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資訊
【少量特別書籍 若無貨可能須等候5-7日以上 因”客制特別調書不收退貨” 可接受在下單】 書名: 骨科神經學-神經病變位置的診斷指引(第二版) 2 2020 <合記>2 2020<合記> 作者: 楊榮森 版次: 1 出版日期: 2020年1月 ISBN: 9789863683384 出版社: 合記
詳細資訊
【少量特別書籍 若無貨可能須等候5-7日以上 因”客制特別調書不收退貨” 可接受在下單】 書名: 骨科神經學-神經病變位置的診斷指引(第二版) 2 2020 <合記>2 2020<合記> 作者: 楊榮森 版次: 1 出版日期: 2020年1月 ISBN: 9789863683384 出版社: 合記
為您推薦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臨床骨科X光片判讀:常易疏忽的病例與討論 作者:楊榮森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6 條碼:9789863681274 簡介: 診治骨科之疾病,病史和身體檢查是最基本的資訊,而X光檢查則是評估骨骼疾病的重要利器,倘若未能適時診查及正確判讀,即可能造成患者更大的傷害。有鑑於此,台大醫院骨科部醫師共同執筆編寫本書,書中選錄近百例臨床上常被疏忽而延遲診斷之骨科病例的X光片,內容包括脊椎、上肢、骨盆與下肢等各部位,以及小兒骨科、腫瘤、骨折等。案例的呈現是以來診時的X光片,提供讀者自行判讀,接著是由作者說明判讀之重點及陷阱,以及最後檢查結果圖例佐證,供讀者參考。對於想多瞭解骨科X光「黑與白」之間奧秘的急診科與骨科醫師來說,這實為一本不可或缺的指引。 序言 正確的診斷,是臨床診療的最重要步驟,唯有正確的診斷,才能進行適當的治療,骨科臨床實務亦然。診治骨科疾病時,病史和身體檢查是最基本的檢查,此外,X光檢查更是評估骨骼疾病的利器,是骨科臨床檢查的重要工具。雖然隨著醫學進步,許多新式檢查儀器陸續推出,但針對急診和門診中常見的骨骼疾病而言,尤其是骨折病患,拍攝骨骼X光是日常的處置,針對明顯的骨骼疾病或骨折而言,X光片可以明確顯示疾病的變化,不但醫護人員可明確檢視,即使病患本身也可以看得很清楚,因此在骨科臨床實務中,由於便利且快速、實用性高,加上最近發展出數位X光檢查技術,在判讀時可供調整X光片的各項條件,更便利臨床醫師的判讀,且傳輸和儲存都很便利,因而更拓廣X光檢查的臨床用途,使其地位永固。 因此判讀X光的知識與經驗,遂成為骨科臨床的重要必修課程,以免誤判而延誤病情。骨骼X光片的判讀範圍很廣,舉凡骨科相關疾病,都有相關的X光檢查時的變化,從細微到明顯,從骨骼形狀、構造、排列、比例等等,學海浩瀚,讀者可從骨科X光教科書充實知識,受於篇幅限制,這些並不列為本書的範疇。 雖然X光檢查有其限制,例如有些韌帶或肌腱發炎疾病並非可用X光檢查來檢測,且若為細微骨折或初期骨骼病變,或是有些受限於檢查姿位的部位,如足部、胸骨或骨盆等,也經常會引起判讀上的誤差。唯骨科臨床實務工作,無論如何謹慎判讀,仍難免會發生一些判讀上的疏忽,例如有些病患發生未移位的骨折者,定義上只要骨骼連續性斷裂即為骨折,但若只是細微的骨小樑斷折,而骨皮質未明顯出現移位時,即所謂的顯微骨折,此時骨折病患仍會覺得疼痛,但有些仍可步行或活動,若未適時診查並告誡限制活動,可能會使骨折部位出現更大的移位,甚至需要施行手術;有些骨折部位可能會與其他影像重疊,而使骨骼的病灶隱蔽不明,也可能造成延遲診斷。因此在臨床上需學習X光的判讀技巧,以減少失誤。 本書撰寫的目的,在於收錄一些臨床上的骨科病例,這些都是可能常常被疏忽而延遲診斷的病例,本書選輯近百例病患的X光片來撰寫,內容包括脊椎、上肢、骨盆、下肢等各部位、小兒骨科、腫瘤、骨折等,這些病例可能在診或門診求診時的X光檢查,若醫師未深入分析判讀,很可能即未能正確診斷出來。因此本書的撰寫方式,首先會呈現來診時的X光片,讓讀者先自行判讀,然後由作者說明判讀重點和後來的檢查結果供讀者參考,配合這些注意事項的學習,可望有效減少失誤的機會,造福病患,也減少醫療糾紛,也是我們撰寫本書的另一動機。 本書以容易疏忽判讀的X光片為範圍,內容並未包括所有骨科領域疾病或其各種程度的X光片,這些病例都是臨床上的實例,但其個人資料都已經過保護,以尊重個資安全。 