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歷程取向治療:整合模式(Interpersonal Process in Therapy - An Integrative Model, 7/E) (7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中文翻譯書】
書名:人際歷程取向治療:整合模式
原文書名:Interpersonal Process in Therapy - An Integrative Model, 7/E
作者:Edward Teyber, Faith Holmes Teyber
翻譯:吳麗娟,蔡秀玲,杜淑芬,方格正,鄧文章
出版社:雙葉
出版日期:2017/03/22
ISBN:9789869436557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幫助你能夠與他人的關係「親密中有自我」的好書
.我總盡力討好,但自己委屈又疲累,且不管多努力,永遠都不夠好。
.為何我不想生氣卻又不自覺的失控?為何我老是習慣逃離可能衝突的情境?
本書將幫助你解答類似這種重複出現的困擾,幫助你走出桎梏、活得更自在。
此書也是一本相當實用的治療地圖,將幫助治療師深入了解:
.如何辨識、回應案主重複出現不再適用的關係模式及核心議題。
.如何透過治療師與案主間的關係與人際歷程,解決案主的困擾。
.如何將治療中親身經驗的學習,轉移到真實生活中。
人際歷程取向治療認為案主的問題會在治療關係中重演,治療師提供案主修正性情緒經驗,幫助案主作根本的改變。不論你是哪一種治療取向,都能簡單地加入本書介紹的整合模式,進行更有效的諮商。
目錄
第一部分 簡介與概覽
第01章 人際歷程取向
受訓治療師掙扎於表現焦慮
擁有治療焦點讓治療師更有效能
核心概念
Teresa:核心概念的案例說明
理論與歷史的背景
結語
本章練習活動
閱讀建議
第二部分 對案主的回應
第02章 建立工作同盟
概論
工作同盟
同理的了解:工作同盟的基礎
表現焦慮使工作同盟的建立更為困難
同理了解是改變的先決條件
結語
本章練習活動
閱讀建議
第03章 向案主的抗拒致敬
概論
對於探討抗拒的為難
辨認抗拒
形成工作假設以澄清抗拒
回應抗拒
羞愧感引發抗拒的發生
在治療中成功也可能是一種威脅
結語
本章練習活動
閱讀建議
第04章 內在聚焦
概論
協助案主聚焦於他們自己的經驗上
對內在聚焦的為難
發展自主性:協助案主做出改變
邀請案主協助解決自己的問題
追蹤案主的焦慮
結語
本章練習活動
閱讀建議
第05章 協助案主處理感受
概論
回應案主的感受
辨認支配性情感
辨識案主經常呈現的情感星座
依附理論對回應案主的痛苦提供有幫助的指導原則
結語
本章練習活動
閱讀建議
第三部分 概念化案主問題並發展治療焦點
第06章 家庭與發展因素
概論
依附型態與在成人治療中的臨床呈現
教養型態
把愛收回與有條件的價值
回應案主多樣化的教養和依附型態之原則
家庭互動模式
結語
本章練習活動
閱讀建議
第07章 缺乏彈性的人際因應策略
概論
概念化案主的人際架構
未滿足的發展性需求
人際因應策略
解決核心衝突
Peter 的個案研究:順服取悅他人的案主
兩個個案摘要
結語
本章練習活動
閱讀建議
第08章 關係主題和修復經驗
概論
治療關係中三種問題人際關係之重演
尋找人際平衡
矛盾兩難:回應案主經驗矛盾兩難的感受
結語
本章練習活動
閱讀建議
第四部分 解決之道與改變
第09章 與歷程向度工作
概論
透過人際歷程來解決問題
治療師在歷程向度工作所遭遇的初期困難
結語
本章練習活動
閱讀建議
第10章 修通與結案
概論
案主改變的歷程:概述
修通
結案
結語
本章練習活動
閱讀建議
附錄A 歷程紀錄
附錄B 治療計畫的指導原則
立即查看
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2020進化版〉 2020 <學富>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2020進化版)
ISBN13:9789868618817
出版社:小畢
作者:畢恆達
裝訂/頁數:平裝/360頁
規格:21cm*14.8cm*1.3cm (高/寬/厚)
版次:再版
出版日:2020/09/01
中國圖書分類:論文寫作法
