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個案工作–生態優勢取向 (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立即查看
身心障礙者人權議題: 自主、倡議與社會工作使命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立即查看
社會個案工作:理論與技巧 (5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本書以人本主義與後現代思潮為基礎,結合社會科學、行為科學、生態系統理論及優勢與復原力觀點建構的一套助人方法與技術。
提供預防和處遇的一套方法:針對來自個體、家庭及外在環境系統的限制所產生的壓力,本書是協助個人及家庭最基本預防和處遇的方法。
改版重點:本版新增政府近年努力推動的社會安全網,專節介紹其發展及現況,以及擴充助人的界限、倫理與價值等內容;個案工作中的記錄在本書中特地以專章介紹其重要性、形式與內容等;此外也增加了兒少、婦女、老人等多元案例。
新增課後習題:順應讀者需求,新增課後習題幫助讀者全面檢視對於該章內容的理解程度,以提升自我學習。
目錄
第01章 概論
第一節 社會個案工作的挑戰
第二節 社會個案工作的價值觀與倫理守則
第三節 社會安全網
第02章 社會個案工作理論
第一節 社會個案工作理論知識的發展
第二節 個案工作與理論的關係
第三節 生活模式與生態系統
第四節 優勢觀點、增權與復原力
第03章 助人的專業關係
第一節 個案工作專業關係的本質
第二節 情感轉移與情感反轉移
第三節 傳統文化對專業關係的意義
第四節 助人界限、倫理與價值
第04章 個案工作的會談
第一節 個案工作會談的本質
第二節 溝通與會談技術
第三節 特殊的會談技術
第四節 溝通的障礙
Part 2 服務過程篇
第05章 個案工作的過程與接案
第一節 解決問題與個案工作的過程
第二節 申請與接案目的
第三節 接案會談實例
第四節 接案的工作項目
第06章 資料蒐集與家庭訪視
第一節 資料蒐集
第二節 家庭訪視目的
第三節 家庭訪視內容
第四節 家庭訪視會談原則與方法
第五節 家庭訪視所面臨的壓力情境
第07章 個案工作預估
第一節 個案工作預估的特性
第二節 問題性質
第三節 多面向預估探討的問題
第四節 交互反應關係的預估
第08章 訂定介入目標與計畫
第一節 選定目標
第二節 基線測量與評估
第三節 擬定介入計畫
第四節 訂定契約
Part 3 方法篇
第09章 個案工作服務方法(一)
第一節 社交技巧訓練
第二節 危機處理
第三節 任務中心模式
第四節 焦點解決短期處遇
第10章 個案工作服務方法(二)
第一節 自我肯定訓練
第二節 情緒管理
第三節 壓力管理
第四節 認知重建
第11章 個案工作服務方法(三)
第一節 環境調整
第二節 個案管理
第三節 發展資源與倡導
第四節 社會計畫與社區組織
第12章 記錄
第一節 記錄的重要性
第二節 記錄的形式
第三節 社會個案服務階段記錄的項目與內容
第13章 評估與結案
第一節 評估
第二節 評估與研究
第三節 結案
總結
第14章 社會工作者與專業成長
第一節 社會工作者的自我認知
第二節 自我認知的方法
第三節 二級創傷或替代性創傷的自我調適
第四節 自我照顧與專業成長
立即查看
社會個案工作實務:居家服務特殊案例彙編 (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台灣已進入高齡社會,大量高齡者長期照顧的需求造成社會和家庭生活的重大衝擊,因此長期照顧─居家服務的提供,已成了今日推動老人福利政策和長期照顧發展的重點所在。而另一個需要居家服務的,則是來自弱勢家庭的身心障礙者。本書收集十七個特殊案例,藉由理論與實務的結合,發展處遇模式,希望藉此提升社會工作的專業和長期照顧的品質。
【目錄】
導論:長期照護─台灣居家服務之發展
案例1 養兒防老?落日餘暉的希望
案例2 家,無法割捨的親情
案例3 家有身障兒
案例4 獨居長者,需要社會更多關懷
案例5 夕陽下送溫暖
案例6 獨自承受疾病苦難的日子
案例7 黃昏的關懷
案例8 孤獨的勇敢爺爺
案例9 衝動案孫的後悔
案例10 生命中的貴人
案例11 身障家屬的過度期待
案例12 居服員被老人懷疑是小偷
案例13 案家對居服員的依賴
案例14 孤獨身障者的希望
案例15 居服員並不是清潔工
案例16 獨居老人的空虛與無助
案例17 坐立難安,倚門望的長者
參考文獻
立即查看
【簡介】
本書作者撰寫的目的是介紹與檢視社會工作實務的理論,並說明理論如何引導和激勵社會工作者,以及強化實務工作,使其實現政策和法律所設定的成果。
特色
採用新近資料:參考、引用當前最新資料文獻,介紹每組理論的基本原理是如何發展,並呈現社會工作者如何運用理論在實務上的詳盡描述。
結合理論與實務應用:包括各章的應用、範例教材、結論等。
提供反思及進一步探索社會工作理論的機會:各章「暫停和反思」單元,提供讀者將自己的想法應用到爭論的關鍵點上;而讀者接觸到一系列思想後,可以在作者文中提到的書籍和文獻,或在本書的「附加資源」單元找到詳盡說明。
【目錄】
Part I 思考社會工作理論
第01章 社會工作理論的社會建構
知識、理論和實務
社會工作實務理論
社會工作的社會建構
社會工作建構的領域
結論:使用有關社會工作理論的想法
第02章 評估社會工作理論
主要陳述
實務理論的主要群組
有選擇的和折衷的使用理論
理論在團體、巨視、機構照顧和家族治療實務
社會和心理學理論的直接使用
以證為本實務(EBP)
結論:社工師能夠如何評估社會工作理論
第03章 連結實務和理論
主要陳述
讓理論變得有用
使用理論的實務取向
反思、反身性和批判思維
結論:使用實務——理論連結
Part II 檢視社會凝聚力理論
第04章 心理動力關係實務
有關心理動力實務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心理動力理論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Brandell(2004)在心理動力社會工作
在關係實務中重要想法
範例教材 Goldstein、Miehls 和 Ringel(2009)在關係的原則和技術
