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社會工作會談與溝通技巧 系列名:社工叢書 ISBN13:9789866001505 替代書名:Communication in social work (2nd ed) 出版社:洪葉文化 作者:喬伊絲‧李斯曼 作翁毓秀 審閱 譯者:翁毓秀;邱方晞 裝訂/頁數:平裝/272頁 規格:21cm*14.8cm (高/寬) 出版日:2014/09/01 中文圖書分類:社會工作;社會福利 內容簡介 溝通技巧為社會工作與社會照顧的核心,同時也是衛生、教育、司法矯治之專業間工作的核心,包括提供基本照顧、提出建議、評估、諮商、撰寫報告等工作,在在都需要溝通技巧。本書從有效溝通的相關理論基礎開始,再詳加介紹象徵、非口語、口語、書面與使用資訊科技的溝通,以及如何建立與維繫關係、如何專注與傾聽、如何分享訊息、如何建立共同目標與評估、如何處遇等工作之實務技巧,對於社會工作的實務工作者與學生,都是非常實用的溝通指南。 目錄 前 言 1. 導論 翁毓秀/譯 2. 有幫助且有效的溝通:服務使用者觀點 翁毓秀/譯 有幫助且有效的溝通——案主觀點 有幫助且有效溝通的教訓——來自案主基礎文獻 有幫助且有效的溝通——服務使用者觀點 3. 溝通的形式:象徵、非口語及口語 翁毓秀/譯 象徵性溝通 非口語溝通 口語溝通 詢問或探究 探究 反映 傳達同理心 聚焦 摘要 面質與挑戰 溝通的阻力 結論 4. 溝通的型態:書面文字與資訊科技 翁毓秀/譯 書面溝通:報告與紀錄 信件 撰寫報告 記錄 機構紀錄 工作者紀錄 督導與支持工作人員 對服務使用者的紀錄 資訊科技 摘要 5. 建立與維繫關係 翁毓秀/譯 真誠 溫暖 鼓勵與贊同 同理心 反應性與敏感度 結論 6. 專注與傾聽 邱方晞/譯 專注的準備:脈絡 準備專注:我們自己 專注 傾聽 傾聽他人的經驗 傾聽行為背後的原因 傾聽感受和影響 傾聽的障礙 沉默 結論 7. 分享訊息 邱方晞/譯 獲得訊息 簡述語意與反映 澄清 詢問與探究 提供訊息 有效地提供訊息 呈現訊息 「壞」消息 書面訊息 提供訊息:其他技巧 與其他專業同儕分享訊息 提供建議 有效地提供建議 專業領域間工作的訊息分享 社會工作者的訊息取得 結論 8. 共同的目標與評估 翁毓秀/譯 導論 觀點的衝突 文獻中有關觀點衝突的教訓 社會工作中的評估與契約取向 契約取向 契約取向的運用:複雜與保留 運用契約取向的技巧 問題特殊化 排序、優先順序與設定目標 摘要與回饋 聚焦 協商 與抗拒或不情願的服務使用者工作 口頭或書面的契約取向 結論 9. 處遇:增進行為與態度改變的非口語和口語技巧 邱方晞/譯 關係、過程和結果 實用取向的社會工作:結構性或個人的處遇 有效的處遇技巧 非口語的影響 口語技巧 同理心 反映與澄清 詢問與探究 提供訊息與建議 摘要與聚焦 詮釋 挑戰或面質 刺激覺察 協助人們探討行為或行動後果 挑戰歧異、扭曲、自我挫敗信念、遊戲和藉口 結論 10. 處遇:改變態度與行為的書寫技巧 翁毓秀/譯 採取決策 改變態度 監控與改變行為 處理過去 處理感受 結論 11. 結論 翁毓秀/譯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有針對性少數群體、受虐待單親家庭兒童、受戰爭摧殘的軍人與婦女移民、喪親兒童和參與社區幫派等受創傷人群的實務操作程序與方法。每一章在論證理論基礎之後,針對如何培育服務對象有復原力,提出整合醫療、心理諮商、輔導、營養和社會工作等團隊可供操作的實務介入方案或療法。諸如,提出5R的程序、整合調節治療法、認知行為治療法、遊戲治療、藝術治療、社區支持和營養教育等等,可運用在不同人口群和學校與社區的服務。……本書強調理論與實務整合一致的專業性服務,明確定義創傷知情介入的理論基礎,特別強調實務介入的整合性取向,強調創傷知情介入方案需要組織行政和政策搭配,以確保能提供個案高品質的服務。」