共同作者包括王廷明醫師、陳沛裕醫師、洪立維醫師、胡名孝醫師、張允亮醫師和筆者等,我們希望能夠針對這些臨床上可能會發生X光判讀失誤的病患,提供相關的經驗與資料給讀者們參考,以共同增進對治之道。 本書得以完成,首先應感謝其他共同作者的幫忙,更謝謝合記圖書出版社對文稿及圖片編輯的盡力協助和支持付梓,一併致謝。本書雖經多次校讀,疏漏之處必多,且臨床領域浩瀚若海,臨床知識進展日新月異,一日千里,作者雖努力以赴,但自忖錯誤必在所難免,更期望各方賢達先進,不吝指教是盼! 楊榮森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 骨科教授/主任 台大醫院 骨科部主任 西元2016年2月21日 目錄 chapter 1 臨床骨科病例X光片判讀要點 1 chapter 2 上肢X光片判讀常易疏忽的病例與討論 5 chapter 3 下肢X光片判讀常易疏忽的病例與討論 93 chapter 4 脊椎與骨盆X光片判讀常易疏忽的病例與討論 173 chapter 5 小兒骨科X光片判讀常易疏忽的病例與討論 231 chapter 6 總結 271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Duus氏神經系統病變部位診斷學 作者:田怡婷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5 條碼:9789863680284 簡介: 《Duus氏神經系統病變部位診斷學》是一本結合基礎神經解剖及神經學癥狀,再藉由影像學的整合來瞭解臨床症狀。內容包含神經系統的元素、體感覺系統、運動系統、中樞神經系統,以及大小腦、間腦與自律神經系統等主題,全書收錄超過四百幅彩色解剖圖、電腦斷層圖和高畫質影像的核磁共振圖,而這些圖像就如魚鉤般似的在浩瀚的知識裡為你勾出精髓所在。更重要的是,本書文字簡潔、精闢易懂,並建構了極佳的思維模式及組織架構,而非只讓讀者死記硬背。同時,在各章末的附加案例更提供給讀者學習參考,這絕對是一本引領醫學生進入臨床神經殿堂的最佳工具書。 前言: 在2005年,我們出版了《Duus神經系統病變部位診斷學》,第一版是在原著Peter Duus教授去世那一年(1994年)出版。本書的觀念結合基礎神經解剖及神經學症狀和影像學,受到讀者的熱烈迴響,並且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在這方面,我們感謝神經放射科的同事,特別是Kueker博士,提供我們高品質的影像。 本版中,我們保留符合醫學生需求的教導觀念。一方面闡述了現代醫學課程需要整合的知識,並說明醫學生應具備的臨床應用理論。另一方面,藉由鑽研神經解剖學及神經生理學來認識臨床症狀。為了說明臨床運用的基礎神經解剖知識重要性,本書也包含了臨床實例。我們在標題上以不同顏色來幫助讀者區分神經解剖(藍色)跟臨床(綠色)而不致打亂內容完整性。 本書讀者群涵蓋醫學系高年級學生、醫師,以及對神經學基本常識及擴充神經解剖學知識有興趣的神經生物學家,適用於欲增進基礎神經學知識的讀者。 一本典型的神經學書籍著重於系統性及理解性的內容,相對於此,本書雖包含了神經學疾病的主要概論,但並不能取代典型書籍,也不等同於此,否則會超出本書範疇,並牴觸了書中想傳達的觀念─若具有良好理論解剖知識及神經學檢查的基礎,則可定位神經系統,並決定診斷步驟:然而初步診斷時,往往難以發現病灶的起因,要到第二階段時才能夠闡明病因。 盼新版的《Duus氏神經系統病變部位診斷學》仍具原有優點,並且期待讀者的批評與指教。 Baehr教授 Frotscher教授 目錄 第一章 神經系統的元素 1 神經系統內的資訊傳遞 2 神經元及突觸 2 神經元 2 突觸 4 神經傳導物質及受器 7 神經元的功能性分組 7 神經膠質細胞 7 神經系統的發育 8 第二章 體感覺系統 11 體感覺系統的周邊組成及周邊調節 路徑 12 接受器 12 周邊神經、背根神經元、後根 14 周邊迴路的調節 18 體感覺的中樞部分 24 後及前脊髓小腦徑 25 後柱 28 前脊髓丘腦徑 30 側脊髓丘腦徑 30 脊髓的其他傳入路徑 31 體感覺訊息的中樞傳導 32 在體感覺傳導路徑特殊部位的病灶 所造成的體感覺損害 32 第三章 運動系統 35 運動系統的中樞組成和影響他們所產生的臨床症候群 36 運動皮質區 36 皮質脊髓束(錐體束) 38 皮質延髓束(皮質核束) 39 其他運動系統的中樞控制 39 中樞運動路徑的病灶 41 運動系統的周邊組成及其病灶所導致的臨床症狀 43 運動單位病灶的臨床表現 