內容簡介
研究與生活畢竟無法等同,但是卻有許多相通之處。一個平日就擅於聆聽、聊天的人,很有潛力可以成為好的訪員;反過來說,一位認真的研究者,在生活中也可能擅於同理他人的處境。研究的目的在於提升知識之深度,改善社會與眾人的生活。論文發表後,如果無人閱讀與引用,即使可以計算點數,意義有限。研究的成果除了發表論文,如果可以少些艱深的專業術語,使用大眾可以理解的論理與敘述,則可以對社會產生更大的影響。一般人也可以從研究精神中獲得啟發,能夠分辨描述性詞語與判斷性詞語,提出足夠證據來支持自己的論點,不要讓自己的信念或情緒先行,或可減少當前假新聞的傳播。我認為多讀小說多看電影,可以增加研究者的理論敏感度;而寫影評和寫論文,其實共享著基本的論證原則。《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期待,研究可以往生活靠近,而生活可以往研究靠近。
《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於2010年修訂,增加訪談、無性別歧視、理論圖形等章節。十年之後這本《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2020進化版》,又增補了白話知識論、研究策略與方法、研究倫理等單元。不論是新進或資深的研究者,甚至是不在學院中的社會人士,都能從這本書得到一些對於生活與研究的靈感與啟發。
名人推薦
『對寫論文性冷感的同學,閱讀此書一定可以情慾大爆發!有論文不孕症的同學,閱讀此書一定可以早生貴子!』王宏仁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這本有條理又接地氣的研究指引,是研究者在浩瀚知識大海中的救命浮木。反覆思考該書的貼心提醒,眼前的阻礙就會退縮消逝,崎嶇小徑逐漸平整為大道。』成令方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
『做研究、寫論文是件痛且快樂著的事,這本書可以讓研究生的痛少一些,指導教授的快樂多一點,並讓師生共舞時舞姿更曼妙且饒富研究的興味。』林雯瑤 (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副教授)
『我總是推薦《教授為什麼沒有告訴我》給文學院研究生,因為這本社會科學的好書一方面幫忙文學院學生按部就班整理紛亂的想法,另一方面提醒文學院學生重視文本與社會之間的微妙關係。』紀大偉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畢老師深入淺出地道出在研究過程中種種難以言、無法言、甚或不敢言的酸甜苦辣。從我身為研究生到現今指導研究生,都能於閱讀中感受其文字趣味與學術品味。』張仁和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此書為全國研究所教師之救星。如果我是暴君,就要強迫全國研究生閱讀畢教授的愛心之作,但我不是,只能堅定溫柔地推薦想寫論文的研究生抱著感激之心閱讀。』陳宜倩 (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
目錄
研究即生活,生活即研究:2020 進化版作者序
有趣!有趣!有趣!:曾嬿芬序
論文登山者的霹靂包:藍佩嘉序
1前言:白話知識論
2靈感的前提是努力:選擇研究主題
3想像我,陷入愛河:論文題目的擬定
4營造氣氛的前戲:前言
5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資料
6是文獻回顧,還是家具型錄
7哪一種研究方法比較好?
8邏輯、思考實驗與批判
9訪談作為一種交談行動
10研究倫理
11論文寫作與心理
12整本論文的意義:結論與建議
13留下線索到原典:關於參考書目
14終於可以寫謝誌了:論文口試
參考書目
立即查看
書名:團體諮商:歷程與實務
作者:Corey(王沂釗)
出版社: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04/10
ISBN:9789865840549
內容簡介
此書專為主修心理學、社會學、諮商、社會工作、婚姻與家庭治療、教育以及人類服務領域,選修團體諮商或團體領導課程的研究生和大學生而撰寫,也是領導團體以及領導不同型式團體實務工作者之實務工作手冊。
