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 社會福利行政 作者:彭懷真 出版社:揚智 出版日期:2019/02/01 ISBN:9789862983201 內容簡介 衛生福利部在102年成立,社會福利在中央政府有了全新的體制。六都、各縣市政府隨著地方自治的落實,日益看重社會福利。社會福利預算已經是政府各類別支出的第一位,需要龐大的人力推動各項業務,社會福利行政人員因此快速增加。相關的公職社工師、高普考社會行政人員、約聘約僱約用等考試,愈來愈頻繁。有些預算需委辦、補助、委託非營利組織,使民間與政府合作照顧弱勢群體,愈來愈普遍。 本書分成三大部分,首先解釋社會福利行政必須認識的人物、理論、概念、價值;其次簡介衛生福利部、各社會福利機構、行政院與社會福利有關的各部會裡的單位、縣市政府社會局、其他有關福利行政的局處科室;第三,以職涯規劃及人力資源管理的重點剖析公職體系,一一說明如何通過考試、被任命聘用和受訓、盡責表現、面對考績、晉升發展或轉任,又如何扮演公務員多元的行政角色。 目錄 〈序言〉 縮短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i Part 1 關鍵人物與概念 1 第一回 導論 3 第二回 泰勒、費堯、韋伯、科層制度與行政責任 13 第三回 涂爾幹、洛希、組織結構與控制幅度 25 第四回 俾斯麥、羅斯福、詹森與制度的法制化 37 第五回 派深思、貝佛里奇與社會福利制度 47 第六回 威爾遜、古立克與黑堡宣言 57 第七回 柴契爾夫人、左派右派與首長影響 69 第八回 馬基維利、斐魯恂與結盟派系 79 第九回 珍‧亞當斯、芙麗特與社會價值 91 第十回 蔣經國、李國鼎、劉脩如與行政文化 103 第十一回 雷根、柯林頓與政府失靈 113 第十二回 各種新的行政與管理訴求 127 Part 2 結構與公務員組成 143 第十三回 整體認識社會福利行政組織 145 第十四回 衛生福利部的組織 155 第十五回 社會及家庭署 161 第十六回 衛生福利部其他組織 177 第十七回 衛生福利部社會福利機構 187 第十八回 基金會及社會安全網 199 第十九回 與社會福利行政密切相關的中央單位 209 第二十回 六都的社會局 221 第二十一回 社會局裡的中心 231 第二十二回 其他地方單位 243 第二十三回 社會課及縣市社會處 249 第二十四回 各縣市社會福利業務的比較 255 Part 3 行政之路 263 第二十五回 公務員與社會行政人員 265 第二十六回 你適合做公務員嗎? 279 第二十七回 他律與自律 291 第二十八回 考試與分發 305 第二十九回 社會化與訓練 319 第三十回 薪資與福利 329 第三十一回 績效考核 347 第三十二回 升遷 357 第三十三回 轉任與離職 369 第三十四回 總務行政、供應鏈管理等手段 379 第三十五回 採購行政 391 第三十六回 品管與稽核 405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特色 本書與一般社會學教科書最大的不同在於跳脫傳統介紹各類社會制度的框架,以學習社會學家的思考角度出發,採循序漸進、累積分析技能的方式,引導學習者從提出好的社會學問題開始,佐以對近期社會學理論、觀點及研究發現的理解後,思考研究假設,並發展適當的研究方法,以探究當代社會各種重要且複雜的現象及議題,如性別、種族及族群、家庭、組織、教育、媒體、貧窮、犯罪、移民、宗教及現代化等。 內容循序漸進:各章都從一個有趣或令人困惑的社會現象開始,啟發學習者進一步探究的興趣,然後說明這些現象應有的概念、理論、研究方法等,培養學習者社會學想像及思考的能力。 結合理論與實證:強調社會學分析是建立在理論及實證研究基礎上的科學性活動。 近期跨社會比較:著重介紹近期社會學理論與觀點、各類研究方法與策略,以及跨社會之研究發現。 