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依附關係的修復:喚醒嚴重創傷兒童的愛(第二版) 作者:Hughes(黃素娟) 出版社:心理 出版日期:2019/11/00 ISBN:9789861918884 內容簡介 當一再受虐、一再被忽視的孩子已學會用冷漠疏離、 自我防衛的眼光看世界, 要如何才能拆去他們築起的層層心牆, 重建孩子與世界之間信任的橋梁? 本書描述一位小女孩凱蒂,在她成長的過程中,多年來遭遇虐待及情感忽視的經過;同時也呈現了特殊心理治療及親職如何促進受創孩子心理發展及依附安全的歷程。作者透過DDP模式(Dyadic Developmental Psychotherapy)的各種技巧與觀念,將依附和創傷理論與教養策略以及兒童和家庭治療的一般原則相結合,為那些經歷嚴重創傷的兒童提供了促進依附的有效方法。無論是為人父母及照顧者、助人專業者、治療師、社工人員或培訓中的學生,相信都能在這愛與淚交織的旅程中有所啟發。 目錄 第 1 章 親職教育與心理治療的一般原理 第 2 章 被虐待與疏忽的凱蒂 第 3 章 露絲‧戴利(第一個寄養家庭) 第 4 章 凱倫‧米勒(第二個寄養家庭) 第 5 章 蘇珊‧柯敏斯(第三個寄養家庭) 第 6 章 可以做些什麼? 第 7 章 新的模式 第 8 章 賈姬‧凱勒(第四個寄養家庭) 第 9 章 和賈姬共同生活 第 10 章 織布 第 11 章 與賈姬對抗 第 12 章 感恩節的晚餐 第 13 章 賈姬與莎拉 第 14 章 緬因州的冬天 第 15 章 緬因州地方法院 第 16 章 春天來臨 第 17 章 夏天再臨 第 18 章 害怕與喜樂 結語 參考文獻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臺灣輔導一甲子 作者: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 出版社: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8/12/31 ISBN:9789861918525 內容簡介 ~走過半個世紀,迎接風華作品~ 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在成立60週年的盛會中,出版了這本眾志成城的專書──《臺灣輔導一甲子》,書中囊括臺灣半個世紀以來的輔導諮商專業議題,包括:學校輔導、諮商心理、諮商督導、專業倫理,以及社會流動中所呈現的多元樣貌,所有議題由將近50位作者共同完成,具有豐厚之歷史意義。書中所討論之議題,包括:學校輔導、生涯諮商、諮商技術研究、諮商歷程研究、焦點解決、家庭與婚姻諮商、遊戲治療、自殺防治、憂鬱症研究、同志諮商、靈性諮商、心理劇、安寧療護、老人諮商、伴侶諮商、復健諮商等從早期至近年來之重要議題,內容豐厚,集諮商界專家之言,值得閱讀收藏。 目錄 序言一臺灣輔導一甲子:傳承與發展(蕭文) 序言二風華一甲子,歡慶六十載!(田秀蘭) 第一篇傳承與未來 第一章臺灣輔導的基石:學校輔導工作六十年的回顧與展望(王麗斐、李佩珊、趙容嬋、柯今尉) 第一節學校輔導工作在四個學制中的歷史軌跡 第二節學校輔導工作模式的變革 第三節《學生輔導法》的發展與爭議 第四節當前學校輔導工作的挑戰與因應 第二章近四十年來臺灣諮商與輔導研究的焦點與未來趨勢(林美珠、田秀蘭) 第一節1980~1990 年的研究焦點 壹、學校輔導、學習輔導(吳芝儀) 貳、兒童與青少年輔導研究的焦點與趨勢(王櫻芬) 參、職業倦怠(劉淑慧) 肆、不同諮商理論與技巧的應用研究(田秀蘭、林美珠) 第二節1991~2000 年的研究焦點 壹、諮商歷程研究(陳慶福) 貳、復原力(蕭文) 參、生涯諮商(王玉珍) 肆、團體諮商(吳秀碧) 伍、焦點解決短期治療(洪莉竹) 陸、家長諮詢(鍾思嘉) 第三節2001~2010 年的研究焦點 壹、正向心理學(曾文志) 貳、家庭與婚姻諮商研究(黃宗堅、吳東彥) 參、遊戲治療(高淑貞) 肆、自殺防治(蕭富聰) 伍、憂鬱症研究(張曉佩) 陸、敘事治療的現況與未來發展(黃素菲) 柒、同志諮商(郭麗安) 捌、員工協助方案的發展與專業定位(許皓宜) 玖、靈性(宗教)諮商(釋宗白) 第四節2011~2018 年的研究焦點 壹、諮商督導研究(施香如) 貳、諮商倫理(洪莉竹) 參、全年諮商實習相關研究(喬虹) 肆、多元文化諮商之研究(林淑君) 伍、表達性媒材在諮商上的應用(朱惠瓊) 陸、諮商本土化研究(劉淑慧) 柒、跨領域研究(連廷嘉) 