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勢觀點―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優勢觀點: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ISBN13:9789866828546
出版社:洪葉文化
作者:宋麗玉;施教裕
裝訂/頁數:平裝/552頁
規格:23cm*17cm (高/寬)
版次:1
出版日:2009/12/01
中文圖書分類:社會工作;社會福利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探索生命存在世界真相,並邁向無止境「改變」及「復元」旅程的指南,也是自助助人的手冊。旨在論述美國實施近三十年之「優勢觀點社會工作」以及尊重案主主體性的「復元」觀點,強調人在情境的優點及正向經驗,運用「希望」和「想望」動力,看到人生目標和促進改變,在「理性」處遇取向之外,拓展「意義」與「靈性」之視域;並探討「人性」和「可能性」的根本議題,回歸真誠親善的人與人之關係,發現人生困境中的多元可能和替代抉擇……
目錄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宋序
施序
第一篇 緒言
第1章 導論施教裕
第一節 優勢觀點與其他理論之關係
第二節 本書結構及內涵介紹
第三節 典範轉移或建立?融合或奠基?
第2章 優勢觀點社會工作概論宋麗玉
第一節 優勢觀點之緣起
第二節 對案主與其環境所抱持之觀點─缺點模式vs.優點模式
第三節 促進案主改變的策略─問題解決vs.優點模式
第四節 優勢觀點之相關概念
第五節 復元導向之處遇策略與方法─善用優勢
第六節 結語
第二篇 理論內涵
第3章 復元的理念和模型施教裕
第一節 復元的定義
第二節 復元的抽象概念架構和內涵
第三節 復元概念的哲學淵源或認識基礎
第四節 復元實務的統合理論模型
第五節 復元的類型
第4章 優勢觀點的思想淵源和理論基礎施教裕
第一節 緣起:由缺點模式到優點模式的轉換
第二節 發展背景:病理觀點的反思
第三節 優點哲學思想的運作機制
第四節 優點的能源、要素和依據
第五節 各種處遇理論所潛藏的優點基石和復元目標
第5章 優勢觀點的知識論依據和假定施教裕
第一節 本體論的依據
第二節 認識論上的假定
第三節 方法論的準則
第6章 優勢觀點的邏輯辯證和語言運用施教裕
第一節 邏輯辯證的謬誤和反省
第二節 語言的建構和運用
第三篇 實務方法
第7章 優點工作原則的實踐和做法施教裕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個人有能力去學習、成長和改變
第三節 焦點在於優點而不是問題和病理
第四節 案主是助人關係中的指導者
第五節 此一助人關係被視為基本且必要的
第六節 外展是較佳的處遇方式
第七節 社區是一個資源的綠洲
第八節 結語:成效與結果
第8章 優點助人關係的內涵和操作施教裕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關係的原型和定位
第三節 關係的變形和抗拒
第四節 關係的鬧劇和心理遊戲
第五節 關係的架構和互動型式
第六節 關係的要素
第七節 關係的建立過程和階段
第八節 優點的助人關係之方式和做法
第九節 案例集錦
第9章 優點評量宋麗玉
第一節 評量的目的
第二節 評量優點的信念基礎
第三節 優點評量之功能
第四節 優點的類型
第五節 優點評量之過程與方法
第六節 評量過程中專業人員之角色
第七節 優點評量範例
第八節 優點評量之議題
第10章 建立目標與個人計畫宋麗玉
第一節 目標的定義與觀點
第二節 復元的理念目標
第三節 改變階段與激發改變動機之策略
