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精神醫學:從精神醫學史到常見之精神疾病入門的第一本書 (1版)
作者: 周彥甫
版次: 1
ISBN: 9789861269726
出版社: 合記
出版日期: 2013/12
書籍開數、尺寸: 16K
重量: 0.65 Kg
頁數: 248
內文印刷顏色: 全彩
#醫學
#臨床醫學
#精神醫學、心理學
#健康科學
定價: 700
售價: 700
庫存: 庫存: 1
LINE US!
此書為「管制中」如欲訂購,請聯繫客服 Line:@huatung33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詳細資訊

書名:精神醫學:從精神醫學史到常見之精神疾病入門的第一本書 作者:周彥甫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4 條碼:9789861269726 新書簡介 現代人生活緊張、壓力大,容易造成身、心、靈的失衡,因此精神醫學已成為不可忽視的課題。本書內容廣泛確有其深度,除了一般重要議題,如自殺、精神分裂症、精神官能症及情感疾患等,亦增入一些藝術與人文相關素材,如精神醫學史,藉其趣味性而提升讀者對人類在情感、行為與思考上有更深入的認識,進而打破長久以來社會大眾,甚至是醫療人員對精神疾病的刻板印象。書中每章節後及書末,共收錄超過350題試題供讀者自我測試評量,對準備精神科專科醫師的應試者來說,是一本不容錯過的複習參考書,亦適用醫學生、住院醫師及相關醫療工作者進修的實用教材。 序言 現代精神醫學不僅是一門臨床科學,更是一門充滿『人味』的藝術,在行醫的過程中,精神科醫師總是不斷提醒自己,病患是個完整的人,生物、心理、社會各個角度都需要面面俱到,最重要的目的莫過於讓病患能夠在罹病的同時,仍享有人性尊嚴。在精神科醫師眼中,病患不再僅是症狀及病史的組合,而是渴望傾聽與審視的靈魂,也正因如此,精神科醫師所肩負的臨床責任更趨明確,眼前的路任重道遠,充滿了無限挑戰。 譯者很榮幸能夠翻譯這本精神醫學的教科書,首先一定要感謝合記圖書出版社,願意把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交給譯者這個翻譯新手。譯者秉持長久以來對語言與翻譯的高度興趣,一方面希望能藉由翻譯本書,磨練與精進自己的翻譯能力,另一方面更希望能將精神醫學這門也許有些艱澀難懂的學科,轉變成清晰易讀的文字,成為人人都可以利用的資源。譯者相信,適合這本書的讀者絕對不僅於精神醫療專業人員,凡是對探索人類心靈抱持著濃厚的好奇心及學習意願者,都能夠從本書中獲得專屬於個人的啟發,進而從獨善其身走向兼善天下,讓身邊需要幫助的人,都能夠度過生命中困難的關卡。譯者才疏學淺,已盡最大努力,在繁忙的臨床工作中,抽出時間翻譯本書,惟恐仍有疏漏誤譯之處,尚請各位讀者與學界先進不吝指教。 周彥甫2014.01 目錄 第二版序言∕v 第一版序言∕vii 原書推薦序∕ix 譯者序∕xi 第一部份 1 精神醫學簡史∕3 2 病患評估∕11 3 精神醫療照護的推行∕35 第二部份 4 精神分裂症與其他精神病∕51 5 情感疾患∕77 6 自殺與刻意自傷∕109 7 精神官能性、壓力相關性與擬身體障礙性疾病(焦慮疾患)∕117 8 人格疾患∕133 9 器質性精神疾患(譫妄與失智症)∕145 10 智能不足(學習障礙)∕159 11 物質濫用∕165 12 飲食疾患、睡眠疾患與性疾患∕183 13 兒童與青少年精神醫學∕197 所以,為何以精神醫學為志業?∕207 自我評量:配合題題組∕209 自我評量解答∕216 配合題題組解答∕221 附錄:精神科問卷與量表∕222索引∕224

為您推薦

探索大腦的會談地圖:提升精神醫學核心能力 (2版)

