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
人氣推薦!已有6位會員共同選購!!
書名: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 第四版 作者:Ashford/張宏哲等譯 出版社:雙葉 出版日期:2018/09/00 ISBN:9789579282246 內容簡介 本書針對人生發展的各個階段,以生理、心理、社會等層面來介紹社會環境之下,人類行為的相關主題及重要議題。本書新版進行大幅度的改版,篇幅也從12個章節縮減為10章,但仍維持內容一貫的豐富性與全面性。 強調多元面向(生理心理社會)架構:作為評估人類行為在社會環境時的參考,並從多元面向架構引申出處遇應用的原則。 深化專業知能的學習:在多元架構中,融入各種發展相關的理論和理論應用。 涵蓋層面廣泛且全面:以生命全程每個階段來分析與評估人類行為,每個階段的說明皆援引眾多的議題與案例。 引用實務案例來激發深思:每個章節都有案例,實際應用多元面向架構,以說明處遇計畫與原則。 適用課程︰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發展心理學、針對特定年齡層的社會工作相關課程。 適用對象︰社會工作、心理諮商與輔導、教育等相關科系學生和專業人員。 目錄 第01章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介紹 評估發展的風險和保護因子 人類是社會文化的動物 文化價值和族群中心主義 文化能力、全球化和多元化的社會 社會環境與其他環境的交互作用 生態系統理論 何謂危機理論? 人類發展 本章摘要 學習力檢視 關鍵詞 第02章 多面向架構的整合 單一面向觀點在社會工作評估方面的限制 避免將人類與環境評估限定在單一的因素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的面向 多面向的架構 批判性探究與假設驗證 多面向架構的應用 執行批判性探究過程的原則 以假設為基礎選擇處遇 本章摘要 個案問題概念化的案例 學習力檢視 關鍵詞 第03章 懷孕、生產與新生兒 發展主題 生理層面 生理成長與發展 生理優勢、危險與風險 心理層面 認知發展與資訊處理 溝通 態度、情緒與規範 心理優勢、危險與風險 社會層面 團體、家庭、社區與支持系統 多元文化、性別與靈性考量 社會優勢、危險與風險 本章摘要 學習力檢視 關鍵詞 第04章 嬰幼兒期 發展主題 生理層面 生理成長與發展 生理優勢、危險與風險 心理層面 認知發展與資訊處理 溝通 態度、情緒與規範 自我覺知 心理優勢、危險與風險 社會層面 團體與家庭 社區與支持系統 多元文化、性別與靈性考量 社會優勢、危險與風險 學習力檢視 關鍵詞 第05章 兒童早期 發展主題 生理層面 生理成長與發展 生理優勢、危險與風險 心理層面 認知發展與資訊處理 溝通 態度、情緒與規範 心理優勢、危險與風險 兒童早期常見的精神障礙 社會層面 團體與家庭 社區與支持系統 多元文化、性別與靈性考量 社會優勢、危險與風險 學習力檢視 關鍵詞 第06章 兒童中期 發展主題 生理層面 生理成長與發展 生理優勢、危險與風險 心理層面 認知發展與資訊處理 溝通 態度、情緒與規範 心理優勢、危險與風險 社會層面 團體與家庭 社區與支持系統 多元文化、性別與靈性考量 社會優勢、危險與風險 學習力檢視 關鍵詞 第07章 青少年期 發展主題 生理層面 生理成長與發展 青少年荷爾蒙的變化 生理優勢、危險與風險 心理層面 認知發展與資訊處理 溝通 態度、情緒與規範 心理優勢、危險與風險 社會層面 團體與家庭 社區與支持系統 多元文化、性別與靈性考量 社會優勢、危險與風險 學習力檢視 關鍵詞 第08章 成年初顯期和青年期 發展主題 成年初顯期 成年期理論 什麼是成熟? 生理層面 生理成長與發展 生理優勢、危險與風險 心理層面 認知發展與資訊處理 溝通 態度、情緒與規範 心理優勢、危險與風險 社會層面 團體與家庭 社區與支持系統 多元文化、性別與靈性考量 社會優勢、危險與風險 學習力檢視 關鍵詞 第09章 中年期 發展主題 生理層面 生理成長與發展 生理優勢、危險與風險 心理層面 認知發展與資訊處理 溝通 態度、情緒與規範 心理優勢、危險與風險 社會層面 團體與家庭 社區與支持系統 多元文化、性別與靈性考量 社會優勢、危險與風險 學習力檢視 關鍵詞 第10章 成年晚期 發展主題 生理層面 生理成長與發展 生理優勢、危險與風險 預立醫療指示 心理層面 認知發展與資訊處理 溝通 態度、情緒與規範 心理優勢、危險與風險 社會層面 團體與家庭 社區與支持系統 多元文化、性別與靈性考量 社會優勢、危險與風險 結語:生命之旅 學習力檢視 關鍵詞
