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內容簡介 台灣第一本嗓音障礙評估與治療的自編中文教科書,涵蓋發聲生理機轉、嗓音病理、嗓音評估、嗓音處置及嗓音治療、喉癌及無喉者言語復健,內容完整。作者均為台灣嗓音專家,從學理觀點出發,提供讀者最實用的嗓音臨床處置方案。 每章開頭皆有『學習目標』可以掌握學習方向。 治療章節提供『案例分享』,有助瞭解如何將評估及治療方法應用於臨床個案。 治療章節涵括臨床實證研究結果,讀者能了解治療方法在臨床應用之成效,有助擬定嗓音治療計畫。 此書適用於聽語系嗓音異常課程,語言治療師證照考試,語言療師、醫師及相關專業人員臨床服務,是一本必備的嗓音教科書。 目錄 第1章 嗓音科學的歷史發展 第2章 嗓音解剖與生理機轉 第3章 嗓音問題病因 第4章 喉部病理機轉 第5章 診斷性嗓音評估 第6章 嗓音聲學分析及氣動學測量 第7章 喉部影像、聲門電圖及喉肌電儀檢查 第8章 嗓音處置方法 第9章 喉癌及其治療方式 第10章 無喉者言語復健 第11章 遠距嗓音治療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病歷閱讀 ISBN13:9789864309290 出版社:新文京開發出版 作者:劉明德;蔡玟蕙 等32位-編著;徐會棋;胡月娟 等6位-審訂 裝訂/頁數:平裝/379頁 規格:26cm*19cm*1.9cm (高/寬/厚) 重量:813克 版次:第六版 出版日:2023/06/02 內容簡介 本書結合國內各大醫學中心的醫師與護理科系的教師,將其教學與實務經驗依病歷概論、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精神科、急症、腫瘤科、牙科、中醫、各科門診、護理記錄、電子病歷等主題,以常見的個案依序介紹病歷的書寫方式與閱讀技巧,讓學生能臨床應用的需求與培養英文能力,最後一章收錄各科病歷範例,並在書末附錄列出醫護人員常用縮寫,為目前國內最好的醫院護理臨床教學書籍之一。 書中在各科病歷的章首安排「Preview」單元,讓讀者在閱讀該科病歷前先了解該病歷的重點與書寫方向,提升學習效果;內文中穿插「Thinking about」小視窗,引導讀者思考此病歷中的書寫要點、病情發展、治療方式與護理上的重點為何。在各科病歷中列出「病歷小幫手」及「護理小幫手」專欄,讓學生能夠了解病歷中的書寫要點、病情發展、治療方式與相關護理措施。各章均有習題,並在書中提供解答,方便讀者自行檢驗學習成果,節省課堂上訂正作業的時間。 第六版除了廣泛採納使用教師們回饋的建議加以修訂、更新外,並參酌臺灣醫療現況,新增老年醫學病歷,以因應高齡化浪潮。 目錄 Chapter 01 病歷概論 Chapter 02 內科病歷 Chapter 03 外科病歷 Chapter 04 婦產科病歷 Chapter 05 兒科病歷 Chapter 06 精神病歷 Chapter 07 急症病歷 Chapter 08 腫瘤科病歷 Chapter 09 牙科病歷 Chapter 10 中醫病歷 Chapter 11 門診病歷 Chapter 12 老年醫學病歷 Chapter 13 護理記錄 Chapter 14 電子病歷 Chapter 15 各科病歷範例 附錄 醫護人員常用縮寫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口吃:理論與實務(第二版) 作者:楊淑蘭 出版社:心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0 ISBN:9789861917870 內容簡介 本書為國內第一本完整介紹「口吃」之專書,適合大學和研究所學生閱讀。