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際 (4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務
ISBN13:9789865713737
出版社:學富文化
作者:Robert E. Slavin
譯者:張文哲
版次:4
出版日:2021/02/01
中國圖書分類:教育心理學;教學;課程
立即查看
政治學與臺灣政治
ISBN13:9789865492014
出版社:雙葉書廊
作者:王業立;蘇子喬;沈有忠;胡全威;鄭任汶;劉嘉薇;王啟明-合著;王業立-主編
裝訂:平裝
規格:23cm*17cm*2cm (高/寬/厚)
版次:2
出版日:2021/04/01
中國圖書分類:政治學總論
內容簡介
本書各章內容除了涵蓋理論、制度與行為面的討論之外,並特別增加了全球化、網路民主與新媒體政治等新興且重要的議題,以期能讓讀者在這個快速變遷的網路時代中,可以接觸到政治學中最新發展的議題與趨勢。
近年來臺灣與國外政治情況變化很大,本書亦增加了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對於國內政治和全球化議題的相關影響,而臺灣最近的修憲、政黨政治的變化、社群媒體、小編治國,以及最新的大選結果等議題,也都納入了本書修訂中。
本書特色
加入大量的「臺灣」元素示例:針對臺灣各大專院校不同科系的需求,在各章內容上,儘量使用與臺灣有闋的例子或資料,以期讀者能透過本書,了解政治學上重要的概念與理論,並且能夠對於這塊土地上的政治事務有更多的認識,進一步結合理論與實務,更關心自己的國家與社會 。
多元化的圖、表與照片呈現:讀者在閱讀之後,能夠對於政治學產生更多的學習興趣,並且更廣泛的了解政治學上重要的概念與理論。
各種單元設計幫助學習:以學習目標、政治觀察站、前言、政治停看聽、名詞解釋、課後習題等單元設計,引導讀者掌握各章的內容與重點。
目錄
第01章 政治與政治學/王業立
1.1 政治與生活
1.2 政治學的定義
1.3 政治學研究的次領域
1.4 政治學是科學嗎?
1.5 本書的特色
第02章 政治學研究途徑/胡全威、蘇子喬、沈有忠
2.1 古典政治學研究途徑
2.2 近代的政治學研究途徑
2.3 當代的政治學研究途徑
第03章 政治哲學與意識形態/胡全威
3.1 什麼是政治哲學?
3.2 公共爭議與三種價值取向
3.3 意識形態
第04章 國家與民族/胡全威
4.1 國家
4.2 民族
4.3 兩岸關係與身分認同
第05章 憲法與人權/沈有忠
5.1 當代憲法的起源與類型
5.2 我國憲法的基本原則
5.3 我國憲法保障基本人權的內容
第06章 民主與獨裁/蘇子喬
6.1 民主政治的意涵
6.2 民主政治的類型
6.3 民主政治的理論
6.4 民主政治的實際
6.5 獨裁政治
第07章 政治發展與民主化/蘇子喬
7.1 政治發展
7.2 政治衰敗
7.3 民主化與三波民主化浪潮
7.4 民主化理論與民主鞏固
第08章 政府類型/沈有忠
8.1 憲政研究的內容與研究途徑
8.2 總統制與議會內閣制
8.3 半總統制與臺灣的憲政運作
第09章 行政部門/蘇子喬
9.1 行政部門的意涵
9.2 行政權擴張的原因與控制方式
9.3 官僚體制
9.4 臺灣中央與地方行政部門
第10章 立法部門/蘇子喬
10.1 立法部門的意涵
10.2 立法部門的類型
10.3 立法部門的組織與立法程序
10.4 臺灣立法部門的介紹
第11章 司法部門/蘇子喬
11.1 司法部門的意涵
11.2 司法審查制度
11.3 臺灣司法體制的介紹
第12章 政黨與政黨體系/沈有忠
12.1 政黨的源起與功能
12.2 政黨組織與類型
12.3 政黨體系
第13章 利益團體/鄭任汶
13.1 利益團體的定義與分類
13.2 利益團體的理論
13.3 利益團體的評價
13.4 遊說法
第14章 選舉制度與公民投票/沈有忠
14.1 選舉的功能與制度的分類
14.2 臺灣採用的選舉制度與影響
14.3 公民投票與罷免
第15章 民意、投票行為與政治參與/劉嘉薇
15.1 民意的意義、來源與效果
15.2 民意趨勢在臺灣
15.3 投票行為的成因
15.4 重要選舉結果在臺灣
15.5 政治參與的意義與成因
15.6 政治參與在臺灣
第16章 政治文化、政治社會化與政治傳播/劉嘉薇
16.1 政治文化的意義與類型
16.2 臺灣政治文化的影響
16.3 政治社會化的意義
16.4 政治社會化的媒介
16.5 政治傳播的意義與特徵、要素、面向
16.6 政治傳播在臺灣
第17章 網路民主與新媒體政治/胡全威
17.1 網路的興盛與衝擊
17.2 電子化政府、競選與線上會議
17.3 網路政治的特性
第18章 全球化與國際政治/王啟明
18.1 國際政治的研究主體
18.2 分析層次
18.3 全球化的概念
18.4 外交決策與工具產出
立即查看
汽車噪音與振動問題之故障診斷及排除(附光碟)
作 者:張超群 、陳文川
出版社別:五南
出版日期:2022/10/07(2版3刷)
ISBN:978-957-11-7019-0
書 號:5S02
頁 數:288
開 數:16K
內容簡介