本書特色
1. 整合了當前團體實務工作相關理論及其運用,並深入探討多元文化團體工作議題。
2. 涵蓋了團體工作與危機管理、團體工作倫理等實務等議題討論。
3. 從不同的觀點提供了許多案例,闡述在團體不同發展階段的主要挑戰及提供不同團體工作反思的向度。
目錄
第一篇 導論
第 1 章 團體工作導論
第 2 章 團體諮商師
第 3 章 團體諮商的倫理及法律議題
第 4 章 團體諮商的理論與技術
第二篇 團體歷程
第 5 章 團體的形成
第 6 章 團體的初始階段
第 7 章 團體的轉換階段
第 8 章 團體的工作階段
第 9 章 團體的結束階段
第三篇 團體歷程於學校情境及社區機構之應用
第10章 在學校情境的團體
第11章 在社區情境的團體
索引
立即查看
團體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第六版) (6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內容簡介
團體心理治療標竿著作,助人者實務百寶箱
自1940年代問世以來,團體治療有強而有力的證據顯示其有效性與個別治療相當,不論在心理健康、物質濫用障礙或生理疾病的處遇上,都是如此。但大多數心理治療從業人員極度缺乏團體治療訓練,對其理論和運作機制也一無所悉。
本書是為有志學習團體治療的專業人士而寫,其最重要的基本假設之一,是「此時此地」(here-and-now)的人際互動在有效的團體治療中至關重要。作者亞隆和雷斯克認為,案主來到治療室,尋求的不是對過往的洞察,而是對當下的改變與對未來的希望。真正有力的治療團體能提供一個舞台,讓案主自由地與他人互動,藉由幫助成員識別和理解他們互動中的問題,最終改變案主適應不良的模式。
在本書中,作者精心探索了團體治療11個療效因素的作用,並整合了團體治療實務之最新知識和智慧結晶。第六版引入新的臨床素材,大量採用實例帶出重要概念和原則,且為因應COVID-19疫情帶來的挑戰,特闢了線上團體的章節。不論是學生、受訓者、一線專業人員,以及督導者和教師們,皆能從本書獲益。
本書特色
★團體心理治療經典,全球暢銷50年,心輔、諮商、醫療、社工等助人工作者必讀。
★存在主義與人際心理治療大師亞隆與雷斯克醫師再度攜手合作,傳授團體治療畢生絕學,眾所期待。
★第六版為最新版,內容經大幅更新,並特闢章節討論線上團體優缺點與執行技巧。
目錄
【推薦序一】團體治療專業領域經典著作/吳秀碧
【推薦序二】亞隆與台灣的團體心理治療/張達人
【推薦序三】指引團體治療修行者的一盞明燈/許明輝
【審閱序】樂為團體心理治療的橋梁/謝珮玲
第六版前言
致謝
第一章療效因素
第二章人際學習
第三章團體凝聚力
第四章 療效因素的總整合
第五章 治療師的基本任務
第六章 治療師如何運作於此時此地
第七章 治療師:移情與透明度
第八章 篩選案主與治療團體的組成
第九章 團體的開設
第十章 團體初期
第十一章 進階團體
第十二章 有挑戰性的團體成員
第十三章 特殊型式與輔助程序
第十四章 線上心理治療團體
第十五章 特殊型式的治療團體
第十六章 團體治療師的訓練
附錄一 範例:給案主的團體治療資訊與指引
附錄二 英文索引
原價:
1300
售價:
1099
現省:
201元
立即查看
圖解家族治療
系列名:圖解系列
ISBN13:9789865229313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作者:邱珍琬
裝訂/頁數:平裝/232頁
規格:23cm*17cm*1.7cm (高/寬/厚)
出版日:2021/07/28
中國圖書分類:心理治療
內容簡介
家族治療是諮商師必須要了解的生態脈絡的一環,在華人社會尤其重要,年齡越小者受到家庭與環境影響越大,諮商師在了解當事人議題、尋思處置之方時,當然不可只針對個案或當事人來看、或視其為當事人個人之問題,有時從其周遭重要他人、家庭等脈絡入手,更可能抓住問題關鍵、做有效處置。本書介紹主要的家庭理論觀點,其次以家庭治療的實務做介紹,輔以若干案例說明,希望本書可以成為讀者認識家庭治療的入門書。
目錄
自序
Part1 家族治療的起源與重要貢獻人物
家族治療的起源 單元1
影響家族治療起源的重要人物:Gregory Bateson的貢獻(一) 單元2
影響家族治療起源的重要人物:Gregory Bateson的貢獻(二) 單元2