第四節 影響目標達成與否之因素
第五節 優點評量與目標形成之關係
第六節 促進目標形成之對話方法
第七節 個案管理師的角色
第八節 目標與個人計畫之呈現內涵
第九節 結論
第11章 獲取資源宋麗玉
第一節 社區資源與復元之關係
第二節 資源類型
第三節 社區資源之評量
第四節 說服策略
第五節 社區支持網絡建構
索 引
立即查看
優勢觀點與社會工作實務-邁向復元之路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立即查看
輔導原理與實務 三版 111 (3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輔導原理與實務(第三版)
作者:黃政昌主編;黃政昌、黃瑛琪、連秀鸞、陳玉芳著
開數:18
頁數:560
ISBN:9786267178133
重量:950
出版日期:2022/9/30
書籍介紹
本書有三大特色
一、本書僅有三篇十二章,不但兼顧理論與實務,也涵蓋重要的輔導工作主題。
二、專為輔導界新鮮人所撰寫,內容深入淺出、簡單實用、資料新穎。
三、每章最後附上問題與反思、延伸閱讀、相關影片與網站等豐富教學資源。
本書適合做為大專校院師資培育課程或輔導相關科系之「輔導原理」、「輔導原理與實務」、「學校輔導」、「學校輔導工作」等課程的上課用書;對於正在從事社區輔導相關工作的社工員、輔導員,以及各級學校導師、教師、助教、輔導員、教官等,也非常適合參考使用。
目 次
第1篇 輔導概念篇
Chapter 1 輔導的基本概念/黃政昌
第一節 輔導的意義與特性
第二節 輔導的內容與實施原則
第三節 教育、輔導、諮商、心理治療與精神醫療
Chapter 2 輔導組織與人員/黃瑛琪
第一節 各級學校輔導組織現況
第二節 輔導教師/人員的資格條件與角色任務
第三節 輔導教師/人員的專業展現與工作內容
Chapter 3 學校輔導工作的內涵/連秀鸞
第一節 生活輔導的內容與實施
第二節 學習輔導的內容與實施
第三節 生涯輔導的內容與實施
Chapter 4 三級預防的輔導模式/陳玉芳
第一節 三級預防的概念與意涵
第二節 三級預防輔導模式的內涵與作法
第三節 學校三級預防輔導方案的設計與實施
第2篇 輔導方法篇
Chapter 5 個別諮商/連秀鸞
第一節 個別諮商的意義與特性
第二節 常見諮商學派的重點
第三節 諮商專業倫理
Chapter 6 團體輔導/黃瑛琪
第一節 團體輔導的意義與特性
第二節 常見團體輔導的運作方式
第三節 團體輔導的技術與注意事項
Chapter 7 心理測驗與應用/黃政昌
第一節 心理測驗的意義與功能
第二節 心理測驗的類型與介紹
第三節 心理測驗的實施與應用
Chapter 8 個案研究與管理/陳玉芳
第一節 個案研究的意義與內容
第二節 個案管理的精神與實施
第三節 個案研究報告的格式與範例
第3篇 輔導實務篇
Chapter 9 人際困境學生的認識與輔導/黃瑛琪
第一節 人際困境學生的定義與認識
第二節 人際困境學生的類型與成因分析
第三節 人際困境學生的輔導策略與案例說明
Chapter 10 中輟生的認識與輔導/連秀鸞
第一節 中輟生的定義與認識
第二節 中輟的成因分析與輔導策略
第三節 中輟生的處遇流程與案例說明
Chapter 11 心理疾病學生的認識與輔導/黃政昌
第一節 心理疾病的定義與認識
第二節 心理疾病的成因分析與輔導策略
第三節 心理疾病學生的輔導策略與案例說明
Chapter 12 自殺危機學生的認識與輔導/陳玉芳
第一節 自殺的定義
第二節 自殺的成因分析
第三節 自殺危機學生的輔導策略與案例說明
立即查看
【中文書】
書名: 輔導原理與實務(二版)
作者:翟宗悌
出版社:雙葉
出版日期:2017/06/30
ISBN:9789865668877
內容簡介
本書採擷當代輔導學說理論與趨勢,且兼顧我國在學校輔導實務工作上之需要,為一本輔導實務之教戰手冊。
