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 (3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
ISBN13:9786263171954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作者:凱瑟琳‧瑪歇爾;葛蕾琴‧羅絲蔓
譯者:李政賢
裝訂/頁數:平裝/468頁
規格:23cm*17cm*2.4cm (高/寬/厚)
版次:3
出版日:2021/09/25
中國圖書分類:方法;目的
內容簡介
本書譯自暢銷書《質性研究》(原文書第六版),作者以簡明直接的文筆,適時輔以易懂易用的範例說明,揭開質性研究充滿謎樣色彩的複雜面貌,為讀者提供了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的最佳指南。本書是各領域研究法的教師與學生必備的書籍,也是所有質性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參考書。這本暢銷書的焦點仍然著重於計畫階段,同時引領讀者藉由建立概念架構、資料蒐集與詮釋、爭論質性研究計畫的優點來選擇研究取向。更進一步討論研究者在面對後現代主義、女性主義與批判種族理論等的挑戰時,可採取的策略。本書還細心地討論可信賴度與倫理、時間、資源與研究過程中固有的政治壓力。作者強調系統性的重要,但也激勵讀者做研究時多接觸人群與社群、讓人「驚艷」!
「這本書是方法論中最淺顯易讀的一本教科書,對研究過程的解說非常謹慎、詳盡,對於帶領研究生開始進行質性研究的老師來說,是項非常重要的工具。雖然淺顯易讀,但內容豐富。在進行複雜、牽涉到倫理、社會的研究,遇到謎題或困境時,此書無疑提供了無價的指引,值得反覆閱讀參考。讓學生在研究之旅中,從頭到尾,愛不釋手。」-Catherine McGregor,維多利亞大學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質性研究類型
第三章 可信賴度與研究倫理
第四章 質性研究的內涵「What」:建立概念架構
第五章 研究的途徑「How」:建立研究設計
第六章 基本資料蒐集
第七章 資料蒐集:次要與專殊化方法
第八章 資料的管理、分析與詮釋
第九章 壓力源:時間、資源與政治
第十章 研究計畫總回顧與研究報告呈現方式
立即查看
教育心理學(Educational Psychology, 14ed)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教育心理學
ISBN13:9789864471560
替代書名:Educational Psychology 14ed
出版社:華騰文化
作者:Anita Woolfolk
譯者:羅素貞;張麗麗;陸怡琮;邱珍琬;陳庸;陳品華;葉俊廷
裝訂:平裝
規格:26cm*19cm*2.5cm (高/寬/厚)
版次:1
出版日:2020/09/01
中文圖書分類:教育心理學;教學;課程
內容簡介
從《教育心理學》第一版問世以來,這一領域有了許多令人興奮的發展。第十四版繼續強調兒童發展、認知科學、學習、動機、教學和評量等方面的研究對教育的啟示與應用。在本書中,理論與實務並非分開討論,而是一併思考。
本書非常強調教育心理學對在教室中的教師與學生的實作意義,因此書中充滿了對當前爭議的辯論、範例、課堂片段節錄、案例研究,以及經驗豐富教師的實作觀點。每一章中有列出一些實務的專欄與讀者分享。
・觀點/反駁觀點。乃針對與該領域相關的一個爭議性問題提出了正反兩種觀點;這些議題包括應該以什麼樣的研究來引導教育。
・指引。對所討論的理論或原則提供了具體應用之建議。
・指引:與家庭、社區的夥伴關係。這個指引提供了一些可使所有家庭都參與其子女學習的具體建議。
・顧及每個學生。針對當今融合的教室,提出對所有學生的評量、教學與激勵的一些想法。
・給教師的建議。以研究為基礎所提出的簡明、實用的教學原則。・設身處地。透過讓讀者想像他們在不同情境下的感受來培養同理心。
