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本書內容主要探討車輛各種感測器原理、控制電路及檢測方法等。這是一本理論與實務並重的書,有別於市面上書籍均較偏向理論為多,造成學生讀了理論後,不會應用在實務檢測中,這是目前技職教育較欠缺的。因此本書特別加強如何使學生了解原理後,能於實務中動手檢測及查修,以利於日後就業之需求。作者有非常豐富之業界實務工作經驗,加上頗有心得的教學方法,用「最簡單的方法去教會他人」,因此讀者會發現本書無論是介紹原理或檢測方法,均很容易了解與學習。看了本書,你一定會發覺:原來學東西(知識)並不難。你也會體會到:學理工還是要懂一點原理,就能從中發展出各種實用的檢測方法,對故障查修更有幫助。希望這本書能突破很多人學習上的障礙及錯誤觀念,引導讀者能快樂的學習。
【目錄】
第1章感測器基本概念篇
1-1 感測器在汽車之應用
1-2 感測器之發展
1-3 車輛常用感測器分類
1-4 汽油噴射引擎控制原理
1-4-1 依噴油嘴安裝位置分類
1-4-2 依噴油方式分類
1-4-3 依BOSCH命名方式分類
1-4-4 汽油噴射引擎基本控制方式
1-4-5 車上感測器使用之訊號
1-4-6 工作週期(Duty cycle%)與頻率(Hz)
1-4-7 感測器之學習重點
1-4-8 感測器工作之三個條件
1-4-9 車用引擎電腦的電源供應方式
1-5 感測器使用之三種訊號
1-5-1 霍爾式感測器之作用原理及檢測方法(產生方波訊號)
1-5-2 電磁感應式感測器之作用原理及檢測方法(產生ACV訊號電壓)
1-5-3 分壓電路原理及檢測方法(產生DCV訊號電壓)
1-6 故障碼如何產生的?
1-6-1 感測器如何讓電腦產生故障碼?
1-6-2 如何叫故障碼
1-6-3 如何消除故障碼
1-6-4 當故障燈一直不熄時,如何查修?
習題
第2章溫度感測器
2-1 概述
2-2 水溫感測器(ECT)
2-3 汽缸蓋溫度感測器(CHT)
2-4 進氣溫度感測器(IAT)
2-5 自動變速箱油溫感測器(TFT)
2-6 車內外空氣溫度感測器
2-7 蒸發器出口溫度感測器
2-8 排氣溫度感測器
2-9 油箱溫度感測器
2-10 共軌高壓柴油引擎燃油溫度感測器
2-11 增壓空氣溫度感測器
習題
第3章壓力感測器
3-1 進氣歧管絕對壓力感測器(MAP)
3-2 大氣壓力感測器(BARO)
3-3 共軌高壓柴油引擎及GDI引擎燃油油壓感測器
3-4 油箱壓力感測器
3-5 渦輪增壓感測器
3-6 冷媒壓力感測器
3-7 煞車油壓感測器
3-8 煞車增壓器真空感測器
3-9 排氣壓力感測器
3-10 排氣壓力差異感測器
習題
第4章流量感測器
4-1 進氣空氣量感測方式
4-2 翼板式空氣流量感測器(VAF)
4-3 熱線式(熱膜式)空氣流量感測器(MAF)
4-4 卡門渦流式空氣流量感測器
4-5 矽晶片式空氣流量感測器
第5章位移感測器
5-1 節氣門位置感測器(TPS)
5-2 電子節氣門
5-2-1 電子節氣門構造及作用原理
5-2-2 電子節氣門的功能
5-2-3 電子節氣門故障現象及可能故障原因
5-2-4 電子節氣門--油門踏板位置感測器(APP)
5-2-5 電子節氣門--節氣門位置感測器(TPS)
5-2-6 電子節氣門作動器(馬達)
5-2-7 各車種電子節氣門怠速學習程序
5-3 搖擺率及橫向G力感測器
第6章轉速轉角感測器
6-1 曲軸位置感測器(CKP)
6-1-1 電磁感應式曲軸位置感測器
6-1-2 霍爾式、磁阻式曲軸位置感測器
6-1-3 光電式曲軸位置感測器
6-2 凸輪軸位置感測器(CMP)
6-2-1 電磁感應式凸輪軸位置感測器
6-2-2 霍爾式、磁阻式凸輪軸位置感測器
6-3 車速感測器
6-4 輪速感測器
6-5 轉向角度感測器
