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研究方法:設計與分析 作者:郭俊顯(Christensen) 出版社:雙葉 出版日期:2019/01/11 ISBN:9789579096331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內各國私立大學普遍採用的「心理學實驗法」教科書,適用心理系修習「心理學實驗法」、「研究方法」或「社會科學研究法」等課程之學生、亦適用於非心理系本科系之心理學研究所碩士班學生,或是其他對心理學實驗法有興趣之學生。 本書章節架構之安排,及內容的寫作風格,具有合理的邏輯性,且作者的說明淺顯易懂,亦採用相當多適合的例子進行說明,除了適合尚未具備堅實心理學知識基礎的大二學生,對非本科系的學生也極易閱讀,可以作為自學的書籍。 本書特色 概念構圖:利用心理學的知識協助學生學習心理學相關知識,每章一開始,用「概念圖」來協助學生對該章內容產生整體知識架構。 章節架構:本書強調知識的架構與邏輯,除了透過適當的章節安排,每章內容均與其他章節產生連結。學生可據此學習到有架構邏輯的知識,而非零散的知識內容。 自學資源:提供多樣的自學資源,特別是每章學習主題的相關網站,提供相關資料或提供實作練習的機會,可以增加學生相關的知識基礎。 資訊完整:除了實驗法,也說明質化研究進行方式、統計分析,且以專章進行說明研究完成後如何準備發表結果,讓學生可以輕鬆掌握整套的相關知識內容。 目錄 PART 1 簡介 第01章 科學研究概論 獲取知識的方法 科學 科學研究潛藏的基本假定 科學研究的特徵 理論在科學研究中扮演的角色 科學家在心理學研究中扮演的角色 心理學研究的目的 偽科學 第02章 研究取向與資料蒐集 量化研究的變項 實驗研究 心理學實驗 實驗研究情境 非實驗量化研究 質化研究 資料蒐集的主要方法 PART 2 研究的計劃歷程 第03章 問題的確認與假設的形成 研究構想的來源 研究構想的偏頗 無法進行科學探討的構想 文獻回顧 研究的可行性 研究問題的形成 假設的形成 第04章 倫理 研究倫理:它們是什麼 倫理兩難 倫理指導方針 美國心理學會的研究倫理標準 執行研究時需考慮的倫理議題 以電子媒介進行研究的倫理議題 準備研究報告的倫理議題 動物(非人類)研究的倫理 使用動物的安全防護 動物研究指導方針 PART 3 研究的基礎 第05章 測量變項與抽樣 定義測量 測量的量尺 良好測量的心理計量特性 使用信度與效度資訊 測驗訊息的來源 抽樣方法 抽樣使用的專有名詞 隨機抽樣技術 非隨機抽樣技術 隨機選取與隨機分派 使用隨機抽樣時,決定樣本大小 質化研究的抽樣 第06章 研究效度 四種主要效度類型的概觀 統計結論效度 建構效度 內在效度 外在效度 內在效度與外在效度之間的關係 PART 4 實驗方法 第07章 實驗研究的控制技術 實驗隨機化開始時使用的控制技術 配對 實驗過程中使用的控制技術 對抗平衡法 控制參與者效應 控制實驗者效應 達成控制的可能性 第08章 實驗研究設計 弱實驗研究設計 強實驗研究設計 參與者間設計 參與者內設計 階層設計 受試者內獨變項的階層設計 混合模式的階層設計 階層設計的優、缺點 如何選擇或建構適當的實驗設計 第09章 進行實驗的程序 機構認可 研究對象 設備與/或儀器 程序 先導研究 第10章 準實驗設計 不對等比較組設計 時間序列設計(Time-Series Design) 迴歸不連續設計 第11章 單一個案研究設計 單一個案研究設計 使用單一個案研究時方法學上的考量 評估改變的標準 競爭假設 PART 5 調查、質化與混合方法研究 第12章 調查研究 何時該進行調查研究 調查研究的步驟 橫斷與縱貫研究設計 選擇蒐集調查資料的方法 調查工具的建構與修改 從母群中選擇你的調查樣本 調查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第13章 質化與混合方法研究 質化研究的主要特徵 質化研究的研究效度 四種質化研究方法 現象學 民族誌 個案研究 紮根理論 混合方法研究 混合方法研究的研究效度 PART 6 分析與解釋資料 第14章 描述統計 描述統計 次數分配 資料的圖示 集中趨勢的測量 變異性的測量 檢驗變項之間的關係 第15章 推論統計 抽樣分配 估計 假設檢定 實務的假設檢定 假設檢定與研究設計 PART 7 撰寫研究報告 第16章 整理研究報告:為口頭發表或出版做準備 APA 格式 研究報告的整理 為出版而投稿的研究報告 在專業研討會上發表研究結果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中文翻譯書】 書名:性格心理學:理論與研究 第三版 原文書名 : Personality Theory & Research 12/E 作者:Pervin/Cervone 翻譯:葉光輝 出版社:雙葉 出版日期:2017/08/31 ISBN:9789865668921 內容簡介 兼顧多元與整合的性格心理學…… 從本書的第一版發行至今已有40個年頭,雖然隨著心理學領域持續進展,書中所介紹的性格理論各有興衰,但它們共同見證了性格研究在心理學領域中得以持續發展的特殊優勢--以「完整的個人」為基本研究單位、為個人心理運作的「個別差異」提供完整理論,成為各種心理學次領域知識的匯聚核心。而Cervone與Pervin兩位作者在最新版中也透過既有的書籍結構編排巧思、各種最新研究成果的添補,繼續呈現出性格心理學與時俱進、跨領域整合的兩大特徵。 性格心理學:理論與研究(三版)作為教學用書,仍承襲先前各版的特色,強調理論與研究間相輔相成的關係,大量運用當代豐富的實徵研究與個案資料,深入介紹了性格心理學界歷來具代表性的理論取向,並藉由各種不同角度或特定研究議題對各理論取向進行分析比較,以凸顯其各自的優勢、侷限與彼此之間的異同,引導讀者能思考多元理論觀點並存的必要性,以及整合的可能性。 