本書可做為國小師資培育課程教科書和自習用書,我國國小師資培育逐漸關注教師數學教學專業能力,且教師的數學能力會影響其數學教學專業表現。本書基於世界各國國小職前教師專業能力的培育趨勢,內容旨在提升國小職前教師的數學能力,期能將數學能力轉換為數學教學專業能力的基礎。本書編排重視數學概念的邏輯陳述,由淺入深構築數學知識,為國小師資培育的重要用書。
目錄
第1章 基礎邏輯與集合
1.1 邏輯符號
1.2 有效論證
1.3 集合
1.4 集合的基本運算及其性質
第2章 數系
2.1 整數系
2.2 有理數系
2.3 實數系
第3章 數的計算
3.1 數的運算
3.2 數的次序性質
3.3 因數、倍數、質數、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
第4章 坐標系統
4.1 坐標系
4.2 二元一次方程式的圖形
4.3 坐標平面上的直線方程式
4.4 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的圖形
4.5 空間坐標系
第5章 多項式
5.1 多項式
5.2 多項式之四則運算及其化簡
5.3 因式分解
5.4 代數分式的化簡及其四則運算
第6章 函數
6.1 函數的定義
6.2 函數符號
6.3 合成函數
6.4 反函數
6.5 奇偶函數與單調函數
6.6 多項式函數
第7章 直線方程式(含不等式)
7.1 距離公式
7.2 坐標系直線
7.3 二元一次方程式(直線方程式)
7.4 坐標系上的直線與平面
7.5 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
7.6 不等式
第8章 曲線方程式
8.1 一元二次方程式
8.2 二次函數
8.3 一元二次不等式
8.4 三次式的性質
8.5 高次不等式
第9章 空間中的平面與直線
9.1 空間概念
9.2 空間向量及其內積
9.3 外積、體積及行列式
9.4 平面方程式
9.5 空間直線方程式
第10章 證明
10.1 算術和代數的論證
10.2 證明法
10.3 平面幾何定理證明舉例
第11章 幾何圖形
11.1 平面圖形與其對應的度量
11.2 平行線
11.3 平面多邊形的介紹
11.4 三角形與四邊形
11.5 圓
11.6 空間形體
11.7 面積與體積
第12章 解析幾何
12.1 扇形的弧長與面積
12.2 圓
第13章 級數
13.1 數列
13.2 級數
第14章 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
14.1 指數
14.2 指數函數
14.3 對數
14.4 對數函數
第15章 排列與組合
15.1 加法原理與乘法原理
15.2 直線排列
15.3 重複排列
15.4 環狀排列
15.5 相異物組合
15.6 重複組合
15.7 二項式定理
15.8 二項係數的性質
15.9 加法原理的一般化:排容原理
第16章 機率與統計
16.1 機率的概念和定義
16.2 機率性質與定理應用
16.3 敘述統計與統計量數
16.4 變數分類與統計圖表
第17章 三角函數
17.1 銳角三角函數
17.2 廣義角與極坐標
17.3 正弦定理與餘弦定理
17.4 和角、倍角與半角公式
17.5 三角測量
立即查看
【簡介】
教育與哲學的關係極為密切,「哲學是教育的普通原理,而教育是哲學的實驗室」,乃是二者關係的最佳寫照。
任何有志於教育事業的工作者(主要是教師),都必須了然於「為何教?」、「教什麼?」與「如何教?」而此則非有適當的教育哲學素養不為功。本書因從教育的形上向度、知識向度、倫理向度與藝術向度等觀點出發,探索並檢討教育哲學中諸多的根本問題,以幫助未來的教育工作者,具備基本的教育哲學的素養。
【目錄】
Part 1 緒論
Chapter 1 教育、哲學與教育哲學的界說
Chapter 2 教育與哲學的關係
Chapter 3 教育哲學的功能
Chapter 4 教育哲學的範圍與研究途徑及方法
Part 2 教育的形上向度
Chapter 5 教育本質論
Chapter 6 教育目的說
Chapter 7 教育價值論
Part 3 教育的知識向度
Chapter 8 心靈問題與教育
Chapter 9 知識判別與教育
Chapter 10 知識結構與教育
Part 4 教育的倫理向度
Chapter 11 人性問題與教育
Chapter 12 道德問題與教育
Chapter 13 社會正義與教育
Part 5 教育的藝術向度
Chapter 14 美感經驗與教育
Chapter 15 美感創造與教育藝術
Chapter 16 美育與人生
立即查看
教育理念與實務
ISBN13:9789865220785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作者:周新富
裝訂/頁數:平裝/340頁
規格:23cm*17cm*1.7cm (高/寬/厚)
版次:1
出版日:2020/08/10
中國圖書分類:教育總論
內容簡介
本書依據五大教師專業素養的第一項:了解教育發展的理念與實務來編寫,內容包含教育哲學、教育社會學、教育行政、教育制度等學科,可以作為教育概論這門課的教學用書。這項專業素養除了是師培課程的依據之外,同時也是教師資格考試的命題架構,閱讀本書將對教育理念及專業倫理有深入的理解。
