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權交易:使用Python語言(附光碟)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立即查看
烘焙•料理不藏私──歐式麵包/台灣美食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兩位作者均為不遺餘力培育優秀餐飲人才的優秀教師,且從事餐飲業多年,擁有專業證照,在各大料理賽事中獲得諸多獎項,實務經驗豐富,都是點心烹調烘焙的職人。
全書分為三篇:第一篇帶領認識材料、器具;第二篇教讀者學會歐式麵包實務操作,開頭先教讀者製作法國老麵,接著共有28項歐式麵包食譜;第三篇帶領讀者學習台灣美食小吃的做法,共有28項美食小吃食譜。
書中示範操作的各種歐式麵包與台灣美食食譜,都經過是作者群依據現今的產業發展、了解市場需求後精挑細選,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從食材備料到製作步驟詳細解說,引導讀者一步一步的學習製作、料理。書中穿插延伸問答題,對於未來有規劃創業或想進一步瞭解烹飪知識的讀者,可做延伸探討。問答題旨在引導讀者延伸思考,沒有標準答案,書中不提供解答,出版公司與銷售單位也無法提供解答,選購前請知悉。
本書適合已有烹飪、烘焙基礎者,可增進各種變化口味的方法!
【目錄】
Part 01 認識材料、器具
常用材料認識
常用器具認識
Part 02 歐式麵包
法國老麵作法
1 巧克力生乳菠蘿麵包
2 紅醬脆腸麵包
3 黃金起司玉米麵包
4 櫛瓜肉醬燒麵包
5 明太子法國麵包
6 法國牛奶棒
7 鄉村莓果軟歐麵包
8 芋香核桃麵包
9 歐式核桃麵包
10 黃金紫薯麵包
11 巧克力法國麵包
12 香頌巧克力
13 優格醇奶吐司
14 塔香香腸麵包
15 葡萄酒香蔓越莓
16 酒香青提子麵包
17 茶香柚子麵包
18 茶香核果麵包
19 蒜味起司條
20 手撕吐司
21 美濃麵包
22 草莓戀人
23 鄉村起司核桃麵包
24 蜂蜜核桃麵包
25 佛卡夏
26 蒜香起司燻雞麵包
27 鄉村乳酪蔓越莓
28 手作料理麵包
Part 03 臺灣美食
1 紅燒牛肉麵×手工麵條
2 大腸蚵仔麵線
3 香菇肉羹麵線
4 麻油雞湯麵線
5 當歸鴨麵線
6 鱔魚麵
7 客家粄條
8 元盅雞湯
9 紅蛋雞腿油飯
10 皮蛋瘦肉粥
11 小籠湯包
12 台式割包
13 四囍蒸餃
14 蝦仁蒸餃
15 紅油炒手
16 炸雞捲
17 台式炸雞排
18 台式紅燒肉
19 營養三明治
20 蚵仔煎
21 海陸鮮蔬披薩
22 台式芝麻球
23 豆沙壽桃
24 造型花捲
25 銀絲卷
26 黑糖糕
27 地瓜球
28 炸雙胞胎
立即查看
歐陽式吞嚥戰鬥營手冊-ODBC秘笈大全(2022版)(Ouyoung Dysphagia Boot Camp-Team Approach)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歐陽式吞嚥訓練戰鬥營:手冊ODBC祕笈大全
ISBN13:9789864471188
出版社:華騰文化
作者:歐陽來祥
裝訂/頁數:平裝/96頁
規格:30cm*21cm*0.8cm (高/寬/厚)
版次:1
出版日:2018/11/01
中文圖書分類:消化系統疾病
內容簡介
不只是一本教好教滿的教科書,更是一本隨手即用的工具書!