目錄 第01章 性格理論:從日常觀察到系統理論 性格理論家的五大目標 為什麼要唸性格心理學 定義性格 性格理論的探問:人的性格由什麼組成、如何運作及行為成因 以科學方式解答性格問題:結構、歷程、發展與治療改變 性格理論的重要議題 評估性格理論 性格心理學理論:簡介 第02章 性格的科學研究 性格心理學的研究資料 研究的目標:信度、效度、倫理行為 三種常用的研究方法 性格理論與性格研究 性格衡鑑及 Jim 的個案 第03章 心理動力論:Freud 的心理分析取向性格理論 Sigmund Freud(1856-1939)生平簡介 Freud 之人性觀 Freud 的性格科學觀 Freud 的心理分析式性格理論 第04章 心理動力論:Freud 理論的應用與評估 心理動力取向之性格衡鑑:投射測驗 心理病理學 心理改變 Jim 的案例 相關理論觀點及晚近發展 理論評價 第05章 現象學理論取向:Carl Rogers 的個人中心性格理論 Carl R. Rogers(1902-1987):生平簡介 Rogers 之人性觀 Rogers 的性格科學觀 Carl Rogers 的性格理論 第06章 Rogers 的現象學理論:應用、相關概念與當代研究 臨床應用 Jim 的案例 相關的理論觀點 相關理論與研究的晚近發展 理論評價 第07章 性格特質論:Allport、Cattell 與 Eysenck 特質論重要學者概覽 特質論之人性觀 特質論之性格科學觀 特質論者共通的基本觀點 Gordon W. Allport(1897-1967)之特質論 確認主要特質相度:因素分析 Raymond B. Cattell(1905-1998)之因素分析特質論 Hans J. Eysenck(1916-1997)的三因素理論 第08章 性格特質論的應用 性格的大五因素模型:研究證據 大五因素論 成長與發展 或許還漏了一個?六因素模型 Jim 的案例 個人與情境之爭論 理論評價 第09章 性格的生理基礎 氣質 演化、演化心理學與性格 基因與性格 心情、情緒與大腦 可塑性:生理歷程是原因也是結果 探討「高階」心理運作功能的神經科學研究 第10章 行為主義及學習取向 行為主義之人性觀 行為主義之性格科學觀 Watson、Pavlov 與古典制約 Skinner 的操作制約理論 理論評價 第11章 認知論取向:George A. Kelly 的個人構念性格理論 George A. Kelly(1905-1966):生平簡介 Kelly 之性格科學觀 Kelly 之人性觀 George A. Kelly 的性格理論 臨床應用 Jim 的案例 相關觀點及近期發展 理論評價 第12章 社會認知論:Bandura 與 Mischel 社會認知論與其他理論之比較 相關學者生平簡介 社會認知論之人性觀 社會認知論之性格科學觀 社會認知取向的性格理論:結構 社會認知的性格理論:歷程 社會認知論對成長、發展之觀點 第13章 社會認知論:應用、相關理論概念與當代研究 性格的認知成分:信念、目標及評估標準 壓力與因應 Jim 的案例 理論評價 主要貢獻與總結 第14章 情境脈絡中的性格:人際關係、文化與生命全程發展 人際關係 面對學業與社交之挑戰:樂觀主義策略及防衛性悲觀 情境脈絡中的性格一致性 社經脈絡下的性格發展 跨生命全程的性格運作 文化中的個人 實務應用脈絡中的性格運作 結語 第15章 評價性格:理論與研究 結構、歷程、發展及治療的改變 Jim 的案例 對性格理論和研究的批判評價 最後總結:理論如同工具箱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變態心理學是整個人類心理探討中最為神祕、引人興趣的領域之一。任何時代總是有些人被認定為失常或瘋狂,但隨著不同的時空背景,不僅精神病態的診斷標準不同,如何對待及治療這些邊緣人士的方式也不同,這表示變態心理學處於不斷的演進中—如DSM版本的持續更新所反映的。 這本《變態心理學》是為了正要邁入高階研究的學生所編寫,它具有一般教科書的特性,提供變態心理學的各種基本理論,也論述精神醫學的應用方法和技術。它應該足以吸引那些想要一窺心理學堂奧的學子,也有助於那些在各式療養機構服務的人員,不論他們題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精神科社工師和護理師,以及醫護技術人員和看護人員。 【目錄】 作者簡介 序言 DSM-5有什麼新規定?—快速指引 第一章 變態心理學:概論與研究方法 第一節 何謂變態行為 第二節 分類與診斷 第三節 文化與變態 第四節 精神疾病的普及率 第五節 變態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第六節 訊息來源 第七節 形成及驗證假設 第八節 相關研究設計 第九節 變態心理學中的實驗法 第二章 變態行為的歷史與當代觀點 第一節 變態行為的歷史觀點 第二節 走向人道主義的途徑 第三節 變態行為的當代觀點 第三章 起因與觀點 第一節 變態行為的起因和風險因素 第二節 理解變態行為起因的幾種觀點 第三節 生物方面的觀點 第四節 心理方面的觀點 第五節 社會方面的觀點 第六節 文化方面的觀點 第四章 臨床衡鑑與診斷 第一節 衡鑑的基本要素 第二節 身體機能的衡鑑 第三節 心理社會的衡鑑 第四節 衡鑑資料的整合 第五節 變態行為的分類 第五章 壓力、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 第一節 什麼是壓力? 