目錄
第1章 教育本質和目的論
第2章 教育內容與方法論
第3章 中國教育思想與發展
第4章 西洋教育思想與發展
第5章 西方現代教育思潮與學說
第6章 教師專業
第7章 教師圖像
第8章 教育社會學的發展與理論概要
第9章 社會結構與教育
第10章 文化與教育議題
第11章 教育行政與教育政策
第12章 教育制度與教育法令
第13章 學校組織與文化
第14章 班級與教學社會學
第15章 教育研究的性質與方法
立即查看
幼兒園課程發展:理論與實務 (3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幼兒園課程發展:理論與實務
系列名:幼兒教育
ISBN13:9789860744941
出版社:心理
作者:簡楚瑛;張淑敏;王儷蓁;王令彥
裝訂/頁數:平裝/384頁
規格:23cm*17cm*2cm (高/寬/厚)
重量:670克
版次:3
出版日:2022/06/14
中國圖書分類:學前教育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三篇,第一篇「理論篇」,作者從課程發展的角度、基本概念、課程決定之概念提出定義與範疇的界定;提出四種課程發展模式――目標取向的課程發展模式、逆向的課程發展模式、統整性主題課程發展模式、整合取向的課程發展模式和課程發展,以及課程發展模式之基礎性理論;第二篇「實務篇」是以三種課程模式――蒙特梭利課程模式、主題式方案取向課程,以及學習區遊戲取向的課程發展為案例,分析這三種取向的課程發展程序與特性,企圖展現課程發展在預設課程與生成課程之間的變化性、彈性、展延性等情境與結果,以及反思老師在發展該園/班課程取向時,與「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手冊》呼應,或是應用其指標與程序時的問題;第三篇「幼兒教育課程發展相關議題」是以幼教現場兩個值得探討的議題:校本/園本課程以及遊戲與課程間之關係加以分析、申論,期待引出更深入的論述。
全書重點在「課程發展」的過程與程序,書中內容強調的是一種程序性知識與技能,內容關注的焦點偏重於「know how」的問題。作者穿針引線從多元的角度說明闡述,期能拉近課程發展理論與實務之距離,讓理論成為實務發展的基石,讓實務成為理論的實踐。
目錄
第一篇 理論篇
第一章 課程/教學及相關概念
第一節 課程的概念
第二節 課程與教學的關係
第二章 課程發展基本概念:定義、決策層級與職責範圍
第一節 課程發展的定義與特性
第二節 課程發展決策層級與職責範圍
第三節 課程發展決策的項目
第三章 不同課程發展模式/取向的內涵
第一節 目標取向的課程發展程序與內涵
第二節 逆向模式的課程發展程序與內涵
第三節 統整性主題課程的發展程序與內涵
第四節 整合取向的課程發展程序與內涵
第五節 四種課程發展模式/取向之評析
第四章 課程發展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課程發展的哲學基礎
第二節 課程發展的社會學基礎
第三節 課程發展的心理學基礎
第四節 課程發展的知識論基礎
第五章 課程發展階段一:課程設計階段
第一節 課程目的、目標的決定
第二節 課程架構的設計
第三節 課程發展之順序
第六章 課程發展階段二、三:課程運作階段與評鑑階段
第一節 課程運作階段
第二節 課程評鑑階段
第七章 課程發展從事人員的角色
第二篇 實務篇
第八章 蒙特梭利教育課程模式/取向的教保活動課程發展案例與反思
第一節 設計階段:預設的教育目標、課程框架與評量策略
第二節 運作階段:程序與案例
第三節 評鑑階段
第四節 關於新課綱、課程手冊實踐之反思
第五節 相關問題之問與答
第六節 結語
第九章 主題式方案取向的教保活動課程發展案例與反思(簡楚瑛、張淑敏、王儷蓁)
第一節 設計階段
第二節 運作階段:程序與案例
第三節 評鑑階段
第四節 關於新課綱、課程手冊實踐之反思
第十章 學習區遊戲取向的教保活動課程發展案例與反思(簡楚瑛、王令彥)
第一節 設計階段:預設的教育目標、課程框架與評量策略
第二節 運作階段:程序與案例
第三節 評鑑階段
第四節 關於新課綱、課程手冊實踐之反思
第五節 結語
第三篇 幼兒教育課程發展相關議題
第十一章 學校本位課程的緣由與案例分享
第一節 學校本位課程聲浪的源起
第二節 學校本位課程的定義與基本概念
第三節 學校本位課程多樣性面貌之案例分享
第四節 結語
第十二章 遊戲與課程:談「課程遊戲化」與「遊戲課程化」
第一節 定義、概念
第二節 遊戲與課程間之關係
第三節 遊戲與課程關係中的第三者──老師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英文部分
立即查看
美麗的數學王國門口有兩根壯碩的大柱子,其中一根為非線性的微積分,而另一根則為線性的線性代數。這兩根大柱子射出美麗的光芒,照耀了數學王國的代數、幾何、分析、物理、工程和經濟,這些光芒不僅提供了它們養分,還幫助它們成長。