探索大腦的會談地圖:提升精神醫學核心能力 (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探索大腦的會談地圖:提升精神醫學核心能力(第二版) 851-081C/9789863684305 ISBN 9789863684305 作者/出版社 *林煜軒.張立人/合記* 出版年代/版次 2022/2 重量:0.7kg 頁數: 416 裝訂:平裝 開數:23 x17 cm 印刷:單色 簡介: 精神科專科醫師考試的通過率,是所有專科中最低的。雖然所有考生幾乎可以在筆試輕鬆跨過60分的門檻,但口試卻只有一半左右的總醫師通過。有鑑於此,本書作者將準備專科筆試與口試時所整理的資料彙輯成冊,內含無數資深精神專科醫師的智慧傳承、住院醫師同事們的腦力激盪,以及持續翻新的精神醫學研究。全書共分為十一個章節,從介紹會談地圖開始,再進入會談報告與治療計畫,並一一介紹精神藥物學、神經精神醫學、心身醫學、兒童、青少年、老年醫學、睡眠醫學、成癮醫學等,本書不僅是介紹一套有系統的會談模式,以及蘊含豐富的學理基礎;也希望與讀者們一起分享時間管理的技巧,及精神科醫師如何字斟句酌地運籌臨床決策,也能為您在瞬息萬變的企業職場中,帶來高效率的溝通智慧! 目 錄 林序 vi 張序 viii 導讀:本書架構 x 前言:如何使用本書 xiii 第一章 會談地圖  第一節 基本資料 6 1-1 「NAME」 7 1-2 「HOME」 9 1-3 「DAME」 10 第二節 指標發病 13 2-1 指標發病期的內容-「PMD (A) F/F」 13 2-2 病史澄清 15 第三節 鑑別診斷 25 3-1 精神病症狀 26 3-2 躁症 31 3-3 憂鬱症 35 3-4 焦慮與身體化症狀 40 3-5 其他重要的鑑別診斷 42 第四節 四大急症 44 4-1 物質使用史 44 4-2 自傷、傷人危險評估 54 4-3 身體病況 60 第五節 認知檢查 62 5-1 認知功能 62 5-2 精神狀態檢查 66 5-3 身體檢查 68 第二章 會談報告與治療計畫 01 會談報告 72 02 心理、社工、職能治療計劃常識 81 第三章 精神疾病 01 思覺失調症(舊稱:精神分裂症) 90 02 雙相情緒障礙症(俗稱:躁鬱症) 98 03 憂鬱症 104 04 焦慮症 114 05 創傷後壓力症 123 06 強迫症及相關障礙症 127 07 人格障礙症 134  第四章 精神藥物與其他療法 01 基礎藥理學 146 02 鎮靜安眠藥 148 03 抗憂鬱劑 152 04 抗精神病劑 162 05 情緒穩定劑 173 06 腦刺激治療 181 07 營養精神醫學與輔助替代療法 183 第五章 神經精神醫學 01 臨床神經科學 192 02 神經疾病的精神症狀 202 第六章 心身醫學 01 壓力與身體症狀 210 02 照會精神醫學 219 03 COVID-19 230 04 飲食障礙症 233 05 女性身心健康與懷孕用藥 238 06 性別與精神醫學 245 07 自殺防治 246 08 精神流行病學 251 09 文化結合症候群 254 第七章 司法精神醫學 01 精神衛生法 258 02 精神醫學倫理 262 03 民事案件司法鑑定 264 04 刑事案件司法鑑定 265 05 家庭暴力 269 06 性侵害 273 第八章 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 01 發展心理學 278 02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對立反抗症 283 03 自閉症 290 04 妥瑞氏症與其他神經發展疾病 295 05 情緒、焦慮與壓力障礙症 297 第九章 老年精神醫學 01 阿茲海默症 302 02 其他失智症 311 03 老年憂鬱症 316 04 其他老年精神疾病 319 05 老年精神藥物學 321 第十章 睡眠醫學 01 睡眠生理學 326 02 日夜節律睡醒障礙症 330 03 失眠症 334 04 類睡症 341 05 猝睡症 347 06 睡眠呼吸中止症 350 第十一章 成癭醫學 01 成癮神經心理學 356 02 酒精、尼古丁 359 03 安非他命、娛樂用藥與新興毒品 368 04 鴉片成癮 374 05 行為成癮 382 附 錄 最新精選文獻 387

原價: 600 售價: 570 現省: 30元
立即查看
生物學(上冊+下冊+附冊)(Campbell Biology 10/E) (10版)

生物學(上冊+下冊+附冊)(Campbell Biology 10/E) (10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此套書重量很重,超商取貨避免超重,每筆訂單只能下標一套* 書名:生物學(第十版)(上下冊不分售)(附索引) 原文書名:BIOLOGY, 10/e 作者:Campbell.Reece 譯者:鍾楊聰 出版社:偉明 書號:0978A 出版日期:2019/09/00 ISBN:9789862803967