人氣推薦!已有5位會員共同選購!!
本書以人本主義與後現代思潮為基礎,結合社會科學、行為科學、生態系統理論及優勢與復原力觀點建構的一套助人方法與技術。 提供預防和處遇的一套方法:針對來自個體、家庭及外在環境系統的限制所產生的壓力,本書是協助個人及家庭最基本預防和處遇的方法。 改版重點:本版新增政府近年努力推動的社會安全網,專節介紹其發展及現況,以及擴充助人的界限、倫理與價值等內容;個案工作中的記錄在本書中特地以專章介紹其重要性、形式與內容等;此外也增加了兒少、婦女、老人等多元案例。 新增課後習題:順應讀者需求,新增課後習題幫助讀者全面檢視對於該章內容的理解程度,以提升自我學習。 目錄 第01章 概論 第一節 社會個案工作的挑戰 第二節 社會個案工作的價值觀與倫理守則 第三節 社會安全網 第02章 社會個案工作理論 第一節 社會個案工作理論知識的發展 第二節 個案工作與理論的關係 第三節 生活模式與生態系統 第四節 優勢觀點、增權與復原力 第03章 助人的專業關係 第一節 個案工作專業關係的本質 第二節 情感轉移與情感反轉移 第三節 傳統文化對專業關係的意義 第四節 助人界限、倫理與價值 第04章 個案工作的會談 第一節 個案工作會談的本質 第二節 溝通與會談技術 第三節 特殊的會談技術 第四節 溝通的障礙 Part 2 服務過程篇 第05章 個案工作的過程與接案 第一節 解決問題與個案工作的過程 第二節 申請與接案目的 第三節 接案會談實例 第四節 接案的工作項目 第06章 資料蒐集與家庭訪視 第一節 資料蒐集 第二節 家庭訪視目的 第三節 家庭訪視內容 第四節 家庭訪視會談原則與方法 第五節 家庭訪視所面臨的壓力情境 第07章 個案工作預估 第一節 個案工作預估的特性 第二節 問題性質 第三節 多面向預估探討的問題 第四節 交互反應關係的預估 第08章 訂定介入目標與計畫 第一節 選定目標 第二節 基線測量與評估 第三節 擬定介入計畫 第四節 訂定契約 Part 3 方法篇 第09章 個案工作服務方法(一) 第一節 社交技巧訓練 第二節 危機處理 第三節 任務中心模式 第四節 焦點解決短期處遇 第10章 個案工作服務方法(二) 第一節 自我肯定訓練 第二節 情緒管理 第三節 壓力管理 第四節 認知重建 第11章 個案工作服務方法(三) 第一節 環境調整 第二節 個案管理 第三節 發展資源與倡導 第四節 社會計畫與社區組織 第12章 記錄 第一節 記錄的重要性 第二節 記錄的形式 第三節 社會個案服務階段記錄的項目與內容 第13章 評估與結案 第一節 評估 第二節 評估與研究 第三節 結案 總結 第14章 社會工作者與專業成長 第一節 社會工作者的自我認知 第二節 自我認知的方法 第三節 二級創傷或替代性創傷的自我調適 第四節 自我照顧與專業成長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團體工作實務 ISBN13:9789865492946 出版社:雙葉書廊 作者:Ronald W. Toseland;Robert F. Rivas 譯者:莫藜藜 裝訂/頁數:平裝/633頁 規格:23cm*17cm*2.5cm (高/寬/厚) 版次:5 出版日:2023/07/01 內容簡介 Toseland和Rivas以萬流歸宗的方式,將團體工作類型分為處遇性團體和任務性團體,簡明扼要地陳述,且符合社會工作的實務狀況,不只闡述了社會團體工作的專業技術,也連結了社會個案工作和社區工作的服務。 第九版(國際版)(中文第五版)繼續提供從微視、中介和巨視層面的任務性和處遇性團體的實際案例。然而我們的研究和實務仍主要持續在處遇性團體。新版全面更新包括:對實質團體的研究更新、與處遇性和任務性團體實務相關的更深入內容,以及新冠肺炎大流行相關的範例,並新增南非社會和團體工作實務相關的參考資料和資源。 本書特色 •引用眾多具研究基礎的文獻和理論,有助於社工的專業服務。 •提供許多實務上的問題和簡短案例討論。 •在闡述團體工作專業技術的同時,亦連結了社會個案工作和社區工作的服務。 目錄 第一單元 團體工作實務的基礎知識 第一章 團體工作概論 本書架構介紹 團體工作實務的重點 團體工作實務的價值觀和倫理 團體工作的定義 團體的分類 團體力量 vs. 