・停下來,想一想。透過這個活動提供讀者們對所討論概念的親身經驗。
目錄
第1 章 學習、教學與教育心理學
第2 章 認知發展
第3 章 自我、社會與道德發展
第4 章 個別差異與學習需求
第5 章 語言發展、語言多樣性,以及移民教育
第6 章 文化與多元性
第7 章 學習的行為觀
第8 章 學習的認知觀
第9 章 複雜的認知歷程
第10 章 建構主義與教學環境設計
第11 章 學習與動機的社會認知觀
第12 章 學習與教學中的動機
第13 章 管理學習環境
第14 章 教導每位學生
第15 章 課室評量、成績評量和標準化測驗
索 引
立即查看
不用數字的研究:質性研究的思辯脈絡 (5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不用數字的研究:質性研究的思辯脈絡
作 者:蕭瑞麟
出版社別:五南
書 系:學術原創
出版日期:2022/08/12(5版3刷)
ISBN:978-986-522-251-2
書 號:1HAA
頁 數:400
開 數:25K
內容簡介
凡事能以數字計算的,不一定能算數。凡事能算數的,卻不一定能以數字計算。—— 愛因斯坦
由長期角度來看,決定社會興衰的,是人的思維模式,也就是看一個社會中的菁英有沒有嚴謹的思考力,以解讀及因應各種社會現象。——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道格拉斯.諾斯(Douglas North)
本書由質性研究國際頂尖學者親筆,根據實戰經驗,配合華人學習脈絡,以科普文筆引領讀者一窺質性研究的精神,以及辯證思維的學習方法。是菁英份子提升思考能力,研究人員撰寫優質論文的最佳指引。作者從第三版起做了結構性的調整,全書分為:觀念篇、招式篇、風格篇與完結篇四個部分。有別於市面上多數研究方法的書籍,本書將引導讀者建立更具系統性的知識體系。第五版風格篇新增〈隱形宰制:溫柔成為危險的控制〉,為讀者帶來更多辯證的臨摹啟發。
哪些人會愛上這本書:
1.如果你想使用「蘇格拉底」的思辯方法,鍛鍊深度的思考力。
2.如果你是有產業背景的碩博士研究生,不想做千篇一律,與實務脫節的研究。
3.如果你是還沒有決定主題或方法的研究生,但想做出有洞見的學術論文。
4.如果你在學術界或在研究機構任職,想縮短學習曲線,利用手上案例發表在學術期刊。
5.如果你是行銷企劃或顧問,希望以不同的思維寫出調查報告。
6.如果你是業界主管、政治領袖、法官律師、媒體記者,想理解如何讓推理更細膩,決策更周詳。
名人推薦
學術的使命是培育「思想深度與創意」。—— 經濟學家,張五常
當你花這麼多時間去背誦知識的碎片時,你真正的價值其實是,面對困難時的獨立思考力!—— 趨勢學家,大前研一
深切希望因為這本書的出版,能帶動華人世界質性研究的風氣,也提高大家質性研究的水準。—— 政治大學教授,司徒達賢
在蕭教授深入淺出的導引下,讓我們認識到質性研究其實是「比數字更有趣的研究」。—— 臺灣大學教授,李吉仁
目錄
學術原創書系序:學術也可以原創—生硬的學術,變成搶手的暢銷書(楊榮川) 003
推薦序:
思考力的作用—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的實踐(司徒達賢) 005
推薦序:比數字更有趣的研究—有血有肉的質性研究(李吉仁) 010
作者序:深度思考力—研究,不一定要用數字 014
觀念篇 025
01 脈絡:質性是一種思維 027
02 差異:質性與量化的不相容 039
03 基本功:歸納、推理、辯證 055
04 鑑定:六特質、三原則 073
05 門派: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087
招式篇 111
06 論文的起源:內心緩而無形的成就 113
07 論文之前段構成:研究設計與布局 139
08 論文之後段構成:案例呈現與啟發 169
09 專業陌生人 203
風格篇 225
10 對偶互動:好萊塢找創意 227
11 層次變化:快樂的 245
12 對比反差:擾人的例規 259
13 解讀意涵:劍橋大學的晚餐 277
