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刑事被告的憲法權利 作者:王兆鵬 出版社:元照 條碼:9789579735247 內容簡介 本書論文皆為刑事訴訟的重要議題,如證據排除法則、緘默權理論、受律師協助的權利、對質詰問權、傳聞法則、強制取證權、證人指證、刑事舉證責任理論、認罪協商、組織犯罪之防制等等。我國刑事審判向來重實體而輕程序,實體的真實發現主義又淹沒程序正義的呼喊,對於上述議題並不重視。當立法者不同情刑事被告,實務人士又極端保守,人民所能依賴的只有憲法權利。本書論文皆自被告權利,特別是憲法權利,闡述刑事訴訟之應然。這幾年我國刑事訴訟法大幅修正,本書也成為立法或實務的重要參考資料。 目錄 第一章 證據排除法則與電腦資訊錯誤-論美國Arizona v. Evans案例 壹、導 論∕1 貳、Arizona v. Evans案事實∕2 參、證據排除法則的法律背景∕3 肆、本案的決定與爭執∕7 伍、本案評析∕16 陸、結 論∕28 第二章 審判階段緘默權之理論研究 壹、導 論∕31 貳、審判中緘默權的理論∕33 參、德國及日本審判中的緘默權∕45 肆、行使緘默權可能衍生的問題∕47 伍、緘默與論罪、量刑∕51 陸、結 論∕55 第三章 緘默權的實證研究 壹、導論及目的∕58 貳、實證研究之方式∕60 參、研究摘要∕61 肆、詳細報告∕64 伍、結論與建議∕99 第四章 受律師協助的權利 壹、導 論∕103 貳、他山之石∕105 參、我國律師權的理論與實務∕108 肆、檢討及建議∕119 第五章 對質詰問權與強制取證權 壹、導 論∕121 貳、傳聞法則∕128 參、對質詰問權∕140 肆、強制取證權∕181 伍、結 論∕196 第六章 證人指證之瑕疵及防制-美國法制之借鏡 壹、導 論∕201 貳、指證錯誤原因 ∕204 參、以「成列指證」防制指證錯誤∕206 肆、美國法防制指證錯誤∕209 伍、美國法與指證相關之規定∕218 陸、結 論∕224 第七章 刑事舉證責任理論 壹、導 論∕227 貳、美國法舉證責任的介紹∕229 參、我國舉證責任及問題∕235 肆、舉證責任的理論∕239 伍、阻卻違法、阻卻責任的舉證責任∕243 陸、程序法的舉證責任∕246 柒、結 論∕254 第八章 刑事訴訟的新潮流.與被告協商 壹、導 論∕257 貳、美國的協商制度∕259 參、德國的協商實務∕267 肆、協商的辯論∕275 伍、我國的省思∕282 陸、結 語∕290 第九章 組織犯罪防制條例評析 壹、導 論∕294 貳、本條例之特別法效及其問題∕298 參、本條例犯罪之定義及檢視∕326 肆、參與犯罪組織為繼續犯?∕339 伍、結 論∕348 第十章 美國對抗犯罪組織之利器-RICO法之介紹與比較 壹、立法目的∕351 貳、要件與行為∕352 參、違反正當程序?∕359 肆、犯罪樣態∕360 伍、特別法效∕361 陸、與我國法比較 ∕363 第十一章 美國刑事訴訟制度簡介 壹、導 論∕365 貳、搜索、扣押、逮捕∕369 參、警訊與自白∕371 肆、律師權∕373 伍、第一次出庭(Initial Appearance)∕375 陸、預 審(Preliminary Hearing)∕376 柒、大陪審團(Grand Jury)∕376 捌、正式起訴∕377 玖、起訴後出庭聲明(Arraignment)∕378 拾、認罪協商∕379 拾壹、審前請求(Pretrial Motions) ∕382 拾貳、陪審團(Jury)∕382 拾參、無罪推定及當事人進行主義∕383 拾肆、審判程序∕385 拾伍、量 刑∕387 拾陸、上訴程序∕389 拾柒、不利益變更禁止∕389 拾捌、重複危險(Double Jeopardy)∕390 拾玖、人身保護令(Habeas Corpus)∕391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刑事證據法與救濟程序 系列名:月旦案例 ISBN13:9789575115784 出版社:元照 作者:吳燦 裝訂/頁數:平裝/504頁 規格:23cm*17cm*2.3cm (高/寬/厚) 版次:1 出版日:2021/09/01 中國圖書分類:證據 內容簡介 ‧經典案例為題材,分析案例爭點,介紹思考層次,提出判斷基準。 ‧內容依當前法制與司法實務或學說,重新整理、修正與補充。 