個人努力 處遇性與任務性團體的類別 處遇性團體 任務性團體 摘要 議題討論 第二章 歷史與理論的發展 團體工作實務知識:處遇性團體 團體工作實務知識:任務性團體 社會科學研究的知識 有影響力的理論 摘要 議題討論 第三章 了解團體動力 有益的團體動力之發展 團體動力 團體發展的階段 摘要 議題討論 第四章 領導 領導、權力和增權 領導的互動模型 團體領導技巧 協同領導 摘要 議題討論 第五章 領導與多元差異 多元文化團體工作的探討 領導多樣化團體的架構 摘要 議題討論 第二單元 團體計畫階段 第六章 計畫一個團體 計畫的焦點 團體工作的計畫模式 摘要 議題討論 第三單元 開始階段 第七章 團體的開始 團體開始階段的主題 摘要 議題討論 第八章 團體的預估工作 進行有效的預估 預估的過程 預估團體成員的功能 團體整體功能的預估 預估團體的環境 由預估至介入行動 摘要 議題討論 第四單元 中間階段 第九章 處遇性團體:基本方法 中間階段的技巧 摘要 議題討論 第十章 處遇性團體:特殊方法 對團體成員的介入方式 介入整個團體 改變團體的環境 摘要 議題討論 第十一章 任務性團體:基本方法 普遍的任務性團體 帶領任務性團體的方法 有效解決問題的模式 摘要 議題討論 第十二章 任務性團體:特殊方法 小型組織的團體 大型組織的團體 與社區團體一起工作 摘要 議題討論 第五單元 結束階段 第十三章 團體工作的結束 影響團體結束的因素 結束的過程 有計畫的和非計畫性的結束 每次團體聚會的結束 整個團體的結束 摘要 議題討論 第十四章 評估 為何要評估?團體工作者的觀點 評估方法 團體計畫的評估 監督團體的評估 發展團體的評估 效果和效率的評估 評估所需的測量工具 摘要 議題討論 附錄A 社會團體工作實務標準 附錄B 團體通告 附錄C 團體工作計畫書大綱 附錄D 一個處遇性團體的計畫書 附錄E 一個任務性團體的計畫書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本書結合身心障礙福利、就業與社會工作的理論與實務,介紹障礙福利與社會工作實務領域中,從事障礙者及家庭服務所需要具備的知識基礎與觀點探究,以及目前臺灣在障礙福利與就業領域建制的相關體系與制度。 在章節架構安排上,除了有層次地探討障礙的概念、定義與理論觀點在障礙者及其家庭服務上的應用,也有系統地介紹當前障礙福利所建制的早期療育服務、社區照顧與社區生活、障礙者自立生活、障礙與性別觀點交織下的障礙者相關議題等。此外更針對《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特別呼籲重視障礙者就業權益,從理論觀點、制度與實務研究深入探討。 本書內容含括並回應實務上的需求,是障礙福利與社會工作教學、障礙福利與勞動領域實務工作者均可適用的讀本。 【目錄】 第01章 身體與障礙/吳秀照、陳美智 第一節 障礙身體與障礙者的社會建構 第二節 生物—醫療模式的障礙成因探討 第三節 生理—心理—社會模式的障礙成因探討 第02章 障礙人口與福利服務領域/陳美智 第一節 障礙人口分類的政策意涵 第二節 障礙人口統計及其意涵 第三節 障礙的福利服務領域介紹 第03章 障礙的模式與觀點/吳秀照 第一節 障礙的道德模式與醫療模式 第二節 障礙的少數族群模式、文化模式與關係模式 第三節 障礙的社會模式與權利模式 第04章 人類發展理論在障礙與社會工作的應用/吳秀照 第一節 心理社會發展階段理論 第二節 認知發展與社會文化理論 第三節 生態系統理論 第四節 生命歷程觀點 第05章 臺灣的障礙立法與制度發展/吳秀照 第一節 影響臺灣障礙政策與立法推動發展的主要力量 第二節 臺灣障礙政策與立法的演變 第三節 現行身心障礙者權益制度與保障 第06章 與障礙者家庭一起工作的理論與實務/吳秀照 第一節 家庭系統理論與障礙者家庭 第二節 評量障礙者家庭需求與服務:生態文化觀點 第三節 障礙者家庭復原力與增強權能雙向作用的服務模式 第07章 發展遲緩或障礙兒童及其家庭的早期療育服務/鄭期緯 第一節 早期療育的發展與服務對象 第二節 發展遲緩或障礙兒童及其家庭的早期療育需求 第三節 早期療育的家庭評估 第四節 早期療育的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 第08章 障礙者的社區照顧與社區生活/鄭期緯 第一節 社區照顧之於身心障礙者及其家庭 第二節 臺灣身心障礙者社區照顧與社區式服務的當前發展趨勢 第三節 社區照顧服務輸送的樞紐—建構社區網絡與個案管理服務 第09章 障礙者與自立生活/鄭期緯 第一節 障礙者自立生活的發展沿革 第二節 障礙者自立生活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 障礙者自立生活的支持體系與服務 第10章 障礙、性別與社會工作/郭惠瑜 第一節 障礙者被「去性化」困境 第二節 障礙與性別的交織 第三節 障礙與性權 第四節 障礙者性權保障相關法規與服務 第五節 障礙、性別與社會工作專業的現況與挑戰 第11章 障礙者的工作與就業/吳秀照 第一節 「工作」的多元意義 vs. 