第二節 壓力與身體健康 第三節 壓力與免疫系統的運作 第四節 情緒與健康 第五節 壓力相關身體障礙症的治療 第六節 壓力與心理健康 第七節 創傷後壓力症:起因和風險因素 第八節 壓力症的預防與治療 第六章 恐慌、焦慮、強迫及它們的障礙症 第一節 恐懼與焦慮的反應型態 第二節 焦慮症及它們共通性的縱覽 第三節 特定畏懼症 第四節 社交畏懼症 第五節 恐慌症 第六節 廣泛性焦慮症 第七節 強迫症及相關障礙症 第七章 情緒障礙症與自殺 第一節 情緒障礙症:總論 第二節 單相憂鬱症 第三節 單相情緒障礙症的起因 第四節 雙相情緒及其相關障礙症 第五節 雙相情緒障礙症的起因 第六節 影響單相和雙相情緒障礙症的社會文化因素 第七節 治療與結果 第八節 自殺 第九節 自殺預防及干預 第八章 身體症狀障礙症與解離症 第一節 身體症狀及相關障礙症:總論 第二節 身體症狀障礙症 第三節 罹病焦慮症 第四節 轉化症 第五節 人為障礙症 第六節 解離症:總論 第七節 失自我感障礙症∕失現實感障礙症 第八節 解離性失憶症 第九節 解離性身分障礙症 第十節 解離症的文化因素、治療及結果 第九章 飲食障礙症與肥胖 第一節 飲食障礙症的臨床層面 第二節 飲食障礙症的風險因素及起因 第三節 飲食障礙症的治療 第四節 肥胖的問題 第五節 肥胖的風險因素及起因 第六節 肥胖的治療 第十章 人格障礙症 第一節 人格障礙症的臨床特徵 第二節 人格障礙症研究上的一些挑戰 第三節 A群人格障礙症 第四節 B群人格障礙症 第五節 C群人格障礙症 第六節 人格障礙症的治療與結果 第十一章 物質相關障礙症 第一節 酒精相關障礙症 第二節 酒精濫用與依賴的起因 第三節 酒精相關障礙症的治療 第四節 藥物濫用與依賴 第五節 鴉片與它的衍生物 第六節 興奮劑 第七節 鎮靜劑 第八節 幻覺劑 第九節 嗜賭症 第十二章 性偏差、性虐待與性功能障礙 第一節 同性戀觀念的演進 第二節 性偏好症 第三節 性別不安 第四節 性虐待 第五節 性功能障礙 第十三章 思覺失調症及其他精神病症 第一節 思覺失調症 第二節 臨床徵候 第三節 其他精神病症 第四節 遺傳和生物的因素 第五節 腦部的結構和功能的異常 第六節 心理社會和文化的因素 第七節 治療與結果 第十四章 認知類障礙症 第一節 成年人的腦部損傷 第二節 譫妄 第三節 認知障礙症 第四節 阿茲海默症 第五節 HIV感染或血管疾病引起的認知障礙症 第六節 失憶症 第七節 涉及頭部損傷的障礙症 第十五章 兒童期與青少年期的障礙症 第一節 兒童和青少年的焦慮及憂鬱 第二節 侵擾行為、衝動控制及行為規範障礙症 第三節 神經發展障礙症 第四節 智能不足 第十六章 心理治療 第一節 治療的概論 第二節 應該採取怎樣的治療途徑? 第三節 治療的心理途徑 第四節 治療的生物途徑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中文書】 書名:心理與教育統計學 作者:林清山 出版社:東華 ISBN:9789576365102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次數分配及圖示法 第三章 集中量數 第四章 變異量數 第五章 相對地位量數 第六章 常態分配 第七章 積差相關 第八章 簡單直線迴歸與預則 第九章 集合、概率和期望值 第十章 推論統計的基本概念 第十一章 一個母數的假設考驗和區間估計 第十二章 兩個母數的假設考驗 第十三章 X2考驗及G2統計法 第十四章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第十五章 多重比較 第十六章 二因子變異數分析 第十七章 三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其他設計 第十八章 趨向分析 第十九章 共變數分析 第二十章 其他重要相關統計法 第二十一章 淨相關、部分相關及多元迴歸分析 第二十二章 一般線性模式在統計下的應用 第二十三章 因素分析 第二十四章 無母數統計考驗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心理測驗學(最新修訂版) 作者:桂冠 出版社:科技圖書 出版日期:2006/09/00 ISBN:9789575519520 內容簡介 心理測驗學在心理學的領域中,是一門方法性的學問,其目的在為個人和群體的各種心理行為的評量,提供科學的法則和工具。它自十九世紀末葉發軔以來,經過近百年來的演進已漸次發展成一相當精深而完整的知識體系,不僅在心理學,而且在一般行為科學的研究上皆有很廣泛的應用。本書之目的即為對此一專門知識做一系統的綜合介紹,葛樹人教授並針對心理測驗最近的發展情況,重新做了一次詳盡的修正,是當前華文相關教材的指標。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發展心理學(共兩冊) ISBN13:9789865840341 出版社:Cengage Learning 作者:David R. Shaffer;Katherine Kipp 譯者:張心戊;林淑玲;李明芝 裝訂/頁數:平裝/936頁 規格:26cm*19cm*4cm (高/寬/厚) 本數:2 版次:2 出版日:2014/02/01 中國圖書分類:兒童心理學 內容簡介 撰寫本書的目的,在使我們對兒童及青少年的發展有最新且完整的輪廓,並據此添加多名發展心理學者提供的最佳理論、研究和實務建議等。本書採用輕鬆、實際的寫作風格,並大量引用問題、想法、概念檢驗及練習來刺激學生的興趣和參與,以此激發學生思考發展心理學迷人的歷程。 新版已全部更新和修訂,以反映發展心理學領域的不斷變化,使本書更能貼近廣大讀者。本書最大特色在於能與讀者對話,而不只是單向的對讀者說話,此外亦能預測讀者的興趣、問題及關注點,將讀者視為學習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使學生在離開課堂後,能明確了解發展心理學的起因與複雜性,並實際應用到許多真實的生活情境。這些實務應用能協助我們扮演好父母、教師、護士、托兒工作者、小兒科醫師、心理學家等角色,或具備其他任何有天可能影響發展中某人的能力。 目錄 上冊 第 1 章 發展心理學的簡介與研究策略 第 2 章 遺傳對發展的影響 第 3 章 產前發展與生產 第 4 章 嬰兒期 第 5 章 生理發展:腦、身體、動作技能和性的發展 第 6 章 認知發展:皮亞傑的理論和維高斯基的社會文化觀點 第 7 章 認知發展:訊息處理觀點 第 8 章 智力:測量心智表現 下冊 第 9 章 語言和溝通技巧的發展 第 10 章 情緒發展、氣質和依附 第 11 章 自我概念的發展 第 12 章 性別差異及性別角色發展 第 13 章 攻擊、利他主義及道德發展 第 14 章 發展的背景環境Ⅰ:家庭 第 15 章 發展的背景環境Ⅱ:同儕、學校與科技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認知心理學:連結心智、研究及日常經驗 Cognitive Psychology: connecting mind, research, and everyday experience 5/E 作者: E. Bruce Goldstein 譯者: 李宏鎰 出版社:雙葉書廊 出版日期:2021/07/23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本書以具體的方式講述認知心理學的故事,幫助讀者理解認知心理學實證研究及原理和日常經驗之間的連結,主要內容包括知覺、注意力、記憶、日常記憶和錯誤記憶、概念知識、視覺心像、語言、問題解決、判斷、決策和推理等。 