原價: 2980 售價: 2800 現省: 180元
立即查看
全球熱溼氣候自然通風綠建築

全球熱溼氣候自然通風綠建築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全球熱溼氣候自然通風綠建築 作者:陳海曙 出版社:詹氏 出版日期:2011/02/01 條碼:9789577053862 內容簡介 本書係從順應大自然氣候規律性及環境特性的理念,提出台灣本土綠建築自然通風設計概念、知識、策略、手法,期供具有強烈地域環境共生永續發展使命感之建築工作者與建築學習者參考,朝台灣永續建築發展目標與正確生態節能規劃方向邁進。本書共有十三章,內容包括:全球氣候元素與風系統種類特性及風土差異;找出適合各地本土氣候行星風系及在地環境特色因素,以建立發展台灣綠建築環境共生自然通風策略之基礎;進一步建立溼熱氣候地域風土特色及美學設計手法所需之進階專業知識;順應台灣溼熱氣候及行星風系,所發展出國內優良現代風土特色自然通風建築案例之解析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節能減碳時代的建築思 1-1 順應當地氣候來設計建築 1-2 尋回永續綠建築軌跡與構成要素 1-3 重新建構現代建築通風文化 1-4 現代建築設計應導入正確自然通風概念 1-5 自然通風知識被遺忘出現設計混亂現象 1-6 通風熱效應設計要有大自然風系知識 第二章 氣候元素創造風土及地域特色 2-1 氣候元素的差異與地域風土文化 2-2 西風帶╱地中海型氣候型態與文化 2-3 西風帶╱溫暖濕潤氣候型態與文化 2-4 信風帶╱乾燥氣候型態與文化 2-5 信風帶╱溼熱氣候型態與文化 2-6 信風帶╱複合型氣候型態與文化 2-7 東風帶╱寒冷氣候型態與文化 2-8 工業文明摧毀建築與氣候之連結及風土特色 第三章 建築自然通風基本原理與設計 3-1 建築通風基本原理 3-2 建築位置與風遮(wind shade)關係 3-3 利用自然通風增加建築內部熱散失 3-4 各種通風策略與設計手法 3-5 開窗方位與風力通風 3-6 室外自然風管理規劃 3-7 室內自然通風設計 3-8 溼熱氣候通風設計是複雜過程 第四章 行星風系與溼熱氣候區環境本質 4-1 全球行星風系之分佈 4-2 溼熱氣候區充滿茂盛生命力 4-3 季風行星風系風向會周期性規律改變 4-4 熱帶氣旋颱風及颶風行星風系之狂暴威力 第五章 早期建築順應行星風系通風對策 5-1 全球行星風帶建築通風基本對策 5-2 低緯度行星靜風帶╱溼熱氣候通風 5-3 低緯度行星信風帶╱溼熱氣候通風 5-4 低緯度行星季風帶及颱風帶╱溼熱氣候通風 5-5 中緯度行星季風帶╱乾燥氣候通風 5-6 中緯度行星西風帶╱溫暖氣候通風 5-7 高緯度行星東風帶╱寒冷氣候通風 5-8 濕熱氣候各行星風帶通風對策差異大 第六章 溼熱靜風帶地域共生綠建築通風計畫 6-1 地域自然環境因素解析 6-2 建築自然通風之策略 第七章 溼熱信風無颶風帶地域共生綠建築通風計畫 7-1 地域自然環境因素解析 7-2 建築自然通風之策略 第八章 溼熱季風無颱風帶地域共生綠建築通風計畫 8-1 地域自然環境因素解析 8-2 建築自然通風之策略 第九章 溼熱季風颱風帶地域共生綠建築通風計畫 9-1 地域自然環境因素解析 9-2 建築自然通風之策略 第十章 溼熱信風颶風帶地域共生綠建築通風計畫 10-1 地域自然環境因素解析 10-2 建築自然通風之策略 第十一章 溫暖西風帶地域共生綠建築通風計畫 11-1 地域自然環境因素解析 11-2 建築自然通風之策略 第十二章 溼熱環境共生通風建築風土美學 12-1 從風土追求建築美學 12-2 溼熱靜風帶建築美學風土元素 12-3 溼熱信風帶建築美學風土元素 12-4 溼熱季風、無颶風帶建築美學風土元素 12-5 溼熱信風、颱風帶建築美學風土元素 12-6 溼熱信風、颶風帶建築美學風土元素 12-7 現代風土綠建築通風美學元素 第十三章 台灣自然通風現代建築風土特色 13-1 通風機能類型風土特色元素 13-2 住宅大樓及透天住宅風土特色 13-3 學校教室風土特色 13-4 大空間體育館風土特色 13-5 辦公大樓風土特色 13-6 百貨商場風土特色 13-7 圖書館風土特色 參考文獻 附錄:全球氣候分區及行星風帶主要城市氣候資料

原價: 500 售價: 450 現省: 50元
立即查看
徒手肌力訓練解剖學-肌力.爆發力與動作圖解指南 (1版)