市場「就業」的勞動規範 第二節 障礙者工作與就業權益的倡議及就業政策發展 第三節 障礙者的勞動參與及就業狀況 第12章 障礙者職業重建體系/陳美智 第一節 職業重建相關的服務模式與參考架構 第二節 臺灣職業重建制度的發展歷史與體系 第三節 障礙者支持性就業的源起、服務特色、執行現況與檢討 第四節 障礙者庇護性就業制度、執行概況與檢討 第五節 社會福利體系的日間作業設施制度、執行概況與檢討 第13章 職業傷害失能及中途障礙勞工的職災經歷與重建服務/吳秀照、陳美智 第一節 職業傷害、工作失能與中途障礙 第二節 臺灣職業傷害失能統計與服務系統 第三節 案例分析:職業傷害失能與中途礙障者災後到重返職場的挑戰 第四節 職業傷害失能與中途障礙勞工重返職場的心理與社會重建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家庭評估實務:概念與方法的學習手冊 作者:劉瓊瑛(Thomlison) 出版社:雙葉 出版日期:2018/06/15 ISBN:9789579282178 內容簡介 無論是家庭系統理論和概念的介紹,或是從如何進行評估到擬定介入計畫和目標,作者強調「以家庭為中心」的理念,加入「以證據為本」的取向,協助實務工作者學習如何將科學研究融入實務工作,並採用「以家庭為中心」的策略協助案家,是家庭實務工作者的最佳指南。 理論概念:利用每章的作業活動,以融會貫通各章所介紹的概念及技巧。 臨床應用:讓讀者從列舉的家庭案例中,認識「證據為本」的介入方法,並學習如何處理不同族群、文化、環境之家庭所面臨的課題。 自我評估:有助於讀者更了解自己的價值觀、道德觀、信念及個人的家庭系統經驗,如何影響專業實務的信念和價值。 目錄 Part 1 家庭評估和介入導論 第01章 家庭脈絡 準備開始進入「家庭評估」 起始點 家庭脈絡具有重要意義 執行家庭評估任務時如何界定「家庭」? 家庭文化脈絡 家庭理論觀點的基本思考 從「生物-心理-社會」觀點看風險及復原力 家庭優勢及復原力 倫理議題 價值 信念 知情同意 以證據為本的實務脈絡(Evidence-Based Practice Context) 第02章 一個可用來了解家庭的參考架構 好的家庭成效必須具有的四個共同要素 共同的改變原則 家庭和環境 「參與」的初期要素 必要的「參與」技術 提問題 傾聽 了解與「參與」相關的議題 家庭評估 敏感性和回應性的評估 評估目的 評估過程 評估的參考架構 評估工具 評估報告書和服務計畫 有意義的評估 第03章 家庭系統 認識基本概念及家庭結構實務 家庭結構 家庭角色 生活壓力源的衝擊 終身發展觀點 家庭復原力 建立復原力 可以用來建立復原力的策略 家庭中心實務 系統概念 家庭發展 生命週期轉換 家庭連結-歸屬感的重要 不斷變化的家庭型態 文化溝通須考量的重點 家庭信念 家庭傳統和儀式 家庭功能 第04章 家庭評估的核心任務 合作式家庭評估的核心任務 評估問題 召集整個家庭的成員以評估家庭優勢 向案家說明你的專業身分 了解並確認家庭成員的觀點-回饋告知 挑選一個以證據為本的評估方法 不同取向的家庭評估方法 評估不同面向的家庭功能 評估方法 可用來蒐集及整理臨床資料的方法 家庭會談法 圖示工具 自陳工具 教導和角色扮演 「評估」的功用 存在「中途退出」風險的案家 文化考量 第05章 設定目標及挑選家庭介入策略 根據共同因素研究設定介入目標:指導原則 達成目標的方法 簽訂契約(訂立清楚的目標和適切的服務內容) 設定的目標應該以解決問題為重點 透過持續教育以提高案家對於介入目標的察覺力 挑選介入策略 認識大圖像 啟動改變 整理評估所得資料 評估資料的整理方法步驟 家庭評估書面報告 Part 2 有效的家庭增強介入方法:家庭因應各種生活壓力 第06章 長者、家庭,以及生活壓力 生態和發展觀點 採用生命歷程觀點評估家庭 轉換和發展軌跡 評估多代家庭,應該讓長者參與 證據為本的介入策略 第07章 採用「家庭中心介入方法」因應家庭生活壓力 「以證據為本的介入」指的是什麼? 