結論:使用心理動力實務理論
第05章 心理動力依附實務
有關依附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依附理論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Shemmings 和 Shemmings(2011)關於兒童依附理論
結論:使用依附理論
第06章 危機、創傷和任務中心實務
有關危機、創傷和任務中心實務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危機介入和任務中心實務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Thompson(2011)危機介入
範例教材 Darsh 和 Doel(2005)關於任務中心實務
結論:使用危機與任務中心理論
第07章 認知行為實務
有關 CBT 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CBT 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Kennerley 等人(2017)在認知行為治療
結論:使用 CBT
第08章 動機式晤談
有關動機式晤談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MI 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Hohman(2016)關於社會工作實務中的動機式晤談
結論:使用動機式晤談
第09章 系統實務、複雜性和混亂
有關系統、混亂和複雜性的爭論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系統理論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Gitterman 和 Germain(2008)社會工作生活模式
結論:使用系統理論
第10章 巨視實務、社會發展和社會教育學
有關巨視、社會發展和社會教育學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社會和社區發展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Desai(2015)關於亞洲的社會發展
範例教材 Popple(2015)《分析社區工作》
結論:使用巨視、社會發展和社會教育學想法
Part III 檢視充權理論
第11章 社會建構:優勢和解決
有關社會建構優勢和解決實務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解決和優勢實務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Shennan(2014)的焦點解決實務
結論:使用優勢和解決想法
第12章 社會建構:敘事實務
有關敘事實務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敘事實務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結論:使用敘事實務
第13章 人本主義實務、存在主義和靈性
有關人本主義實務、存在主義和靈性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人本主義和相關想法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Glassman(2009)人本主義團體工作
範例教材 Holloway 和 Moss(2010)在靈性和社會工作
結論:使用人本主義的社會工作
第14章 社會正義實務、充權和倡議
有關社會正義、倡議和充權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充權和倡議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Dalrymple 和 Boylan(2013)
範例教材 Lee(2001)的充權取向
結論:使用倡議和充權理論在社會正義實務
Part IV 檢視社會改變和發展理論
第15章 批判實務
有關批判實務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批判理論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Mullaly(2019)的新結構社會工作
範例教材 Fook(2016)的批判取向實務
結論:使用批判社會工作
第16章 生態實務
有關生態實務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生態實務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Dominelli(2012)的綠色社會工作
結論:使用生態實務理論
第17章 女性主義實務
有關女性主義實務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White(2006)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的狀態
結論:在實務上使用女性主義理論
第18章 反壓迫、原住民主義和多元文化敏感度實務
有關反壓迫、原住民主義和多元文化敏感度實務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反壓迫和敏感度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Morgaine 和 Capous-Desyllas(2015)關於反壓迫實務
範例教材 Sisneros 等人(2008)關於批判多元文化社會工作
結論:使用反壓迫和多元文化敏感度取向
立即查看