2011年出版的第一版,經過六年後進行改版,目前為第二版,增加了許多新的研究結果和治療方法,內容較第一版更為豐富。除了國外文獻外,書中尚有許多本土的研究結果與作者的實務經驗,共分為十章:第一章說明口吃的定義和內涵;第二章解釋口吃發生學;第三章陳述口吃的發生率與復原率;第四章為口吃的診斷與評估;第五章討論口吃和語言的關係;第六章說明口吃者的心理因素;第七章至第九章分別介紹學齡前口吃兒童、學齡口吃兒童和口吃成人的治療法;第十章則說明重要他人對口吃者的影響和應有的態度。本書最後附有常用的評估工具和重要名詞索引,方便讀者使用。 目錄 Chapter 1 瞭解口吃 第一節 口吃的定義 第二節 影響口吃的認定和其定義的因素 第三節 影響口吃發生的背景因素 Chapter 2 口吃發生學 第一節 生理缺陷觀點 第二節 心理調適或習得觀點 第三節 認知歷程觀點 第四節 多因素觀點 Chapter 3 口吃的發生與復原 第一節 口吃的發生率與普遍率 第二節 口吃的自發性恢復 第三節 口吃的復原率 Chapter 4 口吃的診斷與評估 第一節 口吃與其他類別的言語不流暢 第二節 口吃診斷與評估實施流程 第三節 口吃診斷的標準化工具 第四節 伊利諾大學口吃研究中心評量工具 第五節 口吃者內隱行為的評量 第六節 其他相關測量和注意事項 Chapter 5 口吃和語言的關係 第一節 心理語言學觀點看口吃的發生 第二節 口吃的發生與詞類的關係 第三節 首語難發—口吃發生的起始效應 第四節 口吃者的語言能力 Chapter 6 口吃者的心理因素 第一節 口吃者的人格特徵 第二節 口吃者的自我概念 第三節 口吃者的溝通態度 第四節 口吃者的溝通焦慮 第五節 口吃者的生活適應 第六節 口吃者的氣質 Chapter 7 學齡前口吃治療 第一節 由歷史演進看父母參與學齡前兒童口吃治療 第二節 治療與否的爭論 第三節 學齡前口吃兒童父母參與的治療方案 Chapter 8 學齡兒童口吃治療 第一節 Manning 的兒童口吃治療 第二節 Guitar 的學齡兒童口吃治療 第三節 Yairi和Conture的兒童口吃治療 第四節 Michael Palin口吃兒童治療中心 第五節 本土的經驗:楊老師口吃兒童團體 Chapter 9 成人口吃治療 第一節 國內成人口吃治療現況 第二節 口吃治療師應有的準備 第三節 Van Riper的口吃修正法 第四節 流暢塑型法 第五節 行為療法在成人口吃治療的應用 第六節 認知行為學派應用於成人口吃治療 第七節 楊老師口吃成人團體 第八節 其他增進口吃者流暢性的方法 Chapter 10 重要他人與口吃者 第一節 家長諮商 第二節 給家長的建議 第三節 對教師的建議 第四節 給語言治療師的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 成人口吃個案基本資料 附錄二 兒童口吃個案基本資料調查表 附錄三 修訂中文口吃嚴重度評估工具:兒童版評分表 附錄四 修訂中文口吃嚴重度評估工具:成人版評分表 附錄五 伊利諾大學臨床口吃嚴重度評分表 附錄六 兒童溝通態度量表 附錄七 兒童溝通焦慮(說話情況)量表 附錄八 教師評定兒童溝通焦慮(說話情況)量表 附錄九 成人溝通焦慮(溝通情況)量表 附錄十 學齡口吃兒童個案治療報告 主題索引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高齡者的諮商與心理治療:從精神動力觀點出發 作者:Terry(秦秀蘭) 出版社:心理 出版日期:2014/03/00 ISBN:9789861915623 內容簡介 本書提供了關於高齡者及其照護者在諮商與心理治療方面的深度理解,探尋治療在老化過程中的價值,為高齡服務使用者所面對的一系列議題提供了線索,從虛弱的疾病、對依賴的沮喪,到哀慟與創傷的長期影響。 