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設計與分析 (Research Methods,Design,and Analysis 12/E)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研究方法:設計與分析
作者:郭俊顯(Christensen)
出版社:雙葉
出版日期:2019/01/11
ISBN:9789579096331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內各國私立大學普遍採用的「心理學實驗法」教科書,適用心理系修習「心理學實驗法」、「研究方法」或「社會科學研究法」等課程之學生、亦適用於非心理系本科系之心理學研究所碩士班學生,或是其他對心理學實驗法有興趣之學生。
本書章節架構之安排,及內容的寫作風格,具有合理的邏輯性,且作者的說明淺顯易懂,亦採用相當多適合的例子進行說明,除了適合尚未具備堅實心理學知識基礎的大二學生,對非本科系的學生也極易閱讀,可以作為自學的書籍。
本書特色
概念構圖:利用心理學的知識協助學生學習心理學相關知識,每章一開始,用「概念圖」來協助學生對該章內容產生整體知識架構。
章節架構:本書強調知識的架構與邏輯,除了透過適當的章節安排,每章內容均與其他章節產生連結。學生可據此學習到有架構邏輯的知識,而非零散的知識內容。
自學資源:提供多樣的自學資源,特別是每章學習主題的相關網站,提供相關資料或提供實作練習的機會,可以增加學生相關的知識基礎。
資訊完整:除了實驗法,也說明質化研究進行方式、統計分析,且以專章進行說明研究完成後如何準備發表結果,讓學生可以輕鬆掌握整套的相關知識內容。
目錄
PART 1 簡介
第01章 科學研究概論
獲取知識的方法
科學
科學研究潛藏的基本假定
科學研究的特徵
理論在科學研究中扮演的角色
科學家在心理學研究中扮演的角色
心理學研究的目的
偽科學
第02章 研究取向與資料蒐集
量化研究的變項
實驗研究
心理學實驗
實驗研究情境
非實驗量化研究
質化研究
資料蒐集的主要方法
PART 2 研究的計劃歷程
第03章 問題的確認與假設的形成
研究構想的來源
研究構想的偏頗
無法進行科學探討的構想
文獻回顧
研究的可行性
研究問題的形成
假設的形成
第04章 倫理
研究倫理:它們是什麼
倫理兩難
倫理指導方針
美國心理學會的研究倫理標準
執行研究時需考慮的倫理議題
以電子媒介進行研究的倫理議題
準備研究報告的倫理議題
動物(非人類)研究的倫理
使用動物的安全防護
動物研究指導方針
PART 3 研究的基礎
第05章 測量變項與抽樣
定義測量
測量的量尺
良好測量的心理計量特性
使用信度與效度資訊
測驗訊息的來源
抽樣方法
抽樣使用的專有名詞
隨機抽樣技術
非隨機抽樣技術
隨機選取與隨機分派
使用隨機抽樣時,決定樣本大小
質化研究的抽樣
第06章 研究效度
四種主要效度類型的概觀
統計結論效度
建構效度
內在效度
外在效度
內在效度與外在效度之間的關係
PART 4 實驗方法
第07章 實驗研究的控制技術
實驗隨機化開始時使用的控制技術
配對
實驗過程中使用的控制技術
對抗平衡法
控制參與者效應
控制實驗者效應
達成控制的可能性
第08章 實驗研究設計
弱實驗研究設計
強實驗研究設計
參與者間設計
參與者內設計
階層設計
受試者內獨變項的階層設計
混合模式的階層設計
階層設計的優、缺點
如何選擇或建構適當的實驗設計
第09章 進行實驗的程序
機構認可
研究對象
設備與/或儀器
程序
先導研究
第10章 準實驗設計
不對等比較組設計
時間序列設計(Time-Series Design)
迴歸不連續設計
第11章 單一個案研究設計
單一個案研究設計
使用單一個案研究時方法學上的考量
評估改變的標準
競爭假設
PART 5 調查、質化與混合方法研究
第12章 調查研究
何時該進行調查研究
調查研究的步驟
橫斷與縱貫研究設計
選擇蒐集調查資料的方法
調查工具的建構與修改
從母群中選擇你的調查樣本
調查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第13章 質化與混合方法研究