為使教師更有效地與學生進行師生互動,充分發揮教學功能,本書針對有效能之溝通技巧部分,闡釋說話的藝術。並以常見的問題類型為例,說明如何發揮輔導的效能,讓讀者更能了解在實務上的運用。
從輔導實務的角度來撰寫中小學之學校輔導工作的本質與執行層面,並提供最新資訊,使讀者能掌握國內外學校輔導工作之現況。
第二版新增《特殊教育學生輔導》一章,以充分展現當前學校教師在輔導工作上應有之專業理念,進而創造一個友善的教學環境。並於各章章後增加「課後活動」單元,讓授課教師在教學時得以靈活運用,進而加強教學之成效。
目錄
第01章 緒論:輔導的基本理念
第1 節 輔導的內涵與本質
第2 節 輔導學的理論學說
第3 節 輔導的發展趨勢
第02章 學校輔導工作
第1 節 學校輔導工作的實施理念
第2 節 高中 / 職輔導工作
第3 節 國中輔導工作
第4 節 小學輔導工作
第03章 學校輔導人員
第1 節 學校輔導人員的角色與功能
第2 節 學校組織系統之運作
第3 節 助人者的自我照顧
第04章 轉型中的青少年
第1 節 生命歷程的蛻變
第2 節 青少年的心理發展
第3 節 青少年輔導工作
第05章 有效能的談話技術
第1 節 有效能之助人者的態度
第2 節 有效能之會談技巧
第3 節 助人的基本原則
第06章 諮詢技術
第1 節 學校諮詢的理論發展
第2 節 如何與學生家長進行會談?
第3 節 如何與學校同事進行會談?
第4 節 諮詢技術的運用與實施原則
第07章 生涯輔導
第1 節 逐夢的歲月
第2 節 生涯輔導的理論發展
第3 節 生涯輔導的實施
第4 節 休閒與生活
第08章 學習輔導
第1 節 學習能力與學習歷程
第2 節 學習輔導的基本理論
第3 節 有效的學習技巧
第4 節 學習輔導之實施方向
第09章 行為輔導
第1 節 行為與習慣
第2 節 行為改變的策略
第3 節 正向管教與行為輔導
第10章 心理測驗與學生基本資料
第1 節 校園裡常見的心理測驗
第2 節 學生輔導資料表格
第3 節 實施測驗的專業倫理
第11章 團體輔導與班級經營
第1 節 團體輔導的基本觀念
第2 節 團體動力與團體技術
第3 節 小型團體方案
第4 節 大型團體方案
第5 節 班級經營
第12章 輔導工作的評鑑
第1 節 評鑑的內涵與本質
第2 節 學校輔導工作的整體評鑑
第3 節 輔導方案的評鑑
第13章 社會資源的運用
第1 節 社會資源的基本理念
第2 節 社會資源的運用與策略
第3 節 學校輔導工作與社會資源系統
第14章 輔導專業倫理
第1 節 專業倫理的基本理念
第2 節 助人者的自我省思
第3 節 對未成年人進行諮商的倫理問題
第15章 個案研究:輔導老師說故事
第1 節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第2 節 人我之間
第3 節 危機與轉機
第16章 特殊教育學生輔導
第1 節 特殊教育學生
第2 節 特殊教育學生的班級經營
第3 節 特殊教育學生的輔導
第4 節 特教學生與一般學生共同有效的策略
附錄
附錄一 學生輔導法
附錄二 國民中學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參考範例
附錄三 個案輔導紀錄(示例)
附錄四 新北市高國中學生輔導轉介流程
附錄五 新北市○○國民中小學學生關懷表
附錄六 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諮商專業倫理守則(2010)
附錄七 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學生輔導工作倫理守則(2015)
附錄八 特殊教育法
立即查看
本書特色
