節 植物對水分逆境的適應性
第三節 植物對溫度逆境的適應性
第四節 植物對鹽脅迫的適應性
第五節 環境汙染與植物的適應性
第六節 植物對生物逆境的適應性
■第十一章 植物次生代謝
第一節 植物次生代謝物的概念
第二節 萜類化合物
第三節 酚類化合物
第四節 植物含氮化合物
第五節 植物次生代謝工程
■索引
立即查看
【簡介】
★輕鬆理解生態學的理論、環境及產業應用。
★以簡潔扼要的方式,清楚說明、重點整理。
★一頁文一頁圖,左右兩頁互為參照化、互補化與趣味化。
生態學是研究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係的科學。生態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科學,關係人類的生存,具有高度理論歸納、演繹及前瞻性。重視理論研究又注重實際應用。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資源的損耗日益加劇,人類對環境品質的渴望不斷提高,無論國家生態安全,或區域生態文明,生態學都具有迫切的需求
本書內容大致分為理論生態學、環境生態學及產業應用生態學三大部分。理論生態學闡述生態學的原則和原理,包括緒論、個體、族群、群落及生態系統生態學。
環境生態學部分,包括環境、微生物、陸域、水域、森林、海岸與濕地生態學。
產業應用生態學包括景觀、城市、人類、建築、農業、復育、生態資源管理、生態批評、生態旅遊、臺灣生態狀態、全球環境變遷、生態學研究方法。
【目錄】
PART 1|生態學緒論
1-1 生態學概述
1-2 生態學的研究內容
1-3 生態學發展趨勢
1-4 生態學的規律
1-5 人類面臨的生態問題
1-6 分子生態學概述
PART 2|個體生態學
2-1 天擇與演化
2-2 個體的適應
2-3 物種形成
2-4 避敵與防禦
2-5 生活史
PART 3|族群生態學
3-1 族群生態學概述
3-2 族群的數量動態
3-3 族群的增長
3-4 族群的調節
3-5 生物競爭
3-6 生態位
PART 4|群落生態學
4-1 群落生態學概述
4-2 群落的種類
4-3 群落的結構
4-4 群落的演替
4-5 物種多樣性
4-6 食物鏈、食物網
PART 5|生態系統生態學
5-1 生態系統概述
5-2 基因流動
5-3 物種流動
5-4 能量流動
5-5 物質循環
5-6 資訊流動
PART 6|環境生態學
6-1 環境生態學概述
6-2 生態因子
6-3 地球上的環境
6-4 棲地的種類與特性
6-5 太陽輻射的生態作用
6-6 溫度的生態作用
6-7 水分的生態作用
6-8 大氣的生態作用
6-9 土壤的生態作用
PART 7|微生物生態學
7-1 微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與調整
7-2 微生物的分布
7-3 微生物的生物環境
7-4 植物與微生物
PART 8|陸域環境
8-1 土壤
8-2 優勢植物
8-3 草原
8-4 沙漠化
PART 9|水域環境
9-1 海洋
9-2 湖泊
9-3 河流
9-4 珊瑚礁
9-5 底棲生物
9-6 光線與營養鹽
9-6 海洋酸化
PART 10|森林生態
10-1 森林生態學概述
10-2 森林生態系統服務
10-3 森林演替
10-4 林業生態工程
PART 11|海岸與濕地生態學
11-1 海岸生態學
11-2 濕地生態學
11-3 紅樹林
11-4 潮間帶
PART 12|景觀生態學
12-1 景觀生態學概述
12-2 景觀結構
12-3 景觀生態學理論
12-4 格局、過程和尺度
12-5 都市廊道
12-6 道路生態工程
12-7 遙感、地理資訊系統
12-8 景觀生態規劃與設計
12-9 景觀生態干擾
PART 13|城市生態學
13-1 城市生態學概述
13-2 生態城市168
13-3 城市環境生態規劃
13-4 城市化發展對區域氣候影響
13-5 城市景觀
13-6 環境承載力
13-7 生態足跡
13-8 低碳城市
PART 14|人類生態學
14-1 人類生態學概述
14-2 人口理論
14-3 良性的人口轉型
14-4 人口遷移
14-5 人類與環境
14-6 適度人口
14-7 臺灣人口變遷
PART 15|建築生態學
15-1 生態環境建設
15-2 生態工程
15-3 生態建築