CSI 三大主題為基礎:以文化(culture)、社會關係(social relations)及不平等(inequality)為基礎共通主題,介紹規範、團體、網絡及階層化等重要社會學概念,並在這些概念的整合基礎上,探究社會生活中重要的議題。 適用課程︰「社會學」、「社會學概論」、「社會學導論」等相關課程。 適用對象︰大學、技專校院,大學部學生及非社會學本科但對社會學有興趣的研究生。 目錄 PART 1 像社會學家般的思考 第01章 提問 1.1 社會學觀點 1.2 社會問題 1.3 社會學的三個目標 1.4 三種社會學的提問 1.5 舉出良好社會學提問的藝術 1.6 社會學與常識 1.7 社會學作為累積的科學 第02章 理論 2.1 出生月分與運動成就 2.2 理論與解釋 2.3 什麼是有用的社會學理論? 2.4 涂爾幹的自殺論 2.5 概念 2.6 因果關係 2.7 概念模型 2.8 形式模型 第03章 方法 3.1 你的智慧型手機讓你變笨了嗎? 3.2 測量品質 3.3 外在效度 3.4 內在效度 3.5 探索性研究 3.6 質性與量化方法 3.7 個案研究 3.8 行政資料研究 3.9 調查研究 3.10 大數據研究 3.11 實驗研究 3.12 重複性研究 第04章 觀點 4.1 社會學觀點的起源 4.2 社會學主題與課題 4.3 因果解釋或主觀理解 4.4 多層次架構 PART 2 文化 第05章 意見 5.1 《哈利波特》為何如此受到歡迎? 5.2 自我實現預言 5.3 從眾 5.4 訊息性與規範性社會影響 5.5 社會學習理論 5.6 人氣與文化產品 5.7 創新的擴散 第06章 規範 6.1 大學生狂歡豪飲:一個社會問題? 6.2 什麼是社會規範? 6.3 社會控制理論 6.4 內化規範 6.5 法律規範 6.6 為什麼會有規範出現? 6.7 文化適應失調與規範變化 6.8 群體區辨的動態 PART 3 社會關係 第07章 網絡 7.1 友誼悖論 7.2 個人網絡 7.3 網絡大小與樞紐 7.4 網絡密度與遞移性 7.5 小世界現象 7.6 網絡變遷:社群消失? 7.7 網絡與社會凝聚 7.8 網絡與社會資本 第08章 團體 8.1 團體既團結又分化 8.2 群體隔離 8.3 群體隔離的原因 8.4 內團體偏私 8.5 社會脈絡與內團體偏私 8.6 團體威脅理論 PART 4 不平等 第09章 階層化與流動 9.1 什麼會讓你幸福快樂? 9.2 社會階級與地位 9.3 收入與財富 9.4 階層化的長期變化 9.5 社會流動 9.6 先賦與成就 9.7 現代化與流動理論 9.8 文化再製理論 9.9 大亨蓋茲比曲線 第10章 資源 10.1 人力資本 10.2 社會資本 10.3 團體隸屬與歧視 10.4 成就、機會與回報的不平等 10.5 性別不平等 PART 5 課題 第11章 移民與整合 11.1 移民與整合:一個社會問題? 11.2 國際遷移 11.3 何謂「整合」? 11.4 整合:隨著時間而變化? 11.5 整合:社會脈絡的效果? 11.6 個案研究:榮譽文化 11.7 整合:選擇性效應或溢出效應? 11.8 居住隔離的動態過程 第12章 現代化 12.1 世界正變得愈來愈糟嗎? 12.2 財富與健康 12.3 和平與安全 12.4 理性化 12.5 科技進步 12.6 科學化 12.7 麥當勞化 12.8 價值觀變遷 12.9 人口變遷 12.10 現代化的動態發展 第13章 宗教 13.1 什麼是宗教? 13.2 宗教是否解決了人類合作的問題? 13.3 宗教的定著性因素 13.4 西歐的世俗化 13.5 現代化與世俗化 13.6 存在不安全感理論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方案規劃與服務評鑑(第2版) 作者:蔡啟源 出版社:雙葉 出版日期:2018/04/03 ISBN:9789579096058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內第一本討論「方案規劃」與「服務評鑑」的社工專業書籍,為適合大三/大四生、研究所一年級之教科書,亦可為實務工作者設計活動方案的工具書,也是參加國家社工師考試必讀的書籍。