書中有許多新近研究,知識內容的組織及分類方式也是相當獨到,讀過本書後必感到受用無窮。 實驗內容易於了解:本書不只是說明實驗結果,也盡可能地描述了實驗的設計方式以及參與者的行為,以便讀者了解如何獲知結果;實驗的描述文字亦輔以插圖,在理解上更加容易。 練習題目:每一章都有「自我測試」的練習題,可幫助讀者檢視內容;章末單元「想想看」則可促進讀者進行更深入的思考。 作者介紹 譯者簡介 李宏鎰 現職 中山醫學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神經心理學組)博士 經歷 台灣應用心理學會理事長 中山醫學大學心理學系系主任 中山醫學大學學生輔導中心主任 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目錄 第01章 認知心理學導論 1-1 認知心理學:心智的研究 1-2 放棄心智研究 1-3 心智研究的復興 1-4 認知心理學的演變 1-5 值得省思 第02章 認知神經科學 2-1 分析層次 2-2 神經元:基本原則 2-3 由神經激發的表徵 2-4 定位表徵 2-5 分布式表徵 2-6 神經網絡 2-7 值得省思 第03章 知覺 3-1 知覺的本質 3-2 為什麼設計知覺機器如此困難? 3-3 人類知覺的訊息 3-4 物體知覺的概念 3-5 神經元與環境知識 3-6 知覺與行動:行為 3-7 知覺與行動:生理學 3-8 值得省思:知識、推論與預測 第04章 注意力 4-1 注意力是訊息處理過程 4-2 處理能力和知覺負荷 4-3 掃描場景以引導注意力 4-4 注意力的成果 4-5 分配注意力:我們一次可以關注一件以上的事情嗎? 4-6 分心 4-7 我們不注意時會發生什麼? 4-8 經驗到連貫一致的世界 4-9 值得省思 第05章 短期記憶和工作記憶 5-1 多重記憶模型 5-2 感覺記憶 5-3 短期記憶:儲存 5-4 工作記憶:訊息處理 5-5 工作記憶與大腦 5-6 值得省思:為什麼工作記憶愈多愈好? 第06章 長期記憶:結構 6-1 比較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的歷程 6-2 情節記憶和語意記憶 6-3 回到未來 6-4 程序記憶、促發和制約 6-5 值得省思 第07章 長期記憶:編碼、提取和固化 7-1 編碼:將訊息儲存到長期記憶中 7-2 有效學習 7-3 提取:從記憶中取得訊息 7-4 固化:建立記憶 7-5 再固化:記憶的動態性 7-6 值得省思:認知心理學的其他解釋 第08章 日常記憶和記憶錯誤 8-1 迄今為止討論過的記憶 8-2 自傳記憶:生命中發生的事件 8-3 記憶中的「特殊」事件 8-4 記憶的建構性本質 8-5 錯誤訊息效應 8-6 為生活中的事件創造記憶 8-7 為什麼人會做出錯誤的目擊者證詞? 8-8 值得省思 第09章 概念知識 概念和類別的基本屬性 9-1 如何將物體分類? 9-2 有心理上的「基本層級」類別嗎? 分類的網絡模型 9-3 表徵類別之間的關係:語意網絡取向 9-4 連結論取向 如何在大腦內表徵概念 9-5 大腦如何表徵概念的四個取向? 9-6 值得省思:樞紐和輪輻模型 第10章 視覺心像 10-1 心理學史上的心像 10-2 心像和知覺是否共享機制? 10-3 心像與大腦 10-4 使用心像改善記憶 10-5 值得省思 第11章 語言 11-1 什麼是語言? 11-2 理解字詞:複雜性 11-3 理解模稜兩可的字詞 11-4 理解句子 11-5 理解文章和故事 11-6 進行對話 11-7 值得省思 第12章 問題解決與創造力 12-1 有什麼問題? 12-2 格式塔取向 12-3 訊息處理取向 12-4 使用類比解決問題 12-5 專家如何解決問題? 12-6 創造性的問題解決 12-7 創造力與大腦 12-8 值得省思 第13章 判斷、決策和推理 13-1 歸納推理:根據觀察判斷 13-2 演繹推理:三段論和邏輯 13-3 做決策:在替代方案之間進行選擇 13-4 值得省思 13-5 後記:Donders 返回現代 詳細資料 ISBN:9789579282925 規格:平裝 / 544頁 / 17 x 23 x 2.7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社會與心理類> 心理> 一般心理學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本版在精神疾病的診斷、病理及治療上都依據最新的研究及資訊做了更新。依據 2022 年《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文本修訂本(DSM-5-TR)的精神疾病分類為基礎,介紹各種精神疾病臨床描述及病症,並且以綜合的觀點整合各個精神疾病的生物、認知、行為和社會情感的最新研究,呈現出心理病理學的病因和最有效的心理及生物療法。本書著重研究和臨床應用之間的平衡,讀者可以同時深入了解臨床工作者和科學家每天面臨的複雜挑戰。 資料的整合及撰寫的方式更能帶動思考及學習: 1. 依據 DSM-5-TR 及研究修訂各個精神疾病的病症及病因:例如,用「對比迴避模式」解釋為什麼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擔憂;用「海馬迴的活性、大小,以及大腦區域之間的連結」詮釋創傷後壓力症的神經生物因子。 2. 