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書】
書名:骨科暨運動傷害檢查學
作者:王百川 蕭宏裕
出版社:易利
出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9869164207
立即查看
顱薦椎治療 (Upledger: CranioSacral Therapy: What It Is, How It Works) (1版)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中文翻譯書】
書名:顱薦椎治療
作者:約翰.優普哲 瓊恩.傅瑞德
翻譯:蕭宏裕
出版社:易利
出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9868837508
立即查看
彩色圖解骨科徒手治療-學習如何操作及感知動作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彩色圖解骨科徒手治療-學習如何操作及感知動作
作者:黃瀚儀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8
條碼:9789863682172
簡介:
過去五十年來,骨科徒手治療的發展日漸穩定,且已成為一門全球的獨立學科。本書內容分成兩大篇,先簡單介紹徒手治療的理論基礎,包含疼痛生理學、生物力學、神經動力學與疾病的生物心理模式層面,接著以實際演練為主,透過超過500張的全彩圖片說明從腳趾到顳顎關節的系統性檢查與治療步驟。此外,亦提供紀錄用的實作表格範本,使讀者能輕鬆掌握臨床上的操作訣竅。對於想要增進物理/徒手治療技術的學生或治療師來說,本書不僅提供相當實用的資源,也是提升治療操作技巧的重要導引。
序言:
本書為最新的英文版本,依然強調了動作引導與感測,同時也強調記錄的邏輯思考流程,這些均是完善的徒手治療基礎,而特殊技巧則以全彩圖像予以呈現。
本書已經更新了最新的資訊,詳細地說明了臨床決策程序,其涵蓋疼痛生理學、生物力學、神經動力學與疾病的生物社會心理模式層面,綜合起來而形成了徒手治療的基礎。在實際操作的內容中更清晰地描述關鍵問題的使用,以及有關物理治療病人檢查的分類系統、及六種治療類別。豐富的參考書目也能讓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進階探究其背景知識。
我非常榮幸本書的內容在這幾年於教學、繼續教育計劃及病人的治療上都被證實出頗具助益。自從本書的第一版發行後,因我的切身經驗,讓我堅信這一套方法。當老師們與學生們密切合作時,能夠快速達到檢查結果的一致
性,特別是在旋轉動作測試時。由總結(物理治療診斷)得出的手法, 若能使用本書的技巧,且給予患者適當的劑量及分辨適當的適應症,治療結果往往好到令人意外,通常並不需要使用到更複雜的技巧,而更多重要的額外處
置資訊(像是主動動作與自我治療)可由繼續教育計劃裡取得。然而,這些額外資訊有可能超出了本書的範疇。
我希望新版能幫助同仁們向更負責可靠且成功的物理治療實作之路邁進,也歡迎各位讀者給予意見及建設性的批評。
Jochen Schomacher
目錄:
理論
1 骨科徒手治療之歷史與定義 1
1.1 何謂徒手治療? 3
1.2 歷史 3
1.3 徒手物理治療史 4
1.4 世界各地的骨科徒手治療 5
1.5 骨科徒手治療之定義 6
2 生物心理社會模式下的徒手治療 7
2.1 以生物心理社會模式做為OMT 的基礎 7
2.2 生物醫學模式 8
3 徒手治療與關節力學 11
3.1 骨骼運動學 11
3.2 關節運動學 13
3.3 關節解剖學 16
4 徒手治療系統 21
4.1 假設/演繹過程 21
4.2 模式辨別 22
4.3 包含定向問題的系統式檢查結構 22
5 骨科徒手治療之概述 25
5.1 定向檢查 26
5.2 特殊檢查 26
5.3 其他身體檢查 27
5.4 評估總結 27
6 動作測試的各方面 28
6.1 為何使用旋轉與平移動作測試? 28
6.2 動作量 29
6.3 動作品質與終末感覺 30
6.4 症狀 32
7 徒手治療的治療模式 34
7.1 對疼痛症狀的治療 34
7.2 對失能的治療 37
8 徒手治療的效果 38
8.1 對症狀的效果─尤其是疼痛 38
8.2 在力學層面的效果 38
8.3 在神經學層面的效果 39
8.4 在心理社會、文化與經濟層面的效果 40
8.5 治療技術的特異性 40
8.6 總結 41
9 六項治療類別 42
9.1 症狀緩解的處置 42
9.2 增加活動度的處置 43
9.3 保持活動度的處置 45
9.4 減少活動度的處置 45
9.5 物理治療的組織治療 47
9.6 資訊、指引與訓練 47
10 關節治療中的關鍵因素 48
10.1 為何使用平移動作來治療? 48
10.2 關節囊韌帶低活動度之治療 49
10.3 關節囊韌帶引發疼痛之治療 50
10.4 平移動作的用量 50
10.5 三維空間牽引與三維空間滑動 53
11 研究 54
12 運用平移動作治療關節之適應症與禁忌症55
12.1 適應症 55
12.2 禁忌症 55
實作
13 實作部分摘要 61
14 肢體關節 64
14.1 腳趾的趾間關節 64
14.2 足部的蹠趾關節 69
14.3 蹠骨間關節與跗蹠關節 75
14.4 距下關節 83
14.5 踝關節 88
14.6 小腿 95
14.7 膝關節 102
14.8 髖關節 111
14.9 手指的指間關節 119
14.10 掌指關節 124
14.11 第2-5 掌骨關節 130
14.12 大拇指的腕掌關節 136
14.13 腕關節 142
14.14 前臂關節 151
14.15 肘關節 158