捌、霸凌議題(杜淑芬) 玖、心理劇(賴念華) 拾、臺灣安寧療護靈性關懷(陳秉華) 第五節未來諮商研究之趨勢 壹、老人諮商(陳莉榛) 貳、中年職涯轉銜(張德聰) 參、伴侶諮商(江文賢) 肆、社區諮商(林妙容) 伍、復健諮商鑑往知來(鳳華) 第二篇諮商教育與訓練 第三章諮商心理師培訓制度的回顧與省思(林家興、林烝增) 第一節諮商心理師的課程訓練與省思 第二節諮商心理師的實習制度與省思 第三節提升諮商心理師培訓成效的相關因素 第四節優化諮商心理師培訓制度的建議 第四章諮商督導的美麗與哀愁(王文秀) 第一節臺灣諮商督導的發展、現況與困境 第二節諮商督導訓練與證照制度 第三節臺灣諮商督導的未來展望 第五章諮商倫理議題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王智弘) 第一節諮商倫理規範的演進與展望 第二節諮商倫理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第三節諮商倫理教育的發展與探索 第四節諮商倫理重要議題的挑戰與因應 第三篇轉型中的臺灣諮商與輔導專業 第六章社會流動中的臺灣諮商專業(蕭文) 第一節臺灣六十年的社會流動 第二節回應社會流動的臺灣諮商專業 第七章諮商心理學在臺灣 第一節諮商心理師的工作面向與內涵(田秀蘭) 第二節諮商理論派典的多元性(田秀蘭) 第三節臺灣諮商心理學的未來(金樹人) 第八章臺灣諮商與輔導發展的契機:跨領域合作 第一節跨領域世代的來臨:不同專業對諮商的需求(許育光) 第二節合作平台從社區諮商開始(林妙容、方惠生) 第三節諮商產業與諮商通路:未來諮商專業的趨勢(蕭文) 第四節科技諮商的影響與整合(許育光) 附 錄 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原中國輔導學會)六十年大事紀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本書有針對性少數群體、受虐待單親家庭兒童、受戰爭摧殘的軍人與婦女移民、喪親兒童和參與社區幫派等受創傷人群的實務操作程序與方法。每一章在論證理論基礎之後,針對如何培育服務對象有復原力,提出整合醫療、心理諮商、輔導、營養和社會工作等團隊可供操作的實務介入方案或療法。諸如,提出5R的程序、整合調節治療法、認知行為治療法、遊戲治療、藝術治療、社區支持和營養教育等等,可運用在不同人口群和學校與社區的服務。……本書強調理論與實務整合一致的專業性服務,明確定義創傷知情介入的理論基礎,特別強調實務介入的整合性取向,強調創傷知情介入方案需要組織行政和政策搭配,以確保能提供個案高品質的服務。」--曾華源 【目錄】 導論 創傷知情與關係為本實務:促進復原力為目標 創傷與復原的研究背景 創傷知情實務與介入 創傷知情體系與政策 全書結構 結語 PART 1 以兒童與家庭系統為焦點 第1章 與經濟弱勢的憂鬱母嬰攜手工作 前言 產婦憂鬱與嬰幼兒發展 介入 結語:政策改革建議 第2章 支持軍人家庭幼兒茁壯成長 理解與支持軍人家庭 嬰幼兒心理健康:理論基礎 建立軍人兒童及其家庭之復原力 預防和介入服務 家庭支持方案:家訪 嬰兒家庭與兒童早期心理健康治療 透過反思性督導支持服務提供者 建議:共同為有幼兒的軍人家庭服務 結語 第3章 隱蔽但普遍的創傷:遭受性虐待兒童及其父母之影響與療癒歷程 誰是加害者? 性虐待事件對兒童及其家庭的影響 揭露童年和青少年時期遭受性虐待的阻礙和促進因子 倖存者如何有復原力 運用創傷知情實務介入遭受性虐待之兒童及其家庭 同儕輔導員方案 結語:討論與建議 第4章 透過藝術介入發展兒童復原力:優勢觀點 案例故事:長期重複受創的單親家庭 藝術治療:創傷知情與優勢為本取向 運用藝術介入創傷到復原力的旅程 結語:討論與建議 第5章 戰爭創傷與難民婦女之安置經驗與復原 難民、創傷和重安置 與創傷有關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影響 女性難民及其子女的經歷 難民的復原力和創傷後成長 創傷知情介入 案例故事:運用創傷知情實務與中東難民婦女一同面對創傷經歷 結語:討論與展望 第6章 共同成長:在創傷知情學校中培育拉丁裔家長的領導力 美國拉丁裔移民家庭面臨之挑戰 促進因應創傷的代際復原力 學校為本的創傷知情方案 拉丁裔家長的參與和領導能力之重要性與阻礙因素 發展創傷知情社區學校(TICS)方案 共同成長:創傷知情的家長領導力方案 以創傷知情實務與兒童早期知能作為家長領導力方案之指引 共同成長家長領導力方案之亮點 第7章 