溝通治療 單元3
Murray Bowen的家庭系統治療 單元4
Nathan Ackerman與其他人物 單元5
家族治療的修正與發展 單元6
家庭發展 單元7
為何使用家族治療(一) 單元8
為何使用家族治療(二) 單元8
Part2 影響家族治療的因素
影響家族治療的因素概述 單元9
影響家族治療的因素:家庭發展階段與性別 單元10
影響家族治療的因素:位階與權力關係 單元11
影響家族治療的因素:倫理位階、信仰與宗教、家規或價值觀 單元12
不同家庭形式與挑戰 單元13
不同家庭形式與挑戰:單親家庭(一) 單元14
不同家庭形式與挑戰:單親家庭(二) 單元14
不同家庭形式與挑戰:繼親家庭(一) 單元15
不同家庭形式與挑戰:繼親家庭(二) 單元15
不同家庭形式與挑戰:家庭經歷創傷或失落 單元16
不同家庭形式與挑戰:家中有心理疾患者 單元17
不同家庭形式與挑戰:同性家庭 單元18
優勢家庭與成功父母(一) 單元19
優勢家庭與成功父母(二) 單元19
優勢家庭與成功父母(三) 單元19
優勢家庭與成功父母(四) 單元19
家庭治療與個諮、團諮之區別 單元20
家庭治療看問題的角度(一) 單元21
家庭治療看問題的角度(二) 單元21
Part3 家族治療理論
家族治療理論:精神分析與Bowen學派 單元22
精神分析取向家庭治療學派(一) 單元23
精神分析取向家庭治療學派(二) 單元23
精神分析取向家庭治療學派(三) 單元23
Bowen學派的家族治療(一) 單元24
Bowen學派的家族治療(二) 單元24
Bowen學派的家族治療(三) 單元24
Bowen學派的家族治療(四) 單元24
Bowen學派的家族治療(五) 單元24
體驗家庭治療 單元25
Viginia Satir的「人本確認歷程模式」(一) 單元26
Viginia Satir的「人本確認歷程模式」(二) 單元26
Viginia Satir的「人本確認歷程模式」(三) 單元26
Viginia Satir的「人本確認歷程模式」(四) 單元26
Viginia Satir的「人本確認歷程模式」(五) 單元26
Carl Whitaker的「象徵體驗模式」 單元27
體驗家族治療過程與技巧 單元28
結構家族治療(一) 單元29
結構家族治療(二) 單元29
結構家族治療(三) 單元29
結構家族治療(四) 單元29
結構家族治療(五) 單元29
結構家族治療(六) 單元29
結構家族治療(七) 單元29
策略家族治療 單元30
策略家族治療(一) 單元30
策略家族治療(二) 單元30
策略家族治療(三) 單元30
策略家族治療(四) 單元30
策略家族治療(五) 單元30
策略家族治療(六) 單元30
策略家族治療(七) 單元30
後現代家族治療 單元31
後現代家族治療—敘事家族治療(一) 單元32
後現代家族治療—敘事家族治療(二) 單元32
後現代家族治療—敘事家族治療(三) 單元32
後現代家族治療—焦點解決家族治療(一) 單元33
後現代家族治療—焦點解決家族治療(二) 單元33
後現代家族治療—女性主義家族治療(一) 單元34
後現代家族治療—女性主義家族治療(二) 單元34
家族治療的貢獻與評價 單元35
Part4 家庭治療專業倫理
家庭治療專業倫理(一) 單元36
家庭治療專業倫理(二) 單元36
家庭治療專業倫理(三) 單元36
Part5 如何進行家族治療
如何進行家族治療 單元37
進行家族治療的階段與任務 單元38
第一次晤談(一) 單元39
第一次晤談(二) 單元39
第一次晤談(三) 單元39
第一次晤談(四) 單元39
Part6 家庭治療技術
家庭治療技術:一般技巧(一) 單元40
家庭治療技術:一般技巧(二) 單元40
家庭治療技術:一般技巧(三) 單元40
家庭治療技術:一般技巧(四) 單元40
家庭治療技術:一般技巧(五) 單元40
家庭治療技術:一般技巧與特殊技巧 單元40
家庭治療技術:特殊技巧(一) 單元40
家庭治療技術:特殊技巧(二) 單元40
家庭治療技術:特殊技巧(三) 單元40
家庭治療技術:特殊技巧(四) 單元40
Part7 案例分析及介入
伴侶治療注意事項 單元41
案例分析與介入處理(一) 單元42
案例分析與介入處理(二) 單元42
案例分析與介入處理(三) 單元42
Part8 家庭治療注意事項
家庭治療注意事項(一) 單元43