本書第三版的基調為:根據自己原來的樣子,審時度勢,隨機應變,選擇一種可以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
本書系統的介紹了生涯諮商與輔導的相關理論與實踐方法,適用於心理學、教育學、心理諮商與社會工作等專業的大學生與研究生研習,亦可供學校輔導老師、諮商師、社工師與職涯指導人員培訓之用。
目 錄
第一章 生涯輔導之基本概念
第二章 生涯輔導的實施
第三章 生涯類型理論
第四章 生涯發展理論
第五章 個人構念理論
第六章 敘事生涯諮商
第七章 生涯建構理論
第八章 社會認知生涯理論
第九章 機緣巧合理論
第十章 生涯混沌理論
第十一章 生涯決定理論
第十二章 雙文化調和的中庸生涯模式
立即查看
生死學概論
ISBN13:9789864305537
出版社:新文京開發出版
作者:劉作揖
裝訂/頁數:平裝/268頁
規格:23cm*17cm*1.5cm (高/寬/厚)
版次:4
出版日:2020/06/20
中國圖書分類:生命倫理學
內容簡介
生命教育在目前國內大專院校均已列入通識課程,作者在本書中對於坊間相關書籍較少著墨的議題─如死亡的原因與問題的探討等,特別加以整理,從本土國情的觀點,透過文化與習俗來介紹及引述生死學的概念。
本書內容共分為七章,第一章介紹生死學的引進、性質、研究的目的與任務;第二章講述生命的起始到成長的結束,並對所涉及的倫理、禮俗問題等加以詳盡敘述;第三章在探討死亡的原因與問題;第四章納入死生議題的討論,包括預立遺囑、器官移植、安樂死、安寧療護等內容;第五章探討生命的失落與悲傷的輔導;第六章引導認識死亡教育;第七章則詳細說明喪葬的禮俗與殯葬管理,並援引法例,與生活相結合。
全書涵括從生命的起始、誕生、成長、老化到死亡等人生過程,並對所涉及的生命倫理、禮俗、死亡禁忌、人性尊嚴等問題,加以詳盡說明。並且對於預立遺囑、器官移植、安樂死、安寧療護(包括臨終關懷)等醫護倫理問題,加以深入的探討,並於每次改版時參酌最新法規及時事、資訊調整內容,讓生死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結合,是一本適合大專院校生死學相關課程的入門教科書。
目錄
第1章 生死學的新面貌
第一節 生死學的引進國內
第二節 生死學的性質
第三節 生死學的七大主題
第四節 生死學的目的與任務
第五節 生死學的門類
第六節 生死學的研究方法
第2章 生命的起始與成長的結束
第一節 生命的意義
第二節 生命誕生的喜悅
第三節 生命衍生的問題
第四節 生命成長的禮俗
第五節 生命老化的感嘆
第六節 生命死亡的無奈
第3章 死亡的原因與問題的探討
第一節 自然的死亡
第二節 人為的死亡
第三節 意外的死亡
第四節 疾病的死亡
第4章 預立遺囑與死生議題
第一節 預立遺囑
第二節 器官移植
第三節 安樂死
第四節 安寧療護
第5章 生命的失落與悲傷輔導
第一節 生命的失落
第二節 悲傷的輔導
第6章 認識生死與死亡教育
第一節 認識生死
第二節 死亡教育
第7章 喪葬禮俗與殯葬管理
第一節 喪葬禮俗
第二節 殯葬管理
附錄
附錄1 現代人應有的生死觀念
附錄2 漫談人生的旅程:生老病死
建議參考書目
立即查看
老人心理諮商與輔導(Evidence-Based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for an Aging Population)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立即查看
身心障礙者重返勞動市場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立即查看
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與倫理-社會脈絡下的倫理實踐 (4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與倫理:社會脈絡下的倫理實踐