來場頭腦風暴,一起顛覆對傳統吞嚥治療的想像吧!歡迎來到以運動理論為基礎的ODBC新世界!書中將公開歐陽老師自創獨家手法,以密集安打式的吞嚥訓練方式,快速且有效地增進個案的吞嚥功能!內容包含吞嚥床邊評估、改良式鋇劑吞嚥檢查,以及近來美國臨床經常使用的吞嚥訓練工具(EMST、IOPI)與喉部操作手法(LM)。本書以照片、表格及步驟說明方式呈現,容易學習、輕鬆上手,還附贈豐富的評估及衛教表單供語言治療師臨床使用。
目錄
秘笈一 腦神經與吞嚥功能動作檢查表
秘笈二 臨床吞嚥評估表
秘笈三 食物進入肺部量表(Penetration Aspiration Scale)
秘笈四 美國語言治療協會制定的吞嚥困難評定量表(吞嚥障礙程度分級)
秘笈五 功能性由口進食量表(Functional Oral Intake Scale, FOIS)
秘笈六 食物階級表(Food Hierarchy)
秘笈七 視覺類比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秘笈八 歐陽式吞嚥訓練戰鬥營(Ouyoung Dysphagia Boot Camp, ODBC)
秘笈九 歐陽式吞嚥訓練戰鬥營記錄表
秘笈十 口腔及口腔準備期吞嚥運動—下顎
秘笈十一 口腔及口腔準備期吞嚥運動—嘴唇
秘笈十二 口腔及口腔準備期吞嚥運動—臉頰
秘笈十三 口腔及口腔準備期吞嚥運動—舌頭
秘笈十四 咽喉期吞嚥運動—軟顎
秘笈十五 咽喉期吞嚥運動—咽部
秘笈十六 咽喉期吞嚥運動—聲門(聲帶)
秘笈十七 咽喉期吞嚥運動—喉部
秘笈十八 深咽神經肌肉刺激術(Deep Pharyngeal Neuromuscular Stimulation, DPNS)
秘笈十九 喉部操作手法(Laryngeal Manipulation, LM)
秘笈二十 提升由口進食能力-從無法進食至由口進食
秘笈二十一 吞嚥治療方法衛教單張
立即查看
研究所講重點【工程數學新視野-微分方程式(下)】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講重點系列帶你制霸考科】
刷考古題之前先讀懂這一本!
面對考試不僅要會解題,更要有紮實基本功!
★ 匯集補教名師多年教學經驗
★ 章節編排由淺入深、吸收效率倍增
★ 收錄各類經典題型、搭配詳解一點就通
這樣的你適合這本書:
☆ 新手入門
☆ 加強觀念
☆ 考前重點複習
☆ 專業進修
你值得優質的書籍 這本書陪你一起成長!
【講重點×試題大補帖必勝組合】
講重點系列觀念解析 + 試題大補帖刷題練習
大碩教育提供你全方面的備考戰術!
初階入門、加強複習都適用!
★兩種系列一起閱讀 離上榜之路更近一步★
本書內容既有廣度跟深度,除保留原文的專有名詞以避免翻譯的差異外,內文大多採中文說明,部分重要概念除內文說明,另在YouTube平台提供數位教學頻道【歐大亮 Ohda】,讀者可以配合此書學習。
本書也提供了很多的例題,讀者就可以依照所了解的內容練習刷題,在解例題時,如果遇到困難先不要急著看答案,可以先拿出相關的定義或是定理參考,並且搭配作者在youtube的教學影片,讀者可利用QR code所提供的連結,嘗試解題和練習來加強觀念,影片會不定期的更新,請讀者隨時可以關注頻道更新。
本書適合研究所入學以及研究,其特點如下:
1.筆者將微分方程式分成兩個部份, 一為起始值問題(IVP),討論常微分方程式(ODE)以及特徵理論;二為邊界值問題(BVP),以特徵理論為核心,延伸至Fourier與Laplace分析,進而求解偏微分方程式(PDE)。
2.強調微分方程式的連貫性,讓讀者從淺至深輕鬆學習微分方程式。對於讀者,不論是考試或是研究上都能有很大的助益。
【目錄】
第5章 傅立葉分析
5-0 基本函數
5-1 傅立葉級數Fourier Series and Complex Fourier Series
5-2 Fourier Series半幅展開及1/4幅展開
5-3 傅立葉積分Fourier Integral
5-4 傅立葉轉換Fourier Transform
5-5 傅立葉轉換的性質與重要函數
5-6 解常微分方程式之應用
第6章 Laplace分析
6-0 Laplace Transform的由來
6-1 Laplace Transform的極限與兩大存在理論