臺灣刑事訴訟法於2002年間,從「職權主義」改制為「改良式當事人進行主義」,接續引進美日法制,本書係針對此一新制,以現行實務見解為主軸,輔以學說理論,針對證據法相關議題及刑事救濟程序等,或旁徵博引,作系統性介紹,或以案例方式,提綱挈領為論述;另以「補敘」方式,針對法律增修、見解變更為說明,俾期兩相對照,有益於知其梗概。 本書是作者在最高法院的辦案心得,適合實務界(法官、檢察官、律師或法務人員)辦案之參考,有助於國考考生瞭解實務層進式的脈動,也可以讓學術界瞭解實務在面臨個案困境,如何基於法的續造,從規範意旨補遺立法缺漏,以實現個案正義。 目錄 序 第一編 刑事證據法實務 第一章 刑事證據能力判斷的案例研討──臺灣米蘭達法則與證據排除主張逾期之法效 壹、前 言/3 貳、概念釐清/證據能力與合法調查/4 參、證據能力判斷的案例研討/7 肆、結 論/33 第二章 科技偵查蒐證之授權依據及證據能力──以警察裝置GPS偵查為例 壹、前 言/35 貳、GPS偵查之干預特性/36 參、GPS偵查案例與基本權干預型態/37 肆、GPS偵查基本權干預之授權依據/45 伍、GPS偵查取證之證據能力/58 陸、結 論/62 第三章 新修正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18條之1之適用 壹、前 言/65 貳、修法前,最高法院對於另案監聽之見解/65 參、新修正通保法第18條之1實務之運用/67 肆、結 語/74 第四章 詰問權與拒絕證言權衝突之探討 壹、前 言/77 貳、刑事被告詰問證人係屬憲法權利/78 參、偵查中具結之證人,法院得否職權傳喚詰問/84 肆、證人拒絕證言權相關問題概述/87 伍、被告詰問權與證人拒絕證言權衝突之法律適用/91 陸、結 語/97 第五章 域外證言之證據能力與詰問權 第一節 域外證言與被告詰問權之保障──以兩岸司法互助遠距視訊為例/103 壹、前 言/103 貳、大陸公安筆錄證據能力之實務見解/104 參、刑事被告之詰問權/105 肆、傳聞例外法則與被告詰問權之衝突處理/106 伍、跨域遠距視訊之法律規範/109 陸、跨域遠距視訊之司法實踐/113 柒、囑託訊問與跨域遠距視訊之競合/117 捌、《域外證言》類推適用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3應有的思維/118 玖、偵查階段之遠距視訊與詰問/121 拾、代結語──以大陸地區公安筆錄為例/122 第二節 從兩岸司法互助談域外證言之證據能力──兼論我國傳聞例外規範不足的困境/124 壹、前 言/124 貳、證據評價之外部性界限/125 參、域外證言之取證模式/126 肆、域外取證程序之準據法/130 伍、我國傳聞例外法則規範不足的困境/134 陸、台、日域外證言證據能力實務見解之比較/140 柒、結 論/143 第三節 域外證人警詢筆錄之證據能力──最高法院2018年1月23日決議解析/146 壹、爭 點/146 貳、解 析/146 參、結 論/151 第六章 供述證據與具結 第一節 共犯被告之陳述與供後具結/153 壹、爭 點/153 貳、解 析/153 參、結 論/156 第二節 被害人之陳述與具結/157 壹、爭 點/157 貳、解 析/157 參、結 論/160 第七章 傳聞法則與詰問權 第一節 被告以外之人檢訊筆錄之證據能力──最高法院102年度第13次刑事庭會議決議(一)解析/163 壹、前言──我國傳聞法則之體例/163 貳、檢訊筆錄傳聞例外程序規範之建構/164 參、第一類檢訊筆錄之證據能力/166 肆、第二類檢訊筆錄之證據能力/171 伍、第一類檢訊筆錄證據能力要件之審查/177 陸、第二類檢訊筆錄證據能力要件之審查/178 柒、結 語/181 第二節 勘驗筆錄之證據能力/182 壹、爭 點/182 貳、解 析/182 參、結 論/187 第三節 鑑定書面之證據能力/187 壹、爭 點/188 貳、解 析/188 參、結 論/192 第四節 傳聞同意之恆定效力與詰問權──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412號判決評析/194 壹、本案程序事項/194 貳、爭 點/195 參、判決理由/195 肆、評 析/196 伍、結 論/203 第八章 補強法則 第一節 被告之自白與補強/205 壹、爭 點/205 貳、解 析/205 參、結 論/210 第二節 共犯之自白與補強/211 壹、爭 點/212 貳、解 析/212 參、結 論/216 第三節 超法規補強法則/217 壹、爭 點/217 貳、解 析/217 參、結 論/221 第四節 性侵害被害人證言之補強/222 