「證據為本」相關要素對於介入結果的影響 「證據為本」家庭治療模式方案 使用證據為本的簡短介入方法以鼓勵案家持續參與 接受改變的動機 評估案家是否已經準備好要改變 可用來因應生活壓力的社會支持 使用家庭作業或指定療程外的作業 督導 第08章 用來支持及增強家庭的認知行為策略 理論起源 認知和自我對話 認知行為模式的假設 可用來促進改變的技巧 追蹤 文化因素考量 第09章 挑選合適的評估工具評估案家的改變 評量工具可以協助實務工作者提高處遇效果 家庭功能 兒童問題 教養和婚姻問題 評估案家的改變 接受改變的動機 Part 3 運用反思性和披露書寫技巧以協助案家參與 第10章 反思性思考和反思性書寫 善用批判性思考技巧 主動傾聽 自我覺察 反思性思考的檢核清單 敘事 寫日誌 可帶出新資訊的提問 如何開始寫日誌 我在日誌要寫些什麼? 你能從日誌中學到什麼? 自我披露書寫的秘訣 寫信 表達謝意和感謝的舉動-致謝和激勵 第11章 與自己的原生家庭連結 探索原生家庭-了解正常狀態中的變化 重視評估 Part 4 家庭評估個案範例 第12章 雪倫一家 研討活動 雪倫一家:家庭結構和家庭支持 第13章 耶羅博得一家:寄養照顧、犯罪,以及轉銜至獨立生活 研討活動 案例研討:耶羅博得一家 第14章 福克斯一家:身體虐待、攻擊行為,以及親子關係管理 研討活動 案例研討:約翰‧福克斯 第15章 費爾蘭德斯一家:支持家中長者 研討活動 案例研討:費爾蘭德一家 第16章 德爾索爾一家:婚姻衝突、教養事宜、男主人不願參與諮商 研討活動 案例研討:德爾索爾一家 第17章 麥科伊一家:母喪之後的生活壓力及如何因應角色變化 研討活動 案例研討:麥科伊一家 第18章 雅克一家:軍人家庭出現的親密伴侶暴力、物質濫用、壓力反應,及憂鬱症等問題的評估和介入 研討活動 案例研討:雅克一家 第19章 藉由案例練習評估技巧 案例19.1:弗朗索瓦絲一家:父母親的自尊及親職訓練 研討活動 案例研討:弗朗索瓦絲一家 案例19.2:麥克一家:轉銜議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研討活動 案例研討:麥克一家 案例19.3:布列塔妮一家 研討活動 案例研討:布列塔妮一家 案例19.4:瑪麗莎一家 研討活動 案例研討:瑪麗莎及其家人 案例19.5:雷夢娜:協助一個有物質濫用和精神健康問題的家庭改變 研討活動 案例研討:雷夢娜及其家人 附錄A 倫理議題檢核表 附錄B 評估及服務計畫範例 評估,介入,和服務契約書 與我的個案管理員簽訂的契約書 附錄C1 家庭評估書面報告大綱範本 家庭評估 附錄C2 評估大綱範本 家庭評估報告 家庭結構和發展 家庭功能(情感依附和家庭關係系統) 家庭優勢和問題(結構面、發展面和功能面) 計畫的更新和檢視 附錄C3 胡佛一家的家庭評估書面報告範例 兒童和家庭健康中心:初次家庭接觸和評估 家庭會談 家庭優勢和復原力 介入計畫 介入目的 目標 介入結果摘要 附錄C4 評估工具評量結果書面報告範例 兒童版創傷症狀檢核表(Brier, 1996) 附錄C5 與家庭評估有關的電影推薦清單 附錄C6 跟有創傷經驗的案主工作:二度創傷 附錄C7 可用來評量壓力的創傷評估工具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行為科學統計學 中文第四版 修訂版 2022年 (Understanding Statistics in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10/E) 作/ 譯者:Pagano/趙碧華.潘中道.郭俊賢 譯 ISBN:9786269595341 年份:2022 書號:00107571 內容簡介 本書適合所有初學統計的讀者,即使沒有數學基礎也能輕鬆閱讀。從最基礎的敘述統計、機率原理到推論統計的基本概念,皆以最平實的敘述讓讀者能夠有深刻理解。本書將統計學和實驗方法緊密結合,展現出統計學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 1. 以實例和應用為內容主軸,避免艱深的統計公式推演。 2. 強調「由做中學」,引導在解題過程中建構統計概。 3. 重視階段性的學習,透過概念闡述、應用實例評量、問題模式回饋,逐步奠定學習的基礎。 4. 每章節均設計行為科學各領域的實例,介紹能實際派上用場的統計學例子。 5. 結合 SPSS 統計軟體的示範操作,在配合軟體的應用後更能明瞭統計圖表及數據的表達方式。 