14 因果循環:決策失速陷阱 295
15 策略回應:愛迪生計中計 307
16 調適歷程:時時留意鏡中人 321
17 階段演化:潛移默化微變革 337
18 隱形宰制:溫柔成為危險的控制 353
完結篇 367
19 學術這一行: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369
參考文獻 381
立即查看
教育決策機制:檢討與改進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教育決策機制:檢討與改進
系列名:前瞻教育
ISBN13:9786263435599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作者:張慶勳-主編;吳清山;顏國樑;葉佐倫;梁金盛;劉鎮寧;王慧蘭;陳佩英;許仁豪;湯堯;何希慧;黃烽榮;陳榮政;楊雨樵;丁志權;陳世聰;黃國忠;王如哲;李宜珍(Doris Lee);梁忠銘;張慶勳-著
裝訂/頁數:平裝/360頁
規格:23cm*17cm*2cm (高/寬/厚)
版次:1
出版日:2022/12/01
中文圖書分類:教育制度
內容簡介
本書的架構分為理念篇、教育政策與決策篇、學校治理與決策篇、國際篇、未來展望篇等五部分。整體思維的脈絡係從理念到實踐、連結中央與地方教育政策與教育決策、融合在地連結與全球視野、連結教育決策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最後則以教育決策將教育政策與學校治理予以連結,而落實到精進教師教學與提升學生學習成就,建構成一完整的架構體系。
本書的定位如下:1.兼顧教育決策理論與教育現場實務的專書;2.兼顧教育決策國際視野與連結在地的專書;3.強調以解決教育決策運作機制問題與改進策略的專書;4.強調以教育決策連結教育政策與學校治理的專書。
本書是提供各級教育行政機構與學校教育人員在制定教育政策,及學校治理與教育決策參與過程的最佳選擇。同時,也是教育行政、學校行政、管理領域課程與教學的實用參考書籍,值得讀者閱讀與運用。
目錄
理念篇
第一章 提升教育決策品質:概念分析與實踐策略
教育政策與決策篇
第二章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決策過程分析與建議
第三章 實施雙語國家教育政策的問題與思考
第四章 地方教育行政機關教育決策的制定與案例分析
第五章 地方教育協作治理與決策創新:公私協力的發展
第六章 面向未來的政策部署:地方教育決策網絡之創新治理行動
第七章 教育決策機制角度論優質教育智庫的三問:what、why、how?
學校治理與決策篇
第八章 大學實踐社會責任與治理的決策分析:以師資生參與社會服務為切入點
第九章 公私協力之教育治理模式與決策:問題與挑戰
第十章 國民中小學學校本位決策現況分析:以三個委員會為例
第十一章 發展校本課程的決策歷程與實踐策略
第十二章 學校整建的教育決策新思維
國際篇
第十三章 高等教育治理模式與決策機制之國際比較
第十四章 美國的教育體制、教育決策、與相關議題:以亞裔學生為例
第十五章 日本教育決策機制
未來展望篇
第十六章 教育決策議題與未來趨勢
立即查看
策略管理(Hitt/Ireland/Hoskisson) (1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中文翻譯書】
書名:策略管理 第十二版
原文書名:Strategic Management: Concepts: Competitiveness and Globalization, 12/e
作者:Michael A. Hitt , R. Duane Ireland , Robert E. Hoskisson
翻譯:劉邦典、張錦崑
出版社:滄海
出版日期:2017/06/30
ISBN:9789869443067
產品描述
近年來,在全球化、數位化與網路化的發展與技術變革下,為協助企業因應各種新興的經營挑戰問題,有關策略管理的研究與應用,也越來越受到實務界與學術界的重視。要成為一個成功的經理人,具備相關策略管理的專業知識更是不可或缺。
