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行為
作 / 譯 者 : 林建煌
I S B N - 13 : 9789574395859
I S B N -
類 別: 消費者行為
版 次: 7 版
年 份: 2022
規 格: 619 頁
出 版 商: 林建煌
內容簡介
您知道您身上的時尚服飾,其實早在兩年前便已經定案了?
您知道您所購買的星巴克咖啡,其實是帶有濃厚的中產階級意義!
《消費者行為》以資訊處理與決策為主軸,分別就消費者內心處理的機制與運作過程,深入且完整的來探討相關的影響因素。為了使理論與實務能緊密結合,全書採用「起鼓響鑼」、「名角登場」及「韻味迴盪」等豐富且多元化的實務案例來探討相關理論,活絡讀者思維,讓理論不再枯燥無趣,實務不再人云亦云。讀完此書,您「真的」可以掌握消費者行為的趨勢,成為「消費者達人」!
目錄
第一篇 消費者行為基礎
第1章 導論
第二篇 消費者的資訊處理與決策
第2章 消費者知覺
第3章 消費者學習
第4章 消費者態度
第5章 消費者決策過程
第三篇 消費者行為的微觀面
第6章 消費者動機
第7章 消費者人格特質、生活型態、價值與人口統計變數
第四篇 消費者行為的宏觀面
第8章 文化
第9章 參考群體
第10章 家庭
第11章 社會階級
第12章 創新擴散與情境因素
第五篇 消費者的溝通
第13章 消費者研究
第14章 消費者溝通
立即查看
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實務/5版 (5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人力資源管理」旨在透過良好的人力資源制度與實務,如人力規劃、任用、培育、運用及留任等,強化人力管理效能,進而提升組織的經營績效,並兼顧不同利害關係人的利益。近年來,國內外政經情勢動盪、企業面臨全球化新環境,加上各項科技創新,人才需求在質與量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另外,人口高齡化與少子化、教育水準普遍提升,對於人才供給也帶來很大的影響。2020年初開始的新冠疫情未歇,也讓很多企業的經營大受影響;而平台經濟、零工經濟的浪潮,則在疫情推波助瀾下,快速興起。這些新舊環境因素都讓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領域大受衝擊,故企業對人力資源專業人才需求也跟著大增。本版的更新圍繞著這些新議題、新挑戰,內容做了相當程度的調整與強化,並添加了許多新的實務案例,協助讀者瞭解新趨勢,也為教師增加了面對新經營環境的教學素材。
本書特色
一、關注理論新觀點:環境變動,學理典範 (paradigms) 轉換間,常有不同的價值主張或新管理思維,本書持續適切補充及強化各項人力資源管理新觀點,讓內容更具前瞻性。
二、回應環境新趨勢:依據章節架構與主題內涵,隨時觀察環境脈動,掌握實務趨勢,以反映台灣企業經營趨勢,與時俱進。
三、更新實務案例:強化各章實務案例,以增加其廣度及深度,幫助讀者學習,以期對人力資源管理相關理論與實務有更深的體會,並收理論與實務結合之效。
四、採用系統化觀點:本書依「系統論」觀點,章節討論主張人力資源管理制度與實務的設計與運作,要能與企業組織的內外在環境及經營策略密切整合,以支持企業長期、整體目標的達成。
【目錄】
立即查看
人力資源管理:新時代的角色與挑戰 (5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人力資源管理:新時代的角色與挑戰5/e
作者:曾光榮、魏鸞瑩、黃金印
出版社:前程
出版日期:2014
條碼:9789865774240
內容簡介
本書理論與實務兼具,融入本土與國際觀點,藉由多元的學習模式,期使讀者獲得最佳人力資源管理之實務知識,並提升人力資源管理之職能。
本書特色
.符合趨勢的企業實例
每章節援引國內外人力資源最佳實務個案,協助讀者融會貫通理論與實務,提升策略思維,並拓展視野。
.豐富實用的工作推演
除人力資源管理相關理論外,本書收納實務操作工具或表格,協助讀者增進人力資源管理之實務能力,達到理論實務化、實務理論化之目的。