目錄 PART 1 概論 第01章 統計學與科學方法 獲得知識的方法 定義 科學研究與統計學 隨機抽樣 描述統計與推論統計 電腦在統計上的應用 統計學與「真實世界」 PART 2 描述統計學 第02章 統計學的基礎數理與測量概念 研讀統計學的建議 數學符號 總和的概念 測量尺度 行為科學中的測量尺度 連續變項與間斷變項 第03章 次數分 分組分數 百分位數 百分等級 次數分配圖示法 探索性的資料分析 第04章 集中趨勢與變異性的測量方法 集中趨勢測量 變異性測量方法 第05章 常態分配與標準分數 常態分配曲線 標準分數(z 值) 第06章 簡單相關 關係 相關 第07章 直線迴歸 預測與不完全關係 建構最小平方迴歸線:Y 對 X 的迴歸 預測誤差的測量:估計標準誤 使用線性迴歸預測時的考量 迴歸係數與皮爾森 r 值間的關係 複迴歸 PART 3 推論統計學 第08章 隨機抽樣與機率 隨機抽樣 機率 第09章 二項分配 二項分配的定義與說明 無限擴張的二項式產生二項分配 使用二項式表 使用常態近似值法 第10章 以符號檢定來簡介假設檢定 假設檢定的邏輯 第一類型和第二類型錯誤 顯著水準(α)和決策過程 評估分配的兩端 單尾和雙尾的機率評估 效果量:顯著性對重要性 第11章 考驗力 什麼是考驗力? Pnull 與 Preal AIDS 實驗的考驗力分析 Alpha-Beta 和真實 解釋不顯著結果 計算考驗力 第12章 平均數的抽樣分配、 Z 檢定、單一樣本之Student's t 檢定 抽樣分配 常態離差(z )檢定 z 和 t 檢定的比較 t 的抽樣分配 t 和 z 分配的比較 電競選手參賽能力訓練時間之實驗的修訂 根據原始分數計算 tobt t 檢定適用的情境 母群體平均數的信賴區間 皮爾森 r 的顯著性考驗 第13章 適用於關聯和獨立分組的Student's t 檢定 適用於關聯分組的 t 檢定 適用於獨立分組的 z 檢定和 t 檢定 適用於獨立分組設計的 z 檢定 適用於獨立分組的 Student's t 檢定 t 檢定的考驗力 關聯分組設計和獨立分組設計之比較 第14章 變異數分析 F 檢定和變異數分析(ANOVA) 變異數分析技術的概論 以變異數分析技術來分析資料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的基本邏輯 變異數分析和 t 檢定間的關係 變異數分析的基本假設 使用 ω2 或 η2 的效果量 變異數分析的考驗力 多重比較 第15章 二因子變異數分析 簡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概念說明 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的量化說明 以二因子 ANOVA 分析實驗 多重比較 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的基本假設 第16章 卡方和無母數檢 卡方檢定(X2) 魏克遜配對符號等級檢定 曼-惠二氏 U 檢定 克-瓦二氏檢定 附錄 A 公式 附錄 B 附表 附錄 C 部分習題解答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社會工作管理(四版) 作者:黃源協, 莊俐昕 出版社:雙葉 出版日期:2019/09/00 ISBN:9789579096584 內容簡介 隨著治理理念介入社會服務領域,社會工作管理更加重視績效、網絡、團隊等概念。本書期望能與作者另一本著作《社會福利行政》充分結合,主要管理理論與職能於《社會福利行政》之中介紹,而本書重心將置於社會工作管理的項目與實務,且將吸收網絡治理、策略管理、績效與責信的新治理模式等觀點,期能更有系統與深入提供當代新穎的社會工作管理新知。 與《社會福利行政〉相輔相成: 本書與《社會福利行政》一書有所連貫,且相輔相成,皆為社工師考試的必備用書。 觀念新穎: 注入新穎的治理觀念,強調治理、策略與績效的重要性。 理論與實務結合:強調管理、治理相關理論與社會工作管理實務的結合。 