15-4 生態節能
15-5 綠建築
PART 16|產業生態學
16-1 產業生態學概述
16-2 產業生態學的關鍵問題
16-3 貿易與環境
16-4 永續生產與消費
16-5 生態工業園區
PART 17|農業生態學
17-1 農業生態學概述
17-2 農業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
17-3 農業生態系統的調控
17-4 城市型生態農業
17-5 農業生態工程
17-6 永續農業
PART 18|復育生態學
18-1 退化生態系統
18-2 生態系統復育
18-3 生物入侵
18-4 生物多樣性保護
18-5 自然保護區
18-6 汙染環境修復與治理
18-7 滅絕
18-8 生態補償
18-9 汙染與生物復育
PART 19|生態資源管理
19-1 生態系統服務概述
19-2 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評估
19-3 生態系統服務的分類
19-4 生態系統健康
19-5 生態系統管理
PART 20|生態批評
20-1 生態批評概述
20-2 生態審美
20-3 生態文學
PART 21|生態旅遊
21-1 生態旅遊概述
21-2 生態旅遊管理
21-3 生態旅遊主體
21-4 生態旅遊開發
21-5 生態旅遊承載力
21-6 社區生態教育
21-7 綠色旅遊
PART 22|臺灣生態狀態
22-1 臺灣的生態系
22-2 臺灣的海洋生態
22-3 臺灣的溪河生態
22-4 臺灣的森林生態
22-5 臺灣的環境變遷
22-6 臺灣生態保育的現況
PART 23|全球環境變遷
23-1 全球變暖
23-2 極端氣候
23-3 海洋汙染
23-4 酸雨危害
PART 24|生態學研究方法
24-1 生態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24-2 生態模型
24-3 生態抽樣技術
24-4 生態風險評估
立即查看
環境生態學
ISBN13:9789864309146
出版社:新文京開發出版
作者:朱錦忠;陳德治
裝訂/頁數:平裝/337頁
規格:26cm*19cm*1.7cm (高/寬/厚)
重量:749克
版次:4
出版日:2023/04/20
中文圖書分類:生態學
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淺出的完整介紹環境生態學的概念,用生活化的方式介紹生態學中的各項內涵,其中專章介紹台灣生態環境,讓讀者更能切身感受維護與珍愛自然環境與生態的重要性。除了適合做為大專院校的課程教材,對於一般大眾讀者而言,也是充實知識、培養正確環保概念的優良讀物。
全書共分為9章:第1章緒論,介紹生態學的意義、類別、學習目的和研究方法;第2章探討生物與環境的關係;第3章與第4章分別闡明族群的形成與特質、群落的構造與特質;第5章到第7章依序闡述生態系的組成與基本作用、生態平衡與生態失調、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育;第8章帶領讀者認識台灣的生態;第9章引導讀者思考生態倫理的意義,以及重整生態倫理應有的共識,並以「從心出發」做為全書結語。
作者有鑑於「生態學」目前大多數教科書為國外著作的翻譯本,學生們認識了全球的環境問題,卻不了解台灣在地的生態環境,因此編寫這本《環境生態學》時採取「立足鄉土,放眼全球」的角度,運用生活經驗中可察覺的事例來說明,以各個獨立的章節來介紹台灣的生態,並輔以國外的案例,藉此開闊視野,使讀者能全面性的掌握生態問題與危機,建立全球性的概念。
書中輔以許多作者自己拍攝的精美圖片,提高讀者學習興趣。各章章末編有【摘要整理】可幫助讀者提綱挈領掌握學習要點,【思考與討論】則可啟發讀者進一步思考、探索,同時也可做為課堂中師生互動、討論的題材。
第四版敦聘陳德治老師依最新資料加以更新、修訂,在各章增加了許多結合學理與實際案例的【專題】,讓讀者有更切身的體會,並在章末設計選擇題題型的【課後練習】,方便讀者自我檢測學習成果。此外,因應最新教學需求以及越來越多的自學讀者,第四版在書末提供選擇題的答案與思考與討論題的參考解答。
目錄
Chapter 01 緒論
1-1 生態學的意義
1-2 生態學的類別
1-3 學習生態學的目的
專題1A 生物獲取營養的方式