44 源自於神經系統特定部位的複雜性 臨床症候群 45 脊髓症候群 45 血管性的脊髓症候群 56 神經根症候群 57 神經叢症候群 62 周邊神經損傷 67 神經肌肉結合與肌肉本身的疾病 72 第四章 腦幹 74 腦幹的表面解剖 74 延腦 74 橋腦 75 中腦 75 腦神經 77 起源、構造和功能 77 嗅覺系統(第一對腦神經) 81 視覺系統(第二對腦神經) 84 眼球運動(第三、第四和第六對腦神經) 89 三叉神經 (CN V) 103 顏面神經和中間神經 109 前庭耳蝸神經(第八對腦神經)-耳蝸組成和聽力器官 113 前庭耳蝸神經(第八對腦神經)-前庭組成和前庭系統 120 迷走系統(第九、第十和第十一腦神經部份) 126 舌下神經(第十二對腦神經) 132 腦幹的形態解剖 134 腦幹的內部構造 134 腦幹的疾病 145 缺血性腦幹症候群 145 第五章 小腦 157 表面解剖構造 158 內在結構 159 小腦皮質 159 小腦神經核 160 小腦皮質和神經核輸出輸入發散路徑 162 連結小腦和其他神經系統的部位 162 小腦的功能和症候群 164 前庭小腦 164 脊髓小腦 165 大腦小腦 166 小腦障礙 167 小腦缺血和出血 167 小腦腫瘤 167 第六章 間腦及自律神經系統 170 間腦位置及組成 170 丘腦 172 核 172 丘腦核位置及其上下途徑 172 丘腦的功用 176 丘腦病灶症候群 176 丘腦血管症候群 177 上丘腦 177 丘腦底部 178 下視丘 178 位置及組成 178 下視丘核 179 下視丘的傳入及傳出纖維 180 下視丘的功能 184 周邊自律神經系統 188 基礎 188 交感神經系統 190 副交感神經系統 192 自律神經支配及個別器官的功能損害 193 內臟痛和轉移痛 199 第七章 邊緣系統 202 解剖的綜觀 202 內部和外部的連結 203 邊緣系統的主要成分 203 海馬迴 203 海馬構造的微結構 203 杏仁核 205 邊緣系統的功能 206 記憶的類別 206 記憶功能受損 – 失憶症及其原因 208 第八章 基底核 214 術語上的預備前言 214 基底核在運動系統的角色:系統發生學的部分 214 基底核的成分及其連結 215 核 215 基底核的連結 217 基底核的功能和功能異常 219 基底核病灶的臨床症候群 219 第九章 大腦 225 發育 226 大腦的巨觀解剖與分區 228 腦迴和腦溝 228 大腦的組織學架構 231 成層之構造 231 大腦白質 235 投射纖維 235 聯絡纖維 236 連合纖維 238 大腦皮質的功能性定位 238 主要皮質區 239 聯合區 247 額葉 248 高級皮質區的功能及其皮質病灶造成的損傷 248 第十章 大腦與脊髓的覆蓋;腦脊髓液與腦室系統 259 大腦與脊髓的覆蓋 260 硬腦膜 260 蜘蛛膜 262 軟腦膜 262 腦脊髓液與腦室系統 263 腦室系統的構造 263 腦脊髓液循環與吸收 263 腦脊髓液的循環失衡-水腦 266 第十一章 中樞神經系統的血液供應及血管性疾病 269 腦的動脈 270 腦動脈於硬膜外的路徑 270 前顱窩及中顱窩的動脈 273 後顱窩的動脈 275 大腦的側支循環 278 大腦的靜脈系統 279 大腦的淺層及深層靜脈 279 硬膜靜脈竇 280 脊髓的血液供應 281 動脈吻合網路 281 靜脈引流 283 大腦缺血性病變 283 動脈灌流不足 283 特殊的腦血管症候群 295 腦部的靜脈引流受阻 302 顱內出血 305 腦出血(非創傷性) 305 蜘蛛膜下腔出血 307 硬腦膜下及硬腦膜外血腫 311 脊髓的血管症候群 312 動脈灌流不足 312 靜脈引流障礙 312 脊髓出血及血腫 314 進階閱讀 315 索引 319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Brunnstrom臨床肌動學-理論與實務應用 作者:李惠敏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9 條碼:9789863683025 簡介: 本書出版至今已逾50年,是一本禁得起時間考驗且以臨床導向探討肌動學的重要教科書。全書共分為四大單元並收錄上百張的精美圖片輔助說明,內容由第一單元肌動學的觀念來介紹機械原理(動力學)、動作系統(神經肌肉生理和動作控制),以及肌肉活動與力量;第二及第三單元是將人體動作的肌肉活動分為上肢、下肢來解說;第四單元則是結合了前三個單元的基礎理論是如何在日常功能性及日常生活活動的應用。