徒手肌力訓練解剖學-肌力.爆發力與動作圖解指南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徒手肌力訓練解剖學-肌力.爆發力與動作圖解指南 作者:張高華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6 條碼:9789863681120 書籍簡介: 想要擁有強健的肌肉和雕塑理想的身體曲線,透過本書的肌肉解剖圖、動作示意圖,以及正確運用身體重量來進行徒手肌力訓練,就可以達成目標,並不一定要花錢上健身房!書中將全身部位如胸部、腹部、核心肌肉、大腿、臀部等,提供156種實用的徒手訓練運動,只要有穩固的桌子、椅子和地板,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運動。除此之外,本書亦教導讀者如何針對個別需求,擬訂適合自己的訓練計畫來加速訓練成果,不論是專業健美運動員或想修飾體態的普羅大眾,本書絕對是你最佳的肌力訓練導師! 序言 因為你選擇了這本書,我想你對於學習如何透過徒手肌力訓練來鍛鍊肌肉力量及體能是感興趣的,如果是這樣,那太棒了!你選對了。 在過去的20年中,我從沒中斷肌肉力量訓練,雖然我已經在數以百計的健身中心、工作室、健身機構中做過訓練,但有很多情況下也會在自己家中、公寓或是旅館房間做運動。我剛開始做重量訓練是在十五歲的時候,那時並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只記得在做許多運動時感到笨拙、不舒服而且不協調,事實上,我避免了一些多關節的運動,因為我感覺這些運動和平常做的單一關節的運動效果不一樣。回顧從前,我覺得自己體型極瘦弱,且核心肌群穩定度、單腳穩定度及動作控制的能力極差,我只是游走於漫無目標的運動計畫,隨機地做完一個運動接著下一個運動。 起先,我無法做伏地挺身的動作,所以也不想費力去試,事實上,我也不能做引體向上、下降式或倒向划船運動;我懷疑若自己試圖使用身體重量做出下蹲的動作,背部會變成圓背姿勢、膝關節會往下彎曲(融化的蠟燭症狀),因為我的臀肌非常無力且沒有做這些動作的相關知識,所以我花了五年的時間才能夠利用身體重量,來執行引體向上和下降式的動作。 過去20年的時間,我儘可能地學習人體肌力及訓練的知識,若我當時就已經了解現在所知道的,可能在多年前已堅持適當的進階運動系統及運動計畫模組,來加速我的訓練成果,那樣我在第一年即可執行引體向上及下降式的動作。我真想回到過去及時地幫助那個年輕、困惑但有決心的自己,我多希望可以把現在所知道的一切,教給過去的我。 20年一下就過去了,我感覺好極了,因為自己的關節很健康、肌力進步很多,而肌肉控制也很棒。現在我可以利用身體的重量及簡單的家具來達到很棒的運動效果,我可以把背部靠在沙發上以達到訓練臀肌的效果,也可以藉由桌子及椅子來運動背部及腿部;而我只需地板就能訓練胸部、肩關節、大腿及核心肌群。 我相信所有熱衷肌力訓練的人士,在接受自由重量及其他訓練系統前,皆應使用自己的身體重量當作一種阻力的型式,並利用身體重量做運動替未來的訓練成功紮下基礎。而正確的運動執行需要活動度、穩定度及動作控制三者比例精準的搭配來達成,當你運動有所進步而肌力有所增進,那你可能可以透過徒手訓練來繼續挑戰自己的肌肉並增加運動能力,但你需要學習這些運動,並透過指引來幫助自己完成這個目標。 《徒手肌力訓練解剖學》是針對下列幾種類型的人所寫: ● 需要學習徒手訓練的初學者。每個人都知道伏地挺身及下蹲,但並不是每個人都知道髖關節突刺、RKC平板運動及倒向划船運動,這些運動應該是每一位熱衷肌力訓練者都必備的日常訓練。 ● 想要擁有完美體型但卻不想上健身房的人。如果這是在形容你,那我可以向你保證,你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獲得令人訝異的訓練結果。 ● 適合需要長期旅行的健身者。當然,如果你有機會使用很貴的肌力訓練設備是非常好的,但若是你經常旅行而你將會知道選擇使用健身房是不切實際的。 ● 所有肌力訓練的熱衷者。不管你是否只在週末運動健身,或者是運動員、舉重選手、健身教練、訓練員或治療師,只要是工作和體適能訓練相關,那麼就需要了解徒手肌力訓練。對於肌力訓練愛好者而言,是有特定的健身目標,如改善功能性肌力、增加肌肉、減少脂肪或改善姿勢,而利用身體重量做訓練將會幫助每一位達成目標。 以下是我對這本書的規畫:第一章介紹徒手訓練;第二章到第九章則討論功能性解剖及其在運動及審美學中所扮演的角色,並說明針對以下這些肌群做最佳的徒手肌力訓練:手臂、頸部及肩關節、胸部、核心肌群、背部、大腿、臀部及小腿肌肉;第十章幫助各位複習全身的運動及解釋其目的;最後,第十一章為全書最重要的一章,將教導最基本的課程設計,並提供許多範例以供參考。《徒手肌力訓練解剖學》這本書的特色包括使用圖示、指示及描述約一百五十種的運動以供參考。當你的肌力有所進步,將可以從較簡單的運動形式進階到較為困難的運動形式,而在本書也標示了動作等級,以協助你決定每個運動要採取的動作難度。 《徒手肌力訓練解剖學》這本書獨一無二的地方是,它包含了詳細的圖示以幫助你辨別在運動中使用到的肌群及肌肉部位。研究顯示可以特別針對肌肉的某一部分作訓練,但要這麼做,必須先了解這塊肌肉,以便在訓練時針對這個區域。主要肌群和次要肌群將在每一個運動的解剖圖示中,以不同顏色區分,以達到身心與肌肉結合的發展。 在讀完《徒手肌力訓練解剖學》這本書,你將對人體肌群有全方位的了解,也會知道各種運動的動作型式及所需要使用到的肌肉。你將會知道如何利用身體重量來適當地執行運動,並意識到對往後進步的重要。你將會了解從何處開始及如何進階,而隨著時間來發展適當的柔軟度及肌肉力量。同時你可以了解到核心肌群的穩定及臀部肌肉力量扮演著基本且重要的角色,並知道如何根據你本身的獨特性和優越性來設計有效的運動形式。最後,你對於徒手肌力訓練的喜愛將會戲劇性地增加,並了解到這是一種肌力訓練最簡便的型式。 目錄 關於作者 iii 前言 v 致謝 ix 第 1 章 徒手練訓的挑戰 1 第 2 章 手臂 5 第 3 章 頸部和肩關節 19 第 4 章 胸部 35 第 5 章 核心 55 第 6 章 背部 87 第 7 章 大腿 105 第 8 章 臀部 143 第 9 章 小腿 157 第10章 全身 167 第11章 運動訓練計畫 187

原價: 600 售價: 570 現省: 30元
立即查看
Python程式設計技巧:發展運算思維 (2版)