.跳脫紙本的專欄說明
本版新增影片類專欄,搭配企業相關的人力資源影片,由企業體經營者或員工現身說法,更能增加專欄的真實感,讓讀者就如親臨事業體現場,獲取更深刻的學習印象。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曾光榮
學歷:英國薩塞斯大學企業管理博士
現職:玄奘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所)副教授兼副校長、終身教育處教育長
經歷:
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課程講座
台灣人力資源發展學會理事
台灣工商管理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所)兼任副教授
景文、嶺東、遠東等科技大學專任副教授兼改制前教務主任
研究領域:人力資源管理、企業分析與診斷
魏鸞瑩
學歷: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人力資源組博士
現職: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助理教授
勞動部勞資爭議仲裁委員
經歷:
工業技術研究院生醫中心人力資源副管理師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動基準諮詢委員(2010-2011)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教務處教學資源中心主任(2011.08-2012.07)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產業個案中心主任(2010.08-2011.09)
工業技術研究院生物醫學工程中心副管理師(2001.06-2002.09)
證照:中華民國技術士就業服務乙級(編號195-003879)
研究領域:人力資源管理與發展、組織理論與變革、質化研究方法
黃金印
學歷:美國林登伍德大學企業管理碩士
現職:景文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副教授
經歷:景文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系主任
目錄
第 1 章 人力資源管理導論
第 2 章 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
第 3 章 工作設計與分析
第 4 章 人力資源規劃
第 5 章 招募甄選與任用
第 6 章 人員遷調與縮減
第 7 章 教育訓練
第 8 章 管理發展
第 9 章 績效管理
第10章 薪資管理與激勵
第11章 生涯規劃
第12章 員工福利
第13章 職業安全衛生、員工健康與壓力管理
第14章 勞資關係
第15章 國際人力資源管理
第16章 人力資源管理未來趨勢
立即查看
人力資源管理:企業實務導向與本土個案實例 (5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一、人力資源管理角色日益吃重
在企業組織內部裡,人力資源部門的功能與角色日益吃重。在過去,人力資源部門配屬在管理部門內,但這幾年來,已被獨立成為人力資源部,人員的編製也日益增加,而其負責的工作也逐漸深化及多元化。而且,人力資源管理最近也被冠上策略性的字眼,稱為「策略人力資源的經營與管理」。理由很簡單,因為企業競爭力的總根源與總基礎,主要奠基於「人才」,一個卓越團隊的「人才」所匯聚的強而有力的組織陣容。沒有了優秀人才團隊,那麼公司組織就是一個空架子而已。
但是問題在於,各企業對「人才」的爭取、招募或挖角,競爭非常激烈,甚至很多大老闆,都親自跑到各大學、各研究所去招募新進人員的新生力軍。可見人才是多麼受到重視的一件事。聽說台大、交大、清大等電子、電機、資訊、資工等碩士班的學生,在畢業之前已經有好幾個高科技公司的職缺等著他們;一場「高級人才爭奪戰」已然啟幕。
二、本書有以下三點特色,值得加以說明