臺灣老人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4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臺灣老人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四版)
作者: 楊培珊, 梅陳玉嬋
出版社:雙葉書廊
出版日期:2021/08/31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本書以社會工作專業的角度,介紹臺灣邁向超高齡社會的願景與各項計畫、社會學理論如何解釋老化及社會變遷、老人身心靈整合健康、多面向需求評估與照顧計畫,以及臺灣老人社會福利政策與各類型服務的淵源、現況與展望。
權威作者:兩位作者均為耕耘老人福利及老人社工領域數十年的權威學者,理論與實務經驗豐富。
國考必讀:文字清晰流暢,搭配案例說明,方便讀者掌握重點,是國家考試必讀書目。
最新議題:介紹最新的長期照顧發展趨勢,以及臺灣長照2.0政策及長照產業的內涵。
目錄
第01章 高齡社會與銀髮產業發展
第一節 高齡社會來臨
第二節 何謂老年學
第三節 何謂老
第四節 聯合國的努力與倡導
第02章 老人工作的基礎認識
第一節 老化的過程
第二節 老人的獨特性
第三節 老人社會工作的基礎:倫理守則、價值觀
第四節 老人服務工作的技巧
第五節 老人工作的挑戰
第03章 老化與疾病
第一節 老化與適應
第二節 皮膚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第三節 神經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第四節 心血管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第五節 肌肉與骨骼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第六節 胃腸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第七節 呼吸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第八節 泌尿生殖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第九節 內分泌腺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第十節 感覺中樞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第十一節 自我照顧、營養及運動
第04章 老年心理學
第一節 老人是聰明而有智慧的
第二節 影響老年人智能的因素
第三節 記憶喪失並非年老時不可避免的
第四節 老人有能力學習
第五節 自我概念、自尊及自我效能
第六節 人格及老化過程
第七節 壓力、面對、適應及人格
第八節 什麼是靈性
第九節 靈性及社會工作
第05章 情緒問題、認知異常及精神疾病
第一節 恐懼與失落感
第二節 正常與過度悲傷的反應
第三節 罪惡感、孤單、無助與憤怒
第四節 憂鬱症:一種情緒疾病
第五節 憂鬱與自殺
第六節 失智症
第七節 譫妄:一種可逆的失智
第八節 思覺失調症、被害妄想與焦慮症
第九節 老人如何因應心理問題
第06章 老化的社會學理論
第一節 老人如何適應身心的改變
第二節 以角色理論做解釋
第三節 以活動理論做解釋
第四節 以脫離理論做解釋
第五節 以持續理論做解釋
第六節 以社會交換理論做解釋
第七節 以社會構成主義做解釋
第八節 以批判主義/女性主義做解釋
第九節 以後現代主義做解釋
第07章 老人案主的多面向評估
第一節 何謂多面向評估
第二節 評估老人的優勢及面臨的挑戰
第三節 評估老人的倫理議題
第四節 多面向評估的概要
第五節 評估生理健康
第六節 評估日常生活活動功能
第七節 評估認知功能
第八節 評估心理功能與情緒
第九節 評估復健需求與意願
第十節 評估居家環境狀況
第十一節 評估經濟及社會功能
第十二節 評估社會資源需求及使用狀況
第十三節 評估靈性需求
第十四節 評估總結及照顧計畫
第08章 我國重點老人服務措施
第一節 經濟安全
第二節 居家式照顧
第三節 社區式照顧
第四節 機構式照顧
第五節 社會參與
第09章 健康、活力、有貢獻
第一節 積極的態度及正向的老化
第二節 成功老化
第三節 生產力老化
第四節 老人的異質性
第10章 臺灣老人社會工作的淵源與現況
第一節 古代尊老養老的傳統
第二節 臺灣老人社會工作的歷史
第三節 臺灣重要老人福利政策與計畫
詳細資料
ISBN:9789865492151
規格:平裝 / 384頁 / 17 x 23 x 1.9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四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社會與心理類> 社會與社工>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立即查看
喪禮服務丙級檢定學術科應試指南 (3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內容簡介
過去,殯葬業入門門檻低、利潤高,常與黑道、暴利、暴力等負面形象聯想在一起,讓人覺得喪葬業者缺乏道德觀、眼裡只有錢,因此殯葬業被認為是黑色職業,為人所避諱。喪禮本是各地面對死亡的一種文化,殯葬業則是提供符合當地風俗的文化產業。隨著喪葬知識體系化、殯葬業制度化,加上喪禮服務丙級檢定的開辦,喪禮服務轉變為以服務業為核心的一種專業,要申請禮儀師證照,首先需考取丙級證照,再考乙級檢定。而專業形象的建立,使得喪禮服務人員的社會地位提升,許多人對喪禮服務人員的印象也從此改觀。
證照制度的開辦讓傳統「師徒傳承」、「家族經營」的情況走入歷史,喪禮服務走向專業。丙級檢定著重於運用喪禮服務相關知識及基本技能,正確操作及執行服務工作,是進入殯葬產業的入門檢定。