Python程式設計技巧:發展運算思維 (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Python程式設計技巧:發展運算思維(含「APCS先修檢測」解析) ISBN13:9789865023812 出版社:碁峰資訊 作者:溫嘉榮 裝訂/頁數:平裝/296頁 規格:26cm*19cm*1.8cm (高/寬/厚) 版次:2 出版日:2020/02/05 中國圖書分類:電腦程式語言 *新修訂二版,解題邏輯說明更加詳實。 *針對重點內容,作者親自錄製影音教學影片,是初學者學習與教師教學的最佳輔助工具。 *Python指令相關規範複雜,本書審慎挑選對初學者重點部分整理說明,配合範例學習均可順利完成。 *書中所用的指令精簡,變數盡可能用簡單字母定義,程式簡單易懂。 *運算式的運算範疇有些相當細膩瑣碎,作者僅挑重要部分說明,對於初學者應游刃有餘。 *本書強調對學習者建立「運算思維」,從簡單範例說明逐步建立學習者編寫程式的技巧。建議學習者在觀摩執行範例之後,能夠利用很短的時間,自行撰寫程式一次,對於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 *書中附有APCS大學程式設計先修檢測(離線和上傳程式的)測資讀取方法說明,應考前不可不知。 *本書範例程式、影音教學影片請至http://gg.gg/py-book下載。 目錄 ch01. 前言 ch02. Python程式發展工具 ch03. Python程式執行的方式 ch04. 認識Python基本語法 ch05. 資料型態 ch06. 運算 ch07. 指令 ch08. 函數 ch09. 初學五題 ch10. 陣列-數據類型資料 ch11. 列印文字圖形程式練習 ch12. 程式邏輯發展練習 ch13. 演算法 ch14. APCS試題分析

原價: 390 售價: 332 現省: 58元
立即查看
後中國文新趨勢(模擬試題:含醫學文章、閱讀測驗) (2版)

後中國文新趨勢(模擬試題:含醫學文章、閱讀測驗) (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後中國文新趨勢(模擬試題:含醫學文章、閱讀測驗) 系列名:後中醫、私醫 ISBN13:9786263345119 出版社:高點文化 作者:簡正崇 裝訂/頁數:平裝/432頁 規格:26cm*19cm*2.5cm (高/寬/厚) 版次:2 出版日:2023/05/01 內容簡介 本書特色如下: 一、最新趨勢,命中靶心 「醫學文章」、「閱讀理解」出題比重最高。廣泛蒐集相關考題,加深加廣,力求考生面對醫學閱讀,具備足夠答題能力。 二、古文翻譯,題題詳解 醫學古文,艱澀難懂,每篇皆附上翻譯,無須耗費心力批尋搜討。白話文閱讀,逐題詳解,提供關鍵字句,提升答題技巧。 三、虛擬實境,臨場不亂 考試時間80分鐘,答錯倒扣0.7分,達到分數極大化,在有限時間內完成,有賴足夠揣摩練習。模擬二十五回,提高經驗值。 四、子母書裝,實用便利 採取子母書方式呈現,使詳解本可脫離題本,獨立存在。考後批改,核對答案,訂正訛誤,極為便利。並附上答案卡,增加臨場感。 五、答題破千,下筆有神 一回五十題,共計二十五回。考前狂刷題,題感大躍進。歷經一千多題,大考就像模擬考。穩定心情,穩健答題,穩上後中。 本書若能搭配作者另一著作《醫科國文解題制霸》勤加演練,必能收鑑往知來之效。 目錄 <試題本> 全真模擬試卷第一回試題 全真模擬試卷第二回試題 全真模擬試卷第三回試題 全真模擬試卷第四回試題 全真模擬試卷第五回試題 全真模擬試卷第六回試題 全真模擬試卷第七回試題 全真模擬試卷第八回試題 全真模擬試卷第九回試題 全真模擬試卷第十回試題 全真模擬試卷第十一回試題 全真模擬試卷第十二回試題 全真模擬試卷第十三回試題 全真模擬試卷第十四回試題 全真模擬試卷第十五回試題 全真模擬試卷第十六回試題 全真模擬試卷第十七回試題 全真模擬試卷第十八回試題 全真模擬試卷第十九回試題 全真模擬試卷第二十回試題 全真模擬試卷第二十一回試題 全真模擬試卷第二十二回試題 全真模擬試卷第二十三回試題 全真模擬試卷第二十四回試題 全真模擬試卷第二十五回試題 <解析本> 全真模擬試卷第一回詳解 全真模擬試卷第二回詳解 全真模擬試卷第三回詳解 全真模擬試卷第四回詳解 全真模擬試卷第五回詳解 全真模擬試卷第六回詳解 全真模擬試卷第七回詳解 全真模擬試卷第八回詳解 全真模擬試卷第九回詳解 全真模擬試卷第十回詳解 全真模擬試卷第十一回詳解 全真模擬試卷第十二回詳解 全真模擬試卷第十三回詳解 全真模擬試卷第十四回詳解 全真模擬試卷第十五回詳解 全真模擬試卷第十六回詳解 全真模擬試卷第十七回詳解 全真模擬試卷第十八回詳解 全真模擬試卷第十九回詳解 全真模擬試卷第二十回詳解 全真模擬試卷第二十一回詳解 全真模擬試卷第二十二回詳解 全真模擬試卷第二十三回詳解 全真模擬試卷第二十四回詳解 全真模擬試卷第二十五回詳解

原價: 650 售價: 533 現省: 117元
立即查看
從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興衰看精神醫學新視域 (1版)