以研究證據的新發現重新整合生物、心理及社會的病因:例如,憂鬱的研究顯示,早期的逆境會影響負向認知風格、皮質醇水準、關鍵神經區域的活動,以及多巴胺和血清素系統的功能。 3. 依據療效研究更新心理及生物治療:例如,創傷後壓力症暴露療法的輔助療法包括更直接地關注認知、情緒調節訓練和眼球運動;有關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治療憂鬱症、思覺失調症等新資訊。 【目錄】 第01章 緒論與歷史回顧 精神疾病與汙名化 精神疾病的定義 心理病理學的早期歷史 當代觀點的歷史前因 我們從歷史中學習到了什麼? 心理健康專業 第02章 心理病理學的目前趨勢 遺傳的影響 神經科學的影響 認知行為的影響 社會情緒的影響 第03章 診斷與衡鑑 診斷與衡鑑的基石:信度與效度 診斷 心理衡鑑 神經生物衡鑑 文化、種族的多樣性與衡鑑 第04章 心理病理學的研究方法 科學、理論與假說 心理病理學的研究方法 實驗研究法的例子:治療結果研究 在心理病理學研究中的類比法 多重研究結果的整合 第05章 情緒障礙症 憂鬱症的臨床描述與流行病學 雙相情緒障礙症的臨床描述與流行病學 情緒障礙症的病因 情緒障礙症的治療 自殺 第06章 焦慮症 焦慮與恐懼的情緒 焦慮症的臨床描述 焦慮症的性別與社會文化因子 焦慮症的共同影響 各個特定焦慮症的病因 焦慮症的治療 第07章 強迫症及相關障礙症,與創傷及壓力相關障礙症 強迫症及相關障礙症的臨床描述與流行病學 強迫症及相關障礙症的病因 強迫症及相關障礙症的治療 創傷後壓力症與急性壓力症的臨床描述及盛行率 創傷後壓力症的病因 創傷後壓力症與急性壓力症的治療 第08章 「解離症」與「身體症狀及相關障礙症」 解離症的臨床描述與流行病學 解離症的病因 解離症的治療 身體症狀及相關障礙症的臨床描述 身體症狀及相關障礙症的病因 身體症狀及相關障礙症的治療 第09章 思覺失調症 思覺失調症的臨床描述 思覺失調症的病因 思覺失調症的治療 第10章 物質使用障礙症 概述:物質使用的數量 臨床描述:酒精、香菸與大麻使用障礙症 臨床描述:鴉片劑、興奮劑與其他藥物使用障礙症 物質使用障礙症的病因 物質使用障礙症的治療 預防物質使用障礙症 第11章 飲食障礙症 飲食障礙症的臨床描述 飲食障礙症的病因 飲食障礙症的治療 第12章 性障礙症 性常模與性行為 性功能障礙的臨床描述 性功能障礙的病因 性功能障礙的治療 性偏好症的臨床描述 性偏好症的病因 性偏好症的治療與社區預防 第13章 兒童期障礙症 兒童期障礙症的分類與診斷 外化行為障礙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與行為規範障礙症 內化行為障礙症:憂鬱症與焦慮症 特定學習障礙症與智能不足 自閉症類群障礙症 第14章 老年生活與認知類障礙症 老化:迷思、議題與方法 老年期的精神疾病 失智症 譫妄 第15章 人格障礙症 DSM-5-TR 的分類取向 DSM-5-TR 對人格障礙症的替代模式 跨人格障礙症的共同風險因子 奇特/古怪類群的臨床描述與病因 戲劇性/不穩定類群的臨床描述與病因 焦慮/恐懼類群的臨床描述與病因 人格障礙症的治療 第16章 法律與倫理議題 刑事安置 受審能力 心神喪失、智能不足與死刑 民事安置 治療與研究面臨的倫理困境 第01章 緒論與歷史回顧 精神疾病與汙名化 精神疾病的定義 心理病理學的早期歷史 當代觀點的歷史前因 我們從歷史中學習到了什麼? 心理健康專業 第02章 心理病理學的目前趨勢 遺傳的影響 神經科學的影響 認知行為的影響 社會情緒的影響 第03章 診斷與衡鑑 診斷與衡鑑的基石:信度與效度 診斷 心理衡鑑 神經生物衡鑑 文化、種族的多樣性與衡鑑 第04章 心理病理學的研究方法 科學、理論與假說 心理病理學的研究方法 實驗研究法的例子:治療結果研究 在心理病理學研究中的類比法 多重研究結果的整合 第05章 情緒障礙症 憂鬱症的臨床描述與流行病學 雙相情緒障礙症的臨床描述與流行病學 情緒障礙症的病因 情緒障礙症的治療 自殺 第06章 焦慮症 焦慮與恐懼的情緒 焦慮症的臨床描述 焦慮症的性別與社會文化因子 焦慮症的共同影響 各個特定焦慮症的病因 焦慮症的治療 第07章 強迫症及相關障礙症,與創傷及壓力相關障礙症 強迫症及相關障礙症的臨床描述與流行病學 強迫症及相關障礙症的病因 強迫症及相關障礙症的治療 創傷後壓力症與急性壓力症的臨床描述及盛行率 創傷後壓力症的病因 創傷後壓力症與急性壓力症的治療 第08章 「解離症」與「身體症狀及相關障礙症」 解離症的臨床描述與流行病學 解離症的病因 解離症的治療 身體症狀及相關障礙症的臨床描述 身體症狀及相關障礙症的病因 身體症狀及相關障礙症的治療 第09章 思覺失調症 思覺失調症的臨床描述 思覺失調症的病因 思覺失調症的治療 第10章 物質使用障礙症 概述:物質使用的數量 臨床描述:酒精、香菸與大麻使用障礙症 臨床描述:鴉片劑、興奮劑與其他藥物使用障礙症 物質使用障礙症的病因 物質使用障礙症的治療 預防物質使用障礙症 第11章 飲食障礙症 飲食障礙症的臨床描述 飲食障礙症的病因 飲食障礙症的治療 第12章 性障礙症 性常模與性行為 性功能障礙的臨床描述 性功能障礙的病因 性功能障礙的治療 性偏好症的臨床描述 性偏好症的病因 性偏好症的治療與社區預防 第13章 兒童期障礙症 兒童期障礙症的分類與診斷 外化行為障礙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與行為規範障礙症 內化行為障礙症:憂鬱症與焦慮症 特定學習障礙症與智能不足 自閉症類群障礙症 第14章 老年生活與認知類障礙症 老化:迷思、議題與方法 老年期的精神疾病 失智症 譫妄 第15章 人格障礙症 DSM-5-TR 的分類取向 DSM-5-TR 對人格障礙症的替代模式 跨人格障礙症的共同風險因子 奇特/古怪類群的臨床描述與病因 戲劇性/不穩定類群的臨床描述與病因 焦慮/恐懼類群的臨床描述與病因 人格障礙症的治療 第16章 法律與倫理議題 刑事安置 受審能力 心神喪失、智能不足與死刑 民事安置 治療與研究面臨的倫理困境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Kantowitz, Roediger, and