系列名:社工叢書
ISBN13:9789869954624
出版社:洪葉文化
作者:曾華源;胡慧嫈;白倩如;許雅喬;李仰慈
裝訂/頁數:平裝/400頁
規格:23cm*17cm*2.1cm (高/寬/厚)
重量:680克
版次:4
出版日:2021/01/27
中文圖書分類:職業倫理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幾個重點︰
第一個重點說明社會變遷中專業倫理面臨的挑戰,包括業務過失的倫理問題和法律職責。
第二個重點主要在介紹社會工作專業哲學、價值基礎和倫理學理論,以及社會工作倫理守則;除了說明社會工作哲學與專業價值和專業服務取向之關聯性,並說明倫理學的主要內容和社會工作專業倫理守則面向與意涵。
第三個重點放在簡介東西方社會生活的文化基礎差異,並介紹華人社會文化規範與實踐的情境脈絡,以及對社會工作專業服務輸送在情境脈絡中的價值挑戰。
第四個重點主要探究社會工作專業倫理兩難與決策,包括說明實踐社會工作專業價值可能面對的障礙與挑戰,以及討論專業倫理抉擇原則與處理倫理兩難的過程,期待在辨明專業倫理兩難上,社會工作者有更敏銳的覺察力、理解力與決策力。
第五個重點分別討論社會工作專業倫理中,有關案主自決、保密和關係界線實踐等議題。
全書與第二版比較起來,內容上有較大篇幅的更動,並且嘗試讓社會工作專業倫理實踐更貼近華人社會發展近況;再者,因為社會工作是社會建構,許多導致產生專業倫理的困境或過失,是與社會工作專業服務場域的實踐的社會文化脈絡息息相關,需要社會工作者覺察和調整處置方式,所以本版特別加入「社會脈絡下的倫理實踐」做為副標題。
目錄
第1章 社會工作專業倫理實踐的挑戰/白倩如、曾華源
壹、社會工作使命與倫理責任—道德的實踐
貳、建構社會工作專業體制之挑戰—苦勞VS 功勞
參、社會工作專業倫理之重要性
肆、結語
問題與討論
重要名詞
第2章 社會工作的哲學/曾華源、許雅喬
壹、前言
貳、社會工作哲學之重要性
參、倫理學是社會工作專業知識系統的一環
肆、哲學素養提升社會工作專業服務適切性
伍、價值之意義與價值形成
陸、結語
問題與討論
重要名詞
第3章 社會工作專業價值基礎之建構/曾華源、許雅喬
壹、前言
貳、社會工作專業價值之意義
參、社會工作的專業基本價值之本質
肆、社會文化、社會工作者價值觀和案主問題處置
伍、結語
問題與討論
重要名詞
第4章 倫理學理論與應用/曾華源、許雅喬
壹、前言
貳、倫理、價值與道德
參、倫理學之意義
肆、倫理學理論
伍、結語
問題與討論
重要名詞
第5章 社會工作專業倫理守則之面向與要旨/胡慧嫈
壹、前言
貳、社會工作專業倫理之意義
參、社會工作專業倫理守則
肆、結語:倫理守則可能面對的挑戰
問題與討論
重要名詞
第6章 中西方社會文化價值(結構)與社會工作專業/曾華源、白倩如、李仰慈
壹、前言
貳、儒家與基督教社會人生價值與哲學取向
參、中西方的自我觀念與社會生活取向方式
肆、結語:社會文化結構對社會工作專業服務之影響
問題與討論
重要名詞
第7章 社會正義與社會工作專業倫理/曾華源、白倩如
壹、前言
貳、華人社會中的正義觀
參、西方社會的正義觀
肆、儒家的義觀與西方正義之比較
伍、儒家仁義觀與民主法治社會生活
陸、實踐社會正義為社會工作專業的核心價值
柒、結語
問題與討論
重要名詞
第8章 華人社會的做人處事與社會工作專業倫理/白倩如、曾華源
壹、前言
貳、華人社會的人際互動文化規範
參、做人處事與專業自主性
肆、反思以西方文化為基礎建構的社會工作專業之規範
伍、結語:學習融合中西文化價值規範提供服務
問題與討論
重要名詞
第9章 實踐社會工作價值之兩難與障礙/曾華源、許雅喬、李仰慈
壹、前言
貳、社會工作實務上涉及的價值面向
參、社會工作專業服務中的價值兩難