書名稱為「規劃」而非「設計」,係因社工的服務方案常非為原創性,內容傾於擇取必要的服務活動做組合與安排,再將其重新串連而成。 課程規劃由淺入深: 依照服務活動方案所需涵蓋的單元順序而寫成,並分別做深入淺出的介紹與討論。 教材內容豐富實用: 於各章末附有「相關名詞釋義」及「範例」說明,足供讀者學習與練習。 逐步操作易上手: 讀者只要依循作者在各章節中所強調的撰寫步驟而操作,即可完成一份具備實務性與可行性活動方案。 目錄 二版序 緒論:方案規劃 vs. 服務評鑑 PART 1 方案規劃篇 第01章 方案構想 vs. 執行能力 方案構想來源 檢驗方案執行能力 評估機構的執行能力 方案效益的講求 理論引導方案規劃 第02章 需求評估 vs. 問題陳述 需求評估 問題陳述 需求評估 vs. 問題陳述 撰寫指引 再一次叮嚀 第03章 方案目的 vs. 工作目標 方案目的 工作目標 目的與工作目標的撰寫 第4章 服務對象 vs. 服務次序 選定服務人口群 人口群類別 決定服務對象優先次序 第05章 方案活動:內容-形式-性質 vs. 工作任務-職責-角色 方案活動內容 方案活動形式 方案活動性質 工作任務-職責-角色 第06章 方案活動資源 vs. 徵詢信 方案活動需要社會資源 活動資源的類別 徵詢信的必要性 徵詢贊助的對策 第07章 經費預算 vs. 編列方法 活動經費來源 預算編列的類別 預算編列方法 第08章 方案作業進度 工作作業表的意義 制訂工作進度表 第09章 方案宣傳 社會工作與媒體 方案宣傳內涵:工具及方法 宣傳活動作法 方案宣傳技巧 第10章 方案總檢視 方案報告:格式與內容 方案摘要與封面 方案規劃的相關事項 讓方案更優質 PART 2 服務評鑑篇 第11章 服務評鑑的基本認識 服務評鑑的性質 服務評鑑的重點 服務評鑑的必要性 服務評鑑的事前準備 第12章 形成評估 vs. 過程評鑑 何為形成評估 何為過程評鑑 第13章 總結評鑑 成果/結果評鑑 vs. 效益/效應評鑑 總結評鑑的內涵 總結評鑑的特質 PART 3 總體回顧篇 第14章 總回顧 方案內容總回顧 執行方案的要點 不可忽略的規劃細節 尾語 第15章 實務範例 方案規劃 服務評鑑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中文書】 書名:心理與教育統計學 作者:林清山 出版社:東華 ISBN:9789576365102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次數分配及圖示法 第三章 集中量數 第四章 變異量數 第五章 相對地位量數 第六章 常態分配 第七章 積差相關 第八章 簡單直線迴歸與預則 第九章 集合、概率和期望值 第十章 推論統計的基本概念 第十一章 一個母數的假設考驗和區間估計 第十二章 兩個母數的假設考驗 第十三章 X2考驗及G2統計法 第十四章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第十五章 多重比較 第十六章 二因子變異數分析 第十七章 三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其他設計 第十八章 趨向分析 第十九章 共變數分析 第二十章 其他重要相關統計法 第二十一章 淨相關、部分相關及多元迴歸分析 第二十二章 一般線性模式在統計下的應用 第二十三章 因素分析 第二十四章 無母數統計考驗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社會福利行政 作者:黃源協、莊俐昕 出版社:雙葉 出版日期:2019/01/24 ISBN:9789579096386 內容簡介 社會福利輸送已從傳統強調標準/程序及層層節制的「科層-專業主義」模式,轉移至強調顧客、效率/產出及市場考驗的「新公共管理/新管理主義」模式,再轉移至強調效能/影響、夥伴與協力的「公共治理」模式。