Elmes, all prominent researchers, take an example-based approach to the fundamentals of research methodology. The book is organized by topic--such as research in human factors, learning,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and the authors discuss and clarify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context of actual research conducted in these specific areas. This unique feature helps readers connect the concepts of sound methodology with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Carefully selected real-world examples allow readers to see for themselves the issues and problems that can occur in conducting research. More importantly, readers develop a sense of how to anticipate and adjust for problems in their own research. 【目錄】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中文翻譯書】 書名:普通心理學 二版 原文書名:Pathways to Psychology 2/e 原文作者:Robert J. Sternberg 中文譯者:黎士鳴 出版日期:2016/04/06 ISBN:9789865632663 內容簡介 心理學是一門了解自己與實踐生活的學科,透過作者Sternberg多樣化與應用性的研究思維,以及本次改版落實生活實踐的部分,希望這些簡單的實作練習,可以幫助讀者做中學、學中做,將心理學融入為生活中的一門科學。 本版保留原先版本的主要內容與架構,在資料更新上採用「新知介紹」來補充新近資料與研究發現;「知識的應用」與「自我探索策略」能幫助讀者了解自己,並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另外,每章開頭有「個案研究」,透過實際案例的呈現,讓讀者掌握本章的重點;並且在章後有「個案解決」,使讀者更熟悉該章主題的應用。 目錄 第01章 心理學是什麼? 什麼是心理學? 心理學研究的目的為何? 研究心理學時必須有理性的思考 心理學家如何做研究? 心理學家如何決定事件的因果關係? 心理學家須面對什麼樣的倫理議題? 心理學如何成為一門科學? 二十世紀心理學的主流觀點是什麼? 第02章 生物心理學 我們的生物歷史是什麼? 神經系統的結構為何? 訊息如何在神經系統中處理? 內分泌系統如何運作? 大腦的主要結構及功能是什麼? 第03章 感覺與知覺 心理學家如何研究感官系統? 感官系統共有的生物特性 我們如何看東西? 我們如何聽聲音? 我們如何感受到味覺、嗅覺、觸覺、動覺及其他感覺? 我們如何將感覺賦予意義? 我們如何看到這個3D 世界? 第04章 意識 注意力如何運作? 我們有多少意識的層次? 意識狀態改變時發生了什麼事? 當我們睡眠與作夢時發生了什麼事? 當我們靜觀時發生了什麼? 藥物如何誘發不同的意識改變狀態? 第05章 學習 什麼是先備反應? 什麼是古典制約? 什麼是操作制約? 什麼是社會學習? 第06章 記憶 心理學家如何研究記憶? 傳統的記憶觀點 其他記憶的新觀點 訊息如何被收錄、貯存與提取? 我們如何建構自己的記憶? 第07章 思考與語言 什麼是問題解決? 什麼是判斷與決策? 什麼是推理? 什麼是語言? 我們如何獲得語言? 我們如何了解與排列字? 我們如何在社會情境中使用語言? 只有人類懂得使用語言嗎? 第08章 智力與創造力 兩種傳統研究智力的取向 心理學家如何評估智力? 我們如何了解智力的本質? 智力的極端 智力來自遺傳嗎? 智力可以提升嗎? 創造力是什麼?它如何產生? 智慧的發展與歷程 第09章 一生的發展 心理學家觀察到哪些發展的方向? 成熟與學習扮演何種角色? 胎兒如何發展? 嬰兒與幼童如何發展? 兒童如何發展? 青春期與青少年如何發展? 成人與老年如何發展? 第10章 社會心理學 什麼是社會認知? 我們如何形成與改變態度? 什麼是喜歡、愛及人際的吸引? 我們如何在私人關係中溝通? 我們如何在團體中互動? 什麼是遵從、順從與服從? 什麼因素產生利社會行為? 反社會行為 第11章 動機與情緒 早期心理學家如何解釋「動機」? 人類的生理如何影響動機? 心理需求與其他需求如何影響動機? 認知如何影響動機? 人們感受什麼情緒? 心理學家如何了解情緒? 人類如何表達情緒? 第12章 人格心理學 心理動力論對人格的觀點 人本論對人格的觀點 認知-行為論對人格的觀點 特質論對人格的觀點 互動論對人格的觀點 心理學家如何衡鑑人格? 第13章 心理疾患 什麼是異常行為? 人們曾經如何解釋心理疾患? 醫生如何診斷異常行為? 什麼是焦慮症? 什麼是情感性疾患? 什麼是解離性疾患? 什麼是思覺失調症? 什麼是「衝動—控制」疾患? 什麼是人格障礙症? 兒青期疾患 還有哪些心理疾患? 要命的心理困擾:心理學家如何看待自殺? 法律對於異常行為的看法 第14章 心理治療 臨床工作人員如何決定誰需要心理治療? 不同學派對心理治療的取向 個別治療之外的心理治療法 心理治療的成效如何? 心理治療上的一些道德議題 第15章 健康心理學 健康心理學家做什麼? 人們如何透過生活方式來提升健康? 人格和壓力如何影響健康? 人格類型和疾病有何關聯? 我們如何經驗到疼痛? 人們如何與嚴重、慢性的疾病共存?