質化研究的主要特徵
質化研究的研究效度
四種質化研究方法
現象學
民族誌
個案研究
紮根理論
混合方法研究
混合方法研究的研究效度
PART 6 分析與解釋資料
第14章 描述統計
描述統計
次數分配
資料的圖示
集中趨勢的測量
變異性的測量
檢驗變項之間的關係
第15章 推論統計
抽樣分配
估計
假設檢定
實務的假設檢定
假設檢定與研究設計
PART 7 撰寫研究報告
第16章 整理研究報告:為口頭發表或出版做準備
APA 格式
研究報告的整理
為出版而投稿的研究報告
在專業研討會上發表研究結果
立即查看
早期療育
系列名:障礙教育
ISBN13:9789861919188
出版社:心理
作者:盧明;柯秋雪;曾淑賢;林秀錦著
裝訂/頁數:平裝/352頁
規格:23cm*17cm*2cm (高/寬/厚)
版次:2
出版日:2020/09/04
中國圖書分類:特殊兒童教育
內容簡介
本書有系統的整理早期療育領域的重要範疇,包括:早期療育的背景與發展、個別化家庭與幼兒的服務計畫、親職教育、課程與教保策略、測驗與評量、轉銜服務、科技輔具等。作者群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來描述早期療育的理論與實務,每一章均以案例故事開始,引導讀者進入章節內容,專欄則提供相關資訊的延伸閱讀,而每一章最後的問題與討論,可做為課堂討論或是課後作業的參考議題。本書期能引領初識早期療育領域的讀者,了解早期療育的專業知識和實務作法,亦期能激發讀者對於早期療育的興趣和探究。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早期療育的意涵與重要性
第二節 早期療育的特質
第三節 早期療育的服務流程與專業人員
第四節 我國早期療育發展的重要紀事
第二章 早期療育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生態系統理論
第二節 發展心理分析論
第三節 行為學習理論
第四節 認知發展理論
第五節 人本主義理論
第六節 神經生物理論
第七節 結語
第三章 發展遲緩嬰幼兒之身心特質
第一節 一般嬰幼兒的身心發展
第二節 發展遲緩嬰幼兒的身心發展
第三節 常見的身心障礙嬰幼兒發展特質
第四章 早期療育服務
第一節 早期療育服務的基本理念
第二節 早期療育的服務型態
第三節 早期療育服務的發展與議題
第五章 特殊幼兒評量與安置
第一節 評量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評量的三個階段及工具
第三節 未來發展
第六章 個別化教育計畫與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
第一節 IEP與IFSP的發展與法令基礎
第二節 IEP與IFSP的擬定流程與參與人員
第三節 IEP與IFSP的內容及其比較
第四節 發展 IEP 與 IFSP 的步驟
第五節 結語
附錄 1 IEP會議相關資料檢核表
附錄 2 「個別化教育計畫」(IEP)範例
附錄 3 「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IFSP)範例
第七章 課程設計與教保策略
第一節 課程設計與教保策略的原理原則
第二節 課程模式與教保設計
第三節 多層次的教保介入策略
第四節 融合教育課程與教保設計之實務
第八章 支援服務與資源整合
第一節 基本概念
第二節 機構間的資源整合
第三節 專業人員間的整合
第四節 家長擴權與支援服務
第五節 結語
第九章 科技輔具
第一節 輔具的定義與法令
第二節 通用設計的內涵與原則
第三節 通用設計應用於幼兒與身心障礙者
第四節 數位科技與特殊幼兒的學習
第十章 早期療育的親職教育、親子關係與親師溝通
第一節 早期療育的親職教育
第二節 早期療育的親子關係
第三節 早期療育的親師溝通與合作
第四節 結語
第十一章 轉銜服務
第一節 轉銜的定義與法源基礎
第二節 轉銜服務的理論框架
第三節 轉銜服務的內涵與策略
第四節 結語
附錄 幼小轉銜服務的內容及流程
立即查看
書名:消費者心理學:消費者行為的科學研究
作者:徐達光
出版社:東華