1.以企業實務為導向的撰寫風格
本書雖然有理論內容的重點陳述,但作者認為對絕大多數大學生而言,講解太深奧的人事理論內容有些枯燥乏味,因此本書取消了國外人力資源大師的純理論內容,這部分內容適合在人資研究所碩士班的課程。而本書的撰寫風格,則絕大部分以企業實務案例為導向,陳述簡單的理論架構及內容項目,而重心則放在人資的實務觀點上。這樣比較適合各大學或各商業技術學院的大學生來閱讀使用。
2.本書以提綱挈領方式加以表現
本書內容未見冗長的描述文字,而儘量以標題化、綱要化、圖示化方式,讓同學們能夠抓到這一頁的重點為何,方便同學們整理及收到一目瞭然之效。
3.本書內容尚稱完整周詳,閱讀完之後,對人資的理論及人資的實務,應該會有一個初步的與全方位、豐富的了解及掌握
【目錄】
第一篇 導論
第一章 人力資源管理概論
第二章 人力資源人事部門的主要任務概述
第二篇 人才招募與任用
第三章 人才招募與任用
第四章 工作分析與工作評價
第三篇 訓練、升遷、能力開發、組織學習與考績
第五章 員工教育訓練企劃
第六章 以「能力本位」的人力資源管理
第七章 人事晉升調派、降職與資遣
第八章 人力派遣概述
第九章 考績(績效評估)
第十章 組織學習與創新
第十一章 員工懲戒與員工申訴
第四篇 薪酬、福利與激勵
第十二章 激勵(Motivation)理論
第十三章 薪資、獎酬與福利
第五篇 長期人力資源規劃與員工管理發展
第十四章 長期人力資源規劃
第十五章 員工管理發展
第十六章 工作生活品質與員工前程規劃
第六篇 勞資關係
第十七章 勞資關係
第七篇 其他重要人事議題
第十八章 國際人力資源管理概述
第十九章 相關政府勞動法規
立即查看
公共人力資源管理暨現行考銓制度申論教戰手冊 (4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書籍介紹
本書專為企圖全面提升自己申論寫作與答題能力的人事行政考生所設計,全書符合最新的命題趨勢,且擬答之內容突破傳統法條背誦框架。
歷經國考考科的變革,「現行考銓制度」已經變成是高考(三等)考試的專業科目。不過,命題大綱並沒有變動,也代表著他依然是結合理論與政策的「實用科目」。顧及到「公共人力資源管理」目前命題範圍仍呈現高度不穩定性,所以持續沿用「現行考銓制度」的命題大綱架構當配置考點的「底盤」,希望讓考生在備考這條路上,走得更加安全穩固。換言之,用一本書準備兩個科目,希望幫助考生達到「一兼二顧」的雙重效果。
本次改版新增113年國考試題及詳解,為認真備考的讀者們答題解惑。本書特色如下:
一、命題重點白話文
將過去10年考古題歸納為「50個考點」,按點剖析;說明歸納該考點的理由、出現的次數,以及考點應注意的命題與理解方向等。
二、題型分類與「題目考什麼?」
說明每個題型的答題要領,以及所設計的重要學理基礎、制度內涵與延伸概念等;幫助考生按進度複習又兼顧深入指導論述技巧。
三、「解題示範」及全仿真解題示範
本書的解題示範大多以「多寫」為原則,希望讀者在練習時一併累積足夠的詞彙能量,以利於應考時靈光乍現,下筆有如神助;而「全仿真解題示範」是希望滿足多數考生「複製貼上」的需求,也是告訴讀者「考場上寫這樣就夠了」,但是本書中不會太常出現。
四、解題策略分析
多年考輔工作的經驗告訴作者,真正有實力的考生是見招拆招的考生;作者試圖透過這本書,傳達面對題目時的答題思考架構。由於「申論題沒有標準答案」,藉由「解題策略分析」協助讀者思考如何寫出更好的內容;「洞悉為何,迎接任何」,未來在考場上就能自在從容審地視各種陌生問題,別人越不會的,越是你取得高分的機會。
五、老師碎念
作者的碎念,主要是一些想告訴讀者的貼心小叮嚀。
【目錄】
壹 考銓制度概論
考點1 公共人力資源管理與人事行政
考點2 文官制度與民主治理
考點3 代表性官僚、平等就業機會及工作人力多樣化
考點4 公共人事資源管理體系
考點5 人事一條鞭管理體系與策略性公共人力資源管理
考點6 人事分類制度
考點7 政府的人力資源組合
考點8 政務人員與常務人員
考點9 契約及彈性用人
貳 人才規劃與選拔
考點10 國家考試種類與應考資格及測驗方法
考點11 考選原則與考用合一
考點12 政府人力資源招募遴選政策
考點13 考選制度重要議題
參 人才任用與陞遷
考點14 任用的原則與學理
考點15 任用的程序