壹、補強證據提出之必要性/222 貳、被害人無參與調查證據權/226 參、隔離詰問之措施與被告反對詰問權/227 肆、結 語/227 第九章 刑事審判之經驗法則案例研究 壹、前 言/231 貳、經驗法則與論理法則/232 參、最高法院關於經驗法則與論理法則之決議/234 肆、證據裁判原則與自由心證原則/236 伍、證據評價之過程/238 陸、經驗法則適用上之困難性/242 柒、經驗法則案例類型化/243 捌、採證違反經驗法則之案例研討/250 玖、結 論/260 第二編 刑事救濟程序 第一章 不另為無罪之判決與被告之上訴 壹、爭 點/265 貳、解 析/265 參、結 語/269 第二章 不另為無罪之判決與第三審上訴 壹、爭 點/275 貳、解 析/275 參、結 論/279 第三章 被告無罪判決併監護處分之上訴利益 壹、爭 點/281 貳、解 析/281 參、結 論/285 第四章 修正刑事再審新證據之解釋與適用 壹、再審新證據之要件/287 貳、修正前,台、日關於再審新證據之適用比較/287 參、新法之解釋──本次修法意旨在於放寬再審之條件/291 肆、新法之適用──建立客觀透明之再審新證據審查機制/294 伍、結語──再審新法,真能改變實務,讓我國再審制度起死回生嗎?/296 第五章 刑事再審新證據之適用──最高法院相關裁判、決議之檢討 壹、前 言/303 貳、修正再審新證據之適用/304 參、最高法院決議「判例保留並加註」之理由/306 肆、為受判決人之不利益聲請再審新證據之意義/308 伍、《重要證據漏未審酌》之新證據/310 陸、結 語/313 第六章 非常上訴審關於原判決不利於被告之判斷/315 第七章 累犯確定判決違誤之救濟 壹、前 言/325 貳、非常上訴必要性之審查原則/326 參、累犯違誤之類型與救濟/328 肆、累犯處罰之檢討/333 伍、結 語/334 第八章 再論累犯刑罰之適用──對於釋字第775號解釋之回響 壹、前 言/339 貳、修法前審判實務之裁量/340 參、量刑程序精緻化之建構/344 ...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刑事再審與救濟無辜 作者:羅秉成、李榮耕 出版商:元照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9862558119 內容簡介 DESCRIPTION 本書簡介:2015年刑事訴訟法第420條修正,放寬再審之條件,以期避免冤獄。本書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收入關於新法解釋適用之相關討論,第二部分則為新法通過後的實務分析,第三部分則係再審法制再改革之相關研究。_x000D_ 羅秉成律師、李榮耕教授編輯本書,收錄學界、實務界對於新再審法之評論,及實務運作分析,並有他國立法例之介紹,期盼透過對於己身規範及實務面的檢討,與外國法制經驗的借鏡,勾勒刑事再審法制未來的樣貌。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作者依據多年教授刑法、刑事訴訟法的經歷,強調學習任何科目必須輸入與輸出並重,輸入就是法學知識的建構,輸出就是要學會解題,答題要切中要點。本書即秉持此教學理念撰寫而成,希望能幫助讀者於考前1~2個月快速掌握刑事訴訟法重要命題考點及經典國考出題趨勢。本次改版新增近期較重要之修法(科技偵查法)及113年最新國考試題、憲法法庭判決及大法庭之裁定,以減輕讀者考前徬徨、焦慮、不知所措之心情,讓讀者能非常安心地上戰場。本書特色如下: 一、核心觀念 將刑事訴訟法最重要之考前必備基本觀念,做最有效率、最快速之溫故。 二、命題焦點 分析近十年歷屆試題,由試題歸納出最重要、最熱門之命題考點,補充最新實務見解,以掌握未來命題趨勢;以實務見解為主軸,並輔以學說見解,完整強化應考實力。 三、經典試題 挑選最重要之國考試題,以檢視是否能將所學之考點應用於國考中,每題均附上示範擬答或解題關鍵,幫助讀者完全掌握解題思維與架構,強化解題實力。 四、作者大聲公 猶如貼身家教,提醒重要之基本觀念與容易犯錯之地方,加強讀者的學習印象。 五、講清楚、說明白、分數自然來!!! 針對較艱澀之法學觀念,以更白話、口語化之敘述,化繁為簡,幫助讀者更有體系掌握命題考點及解題思維。 