14.16 肩膀與肩帶部位 166
14.17 肩帶部位 167
14.18 肩關節 173
14.19 肩帶的關節 182
15 脊椎 194
15.1 介紹 194
15.2 恥骨聯合與薦髂關節 196
15.3 薦尾關節 204
15.4 腰椎 208
15.5 胸椎 224
15.6 肋關節 237
15.7 頸椎 246
15.8 顳顎關節 267
附錄
16 關節總覽表 279
16.1 下肢 279
16.2 上肢 280
16.3 脊柱 282
17 檢查與治療技術總覽 283
17.1 肢體關節 283
17.2 脊柱 285
18 測驗題型 286
19 檢查表格範本 288
19.1 肢體關節的一般表格範本:基本格式 288
19.2 脊椎的一般表格範本:基本格式 290
19.3 完整表格格式(供實作用) 292
19.4 每日用簡表 301
參考文獻306
詞彙表310
索引311
立即查看
機械鏈結:基礎原則、理論、以及骨病學操作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機械鏈結:基礎原則、理論、以及骨病學操作
作者:保羅‧喬夫(蔡昆守)
出版社:易利
出版日期:2020/05/00
ISBN:9789869679077
內容簡介
立即查看
診間實用骨科學 Practical office orthopedics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此書作者是 Ted Parks 醫師,他負責開辦骨科課程訓練美國的基層醫師,教導學生如何approach 骨科的各類基本疾病,由於學生涵蓋非骨科專業的醫師,因此以最重要也最常見的一些骨科疾病為主軸,深入淺出的對疾病機轉、理學檢查、影像學、內外科治療方式作講解,並把這些課程整理成書。
有別於許多教科書,本書會詳細解釋重要的生物機轉,像是為什麼棘上肌負責前 30 度的肩關節外展是錯誤的觀念?皆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搭配圖片來做說明,讀完會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並且能夠建立根深蒂固的觀念,不容易忘記。
因此我認為此書是理解骨科疾病很好的入門書籍,雖然書名是“診間"實用骨科學,但其實在診間會遇到的病人,就是會出現在生活周遭的人,所以只要是有在照顧骨骼肌肉疾病患者的醫護人員,不管是醫師、物治師、護理師抑或是醫學相關學生,我相信都能從此書中挖到許多寶物。由於筆者對於骨科的熱情,才以翻譯此書作為充實自己並推廣知識的方式。
台中榮總住院醫師 陳建均
原價:
1150
售價:
978
現省:
172元
立即查看
醫師國考Winner:骨科學(收錄2014~2019年醫師國考試題與解答)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醫師國考Winner:骨科學(收錄2014~2019年醫師國考試題與解答)
020-5-002C
ISBN
9789863683643
作者/出版社
黃尚豪/合記
出版年代/版次
2020/1
內容簡介
重量:0.45kg 頁數:322 裝訂:平裝 開數: 23 x 17 cm 印刷:單色
簡介
在國家考試中,骨科的重要程度往往排在內外科等大科目之後,但卻與這些大科目有著密不可分的連結,若將科目分開閱讀則就無法正確掌握一體的脈絡。因此,對於骨科的國考準備,最好先習得入門的理論基礎,再學習骨科學的精華。本書除了擷取骨科教科書的精要重點,亦涵蓋國考的出題範圍,並將內容分為基礎骨科學、外傷骨折、運動醫學、外科與骨腫瘤等。書中彙整2014~2019年國考骨科考題,並提供答案與解析,使讀者容易記憶吸收,進而培養清晰的解題思維。對應考讀者而言,本書必能讓你輕鬆掌握骨科學應考關鍵。
序言
在本書的開頭,希望能藉由寫本書的期許,告訴拿起這本書的你,適不適合選擇這本書(尤其是在準備國考的當前,自己的時間分配顯得更為重要)。這本書的完成,我希望能夠兼顧準備國考的效率,並且能夠成為對骨科有興趣學弟妹們的入門磚,因此,擷取的教科書內容會盡量不脫國考的題目範圍,但也會加入一些我認為重要的觀念。或許在章節安排上會與一般教科書有些差異,但此書的目標是針對「正要準備國考,沒有太多時間(但也不是少到需要做棄保的人),或可能沒有Run 過骨科病房,但也不排斥多了解骨科基礎概念的人」,如果你是這樣的人,希望在看到這本書會有「啊!考前有唸到這本書真是太好了!」的感覺。
這本書不會帶到過深的概念或疾病(一方面是畢竟作者本人也還有許多需要更加精進的地方),但寫下每一個字我都希望是能有evidence、可被信賴的,如果各位學弟妹有發現明顯的錯誤也歡迎提供寶貴意見,眾人的力量總是大於單打獨鬥。
記得當初在準備二階國考時,身邊的同學們以及學長姐們總是建議用最少的時間,最有效率地拿到分數,也因此,內科、外科等大科的First choice 總是首先要下手的對象,但我相信也有不少人跟我一樣,似乎有那麼一點偏執,總覺得沒有全部科目都念過一遍就上考場,心裡有些不踏實,但事與願違,不同科別的叢書在還沒念過之前,很難知道對於考試的準備是否有很大幫助,有些念了許多內容但對國考幫助卻不大,有些雖可快速得到分數,但缺乏一體的脈絡,變得像在背題海,雖然不敢說自己寫的一定更好,但希望能透過未來成為骨科醫師及考完國考不算太久這樣的優勢,重新審視自己過去準備的經驗,以提供未來學弟妹準備的方向。
總而言之,這本書希望能讓準備國考的人,不用花太長的時間來認識骨科的脈絡,也可以在準備國考之前,降低對於小科的恐懼感,有效率地得分,輕鬆迎戰二階國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