為了能讓你輕鬆掌握肌動學相關知識,本書在各章末附加了問題討論,用以激發思考與促進學習,對物理治療系、職能治療系,以及運動體能相關學系的學生及從業人員,這是一本增進及提升專業能力必讀的完整教材。 目錄: 單元1:基本觀念(Basic Concepts) 1 CHAPTER 1 肌動學的基本概念:運動學 ...................................... 2 CHAPTER 2 機械原理:動力學 .................................................. 28 CHAPTER 3 動作系統:神經肌肉生理學和人體動作控制 ........... 82 CHAPTER 4 肌肉活動與力量 .................................................... 125 單元2:頭頸上肢(Upper Quarter) 159 CHAPTER 5 肩部複合體 ........................................................... 161 CHAPTER 6 肘與前臂複合體 .................................................... 217 CHAPTER 7 手腕與手部 ........................................................... 254 CHAPTER 8 頭、頸和軀幹 ....................................................... 314 單元3:腰、骨盆、下肢(Lower Quarter) 369 CHAPTER 9 骨盆與髖關節 ....................................................... 370 CHAPTER 10 膝關節 .................................................................. 423 CHAPTER 11 踝足部 .................................................................. 474 單元4:功能性活動(Functional Activities) 533 CHAPTER 12 站立與步態 ........................................................... 535 CHAPTER 13 日常功能性活動之肌動學應用 .............................. 593 CHAPTER 14 上肢日常生活活動的肌動學應用 ........................... 617 CHAPTER 15 運動和休閒活動 .................................................... 634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高級肌筋膜技術(1)肩膀.骨盆.腿和足 作者:林俊良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20 條碼:9789863682967 簡介: 本書是物理治療領域的專業用書,適合物理治療師、醫師及其他相關的從業人員閱讀。內容從筋膜的理論架構開始談起,帶領讀者回顧重要的研究結果,循序漸進地對「肩膀、骨盆、腰和腳」徒手治療的原理、目的、技巧提供詳細說明,書中除了記述專業知識之外,亦彙整了各項治療技術在臨床上常用的指導語,提供相關從業人員作為參考。書內所提及的每一項治療手法,皆輔以完整的圖文解說、QR code示範影片連結及「關鍵點」整理表格,均有助於讀者掌握整體脈絡。最後在各章末附有練習題,可供讀者作為複習指引。 