Paul Terry善用他個人在這個領域的廣泛經驗,以令人回味的案例研究及充滿人情味的實例,在個人、配偶與團體治療方面,提供讀者實用的深刻理解,既發人省思且引人入勝。本書的內容包括: ‧簡短介入與長期治療中,各種治療性技巧的使用。 ‧不管治療師與學生們的理論取向為何,本書的描述都會我們更容易基礎心理分析的概念。 ‧強調照護者的重要性,強調該如何幫助照護者面對,並預防虐待性關係與年齡歧視主義。 ‧本書提供諮商與心理治療一個傑出的反省性實踐例子,以及如何從困難、錯誤、挑戰與成功中學習。 本書對有興趣在這個具挑戰性且有意義的實踐領域工作的所有專業人員、實習生及學生們來說,是一本珍貴的閱讀材料。 目錄 第一篇 直接面對面治療 第一章 珍愛生命並哀悼其終 引言 兩則關於哀悼的發展性精神分析研究案例 嬰兒期的哀悼 成人的哀悼 投射性自我認同與哀悼 對死亡的恐懼 小結 第二章 簡短介入 引言 疾病、失能與哀慟 早期轉介治療 米勒先生:沮喪來自於家裡 關於哀慟反應到疾病與失能上的進一步闡述 席威先生:用幽默的態度來克服自己的悲痛 希爾太太:只聽得到自己女兒說的話 小結 第三章 長期個人治療 引言 生命晚期的「依賴」 泰勒太太:在無助中崩潰 嬰孩化與對依賴的恐懼 習慣 憤怒與悲傷 親密與失落 嚴重創傷的長期影響 克羅先生:集中營的倖存者 開始談論創傷的困難 一些關於性虐待治療與創傷的意見 小結 第四章 與一位失語高齡男性間的治療 引言 米契爾先生:喪失語言 取得某程度的掌握 建立字彙 哀悼與放手 小結 第五章 高齡夫妻 引言 高齡夫妻治療過程中的相關問題 韓德森太太:退休是惡夢的開始 強生夫妻:來自疾病的背叛與折磨 與一對高齡夫妻的長期治療 戴伊夫妻:不斷扼殺希望的一對夫妻 希望與失望 相互攻擊與怨恨 治療中的突破 小結 第六章 極脆弱高齡者與其照護者的團體治療 引言 團體面談 觸及被動之下的憤怒 來自疾病與殘酷失落的折磨 從一首關於愛和死的歌中獲得親密感 患者與照護人員對面談的反應 小結 第二篇 間接治療性諮商 第七章 年齡歧視者的態度與行為 引言 對老化的核心恐懼之投射:依賴、孤獨與死亡 依賴 孤獨 死亡 小結 第八章 與照護者進行的個別諮商 引言 康復與絕望:芭芭拉與道琪.梅太太 令人困擾的悲傷:美樂蒂與茹絲.史考特太太 侵略性與施虐性行為:貝蒂與亞瑟.葛林先生 追查肢體虐待的疑慮 小結 第九章 照護人員的支持團體 引言 約克支持團體 關於改變會讓工作人員與患者過於親近的擔憂 幫助工作人員重新取得角色與成就定位 小結 第十章 高齡者治療的教與學 引言 殘疾與脆弱性 透過問題釋放情緒 愧疚與脆弱性 恐懼與依賴感 小結 參考文獻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丹佛早療模式:促進自閉症幼兒的語言、學習及參與能力 系列名:心理學叢書 ISBN13:9789866001437 替代書名:(Early Start Denver Model for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Promoting Language, Learning, and Engagement 出版社:洪葉文化 作者:莎莉˙羅傑斯;吉拉汀˙道森 譯者:姜忠信;劉瓊瑛;朱思穎 裝訂/頁數:平裝/400頁 規格:23cm*17cm*2cm (高/寬/厚) 版次:1 出版日:2014/11/01 中文圖書分類:神經系統疾病;精神醫學 內容簡介 丹佛早療模式是一項對自閉症類幼兒、甚至是自閉症類嬰幼兒階段的綜合式早期療育模式,此模式在促進這些兒童能對他人有自發性的互動(也就是主動性),而能參與到他人之間。