驕傲與羞愧:創傷知情取向的性少數實務 相關名詞之意涵 精神疾病診斷演變史與理解性少數的創傷 證據為本實務 性別肯認的學校政策 優勢與復原力 組織與實務工作者指引 處遇指引 重構性少數壓力與創傷 PART 2 以學校與社區系統為焦點 第8章 創傷知情的幫派預防與介入實務:以社區為中心 前言 吉甦的敘事:創傷的事件、經歷及影響br> 系統引起的創傷和再創傷:參與幫派的原因 青年參與幫派活動的風險和保護因子 社區為本的幫派介入:雙管齊下取向 創傷知情取向之幫派介入:關鍵要素 結語:建議與啟發 第9章 經歷喪親失落兒童之創傷知情照顧與關係為本實務 創傷與失落對兒童的影響 失依兒童的照顧體系 創傷知情照顧與關係為本實務 結語:討論與建議 第 10 章 餐桌上的療癒:創傷知情取向的社區營養教育 創傷知情營養安全:社區營養的新取向 餐桌計畫:創傷知情的營養與烹飪課程 參與者為中心之服務視角 操作指引架構 發展回應措施的基石:營養方案中的創傷知情原則 抵抗(對抗/防止)再次創傷 營養可以增強復原力和促進療癒 創傷知情的營養健康模式 結語 第11章 創傷知情的兒童福利體系變革 在兒童福利體系中推動創傷知情照顧之挑戰 兒童福利體系推動創傷知情變革的兩個案例 結語:討論與建議 全書專業機構及專有名詞全名及英文簡稱表 專有名詞中英文對照表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兒童職能治療的聖經級中文版教科書,睽違12年再次改版登場!《兒童與青少年職能治療,第八版》帶來的不只是新書名,還讓您跟上職能治療實務的最新腳步!無論是牙牙學語的嬰兒、蹣跚學步的幼兒,或是青春期的青少年男女,本書全方位涵蓋了各種治療技巧和問題診斷。《兒童與青少年職能治療,第八版》強調實證與實務技巧,與第六版相比,除了全面更新既有章節的內容外, 還新增5個全新章節再額外加入重點整理附錄,每個章節聚焦臨床思維,並提供最新的參考文獻、研究小記和治療方法的實證支持,還有更多個案範例研究, 讓您站上職能治療知識與實務的最前沿。 ■ 研究小記和基於實證的重點整理表,能幫助您理解並提升臨床決策能力。 ■ 從嬰兒、幼兒到青少年的職能治療,涵蓋最新的研究成果、技術和潮流。 ■ 個案範例的研究內容,幫助您把概念應用到實際情境中,讓您事半功倍。 ■ 章節開頭為讀者整理的重點詞彙表,查找關鍵詞方便又快捷。 ■ 章節末尾的總結要點,為您回顧本章重點,不漏讀任何重要概念。 【目錄】 單元1 兒童與青少年職能治療基礎知識 1兒童職能治療流程:綜觀基礎概念,1 2適用兒童和青少年的職能治療模式與參考架構,21 3與家庭共事,51 4職能治療之兒童發展觀點,85 5意圖性關係:與兒童和家庭共事,137 單元2 職能治療評估與評估的方法及過程 6觀察評估與活動分析,753 7兒童職能治療實務中之標準化測驗的使用,175 8評估、釋義和目標撰寫,203 9記錄成果,221 職能的評估與介入 10餵食、進食與吞嚥的評估與介入,237 11遊戲的評估與治療,269 12日常生活活動、睡眠、休息與性的評估與治療,301 13工具性日常生活和休閒活動之評估與治療,355 14社會參與及社交技巧的評估與介入,379 15教育表現之評估與治療,417 單元4 職能治療方法 16動作控制與動作學習的應用,441 17認知介入,477 18移動能力,497 19輔助科技,533 20感覺統合,569 21行為治療,605 單元5兒童與青少年職能治療的服務 22新生兒加護病房,621 23早期療育服務,661 24學校體系職能治療,689 25轉銜服務,689 26醫院和兒童復健服務,747 27兒童手部職能治療,771 單元6特定疾病的職能治療 28心理健康疾病,799 29神經動作疾病:腦性麻痺,839 30自閉症類群障礙症,863 31創傷引發的疾病,895 32視覺障礙,929 附錄,959 索引,975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兒童與青少年諮商:理論、發展與多樣性 系列名:輔導諮商 ISBN13:9789861919379 替代書名:Counseli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Connecting Theory, Development, and Diversity 出版社:心理 作者:Sondra Smith-Adcock & Catherine Tucker 譯者:陳增穎 裝訂/頁數:平裝/384頁 規格:23cm*17cm (高/寬) 重量:630克 出版日:2021/01/25 中國圖書分類:諮商;面談法 內容簡介 兒童期與青少年期是人生獨一無二的重要時期。