目錄: 前言(Foreword) iv 序言(Preface) vii 致謝(Acknowledgements) xi 審稿者(Reviewers) xiii 線上資源(Online Resources) xiv 第一部分 要點(Essentials) 1 骨骼(Bone) 3 2 筋膜,第1部分:了解筋膜的變化(Fascia, Part 1: Understanding Fascial Change) 13 3 筋膜,第2部分:筋膜的工具和技術(Fascia, Part 2: Fascial Tools and Techniques) 25 第二部分 下肢(Lower Limb) 4 類型1踝關節限制和足底筋膜炎(Type 1 Ankle Restrictions and Plantar Fasciitis) 39 5 類型2限制和踝關節(Type 2 Restrictions and the Ankle Mortise) 47 6 腓骨與踝關節損傷的關係(Ankle Injuries and the Fibula) 55 7 錘狀趾(Hammertoes) 65 8 鞋子的足弓(The Shoe-Bound Arch) 79 9 膕旁肌群損傷(Hamstring Injuries) 89 第三部分 骨盆帶(Pelvic Girdle) 10 髖關節活動度(Hip Mobility) 99 11 坐骨神經痛(Sciatic Pain) 107 12 薦骨結節韌帶(The Sacrotuberous Ligament) 127 13 薦髂關節(The Sacroiliac Joints) 135 14 髂骨(The Ilia) 145 第四部分 上肢(Upper Limb) 15 手腕與腕骨(The Wrist and Carpal Bones) 155 16 大拇指魚際肌群(The Thenar Eminence) 163 17 冰凍肩,第1部分:盂肱關節(Frozen Shoulder, Part 1: The Glenohumeral Joint) 171 18 冰凍肩,第2部分:旋轉袖肌群(Frozen Shoulder, Part 2: The Rotator Cuff) 179 索引(Index) 187 書名:高級肌筋膜技術(2)頭部、頸部、脊椎和肋骨 作者:陳柏文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20 條碼:9789863683285 簡介 《骨科神經學─神經病變位置的診斷指引》自第一版問世以來,即廣受骨科、神經外科、物理治療師、復健科、疼痛醫學、麻醉科、神經科,和護理科等執業人員和教師們,以及第一線醫療專業人員的歡迎。本書第二版仍保持優秀的水準,並提供全新的彩圖、教學技巧,和診斷與治療脊髓損傷病患的新方式。內容以全彩印刷,提供獨特且實用的組合圖示說明解剖、身體檢查和臨床精要,圖文並茂極為便利閱讀。 第二版序言 自本書第一版問世以來,雖已歷經多年,但基本解剖學卻未曾改變。本書展現著醫學繪圖和教學技巧的精進。本新版書讓學習解剖學更為簡單明瞭。對於診斷和治療脊椎損傷病患方式的諸多精進,請參閱新版書籍內文。 J. D. Hoppenfeld 目錄 緒論 運動力 1 感覺 2 反射 2 Part 1 依神經機能階層論神經根病變 1 評估引起上肢功能受損的神經根病變 7 個別神經根之測試:C5到T1 7 C5 神經機能階層 7 C6神經機能階層 11 C7 神經機能階層 15 C8神經機能階層 20 T1神經機能階層 21 總結 23 神經機能階層的臨床應用 25 頸椎的椎間盤突出 25 頸部扭傷與椎間盤突出之比較 29 鉤狀突和骨關節炎 31 神經根撕除傷 33 2 評估引起軀幹和下肢功能受損的神經根病變 37 個別神經根的測試:T2-S4 37 T2-T12神經機能階層 37 T12-L3 神經機能階層 38 L4神經機能階層 42 L5神經機能階層 45 S1神經機能階層 47 S2-S4 神經機能階層 54 總結 54 神經機能階層的臨床應用 56 腰椎的椎間盤突出 56 下背功能障礙與椎間盤突出之比較 58 脊椎解離症和脊椎滑脫症 59 帶狀檓疹 62 脊髓灰質炎 62 Part 2 脊髓病變之神經機能階層 3 頸椎脊髓病變:四肢癱 67 評估個別的脊髓神經機能階層:C3到T1 67 C3神經機能階層 (C3 完整正常) 67 C4神經機能階層 (C4 完整正常) 68 C5神經機能階層 (C5 完整正常) 69 C6神經機能階層 (C6 完整正常) 70 C7神經機能階層 (C7 完整正常) 71 C8神經機能階層 (C8 完整正常) 72 T1神經機能階層 (T1完整正常) 72 上運動神經元反射 73 臨床應用 74 頸椎的骨折和脫位 74 日常生活的動作 76 頸椎的椎間盤突出 78 頸椎腫瘤 79 脊椎結核 79 