目前丹佛早療模式已經累積了不少實徵研究的報告,支持其對自閉症兒童及其家庭帶來的助益。 在台灣逐漸邁向以證據為導向(evidence-based)的早療方案規劃過程中,對丹佛早療模式的認識與學習,在台灣的醫療及教育領域裡,有其時代的重要意義。 卤卤丹佛早療模式奠基於西方發展心理學及應用行為分析的知識及技術,教學策略重視遊戲為本位、關係為核心的實踐方式。本書提供結構化、且容易上手的工作程序,對兒童在個別及團體情境中,促發下列關鍵能力的發展:模仿、溝通、社交、認知、動作、適應行為以及遊戲能力。對每位兒童的個別化教育計畫內容,必須經由丹佛早療模式課程檢核表評估之後才能擬定。 目錄 第一章 當代對嬰兒學習與自閉症之間的認識 嬰兒是如何學習? 大腦發展如何支持社交溝通技能的習取 患自閉症後怎麼影響了腦的發展及學習 早期兒童發展中大腦的改變及之後 早期療育對形塑自閉症腦部發展及成效的角色 第二章 丹佛早療模式綜論 丹佛早療模式的理論基礎 丹佛早療模式課程實務 丹佛早療模式的教學程序 療育成效的證據 針對自閉症類幼兒的療育,丹佛早療模式與其他介入模式的異同 結論 第三章 運用丹佛早療模式 實施場域 主要的服務對象是誰? 由誰提供這項服務? 丹佛早療模式的執行程序 採用整合模式提供介入 專業療育團隊 與家長成為工作夥伴 丹佛早療模式介入之後的轉銜 結論 第四章 擬定短期學習目標 運用丹佛早療模式課程檢核表進行評估 建構學習目標 各領域之間的目標能取得平衡 設定多少目標? 挑選出目標技能的內涵 目標的組成要素 撰寫功能性目標 艾薩克的12週學習目標 結論 第五章 擬定每日的教學目標以及追蹤孩子的進展 為每一個目標規劃周詳的學習步驟 追蹤進展 結論 附錄5. 1 艾薩克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步驟 第六章 擬定計畫及教學架構 成為玩伴 相互參與的例行活動:教學架構 處理一些無用的行為 組成及規劃療程 孩子一直沒有進步時:決策樹 結論 第七章 建立模仿與遊戲能力 教導模仿 教導遊戲技能 結論 第八章 建立非口語溝通能力 協調性注意力強調溝通 建立自然姿勢動作的使用及理解能力 教導合乎習俗的姿勢動作 結論 第九章 建立口語溝通能力 促進口語的發展 接受性語言 結論 第十章 丹佛早療模式運用於團體場域 考量自閉症幼兒在教室環境中所呈現的特徵 物理環境的安排 規劃每日的課程表及例行活動 教室經營管理 工作人員的規劃及溝通 小團體和大團體教學 教室行為管理 轉換及個人課程表的規劃方法 同儕關係和自我照顧技能的課程 轉銜到幼稚園 結論 附錄A 丹佛早療模式之課程檢核表以及項目說明 前言 實施方式 計分 將評估項目轉換為教學目標 所需要的材料 自閉症幼童之丹佛早療模式課程檢核表 丹佛早療模式課程檢核表:內容項目說明 附錄B 丹佛早療模式教學真確度評分系統實施執行及評分計分 對治療真確度的評分程序 丹佛早療模式 丹佛早療模式真確度評分單 中英名詞對照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本書共有十三章,前五章介紹溝通障礙相關的基礎知識,包括:語言與溝通障礙、言語產生的機制、語言的習得、語言發展和語言評量。第六章開始主要是以學校、機構和醫院中較常見的溝通障礙為撰寫內容,包括:語音異常(障礙)、發展性語言異常(障礙)、口吃、迅吃、聽力損失和溝通困難(聽覺障礙)、腦性麻痺與溝通障礙、泛自閉症與溝通障礙和重度溝通障礙。