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普通心理學:核心概念 ISBN13:9789866624636 出版社:學富文化 作者:PHILIP G. ZIMBARDO;ROBERT L. JOHNSON;VIVIAN MCCANN 譯者:洪光遠;邱發忠;張文哲等譯 裝訂/頁數:平裝/1100頁 規格:26cm*18.5cm*3cm (高/寬/厚) 版次:1 出版日:2012/05/01 中國圖書分類:心理學總論 內容簡介 在結構部分,作者在每章一開始,都提出-關鍵問題,由問題出發,並在章末以回答問題為結束,此外,每節都有一核心概念,整節內容都跟著核心概念走,使不致於失焦,且在每節結束皆有複習,即理解檢核,使得學習者能暫時停下來複習自己所學,以精緻化學習。 在意義化部分,作者在大部分的章節皆有心理學在生活應用或自我測試,使得課本知識不只是放在教室考試時候用而已,而是能進入生活,處理生活實際會面臨的問題。 在專家化部分,也是本書與其它普通心理學課本最大的不同,即是作者強調學習每個議題時,試著以心理學家的方式來思考,亦即批判思考的角度,舉例來說,「真的有學習風格這種特質嗎?」他們認為學習風格在某種程度是被炒作的,不過他們也非全盤否定學習風格,例如他們就相當贊同Sternberg提出的三種思考風格,為什麼呢?因為這三種思考風格是有經過實驗操弄得知的,換言之,他們相當強調學者所提出的論點是否有實徵研究的支持,而這是心理學家相當重視的。當然還有其它許多心理學家珍視的價值在本書裡出現,在此只能先賣個關子的說:欲知詳情,趕快翻書! 目錄 給學生的話 iii 校閱者序 vii 關於作者 1 第1章 心智、行為與心理學的科學 3 1.1 何謂心理學?以及什麼不是心理學? 4 心理學的應用:批判性思考心理學與偽心理學 7 1.2 心理學家如何發展新的知識? 11 心理學的應用:運用心理學來學習心理學 21 1.3 心理學的六大主要觀點為何? 23 心理學的應用:以心理學為主修 34 批判性思考的應用:促進式溝通 35 摘要 36 第2章 生物心理學、神經科學,以及人類天性 39 2.1 基因與行為之間有何關聯? 42 心理學的應用:選擇自己後代的基因 50 2.2 身體的內部系統之間如何彼此溝通? 52 心理學的應用:精神心理藥物影響神經系統的方式 66 2.3 大腦如何引起行為表現與心理歷程? 68 心理學的應用:利用心理學來學習心理學 90 批判性思考的應用:左腦與右腦 92 摘要 93 第3章 學習與人類培育 97 3.1 古典制約如何解釋學習? 100 心理學的應用:倒胃口與化療 107 3.2 我們如何經由操作制約學到新行為? 107 心理學的應用:使用心理學來學習心理學 120 3.3 認知心理學如何解釋學習? 120 心理學的應用:飛行恐懼的修正 128 批判性思考的應用: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學習風格嗎? 129 摘要 132 第4章 記憶 135 4.1 何謂記憶? 137 心理學的應用:你想擁有「照相式記憶」嗎? 139 4.2 我們如何形成記憶? 141 心理學的應用:「閃光燈」記憶:「當發生……時,你在哪裡?」 153 4.3 我們如何提取訊息? 154 心理學的應用:話在舌尖 159 4.4 為什麼記憶有時會失敗? 160 心理學的應用:運用心理學來學習心理學 169 批判性思考的應用:恢復記憶的爭議 171 摘要 173 第5章 思考與智力 177 5.1 思考的組成為何? 179 心理學的應用:你可以藉由基模與腳本來預知下一步 185 5.2 優秀思考者具備哪些能力? 188 心理學的應用:善用心理學來學心理學 197 5.3 如何測量智力? 199 心理學的應用:特殊兒童該如何教養? 205 5.4 智力的構成元素為何? 208 心理學的應用:測驗分數和自我實現的預言 215 5.5 心理學家如何解釋團體之間的智力差異? 217 心理學的應用:刻板印象威脅 224 批判性思考的應用:性別差異的問題 226 摘要 227 第6章 生命全程的發展 231 6.1 新生兒具備何種天賦能力? 234 心理學的應用:基因裡的心理特質 246 6.2 兒童期的發展任務為何? 247 心理學的應用: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之謎 263 6.3 哪些變化意味著青春期業已到來? 266 心理學的應用:運用心理學來學習心理學--大學生的認知發展 273 6.4 成人面對哪些發展挑戰? 275 心理學的應用:雙胞胎研究的回顧 284 批判性思考的應用:莫札特效應 286 摘要 288 第7章 感覺與知覺 293 7.1 刺激如何變成感覺? 295 心理學的應用:感覺適應作用 300 7.2 感官有何異同之處? 301 心理學的應用:痛覺的經驗 317 7.3 知覺與感覺之間有何關係? 320 心理學的應用:運用心理學來學習心理學 336 批判性思考的應用:閾下知覺與閾下說服 337 摘要 338 第8章 意識狀態 343 8.1 意識如何與其它心智活動產生關聯? 345 心理學的應用:運用心理學來學習心理學 351 8.2 在日常意識狀態中發生了什麼週期性循環? 352 心理學的應用:睡眠失常 362 8.3 意識還能呈現出何種形式? 365 心理學的應用:依賴性與成癮性 376 批判性思考的應用:潛意識——重新思考 378 摘要 380 第9章 情緒與動機 385 9.1 情緒對人類有何功能? 387 心理學的應用:男女性的情緒差異,同時取決於生理因素以及文化 391 9.2 情緒的源起何在? 392 心理學的應用:激發、表現與倒U型曲線 399 9.3 人類對情緒的掌控程度為何? 401 心理學的應用:控制怒火 405 9.4 動機:人類言行舉止背後有哪些因素? 407 心理學的應用:運用心理學來學習心理學 414 9.5 成就、饑餓與性有何異同? 415 心理學的應用:有關意志力、笑聲與巧克力餅乾的問題 430 批判性思考的應用:「測謊儀」真的能測謊嗎? 432 摘要 435 第10章 人格:全人理論 439 10.1 塑造人格的力量為何? 