本書依據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技能檢定中心最新公布之「喪禮服務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測試應檢參考資料」編輯而成;術科測試附彩圖解說、小提醒及扣分說明;學科試題藉重點整理澄清疑惑,隨即練習相關試題,能幫助您統整並迅速掌握重點、擁有正確觀念。掃描術科示範QR Code連結,讓您隨時自學、輕鬆記憶,一次就能通過術科測試。
本次改版在考題後面加註工作項目出處與題號,方便讀者對照題目,提高學習效率。
目錄
Part 1 喪禮服務丙級檢定說明
術科測試試題使用說明
術科測試應檢人須知
應檢人自備工具表
術科測試工具及材料表
測試時間配當表
Part 2 術科測試
第一站 殯葬文書技能實作
第二站 洗身、穿衣及化妝技能實作
第三站 靈堂布置技能實作
Part 3 學科測試與解析
丙級
禮儀部分
公共衛生與遺體洗、穿、化
殯葬相關法令
職務規範
共同科目不分級
職業安全衛生
工作倫理與職業道德
環境保護
節能減碳
立即查看
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與倫理-社會脈絡下的倫理實踐 (4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與倫理:社會脈絡下的倫理實踐
系列名:社工叢書
ISBN13:9789869954624
出版社:洪葉文化
作者:曾華源;胡慧嫈;白倩如;許雅喬;李仰慈
裝訂/頁數:平裝/400頁
規格:23cm*17cm*2.1cm (高/寬/厚)
重量:680克
版次:4
出版日:2021/01/27
中文圖書分類:職業倫理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幾個重點︰
第一個重點說明社會變遷中專業倫理面臨的挑戰,包括業務過失的倫理問題和法律職責。
第二個重點主要在介紹社會工作專業哲學、價值基礎和倫理學理論,以及社會工作倫理守則;除了說明社會工作哲學與專業價值和專業服務取向之關聯性,並說明倫理學的主要內容和社會工作專業倫理守則面向與意涵。
第三個重點放在簡介東西方社會生活的文化基礎差異,並介紹華人社會文化規範與實踐的情境脈絡,以及對社會工作專業服務輸送在情境脈絡中的價值挑戰。
第四個重點主要探究社會工作專業倫理兩難與決策,包括說明實踐社會工作專業價值可能面對的障礙與挑戰,以及討論專業倫理抉擇原則與處理倫理兩難的過程,期待在辨明專業倫理兩難上,社會工作者有更敏銳的覺察力、理解力與決策力。
第五個重點分別討論社會工作專業倫理中,有關案主自決、保密和關係界線實踐等議題。
全書與第二版比較起來,內容上有較大篇幅的更動,並且嘗試讓社會工作專業倫理實踐更貼近華人社會發展近況;再者,因為社會工作是社會建構,許多導致產生專業倫理的困境或過失,是與社會工作專業服務場域的實踐的社會文化脈絡息息相關,需要社會工作者覺察和調整處置方式,所以本版特別加入「社會脈絡下的倫理實踐」做為副標題。
目錄
第1章 社會工作專業倫理實踐的挑戰/白倩如、曾華源
壹、社會工作使命與倫理責任—道德的實踐
貳、建構社會工作專業體制之挑戰—苦勞VS 功勞
參、社會工作專業倫理之重要性
肆、結語
問題與討論
重要名詞
第2章 社會工作的哲學/曾華源、許雅喬
壹、前言
貳、社會工作哲學之重要性
參、倫理學是社會工作專業知識系統的一環
肆、哲學素養提升社會工作專業服務適切性
伍、價值之意義與價值形成
陸、結語
問題與討論
重要名詞
第3章 社會工作專業價值基礎之建構/曾華源、許雅喬
壹、前言
貳、社會工作專業價值之意義
參、社會工作的專業基本價值之本質
肆、社會文化、社會工作者價值觀和案主問題處置
伍、結語
問題與討論
重要名詞
第4章 倫理學理論與應用/曾華源、許雅喬
壹、前言
貳、倫理、價值與道德
參、倫理學之意義
肆、倫理學理論
伍、結語
問題與討論
重要名詞
第5章 社會工作專業倫理守則之面向與要旨/胡慧嫈
壹、前言
貳、社會工作專業倫理之意義
參、社會工作專業倫理守則
肆、結語:倫理守則可能面對的挑戰
問題與討論
重要名詞
第6章 中西方社會文化價值(結構)與社會工作專業/曾華源、白倩如、李仰慈
壹、前言
貳、儒家與基督教社會人生價值與哲學取向
參、中西方的自我觀念與社會生活取向方式
肆、結語:社會文化結構對社會工作專業服務之影響
問題與討論
重要名詞
第7章 社會正義與社會工作專業倫理/曾華源、白倩如
壹、前言
貳、華人社會中的正義觀
參、西方社會的正義觀
肆、儒家的義觀與西方正義之比較
伍、儒家仁義觀與民主法治社會生活
陸、實踐社會正義為社會工作專業的核心價值
柒、結語
問題與討論
重要名詞
第8章 華人社會的做人處事與社會工作專業倫理/白倩如、曾華源
壹、前言
貳、華人社會的人際互動文化規範
參、做人處事與專業自主性
肆、反思以西方文化為基礎建構的社會工作專業之規範
伍、結語:學習融合中西文化價值規範提供服務
問題與討論
重要名詞
第9章 實踐社會工作價值之兩難與障礙/曾華源、許雅喬、李仰慈
壹、前言
貳、社會工作實務上涉及的價值面向
參、社會工作專業服務中的價值兩難
肆、社會工作者價值立場與價值介入對專業服務之影響
伍、價值介入與專業服務障礙
陸、面對實踐社會工作價值之知行落差
柒、結語
問題與討論
重要名詞
第10章 實踐社會工作倫理之挑戰/曾華源、白倩如
壹、前言
貳、社會工作之倫理問題與兩難
參、社會工作倫理的挑戰
肆、結語
問題與討論
重要名詞
第11章 社會工作倫理兩難抉擇原則/曾華源、白倩如
壹、前言
貳、Beauchamp及Childress生命倫理四原則
參、Reamer社會工作倫理抉擇六原則
肆、Lowenberg和Dolgoff社會工作倫理抉擇七原則
伍、李瑞全儒家生命道德原則
陸、各家倫理原則在倫理決策之運用
柒、結語
問題與討論
重要名詞
第12章 社會工作倫理兩難辨明與決策行動/白倩如、曾華源
壹、前言
貳、倫理兩難判斷上的陷阱
參、專業倫理決策之模式
肆、案例與倫理決策分析
伍、結語
問題與討論
重要名詞
第13章 案主自我決定之倫理議題/曾華源、胡慧嫈
壹、前言
貳、案主自決之概念
參、案主自決在實務運作上的倫理議題
肆、面對案主自決倫理議題可能因應方式之思考
伍、結語
問題與討論
重要名詞
第14章 保密實踐之倫理議題/李仰慈、曾華源
壹、前言