家庭治療注意事項(二) 單元43
家庭治療注意事項(三) 單元43
新手治療師注意事項(一) 單元44
新手治療師注意事項(二) 單元44
治療師的自我議題與照顧 單元45
立即查看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ISBN13:9789579282888
出版社:雙葉書廊
作者:Earl Babbie
裝訂:平裝
附件:林秀雲
規格:23cm*17cm*3cm (高/寬/厚)
出版日:2021/05/31
中國圖書分類:方法;目的
內容簡介
你能立即做研究也會寫報告
Earl Babbie 所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於1975年問世,本書為2021年第15版的中譯本;新版除了更新圖表統計數字與說明,並介紹新近學者研究成果和國際時事,更於每章起頭新添「你的想法?」專欄,就該章主題以案例啟發學生思考實務上的是非,再於章末「你的想法?……再思」專欄中,由方法學的角度為學生解惑。
本書最大的特色為作者清晰易懂、類似在課堂上與學生對話的寫作風格,詳細解說研究設計、實驗法、問卷調查、田野研究、非介入性方法、質化與量化資料處理與分析等內容,讓讀者有效地了解研究方法和實務操作,並隨時提醒讀者注意研究工作易犯的錯誤。作者重視研究倫理,除專章討論研究倫理與政治議題,在其他章小節討論涉及的倫理議題。
讀者循序研讀練習,學習研究工作的邏輯與技巧,以及撰寫研究報告的各個步驟,適合社會學、社會工作、心理學、行政學、社區研究、教育學、大眾傳播學、企業管理及政治學等多門不同學科,是一本兼顧理論與實務的研究方法暢銷教科書。
目錄
第一篇 探究的概說
第01章 人類的探究與科學
導言
尋求真實
社會科學的基礎
社會研究的一些辯證
第02章 典範、理論與研究
導言
一些社會科學的典範
社會理論的元素
再論兩種邏輯系統
演繹理論的建構
歸納理論的建構
理論與研究之間的關聯
理論在「現實世界」的重要性
研究倫理與理論
第03章 社會研究的倫理與政治
導言
社會研究的倫理議題
兩件倫理的爭議
社會研究的政治議題
第二篇 探究的建構:量化與質化
第04章 研究設計
導言
研究的三個目的
個案解釋
通則解釋的邏輯
必要與充分原因
分析單元
時間面向
混合的方法
如何設計研究計畫
研究計畫書
研究設計的倫理
第05章 概念化、操作化與測量
導言
測量任何存在的事物
概念化
描述性與解釋性研究的定義課題
操作化的選擇
測量品質的判準
測量的倫理
第06章 指數、量表與分類法
導言
指數與量表
指數的建構
量表的建構
分類法
第07章 抽樣的邏輯
導言
抽樣簡史
非機率抽樣
機率抽樣的邏輯與方法
母體與抽樣架構
抽樣設計的類別
多階段集群抽樣
機率抽樣的回顧
抽樣的倫理
第三篇 觀察方法
第08章 實驗法
導言
適合實驗法的主題
古典實驗法
挑選受試者
實驗設計的變型
實驗法的案例
運用網路實驗法
「自然的」實驗法
實驗法的優缺點
倫理與實驗法
第09章 調查研究
導言
適合調查研究法的主題
提問的準則
問卷編製
自填式問卷
訪問調查
電話調查
網路調查
混合模式的調查
不同調查方法的比較
調查研究法的優缺點
次級資料分析
倫理與調查研究法
第10章 質化田野研究
導言
適合田野研究的主題
質化田野研究的特殊考量
質化田野研究的一些典範
執行質化田野研究
質化田野研究的優缺點
質化田野研究的倫理
第11章 非介入性研究
導言
內容分析法
分析既有統計資料
比較與歷史研究
非介入性線上研究
倫理與非介入方法
第12章 評估研究
導言
適合評估研究的主題
界定問題:測量的課題
評估研究設計的類型
社會指標研究
倫理與評估研究
第四篇 資料分析:量化與質化
第13章 質化資料分析
導言
連結理論與分析
質化資料處理
用於質化資料的電腦程式
量化資料的質化分析
質化研究的品質評鑑
倫理與質化資料分析
第14章 量化資料分析
導言
資料的量化
單變項分析
次團體的比較
雙變項分析
多變項分析導論
社會學診斷
倫理與量化資料分析
第15章 多變項分析的邏輯
導言
精確模型的起源
精確模型的範型
精確模型與事後提出假設
第16章 社會統計
導言
描述統計
推論統計
其他多變項分析技術
第17章 閱讀與撰寫社會研究報告
導言
閱讀社會研究報告
撰寫社會研究報告
閱讀與撰寫社會研究報告的倫理
附錄
附錄A圖書館的使用