肆、社會工作者價值立場與價值介入對專業服務之影響
伍、價值介入與專業服務障礙
陸、面對實踐社會工作價值之知行落差
柒、結語
問題與討論
重要名詞
第10章 實踐社會工作倫理之挑戰/曾華源、白倩如
壹、前言
貳、社會工作之倫理問題與兩難
參、社會工作倫理的挑戰
肆、結語
問題與討論
重要名詞
第11章 社會工作倫理兩難抉擇原則/曾華源、白倩如
壹、前言
貳、Beauchamp及Childress生命倫理四原則
參、Reamer社會工作倫理抉擇六原則
肆、Lowenberg和Dolgoff社會工作倫理抉擇七原則
伍、李瑞全儒家生命道德原則
陸、各家倫理原則在倫理決策之運用
柒、結語
問題與討論
重要名詞
第12章 社會工作倫理兩難辨明與決策行動/白倩如、曾華源
壹、前言
貳、倫理兩難判斷上的陷阱
參、專業倫理決策之模式
肆、案例與倫理決策分析
伍、結語
問題與討論
重要名詞
第13章 案主自我決定之倫理議題/曾華源、胡慧嫈
壹、前言
貳、案主自決之概念
參、案主自決在實務運作上的倫理議題
肆、面對案主自決倫理議題可能因應方式之思考
伍、結語
問題與討論
重要名詞
第14章 保密實踐之倫理議題/李仰慈、曾華源
壹、前言
貳、社會工作專業服務保密之意義與重要性
參、社會工作專業保密的法律規定
肆、服務紀錄與保密
伍、溝通特權與保密之倫理原則
陸、社會工作專業實踐保密的文化與專業倫理的考量
柒、結語:適切保密的灰色地帶
問題與討論
重要名詞
第15章 專業界線與華人社會關係之倫理議題/白倩如、曾華源
壹、前言
貳、專業關係與關係界線之意涵
參、華人社會的人情關係與專業關係界線維繫之倫理兩難
肆、關係界線的必要性與處理原則
伍、結語
問題與討論
重要名詞
參考書目
立即查看
劍型人╳盾型人:找到你的大腦原廠設定,擺脫慣性思考,創造自我優勢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整合臨床心理學、臨床醫學與大腦科學研究,首創「劍型人」和「盾型人」人格與大腦分類!
5分鐘測驗,找出自己的原廠設定!
為什麼--
某些人容易焦慮,某些人就特別靈活,對變化無所畏懼?
某些人特別社恐,某些人卻是社牛?
某些人會冒完全不必要的風險,某些人則小心謹慎?
某些人會憤怒到咄咄逼人,某些人卻習慣默默受苦或自責?
作者康乃爾.考恩與大衛.基博從理論到臨床研究,發現人類行為背後隱藏了兩種不同應對「壓力」的方式,其取決於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和「血清素」如何作用,由此提出全新的人格理論:劍型人和盾型人!
書中精心設計30題測驗,我們可以發掘自己、他人與孩子究竟是劍型人還是盾型人──
◤劍型人
性格→樂觀外向、熱愛刺激、易衝動發怒、喜歡社交
行為模式→偏向先做再說、預期有獎勵而有動力、性成癮
工作模式→想得快但不準確、關注大局而非細節
睡眠模式→早睡早起、快速入睡、不常打瞌睡
◤盾型人
性格→悲觀內向、討厭刺激、壓抑憤怒、不愛社交
行為模式→偏向三思而後行、想逃避風險而有動力、性冷感
工作模式→想得慢但準確、傾向逃避風險、高度關注細節
睡眠模式→晚睡晚起、難入睡、容易打瞌睡
透過各種案例分享多巴胺、血清素、神經系統與大腦的交互影響,兩位作者為劍型人和盾型人分析生活領域會遇到的問題與障礙,並提供有效策略和解方:
‧自我關係:了解自己的大腦如何感覺、思考與行動,提升自我認知、掌握人生方向。
‧工作職場/人際關係:了解上司、下屬以及同事的類型及工作風格,有效改善相處品質與工作效率。
‧親密關係:了解自己與父母、伴侶、孩子的類型差異,減少摩擦,增加情感。
‧生活模式:用技巧和策略建立生活好習慣、消除壞習慣,快速達成設定目標。
本書特色
1.首本以多巴胺和血清素做出大腦與人格分類的專書。
2.30題大人測驗+24題兒童測驗,無論自己、伴侶、親子、職場都能測!