數學有五要素:實數、歐式空間、函數、不等式和公理。實數和歐式空間為數學的身體,像電腦的硬體一樣,而函數、不等式和公理為數學的靈魂,像電腦的軟體一樣。電腦一定要有 硬體,但是有了硬體,還是不能動,尚需要軟體,才能運作,本書詳細介紹實數、歐式空間、函數、不等式和公理。
這本數學分析基礎,涵蓋非線性的微積分和線性的線性代數,還涵蓋微分方程,此書共計有1,164頁。書中含有目錄、索引、Index、圖像和各式各樣的題目,我們將完整的習題解答,錄成CD,附置於書後。
本書中除了詳細介紹一維微積分外,更詳細介紹二維和三維的多變數分析,因為二維和三維最為其體,且最有感覺。了解二維和三維分析,一方面可以檢驗一維分析,而另一方面則可以學習四維以上之高等微積分,建議先念本書,再念高等微積分。
本書對每一定理和重要概念,都指出其原由和應用。本書每一章還會介紹一節數學家有趣的生平,所謂蹲下來為的是要跳得更高,閱讀完該節後,相信讀者又可以體力充沛地繼續學習下面的章節了。
這一本數學分析基礎,是由著者在國立清華大學教了三十餘年的微積分講義補編而成,希望在臺灣能成為一本有意義的教科書和課外讀物。
目錄
1實數、函數和數列的定義、不等式和經典公理1
11實數1
12函數和數列的定義18
13不等式25
14經典公理30
15歷史上第一個大數學家畢達格拉斯38
16習題40
2函數的極限43
21函數的運算43
22函數極限的定義45
23函數極限的定理48
24右極限和左極限56
25函數極限存在和不存在的例子63
26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81
27習題84
3函數的連續87
31函數連續的定義87
32連續函數三大優異定理93
33連續函數六大經典定理97
34連續和不連續函數的例子105
35大數學家阿基米德113
36習題
ix115
4函數的導數119
41函數導數的概念119
42函數導數的定義120
43函數導數三大基本定理124
44均值定理130
45可微函數與其導函數之間彼此關係密切137
46可微和不可微函數的例子141
47數學家笛卡兒之網路故事151
48數學家笛卡兒152
49習題156
5導函數的應用161
51曲線的切線斜率、切線方程和法線方程161
52均值定理的應用163
53函數的增滅、極值、凹凸、反曲點和漸近線166
54畫函數的圖形185
55法國大數學家費馬188
56瑞士馬特洪峰191
57習題192
6函數的積分195
61可積函數198
62積分運算定理210
63積分均值定理222
64微積分基本定理224
65積分的應用—求面積和體積226
66數學家巴斯卡232
7初等函數237
71反函數定理238
72三角函數和反三角函數241
73對數函數253
74指數函數261
75雙曲函數和反雙曲函數266
76通世數學家牛頓273
77習題275
8積分法277
81分部積分法277
82變數變換積分法281
83部份分式積分法284
84三角函數積分法286
85三角函數替換積分法292
86數學大師歐伊勒295
87習題297
9數列301
91收斂數列定理301
92發散數列運算定理314
93上極限和下極限319
94一筆畫326
95習題327
10級數331
101收斂級數和發散級數331
102正項級數340
103廣義交錯級數348
104絕對收斂級數352
105數學王子高斯356
106習題359
11泰勒理論361
111泰勒定理的自來361
112泰勒定理363
113泰勒級數369
114馬克勞林級數370
115泰勒定理救人一命。379
116天才數學家歌洛怡380
117習題382
12數值方法383
121牛頓求根法385
122壓縮映射定理求定點法390
123n次逼近求函數值法393
124弦梯積分法395
125辛浦森積分法397
126千山獨行,壁創宇宙大業─愛因斯坦400
127習題404
13函數極限的推廣、不定型、瑕積分和Γ函數405
131函數極限的推廣405
132不定型407
133瑕積分414
134Γ函數428
135法國龐加萊和德國希爾伯特432
14函數列和函數級數437
141函數列437
142函數級數450
143數學家在哪裡思考數學?461
144習題463
15線性空間、線性變換與矩陣空間和歐氏空間467
151線性空間467
152線性變換空間與矩陣空間483
153歐氏空間504
154黃金比例數524
155習題526
16二變數純量函數的極限和連續529
161二變數純量函數的極限529
162二變數純量函數的連續538
163數學家陳省身555
164習題556
17向量函數的極限和連續557
171一變數向量函數的極限557
172一變數向量函數的連續562
173向量場的極限567
174向量場的連續570
175國際數學聯合會和國際數學家會議575
176習題580
18二變數純量函數的微導583
181全導數、方向導數、偏導數、梯度和微分583
182全導數鏈法則600
183均值定理601
184隱函數定理602
185高階偏導數和泰勒定理604
186極值和鞍點611
187拉格宏機乘子定理618
188鳥和青蛙621
189習題627
19向量函數的微導629
191單變數向量函數的微導629
192向量場的微導640