貳、社會工作專業服務保密之意義與重要性
參、社會工作專業保密的法律規定
肆、服務紀錄與保密
伍、溝通特權與保密之倫理原則
陸、社會工作專業實踐保密的文化與專業倫理的考量
柒、結語:適切保密的灰色地帶
問題與討論
重要名詞
第15章 專業界線與華人社會關係之倫理議題/白倩如、曾華源
壹、前言
貳、專業關係與關係界線之意涵
參、華人社會的人情關係與專業關係界線維繫之倫理兩難
肆、關係界線的必要性與處理原則
伍、結語
問題與討論
重要名詞
參考書目
立即查看
社會研究方法(第四版)-量化與質性取向及其應用 (4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社會研究方法:量化與質性取向及其應用
系列名:研究方法叢書
ISBN13:9789862983713
出版社:揚智文化
作者:王雲東;呂傑華
裝訂/頁數:平裝/512頁
規格:23cm*17cm*2.3cm (高/寬/厚)
重量:747克
版次:4
出版日:2021/09/01
中國圖書分類:社會研究法
內容簡介
本書係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社會研究方法的基本觀念,並舉出本土的具體實例加以說明如何應用。此外,本書於每章最後均附上「解釋名詞」與「考古題舉例」,希望能讓讀者對於若干社會研究方法的專有名詞有更精簡扼要的瞭解,同時也能瞭解到目前國內各項相關考試的出題趨勢。
目錄
詹 序 i
三版序 iii
四版序 v
Part 1 導 論 1
Chapter 1 社會研究方法的屬性與研究倫理 3
第一節 前言 4
第二節 社會研究方法的科學屬性 4
第三節 社會研究方法的研究倫理 6
Chapter 2 理論、概念與變項 15
第一節 理論 16
第二節 概念 18
第三節 變項 18
Part 2 研究設計 29
Chapter 3 問題的形成與假設 31
第一節 前言 32
第二節 研究問題的來源 33
第三節 社會研究設計的分類 35
第四節 假設 40
Chapter 4 文獻探討與搜尋 57
第一節 文獻探討的目的與功能 58
第二節 如何找資料(文獻) 59
第三節 如何撰寫文獻探討 60
第四節 如何撰寫註釋與參考文獻 64
Chapter 5 變項的操作型定義與測量 67
第一節 操作型定義 68
第二節 測量與測量尺度 68
第三節 測量誤差 76
第四節 信度 80
第五節 效度 83
第六節 信度和效度的關係 86
Chapter 6 建構測量工具 103
第一節 問卷問題的設計 104
第二節 問卷的型式與結構 110
第三節 總加量表設計的方式 116
第四節 總加量表的鑑別力分析 119
第五節 問卷設計的預試 122
Chapter 7 抽樣 129
第一節 前言 130
第二節 抽樣的概念與術語 130
第三節 隨機抽樣 134
第四節 非隨機抽樣法 140
第五節 如何決定樣本大小 142
Part 3 研究方法 161
Chapter 8 不同研究方法之分類與比較 163
第一節 不同研究方法的分類 164
第二節 質性與量化研究方法的比較 166
第三節 量化與質性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比較 173
Chapter 9 調查研究法 185
第一節 調查研究的定義、內容、用途與適合採用調查研究法的主題 186
第二節 調查研究的類型 187
第三節 調查研究的步驟 195
第四節 如何提高有效問卷的比率(回答率、回收率) 197
Chapter 10 實驗研究法 207
第一節 實驗研究法的定義與分類 208
第二節 實驗研究的特質(元素) 210
第三節 實驗設計(研究設計)的定義與標準 212
第四節 影響實驗設計(研究設計)內在效度與外在效度的因素 213
第五節 一般常見的實驗設計類型 221
Chapter 11 單案研究設計 241
第一節 單案研究設計的意義 242
第二節 基線期與干預期 243
第三節 單案研究設計蒐集資料的來源與優缺點 246
第四節 單案研究設計的類型 248
Chapter 12 評估研究法 263
第一節 評估研究的意義與歷史發展 264
第二節 評估研究的種類 265
第三節 評估的目的與評估者的角色 273
Chapter 13 深度訪談法 281
第一節 深度訪談法的意義與特質 282
第二節 深度訪談法的類型 284
第三節 深度訪談進行前的準備工作 286
第四節 深度訪談正式進行時的注意事項 293
第五節 訪談資料的分析與詮釋 295
Chapter 14 焦點團體訪談法 303
第一節 焦點團體訪談法之意義與特性 304
第二節 焦點團體訪談法的適用情境 306
第三節 焦點團體訪談法的實施階段與注意事項 307
Chapter 15 參與觀察法 319
第一節 觀察法的意義和分類 320
第二節 參與觀察法之特質與類型 321
第三節 參與觀察法的適用情境 325
第四節 參與觀察法的實際運用步驟 326
Chapter 16 行動研究法 335
第一節 行動研究法的意義與特性 336
第二節 行動研究法的類型 339
第三節 行動研究者應具備的條件與行動研究之實施程序 341
Chapter 17 德菲法 345
第一節 德菲法的意義與特性 346
第二節 德菲法的優缺點與適用條件 347
第三節 德菲法的實施步驟 349
Part 4 研究方法 355
Chapter 18 量化資料處理 357
第一節 資料的登錄 358
第二節 描述性統計的分析與解釋 364
第三節 推論性統計的分析與解釋 369
Chapter 19 次級資料分析 415
第一節 次級資料分析法的定義、重要性與使用時的應注意事項 416
第二節 次級資料分析法的執行步驟與應用實例 417
Chapter 20 質性資料處理 425
第一節 質性研究樣本資料的呈現 426
第二節 質性資料分析的種類與步驟 428
Part 5 撰寫報告 443
Chapter 21 社會科學研究計畫的撰寫 445
第一節 研究計畫的功能 446
第二節 社會科學研究計畫的格式 447
Chapter 22 社會科學研究報告與研究論文的撰寫 467
第一節 社會科學研究報告與學位論文的格式與說明 468