當今有關策略管理的專著與參考書籍甚多,但本書對策略管理的論述內容,其深度與廣度是現有其他書籍無法比擬的。本書最大的特點在於融合「古典」與「最新」的策略管理文獻,賦予該書堅實的理論基礎,並反映當今策略管理的思潮;且透過檢視超過600家企業最新的策略管理實務案例,讓讀者學習到各種策略管理工具、技術與觀念的應用範例。
除了上述特色,第十二版新書提供全新的章首個案與策略焦點,以掌握最新實務脈動。在內容上與時俱進,新增內容包括討論策略生態的系統;考量永續性自然環境;剖析家族企業的策略性領導;以及闡述有關開放式創新與創新組合的管理等議題。透過本書作者宏觀且精心的論述,相信能引領讀者從此書中領悟到策略管理的真諦及實踐。
目錄大綱
Part 1 策略管理投入
第1章 策略管理與策略性競爭能力
第2章 外部環境:機會、威脅、競爭與競爭者分析
第3章 內部組織:資源、執行力、核心能力與競爭優勢
Part 2 策略行動:策略制定
第4章 事業層級策略
第5章 競爭對抗與競爭動態
第6章 公司層級策略
第7章 合併與收購策略
第8章 國際化策略
第9章 合作策略
Part 3 策略行動:策略執行
第10章 公司治理
第11章 組織結構與管控
第12章 策略領導
第13章 策略性創業精神
立即查看
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方法之應用 第二版(Understanding Research 2/E)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中文翻譯書】
書名: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方法之應用(第二版)
原文書名 : Understanding Research 2/E
作者:Neuman
翻譯:郭思餘
出版社:雙葉
出版日期:2018/09/00
ISBN:9789579096287
內容簡介
本書著重在理論與實務的整合運用。不論是從進行研究或者判讀研究成果的角度,均以清晰的架構呈現。新版中除了提供與時俱進的圖表、實務運用案例和學術研究成果外,在單元的編排上也提供更有系統的整理。在既有的輔助專欄之外,各章節新增闢「集思廣益」單元,以幫助讀者思考、分析所學概念,並在各章末附上「快摘要點」,以條列式說明的方式,提供讀者更迅速就手的章節單元整體概念。對於有心學習研究方法的讀者來說,本書實為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本書特色
研究案例重新篩選、更新:讓讀者了解科學研究是一門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的學問。
新闢集思廣益、快摘要點:對章節概念進行整理,幫助讀者更容易閱讀及了解。
針對臺灣學術研究及學習現況:列入部份本土研究案例,以提供更貼近生活的參考。
目錄
第01章 為什麼要做研究
1.1 我們根據什麼做決定
1.2 何謂實證社會研究,又為何受到推崇
1.3 社會研究有哪些類型
1.4 研究的目的為何,又如何運用研究
1.5 研究過程中的步驟有哪些
第02章 規劃研究
2.1 如何挑選研究主題
2.2 何謂、為何與如何進行文獻探討
2.3 文獻探討的六個步驟
2.4 如何聚焦於研究問題
2.5 如何設計研究計畫書
第03章 做個注重倫理的研究者
3.1 何謂道德義務
3.2 以人作為研究對象的相關倫理議題
3.3 研究贊助者如何影響研究倫理
3.4 政治對研究的影響
3.5 「價值中立」與「客觀」的研究
第04章 抽樣
4.1 為什麼我們使用樣本
4.2 非隨機樣本的類型與應用
4.3 用以討論隨機抽樣的用詞
4.4 抽出一個簡單隨機樣本
4.5 隨機樣本的類型與功用
4.6 在困難或特殊狀況中抽樣
4.7 由樣本推論到母體
第05章 測量社會生活
5.1 為什麼要測量
5.2 我們如何使社會的各個面向現形
5.3 我們使用數字或文字測量