從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興衰看精神醫學新視域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從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興衰看精神醫學新視域 作者:陳登義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4 條碼:9789863680222 【簡介】 「生物-心理-社會模式」在1970至1980年代,就被視為精神醫學的主流意識形態之一,而隨著時代變遷及醫學知識的精進,遂顯現出此模式並非至臻完善,因此會有新變革的需求。作者在書中除了詳述「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起源和演變過程,也探討了該模式的如何失敗、哪裡失敗及為何失敗的成因,並將此案例應用作為「醫學人文主義」及「以方法為依據的精神醫學」的一項新典範。這是作者經深思熟慮且做過深入研究的書籍,對於精神醫學理論之歷史和哲學有興趣的讀者參考閱讀。 【原著序】 半個世紀前,高伯瑞 (John Kenneth Gallbraith) 提出了「因襲傳統的智慧(conventional wisdom)」這個概念,指出在理論裡我們是如何地經常在尋求可接受性 (acceptability),而不是尋求真理 (Gallbraith 1958)。在精神醫學裡,今日所謂因襲傳統的智慧就是指生物-心理-社會模式。它被高度接受,被認為合理,通常也被視為平淡無奇,至於是否為真理則很少有人質疑。 我對生物-心理-社會模式心存疑慮。即使它並非不真實,至少它遠遠超過當初所訂下的目標。目前的精神醫學是折衷主義的,逼近無政府主義。面對神經生物學和精神藥物學的所有進展,以及心理治療的所有專業知能,這個領域並沒有可以跨越各方的概念結構。或者這麼說比較好,那個充當此領域的一個概念性基模──生物-心理-社會模式──是從精神分析的灰燼中興起,而在神經生物學的危險沙洲中淪亡。 當前食之無味的精神醫療現狀和數十年前著名的美國精神科醫師──葛林可 (Roy Grinker)(未被公認的精神醫學生物-心理-社會模式創建者)──的看法並沒有太大的不同(Grinker 1970,頁730):「現代精神醫學已經擴展到一個有如生命議題般的寬廣領域,它提供越來越多的空間讓人們往各方向瘋狂奔馳。有些精神醫學團體想藉由規範出一個有限空間來試圖克服這個狂躁階段──對各個學派及意識形態予以獨立與劃分。其他的人,如折衷主義者們,則在廣大草原上漫無目的地悠遊。多年來常見的解決辦法是:要不是成為一個化約主義者,就是成為一個對他人說些空口白話的人文主義者。」 葛林可及其他人所開出的處方:生物-心理-社會取向的折衷主義,不只麻木了這個專業,同時也搗亂了這個專業。一方面,有些人不滿意且覺得定向不明;許多實務者和他們所治療的人們一樣,都對精神醫療到底是什麼很困惑:它是生物學取向為主?還是心理治療取向為主?或者是兩者混合?如果是混合的,它混合的產物是個什麼東西?生物-心理-社會模式自稱要回答這些問題,但回答得並不令人滿意。另一方面,許多此一領域的人滿自以為是。生物-心理-社會取向的折衷主義是寬廣且良性,而足以讓每個人都覺得可以接納。任何理論都行得通,任何觀點也都可契合;因此,對這些人而言,沒有什麼地方可以讓人質疑他們本身的理論或觀點。但是在人們可以尋求新的答案之前,我們得對過去的答案感到不太舒服。在我們可以向前邁進並踏出腳步接近那真相之前,我們需要被說服:改變是必要的。 當我向某個已有數十年之久,高度遵奉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精神科部門報告這些材料時,我接收到的批評之一是我的分析純粹是負面的。我並未提供比生物-心理-社會模式更好的替代模式,而同時我又承認它比之前的教條主義有更好的進展。我的同事於是向我建議:在你努力要提出一個更好理論的同時,讓我們可以保有現在的生物-心理-社會模式,即使它有著種種缺點。 確實,如 George Washington 的名言所說,一個負面的批評就會造就出一個較好的替代;人們必須在他們能看到之前就先感受到。精神健康專業人員以及公眾在他們願意歡迎替代者之前,必得先明白現況已有很大的錯誤。本書的主旨就是要讓讀者深感不安,展現出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不足,並表明現在它有被取代的需要。 至於應該以什麼來取代,我想它需要的既非教條主義,也非折衷主義。我已試著詳細針對那個替代模式加以描述,在本書的第三部分我會予以擴充展現。雖然,主要的問題不是欠缺替代者;主要的問題是欠缺對瑕疵的一種察覺。 我也相信在精神醫學及其它精神健康專業裡,有許多人是不願聽到任何替代模式的,因為他們對其假設已經太過自在舒適了。對他們而言,高伯瑞的另外一個格言正好適用:「如果你不能讓受苦者寬慰,至少可以讓安逸者受苦。」 或許現在是讓安逸者有些苦惱的時候了。 【目錄】 原著序 / v 譯者序 / vii 致謝 / xi 第1章 開放心態帶來的險境:梅耶的心理生物學 3 第2章 理論這麼多,時間這麼少:折衷主義的崛起 13 第3章 百家爭鳴、百花齊放:葛林可的「為折衷主義而戰」 29 第4章 一個新的醫學模式:恩格爾的生物-心理-社會模式 41 第5章 之前與之後: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先行者與追隨者 55 第6章 停火:終結精神醫學的內戰 73 第7章 陷溺在數據資料裡 85 第8章 教導折衷主義 95 第9章 扭曲的精神藥物學 107 第 10 章 真實世界的難以捉摸 117 第 11 章 實證醫學的限制 127 第 12 章 奧斯勒的幽魂 133 第 13 章 兩種文化 151 第 14 章 科學與人文之間 165 第 15 章 意義的意涵:對意義理解的解說 173 第 16 章 一項解決方案的開始:以方法為依據的精神醫學 191 第 17 章 一門新的人文主義精神醫學 205 後記:預先清空稻草人 219 附錄:我們如何能教導它?針對精神科醫師教育的一項提案 225 各章註釋 229 簡要的概念辭彙 241 參考文獻 244 索引 251