第二節 社會科學期刊論文∕會議論文的格式與說明 472
參考文獻 477
立即查看
身心障礙福利機構服務使用者能力檢核評估表(第二版)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一、適用對象
服務使用者能力檢核評估表適用於18 歲以上之心智障礙者。
二、目的
評估的目的,是期能讓服務使用者具備生活適應能力,因此,各評估指標均緊扣著生活的需求與面向來書寫。從支持的觀點出發,陪伴服務使用者進行個人能力的探索,作為發展個別化支持服務的依據。
三、編製基礎
1. 依個人生活層面六大活動領域之精神,並考量「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ICF)中所強調的環境因素,由多位資深之專業服務人員依據實務服務經驗共同編製而成,內容包括六大領域及九大項目。
2. 六大領域分別為「居家生活」、「休閒娛樂」、「健康管理」、「作業活動」、「家庭支持」與「社會參與」等領域。九大項目分別為「生活自理」、「動作技能」、「人際溝通」、「休閒活動」、「性平教育」、「膳食處理」、「技藝陶冶」、「社會參與」及「輔具應用」等項目。透過六大領域與九大項目的搭配運用,期能涵蓋成年人獨立生活中所需各項能力。
四、操作策略
1. 藉由能力檢核評估表之九大項目為服務使用者進行能力現況評估,了解符合服務使用者在各「評估指標」的能力表現,並配合其服務需求以擬定出服務使用者的「個別化服務計畫」。
2. 在實務操作上,須依據服務使用者實際狀況與需求,並考量機構服務型態及服務內容,將九大項目中的指標適性調整歸納至六大領域中,為服務使用者擬定最適切的支持目標。
五、功能
本檢核評估表具有「評估」、「服務支持」、「溝通」與「評量」等四大功能,說明如下:
1. 評估:在提供服務前,運用此評估表以了解服務使用者在九大項目之能力狀況,以此作為基礎點;同時可作為提供服務後定期回評之用,以了解服務使用者在各項能力的表現是否有所改變。特別提醒,評估結果僅作為服務使用者個人自己與自己的比較。
2. 服務支持:依據評估結果,作為擬定「個別化服務計畫」之目標的直接依據。
3. 溝通:教保員可透過評估的過程與家長/家屬及其他相關專業工作人員溝通討論,以達成評估結果之共識。
4. 評量:經由定期或連續性評估,可評量服務使用者接受服務的成效,並依其評量結果實施服務調整或進行追蹤輔導。
六、內容
本評估表包括對服務使用者於九大項目的能力評估,並於每項目最後增加「其他」項目之欄位,供評估者於該項內依服務使用者個別狀況增列評估指標,內容如下:
1. 生活自理:包括飲食、如廁、漱洗與衛生、穿著、處理衣物、清潔工作、個人清潔與健康維護、家電用品的使用與維護等八項。
2. 動作技能:包括粗大動作、精細動作及體適能等三項。其中有關體適能的評估,盡可能以治療師之專業評估為準,並調整以✓(維持)、↑(提升)、↓(減弱)等三個符號來記錄評估結果,不以數字序號之代碼來呈現。
3. 人際溝通:包括基本理解能力、基本非口語表達能力、基本口語表達能力、人際互動能力及自我倡導等五項。
4. 休閒活動:包括個人嗜好活動、適齡/適性的活動等二項。
5. 性平教育:包括性別辨識、自我保護與尊重、性別互動等三項。
6. 膳食處理:包括簡易烹飪及烹飪後清潔等二項。
7. 技藝陶冶:包括基本閱讀、使用金錢、看時間、測量、作業活動習慣與態度等五項。
8. 社會參與:包括一般的社會適應行為、購物能力、運用社區設施的能力、交通能力等四項。
9. 輔具應用:包括輔具使用一項,因應服務對象個別使用輔具,由評估人員自行依輔具類別及使用情形填寫評估指標。
【目錄】
壹、生活自理
一、飲食
二、如廁
三、漱洗與衛生
四、穿著
五、處理衣物
六、清潔工作
七、個人清潔與健康維護
八、家電用品的使用與維護
九、其他
貳、動作技能
一、粗大動作
二、精細動作
三、體適能
四、其他
參、人際溝通
一、基本理解能力
二、基本非口語表達能力
三、基本口語表達能力
四、人際互動能力
五、自我倡導
六、其他
肆、休閒活動
一、個人嗜好活動
二、適齡/適性的活動
三、其他
立即查看
身心障礙者個別化服務計畫實用手冊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籍介紹
個別化服務計畫(ISP)乃根據專業評估結果,產生一份符合個人條件與需求的服務內容,其服務流程大致可分為:「諮詢建檔」、「服務評估」、「訂定計畫」、「計畫實施」、「評量」、「轉銜/轉介」及「追蹤/終止服務」等七大階段。ISP也是一種服務單位與服務使用者及家長/家屬對支持服務內容的書面契約,更是為服務使用者提供未來一段期間之服務規劃的藍圖,其對於服務使用者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以累積了多年的專業服務表單為基礎,借重多位資深專業服務人員之實務經驗,彙整有關ISP的相關服務表單,共同編製完成了《身心障礙者個別化服務計畫實用手冊》,並隨服務觀念的進步進行第二版的修訂。本手冊提供專業服務人員在ISP規劃、服務執行及督導和管理之參考使用,期使ISP之內容及操作有較本土化的經驗模式,使個別化與多元化的服務理念得以落實,也期能作為社福夥伴在照顧服務上一份具參考與運用價值的工作寶典。
召集人簡介
黃素珍
現職: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顧問
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暨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早療督導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四十學分班結業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特殊教育組畢業
臺北市立女子師範專科學校畢業
經歷:第8次、第9次、第10次全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評鑑委員
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辦理臺北市城中發展中心主任