6-6 自動變速箱輸入軸感測器
習題
第7章氣體感測器
7-1 前含氧感測器
7-1-1 二氧化鋯含氧感測器
7-1-2 二氧化鈦含氧感測器
7-1-3 寬域型空燃比感測器(Wide-band Oxygen Sensor)
7-2 如何利用長短期燃油修正,去判斷故障點
7-3 後含氧感知器
7-4 空氣品質感測器(AQS)
習題
第8章爆震感測器
8-1 爆震感測器
習題
第9章其他感測器
9-1 光感測器
9-2 自動變速箱檔位開關
9-3 引擎機油壓力開關
9-4 動力轉向壓力開關
9-5 煞車油面開關
習題
附 錄
附錄A LED 測試燈使用說明
附錄B1 新標準汽車專有名詞
附錄B2 縮寫汽車專有名詞之中英對照表
附錄B3 SAE J1930 專有名詞與頭字語
附錄C 電路系統檢修注意要點
立即查看
韓檢必考最高頻率擬聲擬態語韓檢必考最高頻率擬聲擬態語:精準理解、生動活用,讓你的韓語語感更豐富(附QR碼線上音檔)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看圖秒懂韓國人天天在用的擬聲擬態語》修訂版
「有聲音」的韓語擬聲語、「有畫面」的韓語擬態語最好記
加上圖解一看就記住,永遠不會忘!
並且精選韓檢必考單字,
讓你記一個就多一分成就感加倍
不管是日常生活或準備考試,都不會有絲毫負擔
★學韓語單字當然要從好學、好記的聲音模擬、狀態模擬的單字開始學!
韓語是個擬聲、擬態語非常發達的語言,據作者所提,就連日語的擬聲、擬態語,數量都沒有韓語多,光聽這名詞「擬聲語、擬態語」感覺好像很困難,但實際上這才是最簡單的。因為所謂的「擬聲」就是「模擬聲音」,單字一唸出來就好像現場的聲音一樣。而「擬態」,就是「模擬狀態」,從單字本身就能想像使用情境。所以「擬聲語、擬態語」的單字本身就有聲音跟情境的輔助,很容易記住。許多人會開始注意擬聲、擬態語,也都跟韓檢有關,會認真學這塊的人,幾乎都是為了考試,然而許多的課本如:我的第一本、首爾大、延世大並沒有細說這一塊,而韓檢的專書也沒有專門提及,因此集合在這本書中學習是最方便的。這些單字也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像是大家愛看的韓綜、韓國漫畫或是韓國人日常生活講話皆使用大量擬聲、擬態語。因此學好「擬聲語、擬態語」不但能增進韓語檢定的實力,在日常的韓語使用,諸如看漫畫、看電視等…更能融入其中。本書挑選出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擬聲、擬態語,讓你以後看綜藝不再只是跟著螢幕中的人一起傻笑,而是一下就GET到韓國人的笑點!將陌生的擬聲、擬態語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豐富韓語語感,講話更生動!
★零負擔,輕鬆學,初級到高級都適用!
全書分為六大章節,每章各有10個小單元,分別由10個關鍵字構成再各自衍生5個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擬聲、擬態語。由於中文的擬聲、擬態語較少,加上不同語言本就難以有百分百對應的中文,因此書中所有擬聲、擬態語皆無對應中文,均以解說搭配例句呈現。除此之外,每個小單元都會提供簡單的填空練習並在下方附上句子翻譯與解答,大家可以依照自己的計畫安排學習進度,真沒時間,有空時看一個小單元也不會有任何負擔。可能有些人會擔心,擬聲、擬態語跟一般單字書不一樣,沒有提供對應的中文該怎麼記憶?請放心,書中每一個擬聲、擬態語都搭配一張插圖,幫助讀者理解該擬聲、擬態語想要表達的感覺和意思。學習時可以先看看單字跟旁邊的解說,然後發揮大家的想像力,將單字與圖片連結起來。如此一來,即使不死記硬背,以後看到該單字,就算說不出所以然來,也能理解詞彙想表達的意思唷!