附錄B亂數表
附錄C卡方分配
附錄D常態分配
附錄E抽樣誤差的估計
立即查看
心理衡鑑大全(Handbook of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6/E) (3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心理衡鑑大全(中文第三版)
作者:張本聖(Groth-Marnat)
出版社:雙葉
出版日期:2019/05/20
ISBN:9789579096379
內容簡介
本書針對最常使用的心理測驗及衡鑑工具,提供了最新的測驗版本、研究資訊、計分及解釋系統。本書亦創造了一個豐富且全面性的心理衡鑑資源庫,雖然以實務為主軸,但也適時地將科學融入其中,目標是從澄清轉介問題到撰寫對轉介者、案主有用的心理衡鑑報告過程中所遇問題,都能提供解答。
●教你如何將評量分數及資料轉化成轉介問題的資訊及建議。
●教你如何將心理衡鑑與治療、安置等建議緊密結合。
●教你如何用轉介者能看得懂的方式寫出專業的心理衡鑑報告。
●教你如何用美國心理學會心理衡鑑報告檢核表的五個面向(全面性、整合性、效度、以案主為中心、整體撰寫)修正報告。
目錄
第01章緒論
1.1本書的架構
1.2臨床工作者的角色
1.3臨床衡鑑中測驗使用的模式
1.4心理測驗的評價
1.5臨床實務中的效度
1.6臨床判斷
1.7臨床衡鑑的階段
第02章臨床衡鑑的情境
2.1轉介情境的種類
2.2衡鑑的倫理考量
2.3多元族群的衡鑑
2.4心理測驗的選擇
2.5電腦輔助的衡鑑方法
第03章衡鑑會談
3.1歷史沿革與發展
3.2與信度、效度相關的議題
3.3優點與限制
3.4衡鑑會談與個案史
3.5精神狀態評量
3.6會談資料的解析
3.7結構式會談
第04章行為衡鑑
4.1歷史沿革與發展
4.2與信度、效度相關的議題
4.3優點與限制
4.4行為衡鑑的策略
第05章魏氏智力量表
5.1從正反兩面看智力測驗
5.2歷史沿革與發展
5.3信度與效度
5.4優點與限制
5.5多元族群的WAIS 使用
5.6智商分數的意義
5.7施測的提醒與準則
5.8WAIS-IV/WISC-V 連續階層式解釋程序
5.9魏氏指數及分測驗
5.10腦傷的衡鑑
5.11其他群組的衡鑑
5.12測驗簡式組合
第06章魏氏記憶量表
6.1歷史沿革與發展
6.2信度與效度
6.3優點與限制
6.4運用於多元族群
6.5解釋程序
6.6指數分數的解釋模式
6.7WAIS-IV 及 WMS-IV 分數的比較
6.8附加的考量:詐病及改變的評量
第07章明尼蘇答多相人格測驗
7.1歷史沿革與發展
7.2信度與效度
7.3優點與限制
7.4運用於多元族群
7.5施測
7.6MMPI-2 解釋程序
7.7MMPI-2 電腦化解釋
7.8MMPI-2 效度量尺
7.9MMPI-2 臨床量尺
7.10MMPI-2 雙峰組型
7.11MMPI-2 內容量尺
7.12MMPI-A 內容量尺
7.13MMPI-2 Harris-Lingoes 分量尺和Si 分量尺
7.14MMPI-2 關鍵題目
7.15MMPI-2 和MMPI-A 的輔助量尺
7.16MMPI-2-RF 解釋程序
7.17MMPI-2-RF 效度量尺
7.18MMPI-2-RF 高階量尺
7.19MMPI-2-RF 重組臨床量尺
7.20MMPI-2-RF 特定問題量尺
7.21興趣量尺
7.22MMPI-2-RF 病態人格五量尺
第08章米隆臨床多軸量表
8.1歷史沿革與發展
8.2信度與效度
8.3優點與限制
8.4運用於多元族群
8.5解釋程序
8.6效度量尺
8.7臨床人格型態量尺
8.8嚴重人格病理量尺
8.9臨床症候群量尺
8.10嚴重症候群量尺
第09章NEO 人格量表
9.1歷史沿革與發展
9.2信度與效度
9.3優點與限制
9.4運用於多元族群
9.5解釋程序
第10章羅夏克測驗
10.1歷史沿革與發展
10.2信度與效度
10.3優點與限制
10.4運用於多元族群
10.5綜合系統:施測
10.6綜合系統:計分
10.7綜合系統:結構摘要
10.8綜合系統:解釋
10.9羅夏克表現衡鑑系統:施測
10.10羅夏克表現衡鑑系統:計分
10.11羅夏克表現衡鑑系統:結構摘要
10.12羅夏克表現衡鑑系統:解釋
第11章神經心理損傷的篩檢與衡鑑
11.1歷史沿革與發展
11.2大腦損傷的會談衡鑑
11.3神經心理功能領域