專題1B 坎坷的保育之路
1-4 研究生態學的方法
摘要整理
課後練習
思考與討論
Chapter 02 生物與環境的關係
2-1 內在環境
專題2A 荷花和睡蓮的睡眠律動
2-2 外在環境之一:非生物性環境
2-3 外在環境之二:生物性環境
專題2B 西施舌事件
2-4 環境對生物的限制
2-5 生物對環境的耐受性
2-6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摘要整理
課後練習
思考與討論
Chapter 03 族群的形成與特質
專題3A 生物相
3-1 族群的成因
3-2 族群的成長
3-3 族群的調節
3-4 族群的波動
3-5 評估族群的指標
3-6 族群的狀態
3-7 族群與空間的關係
3-8 動物族群的行為
專題3B 黑面琵鷺
專題3C 費洛蒙
專題3D 擬傷
摘要整理
課後練習
思考與討論
Chapter 04 群落的構造與特質
4-1 生物群落的通性
4-2 植物群落的構造及其相關特質
專題4A 臺灣的楓葉為何不紅
4-3 動物群落的構造及其相關特質
專題4B 埃及聖䴉─埃及神話智慧之神落難臺灣
專題4C 吳郭魚的引進與影響
專題4D 珊瑚礁
摘要整理
課後練習
思考與討論
Chapter 05 生態系的組成與基本作用
5-1 生態系的組成
5-2 生態系的基本特質
5-3 生態系的生產作用
5-4 生態系的消費作用
專題5A 紅樹林
5-5 生態系的能量流動
5-6 生態系的分解作用
5-7 生態系的物質循環
5-8 都市生態系
專題5B 都市熱島效應
摘要整理
課後練習
思考與討論
Chapter 06 生態平衡與生態失調
6-1 生態平衡的特質
專題6A 體型大小與表面積/體積比
6-2 生態系的調節機制
6-3 生態失調的徵兆
6-4 現存的生態失調問題
專題6B 綠牡蠣事件
專題6C 海域石油汙染
專題6D 鎘米事件
專題6E 輻射屋事件
專題6F 祕雕魚事件
摘要整理
課後練習
思考與討論
Chapter 07 汙染防治與生態保育
7-1 汙染物與汙染源
7-2 汙染防治工作
7-3 環境保護措施
專題7A 臺灣新年數鳥嘉年華
7-4 自然資源保育
專題7B 達娜伊谷封溪護漁行動
專題7C 櫻花鉤吻鮭的復育
摘要整理
課後練習
思考與討論
Chapter 08 臺灣的生態
8-1 臺灣的地理位置
8-2 臺灣的地理環境
8-3 臺灣的林相
8-4 臺灣的動物
8-5 臺灣的國家公園
專題8A 珍貴的砂島
8-6 臺灣的自然保留區
8-7 臺灣的生態保育機構及相關法規
摘要整理
課後練習
思考與討論
Chapter 09 結論:生態倫理的重整
9-1 生態倫理的意義
9-2 重整生態倫理應有的共識
9-3 從心出發
摘要整理
課後練習
思考與討論
習題解答
索引
立即查看
海洋生態學
ISBN13:9789576168345
出版社:藝軒
作者:程一駿
裝訂:平裝
出版日:2005/09/01
《海洋生態學》其內容包羅萬象,舉凡與生態有關的知識,如海洋環境因子的變化、生物組成及資源供應變化、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交互作用、污染及永續發展等各項議題,均在本書中做了深入的討論,作者並在書中大量引用中國大陸之各項相關的研究成果佐證,這對想要了解目前大陸海洋生態的現況與研究,是一項很重要的資訊。作者在書中除了論述相關的生態理論外,也儘量加入最新的資訊及研究趨勢,這對下一代的教育,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因為海洋佔地球70%的表面積,未來人類的發展及環保等議題都將與海洋有關,只有在海洋方面的問題獲得合理的解決,人類才得以生存下去,而此一遠景的實現,則需建立在一個紮實且具有前瞻性的海洋生態學之基礎上。
目 次
第1章 緒論1
1.1 海洋生態學的定義1
1.2 海洋生態學的研究內容與方法2
1.2.1 研究內容2
1.2.2 研究方法3
1.3 海洋生態學的理論基礎4
1.4 海洋生態學的發展5
1.5 生態學的分支學科8
第2章 海洋與海洋生物間的相互關係11
2.1 導論11
2.1.1 海水特性及其對海洋生物生活的
意義12
2.1.1.1 海水中的溶解物質12
2.1.1.2 海水的熱學特性13
2.1.1.3 海水為微鹼性緩衝溶液14