3.科學研究佐證及大量實例、策略分享,兼具理論與應用。
國際推薦
「這是一本好讀的作品,充滿豐富資訊並融合引人入勝的短篇故事,讓複雜的主題易於消化和理解。本書是對該領域寶貴且不可或缺的貢獻。」——瑪麗.馬修森博士(Dr. Marie Matheson),臨床心理學家,BioHeal Clinic 共同創辦人
「康乃爾和大衛解釋了壓力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以及了解大腦生理學如何引導個人化的健康及身心平衡的方法。本書能改變你的生活。」——哈蘭德.溫特醫師(Harland Winter MD),哈佛醫學院兒科副教授
「康乃爾和大衛解釋了我們獨特的腦內化學如何定義我們。憑藉著對於我們的所做所為,以及為什麼而做的新認知,本書為我們提供了個人化的工具,賦予我們實現目標並提升生活的力量。」——諾曼.珀爾斯汀(Norman Pearlstine),前《洛杉磯時報》執行編輯,前時代公司總編輯
「我認識大衛近30 年了,很少遇到一位臨床醫生能像他這樣擁有豐富的經驗和智慧,同時又具備如此高度的同理心。我們長時間探討這個主題,並因此做出行為上的改變,這些改變難以言喻。能夠像他請訴心聲並稱他為朋友,是一種福氣。」——克里斯.潘恩(Chris Pine),演員
【目錄】
前言:過度安逸的舒適圈
第一部:劍型人與盾型人的大腦如何感受、思考與行動?
1.興奮反應的拉鋸戰
2.有如雲霄飛車的情緒調節過程
3.主導你怎麼想的拉鋸戰
第二部:劍型人與盾型人如何工作?
4.大腦類型對工作的影響──檢視實現抱負、成功和決策的障礙
5.不同的大腦類型──適應工作場合不斷變化的需求
6.向下管理、向上管理與橫向管理
第三部:劍型人與盾型人如何處理親密關係?
7.浪漫愛情──欲望與渴望的那些事
8.婚姻──誰才是老大?
9.冷靜──身為父母最核心的任務
第四部:劍型人與盾型人如何生活?
10.依照你的大腦類型,吃對的食物
11.活動和休息──獲得更大的控制權
12.駕馭壓力的鋼索
致謝
看更多
立即查看
ADKAR 的優勢:成功變革的新視角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代理經銷 白象文化
為什麼有些變革失敗,而其他變革卻成功了?
這個問題正是促使 Prosci 創辦人傑夫.海亞特在 1990 年代末揭開成功變革秘訣的催化劑—以及發展出廣受歡迎的變革管理模型,ADKAR。
ADKAR是認知(Awareness)、渴望(Desire)、知識(Knowledge)、能力(Ability)、
鞏固(Reinforcement)的縮寫。它是一個模型以及使變革變得有意義的概念框架。
《ADKAR的優勢》為這個推動變革的強大而簡單的模型帶來了新的視角,並提供了深入的「如何做」指南和實用的下載資源。有了ADKAR作為您的新視角,您可以實現所期望的成果,並隨著時間的推移能持續。
這就是ADKAR的優勢。
【目錄】
◎
序言
前言
介紹
第一部分:個人如何變革
第一章:ADKAR 的起源故事
第二章:ADKAR 要素說明
第三章:ADKAR 用於瞭解和推動個人變革
第四章:個人變革的 ADKAR 故事
第一部分摘要:個人如何變革
ADKAR的 優勢建議閱讀計畫
第二部分:群體如何變革
第五章:ADKAR 真理揭示
第六章:ADKAR 對組織變革的影響
第七章:ADKAR 在組織變革的應用
第八章:組織變革的 ADKAR 故事
第二部分摘要:群體如何變革
第三部份:組織如何在變革方面做得更好
第九章:ADKAR 視角下的變革能力
第十章:變革從業人員的 ADKAR 實踐
第十一章:關於建立變革能力的 ADKAR 故事
第三部分摘要:組織如何在變革方面做得更好
結論
ADKAR 的故事講述者
Prosci 術語詞彙表
致謝
關於作者
關於 Prosci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