11.4班達視覺動作完形測驗
11.5神經心理狀態評估之重複型量表
第12章規劃治療、管控和評估成效的簡短工具
12.1選擇簡短型衡鑑工具
12.2症狀檢核表90- 修訂版和簡式症狀問卷
12.3貝克憂鬱量表第二版
12.4狀態性-特質性焦慮量表
第13章治療計畫和臨床決策
13.1治療計畫的發展和探索
13.2介入(治療計畫)的選擇
13.3臨床決策
13.4個案構念化
13.5了解問題
13.6了解問題內容
13.7治療特定個案的特質
13.8系統治療選擇(STS)/ 內在生活取向
第14章心理衡鑑報告
14.1一般原則
14.2回饋
14.3心理衡鑑報告的格式
14.4報告範例
原價:
1380
售價:
1242
現省:
138元
立即查看
40個諮商師必知的諮商技術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中文翻譯書】
書名:40個諮商師必知的諮商技術
作者:Bradley T. Erford
翻譯:陳增穎
出版社:心理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9861917719
內容簡介
為有效幫助個案朝向諮商目標前進,本書根據實徵研究結果與實用性,依主要理論取向分成九大部分(焦點解決短期諮商、阿德勒和心理動力、完形和心理劇、正念、人本—現象學、認知—行為、社會學習、行為取向—正增強、行為取向—懲罰),精挑細選出40個諮商技術(量尺技術、例外技術、跳脫問題的談話、奇蹟問句、標示地雷區、我訊息、彷彿技術、潑冷水法、互說故事、矛盾意向法、空椅法、誇大身體動作、角色互換、視覺/引導式心像、深呼吸、漸進式肌肉放鬆訓練、自我揭露、面質、動機式晤談、優點轟炸、自我對話、重新框架、思考中斷法、認知重建、理情行為治療、讀書治療、書寫、系統減敏感法、壓力免疫訓練、示範;行為預演、角色扮演、普力馬原則、行為計畫表、代幣制、行為契約、消弱、隔離、反應代價、過度糾正)。
本書中的每個技術依標準化的方式呈現。首先介紹技術的源起,接下來說明各個技術的基本實施步驟或程序,以及文獻記載過的常見變化形式。為了證明每個技術都可運用在實際的諮商情境中,每章都摘錄真實的諮商對話逐字稿範例,方便讀者學習。最後,要從現存的文獻研究中去評估每個技術的實用性和效果,讓讀者依實徵證據做出決定,俾使個案獲致最佳利益,提升治療效果。
目錄
第一部分:焦點解決短期諮商取向技術
量尺技術
例外技術
跳脫問題的談話
奇蹟問句
標示地雷區
第二部分:阿德勒和心理動力取向技術
我訊息
彷彿技術
潑冷水法
互說故事
矛盾意向法
第三部分:完形和心理劇取向技術
空椅法
誇大身體動作
角色互換
第四部分:正念取向技術
視覺/引導式心像
深呼吸
漸進式肌肉放鬆訓練
第五部分:人本─現象學取向技術
自我揭露
面質
動機式晤談
優點轟炸
第六部分:認知─行為取向技術
自我對話
重新框架
思考中斷法
認知重建
理情行為治療:ABCDEF模式與理情想像
讀書治療
書寫
系統減敏感法
壓力免疫訓練
第七部分:社會學習取向技術
示範
行為預演
角色扮演
第八部分:行為取向─正增強技術
普力馬原則
行為計畫表
代幣制
行為契約
第九部分:行為取向─懲罰技術
消弱
隔離
反應代價
過度糾正
結語
參考文獻
索引(正文側邊數字係原文書頁碼,供索引檢索之用)
立即查看
諮商與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學習手冊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諮商與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學習手冊
系列名:心理學叢書
ISBN13:9789579272933
替代書名:Student Manual for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undeling and Psychotherapy
出版社:揚智文化
作者:Gerald Corey
譯者:李茂興
裝訂/頁數:平裝/310頁
出版日:1997/01/01
中國圖書分類:天文
內容簡介
本學習手冊為搭配《諮商與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原文第五版]而設計。旨在促進學子掌握諮商理論的精髓與治療實務的學習。內容包括各種測驗、討論問題及個案範例等。