★每天只要花五分鐘,就能搞定TOPIK必考高頻率擬聲、擬態語。
通常準備韓檢會花兩到三個月的時間,這段時間除了必須大量做題目之外,還要練習作文、背單字、學文法,課業繁重。擬聲、擬態語屬於韓檢必考字彙,礙於少有相對應的中文,理解困難加上中文母語人士不太習慣使用擬聲、擬態語進行表達,導致許多人都不願花心思學習這個部分,覺得投資報酬率不高。本書每個單元只有五個擬聲、擬態語,每天只需花5分鐘,就能學會五個實用詞彙。讓準備TOPIK考試課業繁忙的考生可以花最少的時間得到最佳學習效果,考取好成績。
★QR碼行動學習,隨掃隨聽。一掃下載,沒有網路也能學!
QR碼音檔可隨書中內容掃描聆聽,免按上下鍵搜尋,快速地讓音檔與內容互相搭配。亦可掃描全書MP3下載QR碼,不需註冊會員,或額外安裝自己不熟悉的播放APP才能聽,更省去每次聽音檔都要掃描的麻煩!(註:由於iOS系統對檔案下載的限制,iPhone用戶需升級至iOS 13以上,方可使用全書完整打包下載連結。)
本書特色
從60個關鍵字衍生出300個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擬聲、擬態語
單字+解說+例句+圖解,運用聯想力,輕鬆記憶
一天五個字,不造成學習壓力
單元小練習,檢視自我學習成效
QR碼線上音檔,隨掃隨聽
【目錄】
第1章
UNIT1痛
UNIT2感冒
UNIT3寒冷
UNIT4熱/暖
UNIT5笑
UNIT6哭
UNIT7吃
UNIT8喝
UNIT9睡
UNIT10起/起身
專題1擬聲語+하다、거리다/대다、이다
第2章
UNIT11看
UNIT12說
UNIT13讀/寫
UNIT14走
UNIT15吵鬧
UNIT16開/關
UNIT17見面/分離
UNIT18猶豫/決斷
UNIT19下雨‧下雪
UNIT20滑
專題1韓國與擬聲語規則1
第3章
UNIT21切
UNIT22撞
UNIT23放
UNIT24洗
UNIT25掉落
UNIT26轉
UNIT27燃燒
UNIT28發光
UNIT29 生活
UNIT30記住/忘記
專題3韓國語擬聲語規則2
第4章
UNIT31胖
UNIT32瘦
UNIT33咬
UNIT34憤怒
UNIT35敲打
UNIT36停止
UNIT37坐/站
UNIT38排列
UNIT39急促
UNIT40怠惰/認真
專題4K-POP與擬聲語
第5章
UNIT41光滑/粗糙
UNIT42不均勻
UNIT43柔軟
UNIT44表示口感
UNIT45表示顏色
UNIT46步履蹣跚
UNIT47緊黏在一起
UNIT48流汗
UNIT49爭執
UNIT50聚集/分開
專題5表示動物叫聲的擬聲語
第6章
UNIT51危險
UNIT52感覺好
UNIT53感覺不好
UNIT54忐忑不安
UNIT55摸起來舒服
UNIT56摸起來不舒服
UNIT57有精神/沒精神
UNIT58身體不好
UNIT59紊亂
UNIT60混亂
專題6韓語擬聲語
索引
立即查看
探索感官資料: 深入市場資料科學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針對商品感官屬性的評分資料,介紹分析方法與視覺化討論的技巧。
感官資料有各式各樣的形態,除了量化數字,還有質性文字,本書將以量化數字為主軸,透過多變量方法的應用與視覺化技術,來回答:最受消費者喜歡的是哪些特性?現行商品符合市場需求嗎?