原價: 450 售價: 428 現省: 22元
立即查看
芳香療法全指南:收錄105種醫療機構常用精油,從理論到實務,解密實證芳療學 (5版)

芳香療法全指南:收錄105種醫療機構常用精油,從理論到實務,解密實證芳療學 (5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絕對不容錯過!「精油臨床應用必讀聖經」,專業芳療師的首選指南!   對於想要在臨床環境中探索芳香療法的專業人士而言,這是一本必不可少的工具書。它不僅深入講解了精油科學的理論與實際應用,更介紹了在特定情況下如何運用芳香療法應對,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呈現實證為基礎的專業知識。這本權威性的指南由經驗豐富的芳療學者團隊共同編寫,無論您想在現代醫療環境中運用精油,或是尋求更深入的理解,都能從中獲益匪淺。   揭開精油的神秘面紗,化學與特性一網打盡,幫助你在臨床場景中挑選最有效的精油。   健康狀況一覽表,讓你秒變精油達人,選對精油迎接每個健康挑戰。   實用案例剖析,輕鬆學習理論如何轉化為實際操作。   資料來源豐富,以臨床實證為基礎,堅實支持你在臨床領域中的專業運用。 目錄 第1 節 精油科學 1 精油的起源 2 精油的化學 3 (第I部分) 品質與安全性 (第II部分) 效力與危害 4 傳統使用、研究與效用 第2 節 實務基礎 5 純露-精華水 6 精油如何進入人體 7 香氣、精神與肉體 8 觸碰與按摩 9 基底油 第3 節 各種情況的芳香療法 10 臨床芳香療法 11 壓力、憂鬱和重症照護 12 妊娠與分娩 13 學習困難與自閉症 14 老年人照護 15 癌症與緩和照護 16 喪親 附錄 附錄A 醫療機構常用精油 附錄B 精油的一般效用 附錄C 精油運用適應症 附錄D 須謹慎使用的精油 1 妊娠:致流產劑,通經劑 子宮滋補劑 2 偶爾用於芳香療法的神經毒精油 3 可能刺激皮膚的精油 4 接觸-致敏感精油 5 光毒精油 6 芳香療法使用精油的濃度上限 附錄E 精油使用安全:概要 附錄F 精油:為芳香治療目的而定義 附錄參考文獻 附錄資料來源 詞彙表 好用網站及網址 索引

原價: 1000 售價: 900 現省: 100元
立即查看
Fish氏臨床精神病理學-精神醫學之病徵及症狀(Fish's Clinical Psychopathology: Signs and Symptoms in Psychiatry ) (4版)

Fish氏臨床精神病理學-精神醫學之病徵及症狀(Fish's Clinical Psychopathology: Signs and Symptoms in Psychiatry ) (4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Fish氏臨床精神病理學-精神醫學之病徵及症狀(第四版)(Fish's Clinical Psychopathology: Signs and Symptoms in Psychiatry 4e) 851-079C/9789863684251 ISBN 9789863684251 作者/出版社 *孔繁鐘.莊宗運/合記 出版年代/版次 2022/4 重量:0.4kg 頁數:160 裝訂:平裝 開數:23 x17 cm 印刷:單色 圖: 0 表 :4 簡介: 1967年,弗蘭克・費雪 (Frank Fish) 的《臨床精神病理學:精神醫病徵及症狀》一書出版,很快的就成為醫學生、精神受訓學員和相關精神健康工作者必讀的教科書。而令人婉惜的是 Fish 此書卻絕版多年,已無現書供應,是故,現今的第四版修訂則是邀請另一群學者及專業工作人員著手進行增修工作,為了努力呈現Fish 的臨床描述和精神病理學見解,作者群不僅保留了Fish 的原著精神,且更新了參考資料,以及檢視精神疾病分類的爭議,並討論精神病理學的基本角色及運用。相信這本更新後的版本,傳承延續自弗蘭克・費雪 (Frank Fish) 的原著,更新後的內容應是所有精神健康工作者必不可缺的一本書。 目錄 Contents 前言 Preface III 📷📷精神疾病之分類│ Classification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1 📷甚麼是精神病理學?精神疾病分類之爭議│ What Is Psychopathology ? Controversies in Classifying Psychiatric Disorders 13 📷知覺障礙│ Disorders of Perception 28 📷📷📷思考與言語障礙│ Disorders of Thought and Speech 49 📷記憶障礙│ Disorders of Memory 73 📷情緒障礙│Disorders of Emotion 83 📷自體經驗障礙│ Disorders of the Experience of Self 93 📷運動障礙│ Motor Disorders 99 📷意識障礙│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 119 📷📷人格障礙症│ Personality Disorders 124 附錄 I 精神醫學症候群 Psychiatric syndromes 141 附錄 II 防衛與扭曲 Defences and distortions 146 索引 Index 148

原價: 380 售價: 361 現省: 19元
立即查看
雙極疾患新知-診斷.病理機制.共病症及治療新趨勢 (1版)