【目錄】 主題0 解題觀念建構 主題1 直接審理原則 主題2 法院之管轄 主題3 迴避 主題4 被告 主題5 辯護人 主題6 強制處分之羈押 主題7 強制處分之搜索與扣押、臨檢 主題8 強制處分之監聽 主題9 國家挑唆犯罪 主題10 科技偵查法(特殊強制處分) 主題11 傳聞法則 主題12 證人 主題13 鑑定人 主題14 私人不法取證 主題15 指認、測謊 主題16 身體檢查 主題17 告訴 主題18 緩起訴、不起訴、再議、准許提自訴 主題19 案件單一性與同一性(起訴對物之效力) 主題20 冒名、頂替(起訴對人之效力) 主題21 自訴 主題22 準備程序、審判程序 主題23 簡式、簡易、協商 主題24 通常救濟程序 主題25 特別救濟程序 主題26 沒收暨被害人訴訟參與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作者依據自己備考法研所及司法官、律師的應屆上榜成功經驗,深入分析司律二試自106年改制以來的100分題型,在此基礎上挑選尚未在近年考古題出現或重要的考點,搭配近年實務裁判及重要學說論著,再結合全真模擬練習題,以作為考前總複習用書為目標,編寫出本書,讓讀者能在短時間內事半功倍的學習。內容架構如下: 一、收錄大量實務見解 本書精選近20則近年裁判內容,以此為基礎劃分16個大主題(刑法、刑訴各半),並於內文收錄截至成書時已公布之113年最高法院具有參考價值之刑事裁判、刑事大法庭裁定,其他與內文相關的裁判,以及憲法法庭判決,以利讀者掌握實務見解最新動向。 二、從實務見解看考點 歸納近年考古題尚未出現或曇花一現的新舊考點,方便讀者直擊未來出題機會較高的爭點。除了收錄實務見解,並依爭點繁雜度整理學說見解,以供完整熟悉,若有涉及解題的重要說明亦隨文一併呈現。 三、全真模擬 本書精選最新的法研所試題改編或自擬題,貼合司律二試題型出題方向,設計6回全真模擬練習題,供讀者熟悉所列的大小爭點及解題架構。 另建議搭配作者所著之《刑法解題書》一起研讀,能帶領讀者迅速掌握刑法重要爭點意識,快速提升答題技巧的實力! 【目錄】 PART 1 考前實務見解節錄 壹 刑法 一、構成要件 (一)客觀歸責理論&相當因果關係 (二)構成要件錯誤的認定 二、違法性 (一)正當防衛的發動要件 (二)刑法第24條的體系定位與強制性緊急避難 (三)容許構成要件錯誤的認定與法律效果 三、罪責 (一)原因自由行為的論罪結構 (二)不作為型原因自由行為 四、未遂犯 (一)著手的認定標準 (二)不能未遂「無危險」的判斷 五、多數人參與犯罪 (一)共同正犯的認定 (二)犯意變更與共同正犯逾越 六、財產犯罪 (一)準強盜的檢驗 (二)詐欺罪客觀構成要件解釋 七、侵害社會法益犯罪 (一)使公務員登載不實&公務員登載不實的區辨 (二)交通犯罪體系 (三)現行法第185條之4的適用疑義 (四)其他實務見解 八、侵害國家法益犯罪 (一)收賄罪「職務上之行為」認定 (二)虛偽遷徙戶籍投票罪 (三)侮辱公務員罪 貳 刑事訴訟法 一、法官迴避 (一)迴避的傳統爭議 (二)迴避的其他爭議 二、訴訟客體&上訴不可分 (一)單一性/同一性 (二)上訴不可分 三、上訴第三審&沒收 (一)上訴第三審限制之基本爭議 (二)沒收(參與)程序之基本爭議 (三)第三人沒收&上訴第三審 四、再審目標之認定 (一)利益再審制度 (二)再審目標之選擇—109台抗大1221 (三)再審目標之解釋—112憲判2 五、證據取得&證據使用禁止判斷 (一)(新型態)強制處分取證之合法性審查—以「M化車」為例 (二)傳統強制處分爭點 六、證據能力概念、判斷體系 (一)證據能力概念&判斷體系 (二)自然關聯性之運用—數位證據之驗真 七、對質詰問之衡平補償 (一)對質詰問之衡平補償 (二)傳聞例外爭議速覽 八、其他應留意爭點 (一)被告之重要權利 (二)國民參審程序爭議 (三)鑑定 PART 2 全真模擬 第一回 第二回 第三回 第四回 第五回 第六回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2025年欣逢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教授何賴傑榮退,為感謝何教授多年來對刑事訴訟法教學與研究的奉獻,政大法學院刑事法中心成立「何賴傑教授榮退論文集籌備委員會」,邀集國內刑事法界博學鴻儒共襄盛舉,撰文祝賀,集結成本書。全書收錄43篇著作,共50萬餘字,涵蓋當代刑事實體法、刑事程序法及刑事比較法熱門議題,以響應何教授長年之學術耕耘與研究貢獻,共同見證臺灣刑事法的新世紀脈動。 