2.1.1.4 海水的密度14
2.1.1.5 海水的黏性15
2.1.1.6 海水的表面張力15
2.1.2 世界大洋15
2.1.3 中國海17
2.1.4 海洋環境的劃分20
2.1.4.1 水層環境及其特徵20
2.1.4.2 水底及其環境特徵22
2.2 海洋環境因素及其與海洋生物
間的相互關係23
2.2.1 理化環境因素24
2.2.1.1 太陽輻射24
2.2.1.2 溫度33
2.2.1.3 鹽度44
2.2.1.4 壓力49
2.2.1.5 波浪、海流和潮汐50
2.2.1.6 海水中的溶解鹽類51
2.2.1.7 海水中的溶解氣體、pH和氧
化還原電勢差55
2.2.1.8 海水中的有機物60
2.2.2 海洋沉積物因素65
2.2.2.1 海洋沉積物的來源及其類型65
2.2.2.2 海洋沉積物與海洋底棲動物
的分佈67
2.2.2.3 海洋沉積物與海洋底棲動物
生命活動67
2.2.2.4 海洋沉積物與海洋底棲生物
多樣性的關係68
2.2.2.5 海洋沉積物與底棲生物群落69
2.2.3 生物因子76
2.2.3.1 食物聯繫77
2.2.3.2 共生83
第3章 海洋生物及其生活方式85
3.1 導論85
3.2 水層生物87
3.2.1 漂浮生物87
3.2.2 浮游生物88
3.2.2.1 浮游生物在水中的下沉速度88
3.2.2.2 對浮游生活的適應89
3.2.2.3 浮游生物生態類群92
3.2.2.4 關於浮游幼體的一些說明96
3.2.3 游泳動物97
3.2.3.1 游泳動物主要類群98
3.2.3.2 游泳動物的運動98
3.2.3.3 游泳動物的迴游100
3.3 水底生物100
3.3.1 海底環境劃分100
3.3.2 底棲生物生態類型101
3.3.2.1 固著生物102
3.3.2.2 周叢生物103
3.3.2.3 底埋動物104
3.3.2.4 穴居動物105
3.3.2.5 爬行動物106
3.3.2.6 鑽蝕生物106
3.3.3 底棲生物對其生活環境的適應110
3.3.3.1 海岸性質110
3.3.3.2 波浪111
3.3.3.3 潮汐112
3.3.3.4 光線、溫度和鹽度114
3.4 珊瑚礁115
3.4.1 珊瑚礁的分佈115
3.4.2 造礁珊瑚的限制因素116
3.4.2.1 溫度116
3.4.2.2 鹽度116
3.4.2.3 光照117
3.4.2.4 海平面變動117
3.4.2.5 地形和底質117
3.4.2.6 與藻類的關係117
3.4.3 珊瑚礁類型117
3.4.3.1 岸礁117
3.4.3.2 堡礁117
3.4.3.3 環礁118
3.4.4 珊瑚礁分帶119
3.4.4.1 礁坪119
3.4.4.2 礁塘120
3.4.4.3 礁坪前坡120
3.4.4.4 礁脊120
3.5 紅樹林120
3.5.1 概述120
3.5.2 生態環境特徵120
3.5.3 種類與分佈120
3.6 極地生物121
3.6.1 概述121
3.6.2 南極及其環境特點125
3.6.2.1 南極生物127
3.6.2.2 大陸邊緣沿岸區127
3.6.2.3 潮間帶129
3.6.2.4 淺海區129
3.6.2.5 南大洋130
3.6.3 北極及其環境特點132
第4章 海洋生態學137
4.1 種群生態學137
4.1.1 導論137
4.1.2 種群的定義和種群的群體特徵138
4.1.2.1 種群的定義138
4.1.2.2 種群的群體特徵138
4.1.3 種群研究範圍139
4.1.4 種群數量統計方法139
4.1.5 種群結構140
4.1.5.1 種群空間分佈模式140
4.1.5.2 種群密度141
4.1.5.3 年齡分佈和性比142
4.1.6 種群動態143
4.1.6.1 生命表143
4.1.6.2 存活曲線144
4.1.6.3 種群數量變動的生物學基礎
144
4.1.6.4 種群增長147
4.1.7 種群數量變動和種群調節153
4.1.7.1 種群數量變動形式153
4.1.7.2 種群調節154
4.1.8 種群數量動態理論的應用161
4.1.8.1 芮萊關於喬治灣浮游植物種
群控制因素的研究161
4.1.8.2 芮萊關於喬治灘浮游動物種
群的理論分析165
4.1.9 集合種群167
4.1.9.1 概述167
4.1.9.2 集合種群概念及其含義167
...