441 心理學的應用:詮釋不尋常的人與不尋常的行為 444 10.2 哪些持續終身的模式(或稱氣質)組成了人格? 446 心理學的應用:找出你的人格類型 453 10.3 哪些心智歷程在我們的人格中運作? 455 心理學的應用:運用心理學來學習心理學 476 10.4 人會採用哪些「理論」來理解自己與他人? 477 心理學的應用:發展你自己的人格理論 481 批判性思考的應用:人與情境的爭議 483 摘要 484 第11章 社會心理學 489 11.1 社會情境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 492 心理學的應用:成為耶魯大學的一隻「鞋」 511 11.2 建構社會實體:哪些因素影響我們對他人的判斷? 512 心理學的應用:吸引力的香味 527 11.3 體系(體制、系統)如何建造一個影響行為的情境? 529 心理學的應用:運用心理學來學習心理學 534 批判性思考的應用:恐怖主義是「狂熱份子所做的、無意義的暴力行動?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學前融合教育課程架構:以全方位學習(UDL)為基礎支持幼兒成功學習 作者:Horn(盧明) 出版社:心理 出版日期:2020/01/00 ISBN:9789861918976 內容簡介 本書以實證研究為基礎,建構完整的學前融合教育模式,提供幼兒教育工作者規劃與實施課程的具體步驟和有效策略。期透過學理和實務的連結,增進幼教老師和相關專業人員對於融合教育課程與教學的專業知能。 全書分為二部分。第一部分為基礎概念篇,包括緒論、CSS+課程架構、具挑戰性課程內容之基礎與統整、全方位學習(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差異化與個別化、進步情形之監測。第二部分為實踐篇,論述支持幼兒成功學習的關鍵要素,包括學習環境之組織、幼兒挑戰行為之處理、專業合作、家園合作,以及總結。 目錄 Section Ⅰ基礎概念篇 Chapter 1 緒論 重要概念 幼教工作者的介紹 幼兒教育課程與CSS+課程架構之研究成效 Chapter 2CSS+課程架構 增進所有幼兒可及性和學習的架構 CSS+課程規劃步驟 Chapter 3具挑戰性課程內容之基礎 課程標準與績效責任 具挑戰性課程的內容 具挑戰性課程內容的範圍 附件3A.課程內容檢核表 Chapter 4具挑戰性課程內容之統整 發展/確認課程範圍和順序 強化課程的連貫性和統整性 附件4A .活動計畫表 附件4B .系列活動範例:這就是我 Chapter 5全方位學習之基礎 全方位學習(UDL)在幼兒教育的重要性 以UDL為原則的活動計畫 附件5A .UDL問題指引 Chapter 6差異化與個別化之基礎 差異化與個別化 附件6A .ELO發展檢核表 附件6B .ELO活動表 附件6C.ELO概覽表 Chapter 7監測進步情形之要素 幼兒教育評量 監測進步情形的其他要項 目標達成評量:監測短期目標的指標 附件7A .監測班級進步情形的實施檢核表 附件7B .目標達成評量表 Section Ⅱ實踐篇:支持幼兒成功學習的關鍵要素 Chapter 8組織學習環境 組織學習環境 將學習統整於日常作息之中 附件8A .系列活動範例:探索我們的世界 Chapter 9處理挑戰行為 認識挑戰行為 班級中的挑戰行為 Chapter 10專業合作 何謂專業合作? 結語 附件10A.專業合作計畫表 附件10B .改善和行動計畫表 Chapter 11家園合作 與家庭建立連結的重要性 具挑戰性的親師夥伴關係 與家庭建立連結的策略 CSS+家庭方案的簡介 家庭方案示例 Chapter 12總結:CSS+課程架構 運用CSS+課程架構有目的地規劃和實施活動 文獻參考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超個人心理學:諮商基本技巧 作者:張寶蕊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9/04/01 ISBN:9789577633088 內容簡介 本書是基於作者25年的教學,及 30 年心理諮商經驗而寫成的。內容對超個人心理學做了簡單的介紹,並延伸到心理諮商如何從超個人心理的角度來進行,做了一個闡述。藉著幾個案例過程的呈現,希望能夠讓讀者看到,來訪者療癒的發生,其實來自於諮商師的自然、不干預以及尊重案主內在主導性及主動陪伴,才是關鍵。 另外,作者還強調諮商師的能力,不是來自於完整與完美的人格,以及有問題時能及時搞定的超人能力,而是對生命道路上的同行者,展現出面對困境時不氣餒,不妥協,且相互支持穿越的勇氣與開放的生命力與活力。諮商師本身的自我成長與發展,才是重中之重。 在本書中,諮商師的基本技能—專注、聆聽、同理心、具體化、探索、澄清,以及尊重、真誠、真實和行動的每一步驟,透過多個案例,諮商師與來訪者的每個對話層次都很清楚的解釋與介紹。諮商發展的每個階段,作者也都很詳細的做了說明。如此的細緻,可以協助新進諮商師很快掌握到諮客關係的脈絡,進而促動解決問題能力的產生。 最難能可貴的是,基於多年實踐經驗,作者毫不吝嗇的將諮商室的設置、紙巾的使用,甚至连喝不喝水都做了交代,可見作者對新進諮商師的關愛與開放。 更重要的是,本書在每個篇章後面,都有作者精心製作的習題,讓大家練習。如此,可以一邊閱讀本書,一邊完成練習,當書本的最後一頁被合上時,讀者也能「功力」大增,成為不僅是有技術而且有主動性的思想者。這是作者的願望。 目錄 第一章 「道」的原則在心理諮商的運用 第二章 超個人心理學簡介 第三章 超個人心理諮商師的要件 第四章 語言的種類 第五章 心理諮商的階段與過程 第六章 專注與聆聽 第七章 感受,在諮商中的運用 第八章 同理心/共情 第九章 具體、探索與澄清 第十章 挑 戰 第十一章 尊 重 第十二章 真 誠 第十三章 真 實 第十四章 經驗分享 第十五章 家庭作業、結案、轉介 第十六章 諮商室的設置及其他注意事項 第十七章 一些重要觀念及問題的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