193美國普林斯頓大學。652
194習題654
20重積分655
201二重可積函數655
202二重積分運算定理669
203二重積分均值定理680
204微分與積分682
205有界集上的二重積分687
206三重積分687
207開發新領域693
208習題694
21重積分之計算與應用697
211二重積分之計算與應用697
212三重積分之計算與應用729
213數學的嚴謹與抽象737
22純量場和向量場的線積分與面積分741
221純量場、向量場、散度、旋度和梯度741
2222維純量場和向量場的線積分746
2233維純量場和向量場的線積分780
224純量場和向量場的面積分785
225多變數微積分基本定理803
226解決持久問題809
227習題810
23微分方程813
231初值微分方程和積分方程813
232一階微分方程815
233初值微分方程組和向量積分方程823
234二階微分方程825
235數學的力與美839
236習題841
索引842
Index861
立即查看
【簡介】
憲法貴在實踐,憲法教育是實踐的基礎。因此,本書期許全民都能看懂,奠立全民憲法教育的基石,養成全民的憲法認知與憲法感情,並對台灣邁向自由民主法治的憲政國家,做出可能的貢獻。
本書就是作者在「白話憲法」理念下的嘗試,整本書總共分成六個部分,分別為:第1編憲法總論、第2編憲法基本原則、第3編基本權總論、第4編基本權各論、第5編國家組織論、第6編基本國策論。
最新版主要對焦在憲法訴訟法新制的重點補充,並將這一年新增的大法官解釋與重要文獻,適當整合在本書各個章節之中,並進行全書的仔細文字勘誤,期待本書以最新的面目與讀者相遇。
【目錄】
獻 詞
十四版序——立法權不能超越修憲的界限
序 言——憲法作為人生的真善美
本書引註格式說明
第1編 憲法總論/1
§1 人、國家與憲法/1
壹、人、社會與國家/1
貳、法律、國家與憲法/1
§2 憲法、國家法、國家學與政治學/3
壹、憲法的概念/3
貳、國家法與憲法的區別/4
參、國家法的概念/5
肆、國家學、政治學與國家法的區別/6
§3 憲法的功能、特性與種類/7
壹、憲法的功能/7
貳、憲法的特性/9
參、憲法的種類/13
§4 憲法的制定、修改與變遷/14
壹、憲法的制定/14
貳、憲法的修改/15
參、憲法的變遷/22
§5 憲法的解釋/25
壹、一般法律解釋的方法/26
貳、憲法解釋的特別方法/28
參、憲法解釋的界限/31
第2編 憲法基本原則/33
§6 民主共和國/34
壹、民主與共和概述/34
貳、國家形式的發展/34
參、民主的概念與內涵/37
肆、共和的概念與內涵/46
§7 法治國/48
壹、法治國的發展/48
貳、法治國原則的概念與意義/50
參、法治國原則的內涵/53
§8 社會國/76
壹、民享與社會國/76
貳、社會國的發展/76
參、社會國的概念/78
肆、社會國的內涵/80
伍、社會國的憲法規範效力/82
§9 多元文化國/84
壹、文化國的發展/84
貳、多元文化國作為國家目標/86
參、多元文化國的內涵/89
肆、多元文化國的憲法規範效力/93
第3編 基本權總論/95
§10 基本權的發展與意義/95
壹、基本權的發展/95
貳、基本權的意義/97
§11 基本權的本質與法特徵/99
壹、自我實現、法秩序與基本權/99
貳、以自我實現為核心的基本權規範體系/103
參、自我實現作為基本權本質的法建構/105
§12 基本權功能建構的保護法益/108
壹、基本權的保護領域與保護法益/108
貳、基本權功能建構下的保護法益/109
§13 基本權的主體/126
壹、自然人作為基本權的主體/126
貳、法人作為基本權的主體/130
§14 基本權的分類/134
壹、依基本權主體而分類/134
貳、依基本權規範而分類/135
參、依人民與國家的關係而分類/137
§15 基本權的適用範圍/139
壹、基本權的垂直效力/140
貳、基本權的水平效力/141
§16 基本權的限制/148
壹、確定基本權的保護法益/150
貳、基本權保護法益是否受侵犯/154
參、從形式的規範面看限制的合憲性/156
肆、從實質的手段面看限制的合憲性/161
§17 基本權的救濟:違憲審查制度/170
壹、違憲審查制度的原由/170
貳、違憲審查制度的分類/171
參、我國的違憲審查制度/174
第4編 基本權各論/183
§18 平等權/183
壹、平等權的保障原由/183
貳、平等權的保障範圍/183
參、平等權的主體/186
肆、平等權功能建構的保護法益/186
§19 人身自由/196
壹、人身自由的保障原由/196
貳、人身自由的保障範圍/198
參、人身自由的主體/200
肆、人身自由功能建構的保護法益/200
§20 人民不受軍審自由/213
壹、人民不受軍審自由的保障原由/213
貳、人民不受軍審自由的保障範圍/213
參、人民不受軍審自由的主體/214
肆、人民不受軍審自由功能建構的保護法益/215
§21 居住自由/216
壹、居住自由的保障原由/216
貳、居住自由的保障範圍/217
參、居住自由的主體/218
肆、居住自由功能建構的保護法益/218
§22 遷徙自由/222
壹、遷徙自由的保障原由/222
貳、遷徙自由的保障範圍/222