服務對象為兒童與青少年的諮商師,必須具備特殊的專業知能,方能維護他們的心理健康,提升生命品質。本書納入新的科學研究發現與擴充多元文化的應用觀點,共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說明兒童與青少年諮商的歷史與文化脈絡背景、法律與倫理議題、神經生物學對童年依附與創傷修復的啟示、如何建立治療同盟等。第二部分介紹重要的諮商理論取向,包括:心理動力、人本、認知-行為、家庭與組織系統、建構主義等。第三部分以年齡劃分為:嬰幼兒、兒童中期、兒童後期、青少年前期、青少年中期、成年初顯期諮商。本書可幫助有志於在學校或其他臨床場域從事兒童與青少年諮商的讀者打好堅實基礎,從中汲取知識和技巧,更有效地幫助兒童與青少年邁向成功。 本書特色 ● 結合最新的大腦科學知識,深入討論如何應用於兒童與青少年諮商中。 ● 探究兒童期與青少年期各年齡階段發展的獨特性。 ● 從重要的諮商理論中,擷取與兒童和青少年有關的論點與介入策略。 ● 運用引導活動與案例描述,帶領讀者深入瞭解如何運用理論於實務工作,啟發思辨能力。 ● 以「諮商的基本原則」,摘要回顧各章重點。 目錄 Section 1 Chapter 1 兒童與青少年諮商的歷史與文化趨勢 Chapter 2 兒童與青少年諮商的法律與倫理議題 Chapter 3 嬰兒期到青春期的依附、創傷與修復:神經生物學的啟示 Chapter 4 諮商歷程:建立治療同盟 Section 2 Chapter 5 心理動力理論 Chapter 6 人本取向 Chapter 7 認知—行為取向 Chapter 8 家庭與組織系統取向 Chapter 9 建構主義取向 Section 3 Chapter 10 嬰幼兒(0-4歲)與家庭諮商 Chapter 11 兒童中期(5-8歲)與家庭諮商 Chapter 12 兒童後期諮商(9-11歲) Chapter 13 青少年前期諮商(12-14歲) Chapter 14 青少年後期諮商(15-19歲) Chapter 15 成年初顯期諮商(18-21歲)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兒童與青少年正向心理卡 編者: 韓佩凌 繪者: 蕭兆祺 出版社:心理 出版日期:2020/11/25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遊戲人數:1~6人 時間:60~90分鐘 兒童與青少年正向心理卡以十二生肖與四季節氣的情境式圖像呈現,依據正向心理學的6大美德與24個優勢、正向情緒擴展與建立理論進行圖文編製,用優勢力與情緒力打造兒童與青少年的生命幸福力。 兒童與青少年正向心理卡是運用了正向心學者克里斯托弗‧皮特森與馬汀‧塞利格曼(2004)的優勢,以及、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2009)情緒分類進行編制。藉由圖像意境與文字啟發,來從評估、運用,產生面對生命處境的內在力量與外在行動。 兒少優勢力卡則運用了六大美德與24優勢的意涵,闡述優勢的特性與力量。特質優勢力卡描繪了人們的看法與態度,呈現面對事情的態度傾向;行動優勢力卡是人們運用優勢的實質行為。藉此來呈現正向心理治療中優勢評估與優勢運用的兩個重要步驟。 兒少情緒力卡則運用正向情緒擴展與建立理論,以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2009)所列十種正向情緒與十種負向情緒進行編制。正向情緒與負向情緒都真實存在於人們的生活中,兩者都具有功能性。在情緒力卡中,描繪了20種情緒的特性;透過正向心理學的觀點,闡述這20種情緒帶給人們的積極力量。若要促進人們的適應,必須達到正向情緒與負向情緒的比例需高於三比一,稱之為正向比值或羅沙達比例。正向比值卡用以評估人們的正負向情緒比例,檢視適應的狀態。 兒少優勢力卡 注音版優勢力卡48張、注音版美德力卡6張、國字版優勢力卡48張、國字版美德力卡6張、優勢敘說卡24張、核心優勢卡2張、優勢輪卡2張。 兒少情緒力卡 注音版情緒力卡20張、注音版情緒力總卡2張、國字版情緒力卡20張、國字版情緒力總卡2張、情緒敘說卡20張、正向比值卡1張。 *適讀年齡:7歲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