本書除分析傳統的社會福利行政知識外,並導入「管理」與「治理」的理念,以期能引領社會行政與社會工作從業者超越傳統「科層-專業主義」思維,並吸取「管理」與「治理」的新知識,以之為社會福利服務之網絡、協力、績效與責信的治理模式奠定基礎。 本書主要欲提供給社會行政及社會工作從業者一本架構完整、易讀、易理解的教材;同時,本書也是社工作師專業證照考試「社會工作管理」之應試科目必讀教材。 目錄 第01章社會福利行政的基本概念 第一節社會福利的意涵與範疇 第二節社會福利的類型與分工 第三節行政、管理與治理 第四節社會福利行政的意涵、範疇與職能 課後習題 第02章社會福利行政的緣起與發展 第一節社會福利行政的緣起 第二節科層/專業主義與社會福利行政 第三節福利多元主義與社會福利管理 第四節最佳價值與社會福利治理 課後習題 第03章社會福利行政的相關理論 第一節古典管理學派 第二節人群關係學派 第三節組織環境觀點 第四節組織學習觀點 課後習題 第04章社會福利行政的規劃 第一節規劃的意涵與類型 第二節理性規劃的步驟與評估準則 第三節規劃的障礙與因應 第四節策略規劃 課後習題 第05章社會福利行政的組織 第一節組織與組織環境 第二節組織設計與組織結構 第三節組織授權與協調 第四節組織溝通 課後習題 第06章社會福利行政的領導與激勵 第一節領導與領導者 第二節早期領導理論與觀點 第三節當代領導理論與觀點 第四節激勵的意涵與觀點 課後習題 第07章社會福利行政的決策 第一節決策的意涵與程序 第二節決策的類型 第三節決策的模式 第四節決策偏誤與克服方法 課後習題 第08章社會福利行政的人力資源管理 第一節人力資源管理的意涵與重要性 第二節員工晉用──僱用規劃、招募與甄選 第三節員工培訓──訓練與發展 第四節員工激勵與維繫績效考核、報酬與福利 課後習題 第09章社會福利行政的控制 第一節控制的意涵、價值與類型 第二節控制的程序與原則 第三節控制的技術與工具 第四節當代的控制議題 課後習題 第10章社會福利行政的作業管理 第一節契約/採購管理 第二節品質管理 第三節資訊管理 第四節公共關係與政策行銷 第五節方案管理 課後習題 第11章臺灣社會福利行政體系 第一節臺灣社會福利的範疇 第二節臺灣社會福利行政組織的演變 第三節中央政府社會福利行政組織架構 第四節地方政府社會福利行政組織架構 第五節社會福利行政體系的檢視 課後習題 第12章各國社會福利行政體系 第一節日本社會福利行政組織 第二節英國社會福利行政組織 第三節德國社會福利行政組織 第四節瑞典社會福利行政組織 第五節美國社會福利行政組織 課後習題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架構循著「起點」、「過程」、「目的」,次第進行,逐一說明社會福利行政的基本概念及重要議題。 起點:從概念到脈絡。界定社會福利行政的定義、目的、範圍;並分析其歷史脈絡、背景考量、組織設計。 過程:從行政運作到行政倫理。闡釋社會福利的政策形成及其轉化、規劃、執行、領導與激勵、溝通與協調等專業行政運作過程;並探討其人力、財務、倫理等庶務行政運作過程。 目的:從回顧到前瞻。以績效評鑑,驗證社會福利成果;並展望其未來的挑戰、趨向、願景;最終目的,在於增進社會福利。 透過上述架構的探討,將有助於將行政與個案、團體、社區、研究等方法相互結合,為福利人口群提供更佳服務,以增進他們的福祉。 目錄 三版序 自序 第一章 社會福利行政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社會福利行政的歷史脈絡 第三章 社會福利行政的背景考量 第四章 社會福利行政組織的設計 第五章 社會政策的形成及其轉化 第六章 社會福利計畫之規劃 第七章 社會福利計畫及業務之執行 第八章 社會福利行政領導與激勵 第九章 社會福利行政溝通與協調 第十章 社會福利人力資源管理 第十一章 社會福利財務管理 第十二章 社會福利行政倫理 第十三章 社會福利績效評鑑 第十四章 社會福利行政的未來發展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