目錄 第01章 社會工作與管理 第一節 社會工作管理的緣起與發展 第二節 新管理主義與社會工作 第三節 最佳價值與社會工作 第四節 社會工作管理的環境脈絡 第五節 社會工作管理的內涵 第02章 社會工作管理的相關理論 第一節 行政、管理與治理 第二節 古典管理學派 第三節 人群關係學派 第四節 組織環境觀點 第五節 組織學習觀點 第03章 社會工作管理的職能 第一節 管理的意涵、運作與技能 第二節 社會工作的規劃 第三節 社會工作的組織 第四節 社會工作的領導與激勵 第五節 社會工作的決策 第04章 社會工作的人力資源管理 第一節 人力資源管理的意涵 第二節 員工管理 第三節 員工生涯發展管理 第四節 員工協助方案 第五節 志工管理 第六節 社會工作督導 第05章 社會工作的績效管理 第一節 績效管理的意涵與要素 第二節 目標管理系統 第三節 績效監測系統 第四節 員工績效管理技術—對「人/員工」的績效考核 第五節 組織績效管理技術—對「事/作業」的績效管控 第06章 社會工作的品質管理 第一節 社會服務品質的意涵與觀點 第二節 社會服務品質的要素、標準與測量 第三節 社會服務品質管理的重要性與因應策略 第四節 全面品質管理的意涵與策略 第五節 社會服務專業與品質管理 第07章 社會工作的網絡與團隊管理 第一節 網絡的意涵、功能與代價 第二節 網絡治理與網絡管理 第三節 夥伴關係的意涵、效益與風險 第四節 團隊的意涵、特性與類型 第五節 專業團隊的意涵與管理 第六節 衝突管理的意涵與策略 第08章 社會工作的資源、契約與資訊管理 第一節 社會資源的開發與運用 第二節 社會資源網絡的建構與維繫策略 第三節 契約委外的意涵與管理機制 第四節 社會服務契約委外的問題與挑戰 第五節 社會工作的資訊管理 第09章 社會工作的行銷與財務管理 第一節 社會服務行銷管理的意涵 第二節 社會服務策略性行銷的步驟 第三節 社會工作的財務管理 第四節 預算的意涵、功能與編列步驟 第五節 募款的意涵與操作過程 第10章 社會工作的變革、風險與災難管理 第一節 社會工作的變革管理 第二節 社會工作的創新管理 第三節 社會工作的風險管理 第四節 社會工作的危機管理 第五節 社會工作的災難管理 第11章 社會工作的方案管理 第一節 方案與方案管理的意涵 第二節 方案評估的意涵、類型與步驟 第三節 方案籌備期 第四節 方案規劃期/設計期 第五節 方案執行期與結束期 第六節 方案評估應有的態度與倫理議題 第12章 社會工作管理的未來 第一節 社會企業 第二節 社會工作者的自我管理 第三節 壓力、時間與向上管理 第四節 社會工作專業主義的挑戰 第五節 社會工作管理的趨勢:邁向真正的專業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中文翻譯書】 書名:40個諮商師必知的諮商技術 作者:Bradley T. Erford 翻譯:陳增穎 出版社:心理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9861917719 內容簡介 為有效幫助個案朝向諮商目標前進,本書根據實徵研究結果與實用性,依主要理論取向分成九大部分(焦點解決短期諮商、阿德勒和心理動力、完形和心理劇、正念、人本—現象學、認知—行為、社會學習、行為取向—正增強、行為取向—懲罰),精挑細選出40個諮商技術(量尺技術、例外技術、跳脫問題的談話、奇蹟問句、標示地雷區、我訊息、彷彿技術、潑冷水法、互說故事、矛盾意向法、空椅法、誇大身體動作、角色互換、視覺/引導式心像、深呼吸、漸進式肌肉放鬆訓練、自我揭露、面質、動機式晤談、優點轟炸、自我對話、重新框架、思考中斷法、認知重建、理情行為治療、讀書治療、書寫、系統減敏感法、壓力免疫訓練、示範;行為預演、角色扮演、普力馬原則、行為計畫表、代幣制、行為契約、消弱、隔離、反應代價、過度糾正)。 本書中的每個技術依標準化的方式呈現。首先介紹技術的源起,接下來說明各個技術的基本實施步驟或程序,以及文獻記載過的常見變化形式。為了證明每個技術都可運用在實際的諮商情境中,每章都摘錄真實的諮商對話逐字稿範例,方便讀者學習。最後,要從現存的文獻研究中去評估每個技術的實用性和效果,讓讀者依實徵證據做出決定,俾使個案獲致最佳利益,提升治療效果。 目錄 第一部分:焦點解決短期諮商取向技術 量尺技術 例外技術 跳脫問題的談話 奇蹟問句 標示地雷區 第二部分:阿德勒和心理動力取向技術 我訊息 彷彿技術 潑冷水法 互說故事 矛盾意向法 第三部分:完形和心理劇取向技術 空椅法 誇大身體動作 角色互換 第四部分:正念取向技術 視覺/引導式心像 深呼吸 漸進式肌肉放鬆訓練 第五部分:人本─現象學取向技術 自我揭露 面質 動機式晤談 優點轟炸 第六部分:認知─行為取向技術 自我對話 重新框架 思考中斷法 認知重建 理情行為治療:ABCDEF模式與理情想像 讀書治療 書寫 系統減敏感法 壓力免疫訓練 第七部分:社會學習取向技術 示範 行為預演 角色扮演 第八部分:行為取向─正增強技術 普力馬原則 行為計畫表 代幣制 行為契約 第九部分:行為取向─懲罰技術 消弱 隔離 反應代價 過度糾正 結語 參考文獻 索引(正文側邊數字係原文書頁碼,供索引檢索之用)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三大特色 ●一讀就懂的社會個案工作知識 ●文字敘述淺顯易懂、提綱挈領 ●圖表形式快速理解、加強記憶 「社會個案工作」是社會工作三大直接服務的領域之一,亦是社工系大學部學生在修習「社會工作概論」學科後,進入直接服務工作首要的修習科目,本科目為奠定社會工作直接服務學理能力的基礎科目,其重要性不言可喻。 