目錄
第一篇 諮商實務的基本議題
1.緒論與全覽
前言
本手冊與教本如何搭配使用
理論重點回顧
態度與價值觀自評量表
2.諮商員——具人性之專業人員
態度與信念自評量表
個人應用專題
建議活動:建立個人對諮商與心理治療的看法檔案
涉及價值觀處理的案例
歧視傾向測驗
建議活動:建立對於諮商實務中的多元文化課題之個人看法檔案
3.諮商實務的道德議題
道德議題與問題
關於道德議題方面的態度自評量表
涉及道德兩難的案例研討
第二篇 諮商的理論與技術
精神分析治療法
章前自評量表
4.精神分析治療法複習
重要名詞解釋
討論問題
建議活動與練習
個案範例
綜合測驗
5.阿德勒學派治療法
章前自評量表
阿德勒學派治療法複習
重要名詞解釋
討論問題
個人的應用:生活方式的評鑑
個案範例
綜合測驗
6.存在主義治療法
章前自評量表
存在主義治療法複習
重要名詞解釋
討論問題
建議活動與練習
個案範例
綜合測驗
7.個人中心治療法
章前自評量表
個人中心治療法複習
重要名詞解釋
討論問題
實務應用:反射當事人的感受
個案範例
綜合測驗
8.完形治療法
章前自評量表
完形治療法複習
重要名詞解釋
討論問題
個人應用上的議題與問題
建議活動與練習
個案範例
綜合測驗
9.現實治療法
章前自評量表
現實治療法複習
重要名詞解釋
討論問題
問題狀況:現實治療法的實務
個案範例
綜合測驗
10.行為治療法
章前自評量表
行為治療法複習
重要名詞解釋
討論問題
個人的應用:擬訂自我管理方案
實務應用
建議活動與練習
個案範例
綜合測驗
11.認知行為治療法
章前自評量表
理情行為治療法與認知治療法複習
重要名詞解釋
討論問題
個人應用的課題與問題
實務應用
個案範例
綜合測驗
12.家族系統治療法
章前自評量表
家族系統治療法複習
重要名詞解釋
討論問題
個人應用上的建議活動與練習
個案範例
綜合測驗
第三篇 整合與應用
13.治療技術的整合
治療取向在特定當事人族群或特定問題上的應用
問題與議題:培養個人諮商風格之指南
建議活動與練習:培養自己的諮商哲學觀
思考與討論的問題
14.個案示範——以整合取向輔導史天恩
思考與討論的問題
額外的個案演練
附錄:綜合測驗答案
立即查看
家族治療概論 (Family Therapy: Concepts and Methods ,4/E)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藝術治療: 家庭動力繪畫概論 (4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內容簡介
藝術治療是心理治療所運用的一種工具,然而藝術包含甚廣,繪畫乃是視覺藝術的一項。家庭動力繪畫是在執行藝術治療的一種診斷工具。
本書著重在闡述家庭動力繪畫之原理原則,第一章藝術治療的基本概念,論及其定義,有關藝術治療師之界定,和美國藝術治療協會之介紹。第二章主要比較藝術教育與藝術治療的理念、實務執行上和養成教育上的異同。第三章介紹有關家庭動力繪畫之文獻探討,與其意義和指導原則。第四章幼兒繪畫賞析之實務經驗分享。第五章提供家庭動力繪畫分析之參考方法。第六章探討家庭—兒童—美術三者之間相互影響之關係。第七章綜論K-F-D在繪畫中的重要性。
兒童的繪畫是一種特殊的「密碼式」圖畫語言,熟悉孩子所呈現的「畫中話」,將可以洞悉孩子內心世界的奧妙。
目錄
第一章 藝術治療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藝術教育與藝術治療的比較
第三章 家庭動力繪畫的基本概念
第四章 幼兒繪畫賞析
第五章 家庭動力繪畫之心理分析特徵
第六章 家庭-兒童-美術的探討
第七章 結論
立即查看
醫療家族治療(Medical Family Therapy and Integrated Care,2/E)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家族治療實務手冊 (Essential Skills in Family Therapy: From the First Interview to Termination, 2/E)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