橫斷性脊髓炎 79 4 T1以下脊髓病變,包括馬尾 81 截癱 81 T1- T12 神經機能階層 81 L1神經機能階層 (L1完整正常) 82 L2神經機能階層 (L2完整正常) 82 L3神經機能階層 (L3完整正常) 82 L4神經機能階層 (L4完整正常) 83 L5神經機能階層 (L5完整正常) 83 S1神經機能階層 (S1完整正常) 84 上運動神經元反射 84 病態反射 84 正常的表淺反射 84 臨床應用 85 脊髓損傷的進一步評估 85 胸椎的椎間盤突出 88 評估脊椎穩定度以防範神經機能階層損傷範圍擴大 89 診斷 89 屈曲性損傷 89 屈曲-旋轉性損傷 91 過度伸展損傷 91 壓迫性損傷 91 5 脊髓脊膜膨出症 93 神經機能階層的判定 93 L1-L2神經機能階層(L1完整正常,L2則否) 94 L2-L3神經機能階層(L2完整正常,L3則否) 95 L3,L4神經機能階層(L3完整正常, L4則否) 96 L4-L5神經機能階層(L4完整正常,L5則否) 97 L5-S1神經機能階層(L5完整正常,S1則否) 100 S1-S2神經機能階層(S1完整正常,S2則否) 102 S2-S3神經機能階層(S2完整正常,S3則否) 103 發育的里程碑 104 坐立 104 站立 104 行走 104 單側性病變 104 水腦症 104 上肢的檢查 105 對檢查脊髓脊膜膨出症病人的建議 105 索引 111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高級肌筋膜技術(2)頭部、頸部、脊椎和肋骨 作者:陳柏文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20 條碼:9789863683285 簡介 《骨科神經學─神經病變位置的診斷指引》自第一版問世以來,即廣受骨科、神經外科、物理治療師、復健科、疼痛醫學、麻醉科、神經科,和護理科等執業人員和教師們,以及第一線醫療專業人員的歡迎。本書第二版仍保持優秀的水準,並提供全新的彩圖、教學技巧,和診斷與治療脊髓損傷病患的新方式。內容以全彩印刷,提供獨特且實用的組合圖示說明解剖、身體檢查和臨床精要,圖文並茂極為便利閱讀。 第二版序言 自本書第一版問世以來,雖已歷經多年,但基本解剖學卻未曾改變。本書展現著醫學繪圖和教學技巧的精進。本新版書讓學習解剖學更為簡單明瞭。對於診斷和治療脊椎損傷病患方式的諸多精進,請參閱新版書籍內文。 J. D. Hoppenfeld 目錄 緒論 運動力 1 感覺 2 反射 2 Part 1 依神經機能階層論神經根病變 1 評估引起上肢功能受損的神經根病變 7 個別神經根之測試:C5到T1 7 C5 神經機能階層 7 C6神經機能階層 11 C7 神經機能階層 15 C8神經機能階層 20 T1神經機能階層 21 總結 23 神經機能階層的臨床應用 25 頸椎的椎間盤突出 25 頸部扭傷與椎間盤突出之比較 29 鉤狀突和骨關節炎 31 神經根撕除傷 33 2 評估引起軀幹和下肢功能受損的神經根病變 37 個別神經根的測試:T2-S4 37 T2-T12神經機能階層 37 T12-L3 神經機能階層 38 L4神經機能階層 42 L5神經機能階層 45 S1神經機能階層 47 S2-S4 神經機能階層 54 總結 54 神經機能階層的臨床應用 56 腰椎的椎間盤突出 56 下背功能障礙與椎間盤突出之比較 58 脊椎解離症和脊椎滑脫症 59 帶狀檓疹 62 脊髓灰質炎 62 Part 2 脊髓病變之神經機能階層 3 頸椎脊髓病變:四肢癱 67 評估個別的脊髓神經機能階層:C3到T1 67 C3神經機能階層 (C3 完整正常) 67 C4神經機能階層 (C4 完整正常) 68 C5神經機能階層 (C5 完整正常) 69 C6神經機能階層 (C6 完整正常) 70 C7神經機能階層 (C7 完整正常) 71 C8神經機能階層 (C8 完整正常) 72 T1神經機能階層 (T1完整正常) 72 上運動神經元反射 73 臨床應用 74 頸椎的骨折和脫位 74 日常生活的動作 76 頸椎的椎間盤突出 78 頸椎腫瘤 79 脊椎結核 79 橫斷性脊髓炎 79 4 T1以下脊髓病變,包括馬尾 81 截癱 81 T1- T12 神經機能階層 81 L1神經機能階層 (L1完整正常) 82 L2神經機能階層 (L2完整正常) 82 L3神經機能階層 (L3完整正常) 82 L4神經機能階層 (L4完整正常) 