參、遷徙自由的主體/223
肆、遷徙自由功能建構的保護法益/223
§23 言論自由/225
壹、言論自由的保障原由/225
貳、言論自由的保障範圍/226
參、言論自由的主體/232
肆、言論自由功能建構的保護法益/233
伍、從言論自由衍生的通訊傳播自由/241
§24 學術自由/247
壹、學術自由的保障原由/247
貳、學術自由的保障範圍/248
參、學術自由的主體/249
肆、學術自由功能建構的保護法益/252
§25 著作自由/264
壹、著作自由的保障原由/264
貳、著作自由的保障範圍/265
參、著作自由的主體/266
肆、著作自由功能建構的保護法益/266
§26 出版自由/267
壹、出版自由的保障原由/267
貳、出版自由的保障範圍/267
參、出版自由的主體/268
肆、出版自由功能建構的保護法益/269
§27 秘密通訊自由/273
壹、秘密通訊自由的保障原由與範圍/273
貳、秘密通訊自由的主體/274
參、秘密通訊自由功能建構的保護法益/274
§28 宗教自由/276
壹、宗教自由的保障原由/276
貳、宗教自由的保障範圍/277
參、宗教自由的主體/279
肆、宗教自由功能建構的保護法益/280
§29 集會自由/290
壹、集會自由的保障原由/290
貳、集會自由的保障範圍/291
參、集會自由的主體/294
肆、集會自由功能建構的保護法益/294
§30 結社自由/298
壹、結社自由的保障原由/298
貳、結社自由的保障範圍/299
參、結社自由的主體/300
肆、結社自由功能建構的保護法益/300
§31 生存權/304
壹、生存權的保障原由/304
貳、生存權的保障範圍/304
參、生存權的主體/304
肆、生存權功能建構的保護法益/307
§32 經濟上的基本權/311
壹、工作權/311
貳、財產權/316
§33 權利救濟請求權/322
壹、權利救濟請求權的保障原由/322
貳、權利救濟請求權的保障範圍/322
參、權利救濟請求權的主體/326
肆、權利救濟請求權功能建構的保護法益/329
§34 參政權/336
壹、參政權的保障原由與範圍/336
貳、參政權的主體/336
參、選舉權/337
肆、罷免權/340
伍、創制與複決權/341
§35 應考試及服公職權/347
壹、應考試及服公職權的保障原由與範圍/347
貳、應考試及服公職權的主體/348
參、應考試及服公職權功能建構的保護法益/348
§36 教育基本權/351
壹、教育基本權的保障原由/351
貳、教育基本權的保障範圍/352
參、教育基本權的主體/358
肆、教育基本權功能建構的保護法益/359
§37 概括基本權/369
壹、概括基本權的保障原由/369
貳、概括基本權的保障範圍/370
參、概括基本權的主體/382
肆、概括基本權功能建構的保護法益/383
§38 人民的憲法義務/388
壹、憲法義務與法律保留/388
貳、納稅義務/389
參、服兵役義務/391
第5編 國家組織論/395
§39 國家組織總論/395
壹、國家組織作為憲法的第二種結構/395
貳、民主共和對國家組織的要求/396
參、法治國原則對國家組織的要求/401
§40 總 統/406
壹、憲法對總統的雙重定位/406
貳、總統的產生/408
參、總統的特別義務與特別權利/411
肆、總統的職權/414
§41 行政院/423
壹、行政院的地位/423
貳、行政院長的產生方式/423
參、行政院的組織與決策/424
肆、行政院的職權/428
伍、行政院與立法院的互動關係/428
§42 立法院/431
壹、立法院的定位/431
貳、立法院的組成/432
參、立法委員的特別權利/433
肆、立法院的職權/435
伍、立法院行使職權的方式/443
§43 司法院/446
壹、司法院的地位與職權/446
貳、大法官的職權/449
參、司法獨立/452
肆、司法權行使的界限/454
§44 考試院/457
壹、考試院的地位/457
貳、考試院的組織與決策/457
參、考試院的職權/458
§45 監察院/459
壹、監察院的地位/459
貳、監察院的組成/459
參、監察院的職權/460
§46 地方自治團體/463
壹、地方自治的本質/463
貳、地方自治團體的地位/464
參、地方自治團體的層級及其具體化/465
肆、中央與地方權限的劃分/466
伍、地方自治團體層級的權力分立/471
第6編 基本國策論/475
§47 基本國策作為憲法的第三種結構/475
§48 基本國策作為國家目標的憲法規定/476
§49 基本國策作為憲政國家追求的國家目標/477
§50 基本國策作為國家目標的憲法規範意義/479
§51 基本國策作為國家目標的憲法規範功能/480
§52 基本國策作為國家目標的憲法規範效力/482
§53 基本國策作為國家目標的憲法規範類型/484
壹、國家目標作為社會權/484
貳、國家目標作為制度性保障/486
參、國家目標作為憲法委託/487
肆、單純的國家目標/488
參考文獻/491
索 引/495
立即查看
書名:教學原理(第三版)
作者:王財印、吳百祿、周新富
出版社:心理
出版日期:2019/09/00