本書寫作為完整的資料導向,涵蓋推薦系統和消費者與專家品鑑兩類資料的形狀與特性,實做上則以R 套件SensoMineR 完成分析為重點。每章開場皆以詳述特定的資料結構為鋪陳,希望透過認識資料(know your data)深入感官資料分析的方法。
第一章是基於消費的採購行為所做的關聯推論,也是第二章品鑑資料的基礎。第三章則是稍微特殊一點的感官資料,也就是對商品屬性的專業品鑑,分別針對專業品鑑者(panelists)和商品的多種屬性作系統性分析。第四、五章為「商品角度的感官評分:單維度以及多重的屬性清單」。最後一章則是分析現今最流行的「按讚」行為,從中分析出消費者的偏好。
【目錄】
序
第一章 推薦演算之一:關聯規則與購物籃分析
第一節 交易記錄資料與基礎測量
第二節 關聯規則演算法之一:Apriori
第三節 其他方法
第二章 推薦演算之二:評分資料分析Real Rating
第一節 Real Rating 資料處理
第二節 協同演算法Collaborative Filtering
第三章 感官資料量化分析:ANOVA 方法
第一節 品鑑者角度的感官品鑑:單維度屬性清單
第二節 ANOVA 之一:使用panelperf()
第三節 ANOVA 之二:使用paneliperf()
第四章 商品角度的感官評分之一:單維度屬性清單
第一節 資料
第二節 主成分方法簡介
第三節 adjmean 的主成分分析
第四節 集群分析方法
第五節 adjmean 的集群分析之一:階層式集群樹狀圖
第六節 adjmean 的集群分析之二:K-means 方法
第五章 商品角度的感官評分之二:屬性的多重清單
第一節 利用MFA 建構商品空間
第二節 從Group 角度的整合與詮釋
第三節 資料練習—酒的感官饗宴
第六章 大家一起來按讚:消費者品鑑
第一節 享樂分數資料分析
第二節 當消費者喜好Liking 遇到專家評分Rating
第三節 消費者接受性分析之一:JAR 資料
第四節 消費者接受性分析之二:IPM 資料
立即查看
臺灣茶葉感官品評實作手冊 (3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飲茶在東方已有五千年歷史,茶葉一般採用感官品評進行品質的分級,即由經過專業訓練的品評人員依靠視覺、嗅覺、味覺,即可判斷茶葉品質好壞。一般而言,只要通過一系列嚴謹的培訓課程及養成,隨時保持良好體能及感官能力的靈敏度,並在一個穩定的環境下,就能夠把茶葉的品質喝出來。茶葉感官品評長期以來都是用來評鑑茶葉品質與分級的重要方法,也是被茶業界所廣泛認同。
【目錄】
01 緒論
02 品評人員的素養、職業道德與倫理
03 感官品評原理
04 茶葉感官品評之相關化學成分
05 茶葉感官品評流程及所需設備
06 茶葉感官品評常用評語及茶類特色介紹
07 茶葉感官品評分級實務操作流程
08 臺灣特色茶風味輪
09 臺灣茶分類分級系統TAGs
附錄一 中華民國茶葉國家標準(CNS179)修訂草案
附錄二 臺灣茶區辦理優良茶比賽對COVID-19(新冠肺炎)因應指引
立即查看
食品感官品評:理論與實務 (3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食品感官品評:理論與實務
ISBN13:9789864306633
出版社:新文京開發出版
作者:劉伯康;莊朝琪
裝訂/頁數:平裝/524頁
規格:26cm*19cm*2.4cm (高/寬/厚)
版次:3
出版日:2020/10/01
中國圖書分類:應用化學分析
內容簡介
食品感官品評對於食品產業的產品開發、產品行銷及品管檢測提供了一個實用、重要且不可取代的評估工具與技術,應用於飲食口味文化、消費者對於食品的選擇與購買行為等問題的探討,都很有助益,實為食品餐飲相關領域的學習者必須學習之重點科目與技能之一。
兩位作者以多年擔任此一課程的教學心得與豐富的實務經驗,編撰本書,提供華文的讀者系統及深入學習科學化的食品感官品評技術,建立有正確、先進與全面的認識並能有效的應用。
本書對於感官品評的理論哲學基礎與實務應用,用深入淺出、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闡述,除了大量使用最新研究及報導、國際標準等重要核心內容以外,並配合豐富的圖表、例題及練習題,讓學習者能利用不同的方式,根據正確的學習順序,一步步的堆疊與累積,對食品感官品評進行全面性的了解與學習。
本書特色
1. 單元設計:
感官科技新知、感官趣聞及品評講座等單元,結合最新發展與實務,幫助不同需求的學習者有效學習。
2. 習題:
作者整理及自創各式考題,協助讀者釐清重點及驗收學習狀況。
3. 理論與實務兼融:
實用專業、完整全面,理論與實務相互結合,讓讀者除了正確灌輸感官品評的知識外,讀者還會正確操作品評技術,解讀與應用品評結果。
4. 東西文化結合:
加入東方文化特色的觀點結合西方科學與邏輯,闡述感官品評技術的哲學思想與發展;從業界實務的角度來說明感官品評技術的核心與操作。
5. 圖表豐富,整理精要:
以不同表頭欄位區分重點,表頭欄位灰底者為基礎概念,初學者必須掌握(適合餐飲科系學生學習);表頭欄位白底者為進階概念,食品科技學生及產業應用者適合研讀。
食品感官品評這門課程,一直缺乏本土教材,許多授課教師不是選用外國原文教材或翻譯書,就是自己搜集資料給學生上課,苦於沒有一本適合本地學生研讀的教科書。本書第一版於2014年10月出版後即廣受歡迎,許多老師採用為教材。
第三版對全書進行完整的資料整合,並新增現今流行的品評技術,包括:(1)介紹差異分析法訊號偵測理論的統計方式:賽斯通模式(Thurstonian model),此為現今感官科學越來越流行且重要的學派;(2) 介紹感官特性動態描述方法,包括以消費者為主要對象,對於時序選擇適合項目法(temporal check-all-that-apply; TCATA)及時序感覺支配法(temporal dominance of sensation; TDS);(3)介紹快速描述分析技術-選擇適合項目法(Check-all-that-apply; CATA),可以取代傳統定量描述分析技術的部分需求,值得推廣導入以中小企業為主的臺灣食品產業。以上新增內容,提供讀者掌握最新的趨勢動向,對現今快速變化之感官科學有一個全面完整的認識,並進一步深入學習與應用。
本書對於初學者或進階學習者都適合,可做為大專餐飲、食品科技等科系「感官品評」課程的教科書,對於業界人士也是極具價值的自學教材及參考工具。各章習題解答收於書末附錄,方便讀者自行檢核學習成果。
目錄
Chapter 01 感官品評定義、歷史與發展
1.1 食品感官品評的定義
1.2 食品感官品評的歷史演進
1.3 結論
Chapter 02 食品感官品評內容架構及其應用
2.1 食品感官品評的內容架構
2.2 食品感官品評的重要性及基本認知
2.3 學習感官品評的相關資源
2.4 食品感官品評的應用範圍
2.5 食品感官品評技術常見錯誤
2.6 結論
Chapter 03 食品感官特性及品評的生理與心理基礎
3.1 食品的基本感官特性與分類
3.2 人類感官的生理基礎
3.3 感官品評的心理基礎
3.4 食品感官特性的交互作用及其應用
3.5 結論
Chapter 04 感官品評環境條件設置原則與品評員類型與培訓
4.1 感官品評的環境設置
4.2試驗區的環境條件
4.3 感官品評室的相關人員設置
4.4 品評員的篩選
4.5 品評員的培訓
4.6 品評方法與品評員人數的關係
Chapter 05 感官品評樣品處理與實驗設計和統計分析原則
5.1 品評時間的考量
5.2 品評樣品製備原則與相關注意事項
5.3 實驗設計
5.4 品評評估單的設計原則
5.5 感官品評數據統計分析原則與方法
5.6 感官品評數據收集方式
5.7 感官品評方法簡介
Chapter 06 差異分析試驗
6.1 差異分析試驗
6.2 差異分析試驗的統計
6.3 差異分析試驗結論
Chapter 07 消費者測試
7.1 消費者接受性:9分法
7.2 消費者接受性:剛剛好法
7.3 消費者喜好性
7.4 消費者研究與市場研究
7.5 結論
Chapter 08 描述分析試驗
8.1 不同描述分析試驗與品評員訓練時間之長短
8.2 定量描述分析的實施步驟
8.3 定量描述分析試驗的統計
8.4 描述分析與多變量分析
8.5 新興的快速描述分析方法
8.6 結論
附錄
附件 01.A 咖啡風味輪中味道描述詞之英翻中
附件 01.B 橄欖油品鑑表
附件 02 隨機號碼表
附件 03 多種比較中的Turkey's HSD(Hone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表:臨界值=0.05
附件 04 多種比較中的Duncan表:臨界值=0.05
附件 05 費氏F值分布表
附件 06 標準常態分布分配表(左尾機率表)
附件 07 卡方分布臨界值表
附件 08 t分布臨界值表(雙側檢驗)
附件 09 順位法中秩序和之間差別的臨界值表(Newell & MacFarlance法)
附件 10 Friedman Test絕對值
附件 11 消費者接受性所需要的品評員數目
附件 12 拉丁方塊矩陣
習題解答
索引
參考資料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