雙極疾患新知-診斷.病理機制.共病症及治療新趨勢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雙極疾患新知-診斷.病理機制.共病症及治療新趨勢 作者:台灣生物精神醫學會雙極疾患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4 條碼:9789861269740 書籍簡介 雙極疾患(躁鬱症)患者具上下起伏情緒變化,在躁症與鬱症間擺動,對日常生活功能,家庭乃至社會生產力皆影響甚大,在全世界以及臺灣的盛行率均逐漸增加。為了呼應國際精神醫學界日新月異之研究,台灣生物精神醫學暨神經精神藥理學會雙極疾患小組,特別召集國內十位專家醫師,針對精神病理機轉、診斷標準、藥物及相關治療、合併症等各主題,作一完整且深入淺出之介紹,提供相關領域專業人員與有興趣民眾最新發展與新知。 主編序 蘇東平 國立陽明大學精神學科教授兼主任 台灣生物精神醫學暨神經精神藥理學學會常務理事 情感性精神疾患Affective Disorder主要有兩大類精神疾病,一為憂鬱疾患,另一為雙極疾患(躁鬱症)。此類疾病之盛行率在亞洲及臺灣有被低估之可能。雖然如此,根據健保資料庫的數據,雙極疾患診斷由2000年的千分之1.86升至2007年的千分之2.83,在短短七年中此疾病成長52%。特別在2003、2004年間快速成長1/3。此與精神科醫師對此疾病的了解增加、仔細詢問過去有否躁症∕輕躁症之症狀以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療效等因素有關。基於此,我們由健保資料庫中系統性地去追蹤2000年被診斷為重度憂鬱症的病患的這群Cohort,至2007年時,約有10%左右由重鬱症變成雙極疾患,其中以難治型的重鬱症有更高的轉換率約26%,其轉換的診斷80%為第2型輕躁症及20%之躁症發作。這種診斷的改變,會導致臨床上判斷的困擾及治療的困境。難治型的憂鬱症是否為一種隱藏性的雙極疾患以及雙極疾患的憂鬱狀態 (Bipolar depression) 又如何與難治型憂鬱症從臨床症狀上及治療方針上分開,是對精神科醫師的重大挑戰。 DSM-5認為雙極疾患的混合型 (Mixed type) 過於籠統、狹窄無法反映出臨床現實狀態,將雙極疾患中躁症鬱症發作細分為躁症混合鬱症型及鬱症混合躁症型發作,使得診斷更為複雜。尤其是前者之預後較差,其再發率和自殺率高及工作效能差。診斷上如何發現前者疾患,有學者 (Vieta, et al) 提出在躁症發作時,同時有焦慮 (Anxiety)、急躁 (Agitation) 及易怒 (Irritability) 3種症狀時,要考慮此類疾患。 第2種挑戰就是如何在僅靠臨床症狀及病程發展來作為雙極極患的鑑別診斷之困境下,可否找出生物標記(Biomarker或Biosignature)來作為診斷的依據。至目前為止較為可行的方向,在分子基因學上的是藥物分子基因pharmacogenetics之發展,此研究企圖找出對某類藥物例如鋰鹽有效治療的相關基因;如成功,則臨床上只要發現疾患有此基因,即可立即使用鋰鹽。另外,在腦影像學方面,無論是正子造影 (PET) 或是MRI包括在灰質體積、白質體積、功能性MRI、功能性網路連接MRI,在技術上均日新月異。科學家及醫學家們均利用此嶄新的工具企圖用於區分雙極疾患第一型、第二型及憂鬱症。雖有進展,並呈曙光,但仍在努力中。 第3種挑戰就是精神科醫師如何在早期就能發現雙極疾患和如何提早治療。有鑑於此,近幾年來許多學者提出新穎的臨床分期模式 (Clinical Staging Model)。由於雙極疾患是重覆再發性的發作,其腦部神經基板 (neural substrate) 的反應亦隨著改變,促進腦內神經迴路的再組 (rewiring),導致腦神經細胞對壓力的脆弱性增加,加重病情變化。同時屢次發作亦會使得腦部神經組織調適的負荷量增加 (allostatic load),致神經受損。是故神經退化 (neuroprogression) 與臨床分期的增加,有其緊密的正向關係,亦有其極重要之臨床意涵。就如癌症分類一樣,雙極疾患之早期與晚期需要不同的治療策略。 就以上之多種、多重問題來說,雙極疾患的正確診斷和治療方向確實需要從各方面同時進行研究,其最後的目的乃在於依個人需要做客製化的治療。本書之章節涵蓋多樣,然仍有再增加的空間,在此感謝台灣雙極疾患學會同仁們之鼎力相助,好使此書得以付梓。 目錄 1 雙極疾患的病理生理機制 楊延光……………………………………………….1 2 重度憂鬱症中預測未來發展出雙極疾患的因子 李正達……………………………………………….17 3 DSM-5雙極疾患和相關障礙症診斷更新 曾美智……………………………………………….29 4 雙極疾患藥物治療準則更新 白雅美……………………………………………….39 5 雙極疾患鬱症治療策略的兩難 張景瑞……………………………………………….71 6 第二型雙極疾患治療的新趨勢 李朝雄……………………………………………….83 7 雙極疾患之生理狀況與共發身體疾病 蔡尚穎……………………………………………….99 8 雙極疾患與物質使用疾患 陳紹祖……………………………………………….111 9 老年期躁症簡介 歐陽文貞…………………………………………….133 10雙極疾患之人際關係和社交節律治療 蘇東平……………………………………………….141

原價: 450 售價: 428 現省: 22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