考點16 任用的資格與審查
考點17 任用的限制與調任
考點18 陞遷的原則與程序
考點19 人員陞遷遴補實務
考點20 任用陞遷制度與政府人力招募配置的重要議題
肆 人才激勵與維護
考點21 考績的理論與種類
考點22 考績的程序與結果
考點23 考績制度的議題與修正
考點24 待遇及激勵理論的原則與理論
考點25 公務人員俸給內涵與獎金
考點26 給與工作實務
考點27 待遇制度議題
考點28 退休制度的理論
考點29 退休、資遣、撫卹的種類與條件
考點30 辦理退撫業務應注意事項
考點31 退撫制度改革與重要議題
考點32 個人專戶退撫儲金制
考點33 權利保障事項
考點34 保障事件與救濟
考點35 公務人員勞動結社權
考點36 保障制度的議題
伍 人才培育與發展
考點37 訓練、進修與終身學習制度
考點38 撰寫訓練計畫
考點39 強化訓練發展的議題與策略
陸 服務倫理與考銓制度相關議題
考點40 懲戒制度的修正與種類
考點41 停職議題
考點42 懲戒與懲處
考點43 行政中立的原則
考點44 行政中立的政治行為規範
考點45 服務倫理與義務
考點46 經商、兼職及旋轉門規範
考點47 利益衝突迴避
考點48 公務倫理議題
考點49 友善工作職場及少子女化的挑戰
考點50 數位治理與人力資源管理
附錄 觀念補充:實例解題技巧說明
立即查看
人力資源管理:基礎與應用 (4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現代企業環境既複雜又變動快速,使得人員管理 (people management) 議題更形重要。人力資源管理旨在透過相關的管理政策、流程及實務作為,強化組織中人力的取得與運用,使企業更有競爭力,並讓工作者獲得更好的報酬和福祉。近年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領域發展迅速,從「人事行政」、「人力資源管理」、「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到近期的「利害關係人導向的人力資源管理」等階段演進,已逐漸成為企業中最重要的管理功能之一。觀諸全球卓越企業,除擁有強大的人才與團隊之外,也必須建立良好的人力資源管理政策與制度。本書架構與內容是專為大學院校教學而設計,也可以提供企業界專業工作者自學使用。藉由深入學習本書的內容,將有助於學校與企業界養成專業人力資源管理的人才。
本書特色:
一、架構清晰,強化系統思維:本書力求架構清楚,各章節主題明確;說理精簡切題,並強調系統觀點,希望有助於學習者建立正確的觀念,更快速強化專業能力。
二、回應環境,關注實務趨勢:產業環境變遷快速,人力資源管理實務也日益複雜,本書配合環境變化持續補實或修訂內容,使其更符合大專院校學生及實務工作者的學習需求。
三、更新案例,帶動實務討論:本書掌握選才、育才、用才、晉才及留才等各項實務運作,持續更新實務案例;另外,各章新增「實務/觀念快遞」單元內容,讓學習者掌握最新專業資訊。
四、名家執筆,深化學習:本書特邀國內五位人力資源領域的專業教授執筆,除了能梳理理論脈絡,也掌握產業實務趨勢,有利深化學習。
【目錄】
第一篇 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
第1章 現代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
第2章 企業環境與人力資源管理
第3章 經營策略與人力資源管理
第二篇 人力招募與遴選
第4章 企業發展與人力資源規劃
第5章 工作分析與人力招募活動
第6章 人力甄選與測試面談作業
第三篇 人才培育與發展
第7章 企業員工訓練與才能發展
第8章 員工績效評估與績效管理
第9章 員工職涯發展與職涯管理
第四篇 薪酬管理與福利
第10章 有效薪資設計與薪資管理
第11章 激勵制度設計與實務運作
第12章 員工福利計劃與服務措施
第五篇 特殊議題與展望
第13章 企業倫理與職業倫理議題
第14章 企業勞資關係與爭議處理
第15章 人力資源管理之未來發展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