社工系學生在畢業後,進入社會工作實務界就業,在各專精服務領域最常使用的工作方法,即是「社會個案工作」。因此,對於社會個案工作基本概念、專業關係的建立,及從接案、開案、蒐集資料、會談及整合社會資源,並依據案主的情況,運用合適的社會個案工作相關理論進行處遇,乃至於如何面對非自願性案主、透過受督導提升自我韌性及維持服務品質,此皆為「社會個案工作」學科的核心學理知識。 「社會個案工作」是社工系大學部學生養成教育的重要一環,且是公務人員高普考、專技社工師等考試的應試命題範圍。本書對課堂學習或是課後溫習均非常有幫助,亦是參加應考的必備書籍,您千萬不要錯過。 目錄 第 1 篇 社會個案工作的入門 第 2 篇 社會個案工作的專業關係與專業倫理 第 3 篇 社會個案工作的過程 第 4 篇 社會個案工作的會談技巧 第 5 篇 個案管理與社會資源管理 第 6 篇 非自願性案主 第 7 篇 社會個案工作的相關理論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為作者群累積多年的教學和實務經驗,可作為大學系所「社會個案工作」專業知識學習的參考用書,亦可提供社工實務機構及社會工作人員助人專業技術之參考資料。全書共分七章,分別探討社會個案工作的意義與發展、過程、專業關係、會談技巧、社會資源、理論與實務、相關的倫理問題。 目錄 第一章 社會個案工作的意義與發展 第二章 社會個案工作的過程 第三章 社會個案工作的專業關係 第四章 社會工作會談 第五章 社會資源 第六章 社會個案工作理論與實務 第七章 社會個案工作倫理議題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社會個案工作:理論與實務工作手冊 作者: 鄭麗珍, 潘淑滿 追蹤作者 出版社:雙葉書廊 訂閱出版社新書快訊 出版日期:2022/04/28 語言:繁體中文 條碼:9789865492335 內容簡介 在臺灣社會工作發展軌跡中,社會工作的知識體系一方面透過社工教育移植自西方社會工作的知識典範,另一方面經由本土的吸納和實踐逐漸發展出現今的社會工作方法。本書的目的就是介紹社會個案工作的理念特色和工作方法,社工員在與個別案主工作時可以有所參考。 理念篇:說明社會個案工作相關理論、價值觀與倫理等基本概念。 過程篇:依序介紹社會個案工作的申請和接案、調查和資料收集、預估、服務計畫、介入或處遇、評估和結案等階段,社工員可以逐步循序的與案主一起工作、解決問題、滿足需求的目的。 目錄 理念篇 第一章社會個案工作的基本概念 第一節社會工作的歷史沿革與發展軌跡 第二節社會個案工作的意義與特性 第三節社會個案工作員的角色 第二章社會個案工作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生態系統個案工作理論 第二節任務中心個案工作理論 第三節危機調解模式個案工作理論 第四節女性主義個案工作理論 第五節優勢觀點取向個案工作理論 第三章社會個案工作的專業關係 第一節專業關係 第二節現實性與非現實性反應 第三節社會個案工作專業關係的原則 第四節專業關係的社會文化脈絡 第四章社會個案工作價值觀與倫理 第一節社會個案工作的價值 第二節社會個案工作的倫理 第三節倫理兩難的抉擇 第五章社會個案工作的會談技術 第一節個案工作會談的概論 第二節非自願性案主的會談原則 第三節家庭訪問 第四節電話會談 第六章社會個案工作紀錄的撰寫 第一節個案紀錄的重要性 第二節個案紀錄的類型 第三節個案紀錄的表單與功能 過程篇 第七章申請與開案 第一節申請與接案 第二節開案評估 第三節資料蒐集的來源與工具 第八章預估與服務計畫 第一節預估歷程 第二節服務目標與計畫的規劃 第三節擬定介入計畫 第九章個案工作的介入行動 第一節介入行動(一):直接服務 第二節介入行動(二):間接服務 第十章結案和評估 第一節結案 第二節結案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