ISBN:9789861918792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五篇十六章,第一篇為緒論,針對教學的意義、性質與教學研究的趨勢做探討;第二篇為計畫,內容共有三章,分別探討教學過程、教學計畫及教學目標;第三篇和第四篇為教學執行,內容包含教學策略,例如:引起學習動機、講述技巧、發問技巧、班級經營技巧、教學媒體製作等;並介紹幾種重要的教學模式,例如:直接教學法、討論教學法、協同教學法、合作學習法、情意教學法、個別化教學法;第五篇為教學評鑑,介紹學習結果的測量與評鑑。
本書內容不只重視教師的「教」,也相當重視對於學生的學習歷程與學習特性的了解,如此方能提升教師的教學成效。
目錄
第一篇 緒論
第一章 教學的意義、性質與研究(周新富)
第一節 教學的意義與性質
第二節 教學研究的發展趨勢
第三節 教師的專業知能
第四節 本書架構
第二篇 教學計畫
第二章 教學過程(周新富)
第一節 教學過程的概念
第二節 教學過程的組成要素
第三節 有關教學過程的研究
第四節 差異化教學的設計
第三章 教學計畫(周新富)
第一節 教學計畫的意義
第二節 教學計畫的功能與類型
第三節 教學計畫的內容
第四節 教學計畫的實務
第四章 教學目標的內容與撰寫(周新富)
第一節 教學目標的意義與性質
第二節 教學目標的分類理論
第三節 教學目標的敘寫
第三篇 教學策略
第五章 激起學生強烈學習動機(王財印)
第一節 動機與學習的關係
第二節 動機的分類
第三節 學習動機理論
第四節 影響學習動機的因素
第五節 激發學習動機的策略
第六節 教學上的建議
第七節 結論
第六章 講述教學法及講述技巧(王財印)
第一節 講述教學法的意涵
第二節 講述教學法的教學程序
第三節 講述教學法的技巧
第四節 講述教學法的限制
第五節 結論
第七章 產婆法與發問技巧(王財印)
第一節 產婆法的意涵
第二節 問題的分類
第三節 發問的技巧
第四節 發問在教學上的功能與應用
第五節 結論
第八章 班級經營與教室管理(王財印)
第一節 班級經營的意涵
第二節 有效班級經營的原則和策略
第三節 班級經營的問題與處理
第四節 結論
第九章 教學媒體的製作與應用(王財印)
第一節 教學媒體的含義
第二節 教學媒體的種類
第三節 教學媒體的功能與使用原則
第四節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作法
第五節 結論
第四篇 教學模式
第十章 直接教學法(周新富)
第一節 直接教學與間接教學之比較
第二節 直接教學法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 直接教學法的實施步驟
第四節 直接教學法的應用與檢討
第十一章 討論教學法(王財印)
第一節 討論教學法的意涵
第二節 討論教學法的類型
第三節 促進討論教學法成效的重要因素
第四節 討論教學法的適用時機與優缺點
第五節 討論教學法的應用實例
第六節 結論
第十二章 協同教學法(吳百祿)
第一節 協同教學的緣起與發展
第二節 協同教學的類型
第三節 協同教學的實施
第四節 協同教學的優點與挑戰
第五節 協同教學的努力方向
第十三章 合作學習法(吳百祿)
第一節 合作學習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 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
第四節 合作學習的成效與批評
第五節 結論
第十四章 情意領域的教學法(周新富)
第一節 社會技巧教學模式
第二節 角色扮演教學法
第三節 示範法
第四節 道德教學法
第五節 欣賞教學法
第十五章 適應個別差異的教學模式(周新富)
第一節 能力分組教學
第二節 補救教學方式
第三節 個別化教學模式
第四節 電腦輔助教學與翻轉學習
第五節 結論
第五篇 教學評鑑
第十六章 學習結果的測量與評鑑(周新富)
第一節 教學評量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良好測驗的特徵
第三節 教學評量的方式與實施
第四節 測量結果的解釋與使用倫理
參考文獻
立即查看
教育行政 : 理論與模式 (4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教育行政理論與模式
作 者:秦夢群
出版社別:五南
出版日期:2023/02/13(4版4刷)
ISBN:978-957-763-728-4
書 號:1IWF
頁 數:576
開 數:20K
內容簡介
本書以探討教育行政領域主要理論與模式為主。首先從鉅觀的角度,依次敘述理性、自然、開放、非均衡四種模式之相關教育行政理論。其次,再以微觀的角度,分析教育組織之權力、衝突、動機、領導、溝通、決策、變革等相關理論與研究。本書體例完備,每章均附有個案研究,以供讀者在閱讀理論之餘,進行實務上的探討。教育行政理論汗牛充棟,作者在揀選歸納後,以符合華人國情的角度寫出。全書敘述生動,層次井然有序,具有極高之可讀性,其中對於新興發展之理論多有所蒐集分析。初學或進修者,均可依其需求而有所獲益,為教育行政研究領域別出機杼之學術著作。
目錄
第1章 導論
第2章 理性系統模式
第3章 自然系統模式
第4章 開放系統模式