--曾華源 【目錄】 導論 創傷知情與關係為本實務:促進復原力為目標 創傷與復原的研究背景 創傷知情實務與介入 創傷知情體系與政策 全書結構 結語 PART 1 以兒童與家庭系統為焦點 第1章 與經濟弱勢的憂鬱母嬰攜手工作 前言 產婦憂鬱與嬰幼兒發展 介入 結語:政策改革建議 第2章 支持軍人家庭幼兒茁壯成長 理解與支持軍人家庭 嬰幼兒心理健康:理論基礎 建立軍人兒童及其家庭之復原力 預防和介入服務 家庭支持方案:家訪 嬰兒家庭與兒童早期心理健康治療 透過反思性督導支持服務提供者 建議:共同為有幼兒的軍人家庭服務 結語 第3章 隱蔽但普遍的創傷:遭受性虐待兒童及其父母之影響與療癒歷程 誰是加害者? 性虐待事件對兒童及其家庭的影響 揭露童年和青少年時期遭受性虐待的阻礙和促進因子 倖存者如何有復原力 運用創傷知情實務介入遭受性虐待之兒童及其家庭 同儕輔導員方案 結語:討論與建議 第4章 透過藝術介入發展兒童復原力:優勢觀點 案例故事:長期重複受創的單親家庭 藝術治療:創傷知情與優勢為本取向 運用藝術介入創傷到復原力的旅程 結語:討論與建議 第5章 戰爭創傷與難民婦女之安置經驗與復原 難民、創傷和重安置 與創傷有關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影響 女性難民及其子女的經歷 難民的復原力和創傷後成長 創傷知情介入 案例故事:運用創傷知情實務與中東難民婦女一同面對創傷經歷 結語:討論與展望 第6章 共同成長:在創傷知情學校中培育拉丁裔家長的領導力 美國拉丁裔移民家庭面臨之挑戰 促進因應創傷的代際復原力 學校為本的創傷知情方案 拉丁裔家長的參與和領導能力之重要性與阻礙因素 發展創傷知情社區學校(TICS)方案 共同成長:創傷知情的家長領導力方案 以創傷知情實務與兒童早期知能作為家長領導力方案之指引 共同成長家長領導力方案之亮點 第7章 驕傲與羞愧:創傷知情取向的性少數實務 相關名詞之意涵 精神疾病診斷演變史與理解性少數的創傷 證據為本實務 性別肯認的學校政策 優勢與復原力 組織與實務工作者指引 處遇指引 重構性少數壓力與創傷 PART 2 以學校與社區系統為焦點 第8章 創傷知情的幫派預防與介入實務:以社區為中心 前言 吉甦的敘事:創傷的事件、經歷及影響br> 系統引起的創傷和再創傷:參與幫派的原因 青年參與幫派活動的風險和保護因子 社區為本的幫派介入:雙管齊下取向 創傷知情取向之幫派介入:關鍵要素 結語:建議與啟發 第9章 經歷喪親失落兒童之創傷知情照顧與關係為本實務 創傷與失落對兒童的影響 失依兒童的照顧體系 創傷知情照顧與關係為本實務 結語:討論與建議 第 10 章 餐桌上的療癒:創傷知情取向的社區營養教育 創傷知情營養安全:社區營養的新取向 餐桌計畫:創傷知情的營養與烹飪課程 參與者為中心之服務視角 操作指引架構 發展回應措施的基石:營養方案中的創傷知情原則 抵抗(對抗/防止)再次創傷 營養可以增強復原力和促進療癒 創傷知情的營養健康模式 結語 第11章 創傷知情的兒童福利體系變革 在兒童福利體系中推動創傷知情照顧之挑戰 兒童福利體系推動創傷知情變革的兩個案例 結語:討論與建議 全書專業機構及專有名詞全名及英文簡稱表 專有名詞中英文對照表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目錄】 01 術前準備免緊張 關於手術你要知道的事2 知己知彼 認識器官老化21 常見重大消化系統及疝氣手術31 02 術後照護愛注意 術後恢復觀察40 術後照護小百科41 認識人工造口不煩腦59 術後照護新潮流74 03 「吃」回永春 等待手術期間的充電78 住院期間營養愛注意80 返家營養全方位82 健康和美味動手做88 04 美味不流失 主食示範篇 暖心粥品98 主菜示範篇 來點不一樣 時尚西式餐點108 副菜示範篇 當我們捲在一起120 這道菜餚真下飯126 吃瓜群眾看過來136 青菜示範篇 不只是青菜148 點心示範篇 不只用點心~還很窩心158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擺脫「喪屍 Scrum」,並從 Scrum 獲得真正的價值! 