每章除了說明其溝通困難的特徵和產生的原因,並提供實用的教學與治療策略和方法。 本書除了新增聽力損失和溝通困難(聽覺障礙)一章,並將發展性語言異常(障礙)一章做大幅度修正。此外,作者將迅吃獨立成章,詳細介紹其定義、特徵和訓練方法,迅吃者的溝通問題比口吃者更為複雜,且缺乏中文相關研究,在本書中有最完整的說明。本書除了採用國際上的最新觀念,包括:ICF、ICD-11(2022)和WHO(2023),讀者容易和國際接軌,還有許多本土研究資料,以及介紹與溝通障礙有關的基因研究和大腦功能研究,可作為溝通障礙課程的用書,也是進行溝通訓練時的最佳參考書。 【目錄】 第一章 語言與溝通障礙 第一節 人類的溝通 第二節 溝通障礙的定義和分類 第三節 語言的內涵 第四節 語言的形式、內容與功能 第五節 溝通障礙發生的可能原因 本章小結 第二章 言語產生的機制 第一節 中樞神經系統 第二節 周圍神經系統 第三節 呼吸與說話 第四節 發聲與構音 第五節 說話產生的過程 本章小結 第三章 語言的習得 第一節 行為理論觀點 第二節 心理語言學觀點:天生論(句法論) 第三節 心理語言學觀點:語意/認知模式 第四節 社會語言學觀點 第五節 產生論觀點 本章小結 第四章 語言發展 第一節 語言的準備期 第二節 語音的發展 第三節 語意的發展 第四節 語法的發展 第五節 語用的發展 第六節 敘事能力的發展 本章小結 第五章 語言評量 第一節 轉介與篩選 第二節 評估流程 第三節 標準化語言評估工具 第四節 語言樣本分析 第五節 語言樣本的深度分析 第六節 溝通障礙鑑定流程 本章小結 第六章 語音異常(障礙) 第一節 語音的組成 第二節 音韻和構音 第三節 語音異常的評量 第四節 語音異常的介入策略 第五節 訓練音韻覺識能力 第六節 語音異常教學實例 本章小結 第七章 發展性語言異常(障礙) 第一節 發展性語言異常的定義和特徵 第二節 發展性語言障礙的原因 第三節 語言障礙的內容 第四節 語言障礙的評量 第五節 語言障礙介入的理論根據 第六節 語言障礙的介入策略一:聽覺理解和記憶 第七節 語言障礙的介入策略二:提升語意和句法能力 第八節 口語表達(敘事)能力 本章小結 第八章 口吃 第一節 口吃的定義和發生學 第二節 影響口吃發生的因素 第三節 口吃的評估與診斷 第四節 口吃治療 本章小結 第九章 迅吃 第一節 迅吃的定義 第二節 迅吃的特徵 第三節 迅吃發生學 第四節 迅吃的評估與診斷 第五節 迅吃的發生率、普遍率與復原率 第六節 迅吃的介入 本章小結 第十章 聽力損失和溝通困難(聽覺障礙) 第一節 聽力損失的定義 第二節 聽力損失的出現率和原因 第三節 聽力損失和聽力異常的分類 第四節 聽力損失者的語言發展和困難 第五節 聽力損失者的介入方法與策略 本章小結 第十一章 腦性麻痺與溝通障礙 第一節 腦性麻痺的定義和發生原因 第二節 腦性麻痺個案的溝通問題和言語特徵 第三節 腦性麻痺個案的語言評估 第四節 腦性麻痺個案的語言介入 本章小結 第十二章 泛自閉症與溝通障礙 第一節 泛自閉症的定義和發生原因 第二節 泛自閉症個案的語言發展和特徵 第三節 泛自閉症個案的語言評估 第四節 泛自閉症個案的語言介入一:多層次教學 第五節 泛自閉症個案的語言介入二:環境教學法 第六節 泛自閉症個案的語言介入三:圖片兌換溝通系統 第七節 泛自閉症個案的語言介入四:視覺式社會故事 第八節 泛自閉症個案的語言介入五:輔助溝通系統 本章小結 第十三章 重度溝通障礙 第一節 溝通能力對重度溝通障礙個案之重要性 第二節 重度溝通障礙的評量和評量結果的應用 第三節 重度溝通障礙個案之溝通技能 第四節 教導重度溝通障礙個案溝通技能的策略 第五節 輔助溝通系統 本章小結 附錄 