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暨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專業團隊特殊教育師
臺北市國民教育輔導團特殊教育小組輔導員
國小自閉症巡迴輔導教師
國小啟智班教師
編輯委員簡介
賴光蘭
現職: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學歷:美國聖約瑟大學特殊教育學碩士
經歷:第8次、第9次、第10次及第11次全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評鑑委員
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辦理臺北市永明發展中心主任
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臺北市私立裕民發展中心主任
胡宜庭
現職: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總幹事
台北市社會福利聯盟總幹事
學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畢業
經歷: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複審委員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社福績效考核委員
第6次、第7次全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評鑑委員
新北市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顧問
臺北市身心障礙者就業諮詢委員會委員
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社工督導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社工員
馬海霞
現職: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辦理臺北市南港養護中心主任
台灣社會福利總盟副理事長
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常務董事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復健醫學系畢業
經歷:第7次、第8次、第9次、第10次及第11次全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評鑑委員
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理事長
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
朱小綺
現職: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副執行長
學歷: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
經歷:第9次、第10次及第11次全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評鑑委員
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高級專員
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臺北市私立和平發展中心主任
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社工組長
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社工員
黃曉玲
現職: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副執行長
學歷: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高階公共政策碩士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畢業
經歷:第9次、第10次及第11次全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評鑑委員
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研發組組長/資深專員
高雄市政府勞工局機要秘書
屏東縣議會第15屆議員
台灣勞工陣線副秘書長/理事長
全國產業總工會副秘書長
台中靜和醫院康復之家社工員
陳秀娟
現職: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辦理臺北市弘愛服務中心主任
學歷: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系畢業
經歷:第8次、第9次、第10次及第11次全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評鑑委員
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辦理臺北市弘愛服務中心組長
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第一兒童發展中心教保員
鄭芬芳
現職: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辦理新北市愛育發展中心主任
學歷: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畢業