數以百萬計的專業人士都在使用 Scrum ──── 世界第一的敏捷軟體開發方法。即使如此,根據估計,約有超過 70% 的 Scrum 導入未能達到預期效果。許多 Scrum 團隊發現他們自己正在採用「喪屍 Scrum」流程,即使看起來像 Scrum,卻是如此緩慢、死氣沉沉且毫無樂趣,Scrum 並沒有在他們團隊中發揮作用。 《喪屍 Scrum 生存指南》揭示了 Scrum 經常觸礁的原因,並說明了如何強化 Scrum 的成效。本書以幽默、直觀且易於理解的方式,提供你擺脫喪屍 Scrum 的實踐方法、練習及工具。即使你周遭充斥著懷疑 Scrum 的聲音,這本指南仍將會幫助你在任何團隊中打造出更多使用者需要的項目、快速交付、持續改善、建立成功的互動,並且對你所做的事情感到更滿意。 • 了解喪屍 Scrum 如何感染團隊與組織、擴散的原因以及如何預防。 • 貼近利害關係人,了解什麼對他們是有價值的。 • 發現喪屍團隊無法學習的原因,並採取應對方法。 • 移除那些阻擋真正持續改善的特定阻礙。 • 打造自管理團隊,讓每個人都能發揮自我,而不是成為喪屍。 • 從本書 40 個以上的實驗中挑選一個實驗來進行改善。當中有許多實驗都是以「活化結構」為基礎設計。 【目錄】 Chapter 1 踏上征途 本書的目的 你需要這本書嗎? 本書的架構 刻不容緩:出發吧! Chapter 2 急救箱 第一部分 (喪屍)Scrum Chapter 3 喪屍 Scrum 入門指引 Scrum 的現況 喪屍 Scrum 喪屍 Scrum 還有希望嗎? 實驗:與團隊一起診斷 接下來呢? Chapter 4 Scrum 的目的 這全都與複雜的適應性問題有關 問題 複雜的調適性問題 複雜性、不確定性及風險 經驗主義與過程控制理論 經驗主義與 Scrum 框架 Scrum 框架的可能性 Scrum:憑藉工作經驗不斷演進的最小邊界 喪屍Scrum 與效率思維 簡單的問題該如何處理? 接下來呢? 第二部分 打造利害關係人的需求 Chapter 5 症狀與原因 為什麼要費心讓利害關係人參與? 誰才是真正的利害關係人? 為什麼我們不讓利害關係人參與? 健康的 Scrum 接下來呢? Chapter 6 實驗 實驗:了解你的利害關係人 實驗:讓利害關係人參與產品開發 實驗:專注於有價值的事物 接下來呢? 第三部分 快速交付 Chapter 7 症狀與原因 快速交付的好處 重點:無法快速交付是喪屍 Scrum 的徵兆 健康的 Scrum 接下來呢? Chapter 8 實驗 建立透明度與急迫感的實驗 開始更頻繁交付的實驗 優化流程的實驗 接下來呢? 第四部分 持續改善 Chapter 9 症狀與原因 為何要持續改善? 為什麼我們無法持續改善? 健康的 Scrum 接下來呢? Chapter 10 實驗 促進深度學習的實驗 使改善具體可行的實驗 建立改善配方 蒐集新資訊的實驗 打造學習環境的實驗 接下來呢? 第五部分 自組織 Chapter 11 症狀與原因 為何要自組織? 為什麼我們無法自組織? 健康的 Scrum:自組織的樣貌 接下來呢? Chapter 12 實驗 增加自主性的實驗 鼓勵自組織的實驗 促進自我調整的實驗 尋找在地化解決方案 接下來呢? Chapter 13 復原之路 全球性的運動 如果一切都無濟於事呢? 更多資源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