附錄一 老鼠理髮師 附錄二 語言障礙學生在教室中可能出現的行為 附錄三 語言問題調查表(教師版) 附錄四 語言問題調查表(家長版) 附錄五 言語-動作評估篩檢表 附錄六 音韻覺識訓練課程大綱 附錄七 動畫繪本教學範例 附錄八 聽損帶給我的人生 附錄九 身心障礙個案表現調查表 專業辭彙中英文索引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內容簡介 ~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副教授 楊延光推薦 ~ 是否該讓患有情緒或行為問題的孩子服用精神藥物,這可能是父母所面對過最難決定的事情。藥物是否真的有幫助?需要服用多久呢?你的醫師說藥物絕對安全-但是報章雜誌上面提到的過度使用和危險性又該如何說呢?本書可以回答家長經常問到的絕大部分問題,進而幫助家長了解醫師在藥物治療方面的建議,以便為孩子做出最為明智的選擇及決定,成為醫師心目中最佳的合作者。 目錄 第一部 兒童精神藥物──家長須知 第一章 做好準備:充實背景知識 第二章 使用精神藥物前的評估:找出問題的癥結 第三章 診斷與治療計畫:建立幫助孩子的策略 第四章 治療與後續:在孩子的持續照護過程中彼此合作 第二部 常見的兒童期精神疾患 第五章 注意力與干擾行為疾患 第六章 自閉症與廣泛性發展疾患 第七章 情緒疾患 第八章 焦慮相關疾患 第九章 精神分裂症與其他精神病性疾患 第十章 已知為內科與神經科病因的疾患 第十一章 影響兒童與青少年的其他精神衛生問題 第三部 精神藥物 第十二章 用來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疾患的刺激劑與非刺激劑 第十三章 抗憂鬱劑 第十四章 情緒穩定劑 第十五章 抗焦慮藥物 第十六章 降血壓藥物 第十七章 抗精神病藥物 第十八章 用來治療睡眠、尿床及其他問題的藥物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不論幾歲,你的人生都有美夢成真的可能。人人都有無限潛力,成為一位圓夢的英雄。 ◎這本書是寫給自己兒女,也寫給天下兒女。孩子,讓我們做自己的英雄,一起飛翔! ◎不論是慵懶的午後,還是無聲的午夜,打開書籍便能一點一點沉靜,找回初心。 「我存在──這是永恆驚喜,生命的驚喜。」 ──泰戈爾 在職怨職,抱怨生活,抱怨教育的缺失, 卻從來沒有偉大眼光?! 透過閱讀與創作,心中有了美夢, 從此不再抱怨這個世界,不再以自卑心態看自己, 就這樣日子開始有色彩,有雙翅膀在飛翔。 你是光明之子,要看自己為神的孩子, 幫助別人等於幫助自己,吃苦是最美的作品, 點燃內在那盞明燈,為生命做富足的人, 珍惜時間,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正直、自強、喜悅,成就美好的一生。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7151877.pdf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下一個被霸凌的可能就是你的孩子! 被霸凌最痛苦的並不是被欺負這件事情本身, 而是你不相信有人可以站在你的身邊 ---《黑暗榮耀》 「韓國首位校園暴力律師」盧玧澔揭示校園暴力受害者在事件發生後過著怎樣的生活, 協助他們在事件發生時該如何尋求解決方案及如何克服校園霸凌後的創傷。 「以為結束了,但卻沒有結束的一天……」 霸凌創傷,受害者隨著時間的推移卻無法擺脫痛苦! 