83 L5神經機能階層 (L5完整正常) 83 S1神經機能階層 (S1完整正常) 84 上運動神經元反射 84 病態反射 84 正常的表淺反射 84 臨床應用 85 脊髓損傷的進一步評估 85 胸椎的椎間盤突出 88 評估脊椎穩定度以防範神經機能階層損傷範圍擴大 89 診斷 89 屈曲性損傷 89 屈曲-旋轉性損傷 91 過度伸展損傷 91 壓迫性損傷 91 5 脊髓脊膜膨出症 93 神經機能階層的判定 93 L1-L2神經機能階層(L1完整正常,L2則否) 94 L2-L3神經機能階層(L2完整正常,L3則否) 95 L3,L4神經機能階層(L3完整正常, L4則否) 96 L4-L5神經機能階層(L4完整正常,L5則否) 97 L5-S1神經機能階層(L5完整正常,S1則否) 100 S1-S2神經機能階層(S1完整正常,S2則否) 102 S2-S3神經機能階層(S2完整正常,S3則否) 103 發育的里程碑 104 坐立 104 站立 104 行走 104 單側性病變 104 水腦症 104 上肢的檢查 105 對檢查脊髓脊膜膨出症病人的建議 105 索引 111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中文書】 書名:骨科暨運動傷害檢查學 作者:王百川 蕭宏裕 出版社:易利 出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9869164207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中文翻譯書】 書名:顱薦椎治療 作者:約翰.優普哲 瓊恩.傅瑞德 翻譯:蕭宏裕 出版社:易利 出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9868837508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最完整的中醫經絡x西醫人體解剖的圖解經典 ★14經絡部位、73關鍵穴位,養生祛病、精氣神調養快速上手! ★作者親繪超過300張全書人體解剖及穴位精緻插圖 ★獨家贈送全彩人體經絡交會圖海報2張,自用保養、專業施術皆可應用! 【內容簡介】中醫理論與西方醫學的交會,經脈穴位的全新理解! 作者吉田啓取得針師、灸師執照後,前往北京的中醫院任職; 隨著臨床經驗累積與多次解剖學培訓,以及對醫療的精進之心, 執業時,他不斷研究《黃帝內經》如何與西醫的人體結構整合、相互應用! 本書便是他從《黃帝內經》出發,輔以《奇經八脈考》, 深入淺出地分享自身對氣血、陰陽、津液、臟腑、經絡的理解, 以及肺、大腸、胃、脾、心、小腸、膀胱、腎、心包、三焦、膽、肝、陰蹻、陽蹻等經脈與穴位, 並佐以解剖學基底來對應。 透過器官、肌肉、骨骼等等對應看不見的經脈、穴位, 連結中西醫學的角度審視身心與疾病。 全新的闡述、實證有效的病症和運用方法, 是一本由概念到取穴都更為精準實用的全面性圖典。 從基礎到活用,以現代西醫語言讀透傳統中醫經典!【本書特色】 ★獨家贈送全彩海報:特製人體14經絡交會圖2張(人體正面×1、背面×1;37.8*51.8 cm),經脈穴位快易懂! ★貫通7大中醫基礎:陰陽、氣、血、津液、臟腑、經絡、穴位,觀念一次到位! ★實踐身體保健應用:14經絡、73穴位,主治近300種適應症,從頭到腳改善不適! ★作者親繪全書插圖:300+張簡單易懂、中西整合經絡圖,圖文對照更輕鬆! 【以下族群,本書能幫助你全方位理解!】 ★針灸師、中醫相關科系學生 ★物理治療師、傳統整復推拿師 ★瑜伽教師、運動健身教練 ★按摩養生療法工作者 【審訂推薦】「在審校過程中,嘴角不時揚起會心的笑,理出中醫經絡的知音竟是位日本醫生。此書讓民眾對中醫理論與施做的認識更清楚,醫生及相關從業人員可以此書為臨床治療圭臬,難得好書。」--高雄長庚醫院中醫針灸科臨床專任助理教授 邱顯學 【讀者推廣好評】「我是神經外科醫生,對針灸有興趣,所以買了這本書,希望可以幫助緊張型頭痛的患者自行按摩或改善。書中講解了陰陽、五行、穴位、經絡等基礎,可以感受到作者非凡的中醫知識。」--48歲西醫「我對中醫很感興趣,但不太懂它是如何運作的,這本書讓我對中醫的認識注入了新的理解。按摩、針灸和運動等各個領域的讀者都會有所共鳴。」--54歲上班族 「一本讓人了解經絡概念的傑作,細緻出色的插圖令人印象深刻。」--42歲上班族「這本書以易於理解的方式解釋中醫和解剖學,在跟病人解釋時可以當作有用的參考資料。」