5.4 我們如何建立良好的測量
5.5 質化測量的原則是什麼
5.6 量化測量的原則是什麼
5.7 我們如何建構使用指數與量表
第06章 調查法
6.1 什麼是社會調查
6.2 我們如何進行調查
6.3 寫出好的調查題目
6.4 如何設計一份有效率的問卷
6.5 不同調查形式的優點和缺點
6.6 如何進行調查訪談
6.7 如何在進行調查的時候符合倫理
第07章 實驗法
7.1 實驗法在什麼時候最有用處
7.2 為什麼要將人隨機分配
7.3 我們如何在實驗中運用變項
7.4 如何將各個部分整合進實驗設計中
7.5 何謂實驗效度及其重要性
7.6 我們如何從實驗成果的比較中學習
7.7 如何在實驗進行時遵循倫理規範
第08章 非反應式測量的研究
8.1 怎麼研究是非反應式的
8.2 你如何運用研究中的實體證據
8.3 你如何找出傳播訊息中所埋藏的內容
8.4 你如何挖掘既存統計資料探勘來回答新問題
8.5 使用二手資料來源回答研究問題
8.6 如何進行合乎倫理規範的非反應式研究
第09章 理解數字
9.1 如何準備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9.2 你如何敘述量化結果
9.3 單變項統計
9.4 雙變項統計
9.5 超越敘述:推論統計
第10章 在自然環境中觀察人們
10.1 什麼是田野研究
10.2 如何在田野中研究人們
10.3 如何開始進行田野研究
10.4 在田野中該做什麼
10.5 觀測與蒐集資料
10.6 研究如何作結
10.7 倫理規範與田野研究者
10.8 焦點團體
第11章 回顧過去與橫跨文化
11.1 歷史比較研究
11.2 如何進行 H-C 研究
11.3 如何進行對過去的研究
11.4 如何進行跨文化比較的研究
11.5 如何做一個合乎倫理的 H-C 研究者
第12章 撰寫研究報告
12.1 為何撰寫報告
12.2 如何進行撰寫的過程
12.3 如何撰寫因果關係
12.4 如何撰寫一份量化研究報告
12.5 如何撰寫一份質化研究報告
12.6 如何準備研究計畫書
立即查看
質化研究與社會工作 (Qualitative Method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質化研究設計-一種互動取向的方法<心理>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當代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取向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當代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取向
ISBN13:9789866624940
替代書名:Social Research Methods :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出版社:學富文化
作者:W. Lawrence Neuman
譯者:王佳煌;潘中道;蘇文賢;江吟梓
裝訂/頁數:平裝/774頁
規格:26.5cm*20cm*3.1cm (高/寬/厚)
版次:2版5刷
出版日:2020/09/01
中國圖書分類:社會研究法
內容簡介
在這本備受推崇的著作裡,作者以全面而且均衡的方式介紹了社會研究中的質化與量化兩種研究取向,並且也強調了結合各種不同取向所能帶來的益處。本書中亦包含了數十個來自於實際研究的新範例,能夠幫助讀者瞭解各種概念以及研究方法。
「對於任何一位作者而言,要同時詳細地檢視質化以及量化研究方法,都是一項費力而艱鉅的任務。然而,本書作者卻漂亮地完成了這項任務,不但在整本書中以均衡的份量來分別討論這兩種研究方法,而且也突顯出這兩種研究方法相互重疊以及彼此歧異之處。」
─雷提克(Bethany L. Letiecq)
美國蒙大拿州立大學
如果想知道為什麼你應該購買這本新版的《當代社會研究法》,以下是五個你非買不可的好理由!