「爸媽,對不起,我覺得死之前,應該先跟你們說一聲再去死」--政賢 「我不再為自己說話,因為老師不相信我說的事實」--秀妍 「提起刑事告訴時,必須喚起被霸凌的記憶,只能不停流淚」--惠婷 「事情發生後,我要的只是一句真心的道歉」--書俊 「我想把加害者從我的人生送走」--瑛恩 校園霸凌通報量逐年攀升,成案率卻連年創低,被制度漏接的霸凌黑數,遠比你想像得多! 2023年是校園霸凌意識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烈的一年,比如《Me Too校園霸凌》、Netflix電視劇《黑暗榮耀》的熱潮,以及校園霸凌引發的爭議。 當校園霸凌事件發生,肇事者被強制轉校等紀律處分時,大多數人看到的是「案件已經結案」。然而,不少受害學生即使結案也無法擺脫校園霸凌的陰影。 盧玧澔協助受害者向加害者追究法律責任與創傷的克服: 1.被霸凌了該怎麼辦? 受害者必須鼓起勇氣將霸凌事件說出來,尋求申訴。 師長或家長出面整頓狀況、解決問題,不僅可以將事件做一個了結,也能給予受害學生相當大的幫助。 →盧律師:「你們不是唯一一個遇到這些困難的人,也不是因為脆弱才會碰到這些問題。」 2.霸凌後的創傷治療 校園霸凌申訴程序結束後,受害者的創傷並不會立即消失,家長必須持續關心、照顧子女,給予支持與鼓勵。 在克服創傷過程中,除了家人、朋友和熟人的全力支持和信任外,精神科治療與心理諮商,對克服創傷很有幫助。 →盧律師:「只有當受害者能理解這並非自己的錯,才能從自我批判與自責當中走出來。」 3.揭示霸凌受害者、受害者家人在事件後過著怎樣的生活 收錄了六位校園霸凌真實受害者從創傷走出的故事。 「觀察不如共感,共感不如行動,行動不如立場,最佳的關係便是具有相同立場。」 相信同為受害者的讀者閱讀此書時,能從這些故事獲得比任何話語都還要受用的勇氣。 →盧律師:「即時發現,修正霸凌行為,別讓孩子上學變成一種絕望。」 本書特色 1.揭開你我不知的校園霸凌隱憂。 2.正視霸凌事件,勇敢面對、不逃避。 3.遇到霸凌問題,如何尋找解決方案。 4.霸凌事件後,如何克服身心創傷。 名人推薦 【審訂推薦】 吉靜如 基隆地方法院主任調查保護官 【挺身推薦】 神老師神媽咪(沈雅琪)|暢銷作家 柯萱如|律師、諮商心理師、公視《青春發言人》主持人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陳麗淇|振興醫院兒童青少年暨婦女身心醫學科主任 馮喬蘭|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雷丘律師|知名法律粉專版主 (依姓氏筆畫排序) 【目錄】 序 【第一部 校園暴力並未結束】 第一章 不止息的校園暴力 ◆「不良暴力學生」與「霸凌」,以及「校園暴力MeToo」 ◆那個時候,為何偏偏是我? ◆在校園暴力之後 第二章 進兩步退一步,他們的故事 ◆今天也要向前邁步 ◆世界仍與你站在同一邊 ◆盼的只是一句真心的道歉 ◆即使仍在同一所學校生活 ◆把加害者從我的人生送走 ◆現在的我,拯救了過去年幼的自己 【第二部 與校園暴力創傷告別】 第三章 過去在校園暴力議題上的法律攻防 ◆我能夠向加害者追究責任嗎? ◆私刑報復能拯救受害者嗎? ◆為何現在才來做文章? 第四章 期盼與那揮之不去的記憶道別 ◆把校園霸凌說出來 ◆我們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心理諮商與專業治療 ◆主導權在我身上 附錄 ◆昨日的我們,致今日的你 ◆韓國校園霸凌的歷史 ◆臺灣校園霸凌防治準則 ◆臺灣校園霸凌事件處理流程圖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