經歷: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八德服務中心主任兼臺北市北投老人服務中心主任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社工組組長/社工員
王舒嫻
現職: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辦理臺北市城中發展中心資深督導
學歷:長庚技術學院幼兒保育系畢業
經歷: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辦理臺北市城中發展中心成人組副組長/教保員
林佳瑩
現職: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辦理臺北市弘愛服務中心教保組長
學歷:元培科學技術學院護理學系畢業
經歷:臺北市弘愛自閉症發展中心副組長/早療老師
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辦理臺北市弘愛服務中心護理師/教保員
丁巧蕾
現職: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高級專員
臺北市中正、萬華區身心障礙者資源中心督導
學歷: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
經歷: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辦理臺北市弘愛服務中心社工督導
新北市集賢庇護工場社工督導
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社區式日間照顧服務幸安學坊督導
李亭誼
現職: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社工組長
學歷: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畢業
經歷: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社工組副組長
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育成洗車中心社工員
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萬隆庇護商店社工員
許培妤
現職: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社工督導
學歷: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畢業
經歷: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社區日間作業設施輔導員
臺北市立陽明教養院社工員
目次
壹、依據
貳、編製歷程
參、適用對象及時機
肆、個別化服務流程暨使用表格圖
伍、使用表單與填表說明
基本資料表(表一)
初評檢核表(表二)
觀察紀錄表(表三)
服務需求及資源連結狀態表(表四)
摘要表(表五)
家長意見/期待調查表(表五之一)
服務使用者興趣調查表(表五之二)
服務使用者能力綜合摘要表(表六)
年度評估暨計畫摘要表(表六之一)
個別化服務評量紀錄表(表七)
單元活動/社區適應活動計畫(表八)
社區適應活動人員配置表(表九)
社工組處遇計畫表(表十)
社工組服務紀錄表(表十一)
專業團隊服務紀錄摘要表(表十二)
ISP督導紀錄表(表十三)
專業團隊服務申請表/回覆單(表十四
轉介表(表十五)
會議紀錄表(表十六)
ISP修正意見表(表十七)
陸、參考範例
基本資料表(表一)
初評檢核表(表二)
觀察紀錄表(表三)
服務需求及資源連結狀態表(表四)
摘要表(表五)
家長意見/期待調查表(表五之一)
服務使用者興趣調查表(表五之二)
服務使用者能力綜合摘要表(表六)
年度評估暨計畫摘要表(表六之一)
個別化服務評量紀錄表(表七)
單元活動/社區適應活動計畫(表八)
社區適應活動人員配置表(表九)
社工組處遇計畫表(表十)
社工組服務紀錄表(表十一)
專業團隊服務紀錄摘要表(表十二)
ISP督導紀錄表(表十三)
專業團隊服務申請表/回覆單(表十四)
轉介表(表十五)
會議紀錄表(表十六)
ISP修正意見表(表十七)
二版序
秉持初衷 持續前行
本書出版於2014 年,時光荏苒,匆匆地十年已過,感謝這段時間有眾多身心障礙社福夥伴的信任,參採本會拙作《身心障礙者個別化服務計畫實用手冊》運用於專業服務中。惟,時至2023 年,身心障礙的服務理念已更進步,除從國際觀點提供的指導,到國內從服務中的省思,我們勢必該為本手冊澈底做一番檢視與修訂,才能符合現行服務的精神。
爰此,本會組成二版修訂編輯團隊,啟動編修工作。在此,特別感謝原編輯團隊召集人黃素珍老師,以及從本會退休的潘竹芳主任與吳淑珠主任,幾位前輩貢獻了自己的心血與專業,引領著後進持續前進。也謝謝長期夥伴馬海霞老師擔任專業總督導,以及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胡宜庭總幹事和育成基金會賴光蘭執行長帶領的團隊,持續為身障服務的進步而努力。此外,謝謝心理出版社林敬堯總編輯與編輯團隊的支持與協助,讓這本專業工具書得以傳達到需要的人手中。
本次的二版修訂,將過去從專業人員以訓練為導向的觀點,調整為以服務對象的支持需求為導向的角度,也因從支持觀點出發,在撰寫個別化服務計畫(ISP)及服務評量上,也都予以再簡化,書中所演示的撰寫範例亦配合表單更新同步修訂。而有關資源的連結與運用,也配合政府身障福利及長照服務的發展,進行逐項檢視與增修,以符合當前可用資源的實際情況。另,隨著科技的進步與演變,本書也將不再附贈表單光碟片,改以提供購書者權限密碼,採網路下載的方式提供空白表單,更加便利讀者取得與使用。
最後,再次謝謝社福界朋友對育成基金會的信任,願意運用本書於支持身心障礙者的專業服務中。期盼本書的新版修訂,持續推進身心障礙者專業服務的進步。
立即查看
臺灣身心障礙者權益與福利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