6-2 基本函數的Laplace Transform
6-3 Laplace Transform基本性質
6-4 週期函數之Laplace Transform與Fourier Transform
6-5 迴旋積分定理(Convolution Theorem)
6-6 Laplace反轉換進階方法
6-7 特殊函數之Laplace Transform
6-8 解積分方程式
6-9 Laplace Transform解ODE
第7章 偏微分方程式
7-1 一階PDE(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f First Order)
7-2 二階PDE(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f Second Order)
7-3 熱傳方程式(Heat Equation)
7-4 波動方程式(Wave Equation)
7-5 拉普拉斯方程式(Laplace’s Equation)
7-6 其餘座標系統
7-7 積分轉換求解PDE
立即查看
建立演進式系統架構|支援常態性的變更 第二版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讓架構師了解如何將系統架構視為靈活的推進器,以因應快速變化的需求。
提供最新技術、知識和訣竅,以確保軟體架構敏捷且跟上時代變遷。
「隨著對軟體能做什麼的期望加速改變,我們必須想方設法演化我們的架構,以適應這一事實。這本手冊將幫助你了解如何將系統架構視為可塑的推進器,而非難以撼動的障礙。」
—Sam Newman
架構師,《Building Microservices》作者
「本書第二版將為你提供最新的技術、知識和訣竅,以確保軟體架構足夠敏捷,能夠跟上不斷的變化。」
—Mark Richards
developertoarchitect.com
隨著新工具、框架、技術和典範的不斷湧現,軟體開發生態系統也在持續變動。僅在過去五年間,軟體開發核心工程實踐方面的逐步進展就促使業界認識到架構本身也必須演化才能滿足不停變化的使用者需求。在這個全面更新的版本中,作者Neal Ford、Rebecca Parsons、Patrick Kua和Pramod Sadalage提供現實世界中的案例研究,其中考量到了近來對軟體開發的演化日益增長的支援。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
‧機制:第一部包括了定義演化式架構機制的章節,說明團隊如何使用技術和工具來建置適應性函數、部署管線,以及其他用來治理和演化軟體專案的機制。
‧結構:第二部涵蓋的架構風格和設計原則針對耦合、重複使用,以及為了實現更乾淨俐落的長期演化而必須考慮的其他結構因素。
‧影響:第三部則探討第一部介紹的工程實務做法與第二部分的結構考量之間的交集。
【目錄】
第一版推薦序
第二版推薦序
前言
第一部分 機制
第一章 軟體架構的演化
軟體演化所面臨的挑戰
演化式架構
當一切都在不斷變化,如何實現長期規劃?
架構建立好之後,如何避免其隨時間而衰退?
為何是演化式的?
總結
第二章 適應性函數
什麼是適應性函數?
分類
適應性函數由誰撰寫?
我的適應性函數測試框架在哪裡?
結果vs.實作
總結
第三章 工程化漸進式變更
漸進式變更
總結
第四章 自動化架構治理
將適應性函數用於架構治理
基於程式碼的適應性函數
一站式工具
整合架構
DevOps
企業架構
適應性函數作為一種檢查表而非懲罰工具
以文件記錄說明適應性函數
總結
第二部分 結構
第五章 演化式架構拓撲
可演化的架構結構
架構量子與細緻度
契約
重用模式
總結
第六章 演化式資料
演化式資料庫設計
不適當的資料纏結
從原生到適應性函數
總結
第三部分 影響
第七章 建立可演化的架構
演化式架構的原則
機制
綠地專案
翻新現有架構
遷移架構
建置演化式架構指導方針
適應性函式驅動的架構
總結
第八章 演化式架構的陷阱與反模式
技術架構
漸進式變更
業務考量
總結
第九章 將演化架構付諸實踐
組織因素
商業案例
建置企業適應性函數
從何處開始?
未來狀態?
為何(或為何不)?
總結
索引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