【目錄】 許序 i 郭序 v 編輯序 vii 刑事程序法(依姓氏筆畫排序) 國民法官案件的新聞報導與公平審判 王正嘉 003 「設備端通訊監察」法案芻議 王士帆 021 最高法院分案連身條款的合憲性問題──評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14號判決 李佳玟 041 Time to Say Goodbye !? 簡析自訴的存廢 李榮耕 057 一部上訴之闡明與辯護人之代理上訴權──評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第3561號刑事判決 林鈺雄 075 國民法官與證明程度 林裕順 087 國民參審案件中被告之程序選擇權──以國民法官法第6條第1項第4款為中心 林永瀚 107 國民法官法下被告子女兒童最佳利益之調查必要性──臺灣彰化地方法院112年度國審交訴字第1號刑事裁定 林慈偉 125 虛擬資產之扣押、剝奪及執行程序競合 施育傑 143 搜索扣押律師事務所的界限──以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9號判決為中心 洪兆承 159 論國民法官與備位國民法官之資格 張明偉 177 繼續羈押之適用範圍──以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字第951號裁定出發 許戎沂 193 主導審理程序的聲請調查權 許澤天 209 重新檢討被害人影響陳述制度 許恒達 227 我國量刑程序之架構──以我國新修訂刑事訴訟法第288條第4項之規範為中心 溫祖德 253 調取基地臺儲存資訊(cell tower dumps)之授權基礎 劉耀明 281 照片、錄影證據之驗真與文書原本法則 蔡蕙芳 299 交付審判法官之迴避──評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大字第1924號刑事裁定 薛智仁 327 監視接見交流內容之界限──兼評臺灣高等法院104年度抗字第1347號裁定 顏榕 347 區塊鏈證據的法理與司法運用 蘇凱平 367 刑事實體法(依姓氏筆畫排序) 臺灣營業秘密法之法律制度、現況與發展 王皇玉 393 預立醫療決定與客觀結果歸責 古承宗 411 因果歷程錯誤的刑法評價 李聖傑 427 論環境法益概念 周漾沂 443 銀行法特別背信罪──評析臺灣高等法院111年度金上重更一字第13號判決 林錦村 455 2024年國會改革法之違憲疑慮──以調查權與藐視國會為評析核心 林志潔、李宇雙 473 論故意概念的社會化──簡評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第2240號刑事判決 陳俊偉 497 可歸責於國家的犯罪挑唆──可罰的教唆抽象危險犯? 馮聖晏 513 跟蹤騷擾行為的「心生畏怖」要件 黃士軒 539 刑之為刑──淺論刑法系統與其他部門法系統的區分 廖宜寧 555 刑事比較法(依姓氏筆畫排序) 起訴裁量權於德國與我國之運用現狀與比較 吳梓榕 577 從即時權利保護之必要性談辯護人在場權、筆記權限制之救濟──以德國法做比較 林麗瑩 611 論法國曝險未成年人保護制度 林士欽 637 量刑程序適用證據法之研究──以美國法為借鏡 金孟華 659 重定執行刑的可能性與限制──以日本法為借鏡 張永宏 675 談司法院釋字第805號解釋之被害人陳述意見權──從歐盟被害人聽審權保障之角度出發 連孟琦 693 最高法院統一法律見解任務之法制貫徹──借鏡德國法之刑事法律審上訴(Revision)改革芻議 陳重言 711 國家安全與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的交錯與挑戰──初探美國國家安全資訊法制架構 陳柏良、力維佑 727 親屬間拒絕證言權暨其證據使用禁止之發展與評析──從德國聯邦最高法院近期觀點的翻轉談起 惲純良 749 受刑人的生命自主權──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對在保安處分執行之收容人施加強制治療案」 楊雲驊 769 監獄作業是否為自由刑的刑罰內容──從日本刑法修正談起 謝如媛 789 檢察官最後論告之倫理規範與界線──以美國陪審程序結案辯論為鑒 簡士淳 805 論洗錢犯罪的搜索──兼論德國之「雙重初步懷疑」要件 魏國晉 827 何賴傑教授簡歷 843 何賴傑教授學術活動 847 指導博士、碩士論文學生名冊 857 本書作者群 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