1. 在整本書裡,作者已經加強以及擴充了關於更廣泛的社會研究方法論議題的討論內容,而不 只是狹隘地探討各種研究技術的應用方式而已。其中包括了整合量化以及質化取向、把社會研究置入於更大的科學事業的脈絡之中、以及解釋文化與文化信念對於進行社會科學研究的關聯性。
2. 作者更新了關於社會研究各種認識論基礎的討論內容,並且在其中加入了出現在近期文獻中的新議題以及新觀念。
3. 作者的寫作方式能夠鼓勵學生積極投入於內容當中,因為作者強調了讀者作為研究者的身分,而且也把讀者放置於一個決策制訂者的位置上。除此之外,本書中有數個章節的開頭部分都是一項研究,而且在整個章節內容中都會一再提及該項研究,以作為證明某些概念的實際例子。在內文中的各種圖形、表格、範例、補充資訊等等,則依據主要的類型來重新加以組織,而且圖形也變得更為清晰易懂。
4. 關於社會科學裡的個案研究方法,本書已經增加了相關的討論內容,而且也進行了更為詳細的說明。此部分內容目前包含了個案研究對於建立理論的重要性,並且也增加了在文獻當中所提到的關於個案研究的特殊重要性。
5. 本書第九章「實驗研究」以及第十章「調查研究」的內容,都已經大幅度地增加了最新的發展趨勢以及內容。第九章的新特色之一,是更為強調理論在實驗研究中的重要性,而第十章裡則增加了在調查研究中各種可能的誤差來源,以及在調查訪談中的最新發展,其中包括對於認知訪談的說明與解釋。
目錄
第1部分 基礎
第1章 為什麼要進行研究? 1
社會科學研究之外的其他選擇 3
研究的內涵:科學化的取向 11
社會研究的類別 23
研究過程的步驟 25
為什麼要學習進行社會研究的方法? 32
結論 33
第2章 社會研究的主要類別 35
研究的運用與讀者群 37
研究的目的 53
個案內或是跨個案研究 57
單一時間點或是多重時間點 62
資料蒐集技術 65
結論 73
第3章 理論與研究 75
什麼是理論? 77
社會理論與意識型態 79
社會理論的組成部分 84
結論 120
第4章 方法論的意義 123
哲學基礎 124
三種取向 128
實證主義社會科學 130
詮釋取向社會科學 138
批判取向社會科學 148
女性主義以及後現代研究 160
結論 163
第5章 如何回顧文獻以及進行合乎倫理的研究 169
文獻回顧 170
社會研究中的倫理 195
結論 219
第2部分 規劃以及準備
第6章 研究設計的策略 223
三角檢證法 224
研究的質化以及量化取向 226
質化設計議題 238
量化設計議題 243
結論 261
第7章 質化與量化測量 267
測量的必要性 268
量化以及質化測量 270
測量的過程 271
信度與效度 279
量化測量指引 292
量表與指數 298
結論 315
第8章 質化與量化抽樣 319
進行抽樣的理由 319
抽樣策略 321
結論 357
第3部分 量化資料蒐集與分析
第9章 實驗研究 363
適當的技術 364
實驗簡史 367
隨機分派 371
實驗設計的邏輯 375
內在與外在效度 386
實際的考量 398
實驗研究的結果:進行比較 399
與倫理有關的議題 400
結論 402
第10章 調查研究 405
調查研究的歷史 406
調查研究的邏輯 409
建構問卷 411
調查的類型:優點與缺點 443
調查訪談 450
合乎倫理的調查 462
結論 463
第11章 非反應式研究以及次級分析 469
非反應式研究 470
內容分析 473
現存的統計數據╱文件 483
調查資料的次級分析 490
推論的議題以及理論考驗 498
倫理的考量 499
結論 499
第12章 量化資料分析 503
資料處理 504
單變項的結果分析 507
雙變項的結果分析 517
超過兩個變項 532
推論統計 540
結論 545
第4部分 質化資料蒐集與分析
第13章 田野/實地研究 549
瞭解田野/實地研究 550
田野/實地研究訪談 590
資料品質 598
田野/實地研究中的倫理兩難困境 601
焦點團體研究 603
結論 605
第14章 歷史比較研究 611
歷史比較研究簡史 613
適合歷史比較研究的研究問題 613
歷史比較研究的邏輯 615
進行歷史比較研究計畫的步驟 625
歷史脈絡中的資料以及證據 630
比較研究 641
歷史比較研究中的同義議題 659
倫理 663
結論 664
第15章 質化資料分析 669
資料分析方法的比較 670
編碼以及概念形成 673
質化資料的分析策略 683
其他的技術 703
結論 712
第5部分 與他人溝通
第16章 撰寫研究報告以及社會研究的政治 717
研究報告 718
社會研究的政治 739
客觀性以及價值中立 756
結論 758
立即查看
基礎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取向 2014 <學富>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