--39歲中醫師 【人體14經絡交會圖 全彩海報*2張】 內含兩張全彩海報── 人體正面海報1張 (頭部、耳部、手部、胸腹、腿部、足部)、 人體背面海報1張(後腦、手部、背部、下腹、腿部、足部)。 濃縮了豐富的解剖學與經絡知識,快速掌握人體73個關鍵穴位和主要經脈。 全彩印製,紙材細緻,能張貼於牆上,隨時對照圖典內容,幫助快速理解應用。 尺寸:37.8*51.8 cm 【目錄】 Introduction導讀 中醫醫學的基礎 01:陰陽論──無法獨自運行 02:氣──支持恆定性的力量 03:血──生命之水 . 04:津液──流動的水不會腐壞 05:臟腑──體內的陰陽 06:經絡──氣血循環的通道 07:經筋──鑿刻在肌肉上的動作 08:個人淺見──針灸專攻的是什麼? Chapter 01 肺 01:肺──自律神經的操控者 02:手太陰肺經(Lung meridian) LU01 中府 LU07 列缺 LU09 太淵 03:手太陰經筋 Chapter 02 大腸 01:大腸──頭部與腹部的對話1 02:手陽明大腸經(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LI04 合谷 LI11 曲池 LI20 迎香 03:手陽明經筋 Chapter 03 胃 01:胃──五臟六腑之海 02:足陽明胃經(Stomach meridian) ST04 地倉 ST08 頭維 ST12 缺盆 ST25 天樞 ST30 氣衝 ST34 梁丘 ST36 足三里 ST40 豐隆 ST44 內庭 03:足陽明經筋 ST07 下關 Chapter 04 脾 01:脾──虛實一體的臟腑 02:足太陰脾經(Spleen meridian) SP04 公孫 SP06 三陰交 SP09 陰陵泉 03:足太陰經筋 SP21 大包 Chapter 05 心 01:心──心位於何處? 02:手少陰心經(Heart meridian) HT05 通里 HT07 神門 03:手少陰經筋 Chapter 06 小腸 01:小腸──頭部與腹部的對話2 02:手太陽小腸經(Small intestine meridian) SI03 後溪 SI06 養老 SI09 肩貞 SI11 天宗 SI16 天窗 03:手太陽經筋 Chapter 07 膀胱 01:膀胱──成長的路徑 02:足太陽膀胱經(Bladder meridian) BL01 睛明 BL02 攢竹 BL10 天柱 BL12 風門 BL13 ∼ 28 背俞穴 BL13 肺俞 BL15 心俞 BL18 肝俞 BL20 脾俞 BL23 腎俞 BL43 膏肓 BL51 肓門 BL53 胞肓 BL40 委中 BL58 飛揚 BL60 崑崙 BL62 申脈 BL67 至陰 03:足太陽經筋 Chapter 08 腎 01:腎──生命之根、生身之本 02:足少陰腎經(Kidney meridian) KI01 湧泉 KI06 照海 KI16 肓俞 03:足少陰經筋 Chapter 09 心包 01:心包──孕育喜悅的臟器 02:手厥陰心包經(Pericardium meridian) PC06 內關 PC08 勞宮 03:手厥陰經筋(手心主之筋) Chapter 10 三焦 01:三焦──位在邊界的謎團 02:手少陽三焦經(Triple Energizer meridian) TE03 中渚 TE05 外關 TE15 天髎 TE17 翳風 TE21 耳門 03:手少陽經筋 Chapter 11 膽 01:膽──中正之火 02:足少陽膽經(Gallbladder meridian) GB03 上關 GB12 完骨 GB20 風池 GB26 帶脈 GB29 居髎 GB30 環跳 GB34 陽陵泉 GB39 懸鐘 GB41 足臨泣 03:足少陽經筋 Chapter 12 肝 01:肝──軍師的後勤 02:足厥陰肝經(Liver meridian) LR03 太衝 LR08 曲泉 LR09 陰包 03:足厥陰經筋 Chapter 13 奇經八脈 01:奇經八脈──經絡的發育生物學 02:任脈(Conception Vessel) CV04 關元 CV12 中脘 CV17 膻中 03:督脈(Governor Vessel) GV09 至陽 GV14 大椎 GV20 百會 參考文獻 東方醫學類索引 西方醫學類索引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