出版日期:2003/00/00
ISBN:9789574832170
內容簡介
參考國內外著作,架構消費者行為模式,以個人因素、環境因素、消費者決策因素為三大主軸進行內容編排,系統結構分明,易於讀者學習。
立即查看
你所不知道的買物心理---日本7-11消費心理學 <東販>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廣告心理學:消費者洞察觀點
系列名:廣告公關系列
ISBN13:9789862983546
替代書名:The psychology of advertising: consumer insight
出版社:揚智文化
作者:許安琪
裝訂/頁數:平裝/256頁
規格:23cm*17cm*1.3cm (高/寬/厚)
出版日:2020/09/30
中國圖書分類:廣告心理學
內容簡介
這是第一本以系統性整理與分類「心理學派別」並切入論述廣告與行銷相關領域的教科書;也是第一本以故事性簡述「心理學家」並深化理論緣起與運用的工具書;更是第一本以實務界洞察「消費者心理」並結合閱讀者生活與延伸生命的日常書。
本書從廣告與生活的視角在第一章說明廣告始終來自人性,因為擋不住的消費者洞察趨勢與讀懂消費者才是王道的廣告行銷洪流,這背後隱喻著入行者的先備知識──心理學基礎。因此接續的章節為使讀者更易親近與明白這門顯學,以過去心理學未曾歸類的方式略分心理學為四大學派:精神分析學派、行為主義學派、認知心理學派與人本主義學派。
第二與三章以精神分析學派的基本概念讓消費者(就是我)透過購買本能與廣告催眠的力量瞭解自己,才能明白第四、五章提及行為主義學派在日常生活種種的制約刺激的運用,包括促銷、粉絲、置入等的影響;第六、七章認知心理學的科學實驗幫助我們更深入訊息(刺激)設計原理和品牌體驗的長期過程;最後,第八和九章的人本主義學派討論我與自己、別人和環境的關係,進而反思現今存在的樂活消費和消費烏托邦的迷思。
每個章節開始都先以代表的心理學家與心理學理論或專有名詞的生活化運用來簡述全章的關鍵重點,最後一章以心理學地圖總覽和綜觀全書的精華,並大補帖跨領域如行銷實務的運用,讓心理學理論不僅是講神話(不易親近),也是講人話(易懂)的生活學。
目錄
序 i
Chapter 1 廣告始終來自人性 1
第一節 趨勢所趨的消費者洞察 2
第二節 用廣告讀懂消費者的心理 7
Chapter 2 精神分析學派的購買本能 15
第一節 本能論:行為源自本能 16
第二節 冰山理論:潛意識的力量 24
第三節 原型人格:品牌個性投射 34
Chapter 3 精神分析學派的廣告催眠 45
第一節 防衛機轉:自我保護的天性 46
第二節 人格結構:三重人格 51
第三節 自我認同:優越與自卑 65
Chapter 4 行為主義學派的促銷制約 71
第一節 古典制約學習:反射行為 72
第二節 古典制約學習法則:行銷上的運用 78
第三節 工具性制約學習:自發(操作)行為 82
Chapter 5 行為主義學派的粉絲聚眾 95
第一節 社會學習:人的從眾心理 96
第二節 指定行銷:粉絲聚眾的效果 105
第三節 置入式行銷:長期的洗腦效益 111
第四節 事件行銷:儀式化行為的過程 117
Chapter 6 認知心理學派的訊息設計原理 123
第一節 認知發展:「知識」的形成 124
第二節 認知歷程:感覺與知覺 133
第三節 認知理論:平衡與不平衡 143
Chapter 7 認知心理學派的品牌體驗 149
第一節 品牌溝通:訊息感知 150
第二節 品牌態度:訊息體驗 159
第三節 品牌故事:完整訊息接收過程 171
Chapter 8 人本主義學派的樂活消費 187
第一節 樂活的人本地圖 189
第二節 我思故我在的人本 191
第三節 自我實現的消費意識 200
Chapter 9 人本主義學派的消費烏托邦 211
第一節 消費烏托邦 212
第二節 寂寞與情緒消費 216
第三節 正向心理學 225
Chapter 10 廣告心理學地圖 231
第一節 廣告心理學地圖 232
第二節 廣告行銷大補貼 238
參考書目 245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