立即查看
環境生態學
ISBN13:9789869523950
出版社:華都文化
作者:洪明仕
裝訂/頁數:平裝/355頁
規格:23cm*17cm*1.8cm (高/寬/厚)
版次:2
出版日:2018/01/01
中國圖書分類:生態學
內容簡介
何謂生態學?
環境與生態間的關係有多緊密?
生態保育、生態倫理為何如此重要?
全書共七篇15章,前三篇介紹「生態學」之基本架構及概念,後四篇闡述「環境保育與永續」之觀念及應用,由大到小、深入淺出,著重臺灣本地的物種及生態,再搭配國外之例,補足了本島未有的環境或生物,網羅全球各地生態實例;融合陸域與水域共通性的生態關係加以貫串,增加可讀性與趣味性。
書中另闢專欄,納入全球及臺灣最新的環境議題,結合時事案例,讓理論及實務間緊緊相扣。
本書作者從事環境生態保育工作多年,不但曾教授多所大學之相關課程,亦走訪世界及臺灣各地,實地拍攝多幅照片並納入本書,如此精彩生動,讓讀者猶如身歷其境!
除為教學課程上絕佳的教科書外,也是自修研習、參加相關考試、環境教育訓練,以及推廣生態保育工作者的重要參考書籍。
好書籍不可不研讀,好生態不可不珍惜,就從本書開始吧!
目錄
PART 1 基礎概念
CH 1 生態學的基本概念
第一節 生態學的涵義
第二節 生態關係的穩定與平衡
第三節 生態系的概念
第四節 生態學的研究與目標
第五節 生態學對人類的影響
PART 2 環境與棲地
CH 2 環境類型與環境因子
第一節 環境的類型
第二節 非生物環境因子
第三節 生物環境因子
第四節 密度與非密度制約因子
第五節 環境限制因子
CH 3 地球上的環境
第一節 生物地理區
第二節 陸域生物群系
第三節 水域生物群系
CH 4 棲地的種類與特性
第一節 棲地的特性
第二節 陸域棲地
第三節 水域棲地
PART 3 個體、族群與群落生態學
CH 5 個體生態
第一節 天擇與演化
第二節 個體的適應
第三節 成長的改變
第四節 避敵與防禦
CH 6 族群生態
第一節 族群的概念
第二節 族群的分布
第三節 族群的動態
第四節 族群的成長
第五節 族群的生活史
CH 7 族群關係
第一節 族群內的關係
第二節 族群外的關係
第三節 生態棲位與同功群
CH 8 群落生態
第一節 群落的概念
第二節 群落的結構
第三節 群落的演替
第四節 群落的能量
第五節 群落與生態系的關係
PART 4 生物多樣性與保育
CH 9 生物多樣性
第一節 意義與價值
第二節 威脅與消失
第三節 保育與合作
第四節 文化多樣性
PART 5 全球的生態環境
CH 10 全球環境變遷的危機
第一節 氣候暖化
第二節 森林消失
第三節 人為沙漠
第四節 酸雨危害
第五節 臭氧層破洞
CH 11 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第一節 資源過度利用的危機
第二節 汙染與廢棄物的危害
第三節 天災與人禍的環境重創
PART 6 臺灣的生態環境
CH 12 臺灣生態環境的危機與挑戰
第一節 物種與生態系多樣性
第二節 自然生態的危機
第三節 人文生態的危機
CH 13 臺灣生態保育的現況
第一節 保育與經濟的抗衡
第二節 臺灣的自然保護區
第三節 生態保育的教育推展
第四節 生態保育網絡的建構
PART 7 生態的倫理與永續
CH 14 環境生態學的相關應用
第一節 生態調查與環境監測
第二節 生態工程與棲地營造
第三節 有機農業與永續農業
第四節 生態旅遊與環境永續
CH 15 生態倫理與環境基本權
第一節 野生動物的基本權利
第二節 生命中心與生態倫理
第三節 全球思維與在地行動
附錄一 詞彙
附錄二 索引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