第5章 非均衡系統模式
第6章 教育組織權力與衝突
第7章 教育組織文化與氣候
第8章 教育動機理論
第9章 教育領導理論
第10章 教育溝通理論
第11章 教育決策理論
第12章 教育變革理論
立即查看
素養導向之教育行政學─搭配案例討論與試題研讀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面對教師兼任行政大逃亡的挑戰,本書作者以師培大學教師以及教育行政研究者為視角,透過淺顯的闡述、案例討論,以及GPT輔助自主學習題目,幫助讀者以素養學習的模式,認識行政概念與作為,並體認其價值。特色如下:
一、涵蓋教育行政學核心概念:本書呈現計畫、決定、組織、溝通、領導、激勵、評鑑等教育行政學核心範疇,並探討組織文化、變革、校長專業評鑑及教師專業倫理,兼顧理論與實務。
二、案例分析與GPT輔助自主學習:各章節提供案例與分析,再結合GPT輔助自主學習的關鍵提問,探討中小學行政議題最新趨勢,培養讀者自主學習素養與實務應用能力。
三、適合教師檢定、國考及甄試:本書綜合近年命題趨向撰寫,各章也提供試題,協助讀者自我評量,有益於準備教師檢定、國考及校長主任甄試。
本書各章節分別由兩位作者撰寫,另外也整理「當代重要教育政策」,可供授課教師參考。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教育行政理論發展
第三章 教育行政計畫與決定
第四章 教育行政組織文化
第五章 教育行政組織變革
第六章 教育行政溝通
第七章 教育行政領導
第八章 教育行政激勵
第九章 校長專業與評鑑
第十章 教師專業與倫理
第十一章 學校行政各處室概況
第十二章 教育行政的革新與展望
立即查看
教師甄試114-教育行政學─制度與政策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依作者綜觀近年的考題趨勢、教育行政學術研究發展及累積長期的輔考經驗~
‧命題趨勢,掌握架構→
研讀各章內容前,有命題趨勢帶出架構,幫助讀者瞭解內容要義。
‧精熟學習,事半功倍→
循序漸進精熟研讀各章內容;先建立觀念,優先投入重要主題,以達事半功倍,再到最新時事相關議題,掌握最新研究趨勢,取得準備先機。
‧精選試題,練習熟記→
各章後有作者精心彙整之相關選擇題與問答題;精熟內容後,練筆過程再次複習重點觀念。
【目錄】
第一章 緒 論
01/教育行政的意義
02/教育行政的特徵與啟示
03/教育行政的研究方法
04/教育行政的核心理念與研究新趨勢
精選考題
第二章 教育行政理論的發展
01/傳統理論時期的教育行政學(1900~1930)
02/行為科學時期的教育行政學(1930~1960)
03/系統理論時期的教育行政學(1960~1990)
04/非均衡理論學派的教育行政學(1990~)
精選考題
第三章 教育行政─計畫與決定
01/計畫
02/決定
03/計畫與決定的程序
04/教育行政計畫和決定的原則
05/教育行政決定的類型與模式
06/行政決定合理性與影響因素
精選考題
第四章 教育行政組織與文化
01/組織的意義和類型
02/傳統組織理論的演進
03/組織氣氛與文化
04/教育行政組織結構
05/教育行政組織的原則
06/教育行政組織革新
07/當代新興組織理論
08/組織文化的層次與類型
精選考題
第五章 教育行政領導理論
01/領導的意義
02/領導的功能
03/領導理論的演進
04/領導理論
05/當代新興領導理論
06/教育行政領導的原則
精選考題
第六章 教育行政溝通
01/教育行政溝通的意義
02/教育行政溝通的目的
03/溝通的功能與運作
04/溝通的歷程與要素
05/溝通的類型
06/溝通使用的媒介
07/影響溝通之相關因素
08/溝通的障礙
09/教育行政溝通的原則
精選考題
第七章 教育行政衝突管理
01/衝突的意義與種類
02/衝突觀點的演進
03/衝突的原因、影響與特性
04/衝突的歷程
05/衝突管理的意義
06/衝突管理的模式
07/結論
精選考題
第八章 教育評鑑
01/教育行政評鑑
02/學校評鑑
03/學校效能評鑑
04/校長評鑑
05/教師評鑑
精選考題
第九章 教育行政視導
01/教育視導的意義
02/教育視導的範圍
03/教育視導的功能與原則
04/教育視導人員的角色
05/教育視導人員應具備的條件或特質
06/教育視導模式
07/我國教育視導制度之現況及其改進
精選考題
第十章 後疫情時代及最新學校經營議題
01/學校變革與創新經營
02/知識管理(KM)與學校經營
03/策略聯盟(Strategic Alliance)
04/學校本位管理(SBM)
05/平衡計分卡、全面品質管理(TQM)與SWOT分析法
06/後疫情時代─學校防疫新生活與經營轉型
07/中小學國際教育2.0計畫
08 /「2030永續發展目標」與「2030學習羅盤」
09/ AI 在教育上的應用與倫理議題
精選考題
立即查看
◆內容架構化
條理分明、架構明確,幫助考生完整理解教育行政學。
◆循序漸進、按部就班
全書十七章深入淺出,對教育行政學進行完整敘述,是本絕佳的學習工具書。
◆實戰演練
每章節後列出相關歷屆考古題供讀者學習後練習。
本書特色
◆本書適用於準備國家考試、教育研究所考試、教師甄試、教師資格考試之讀者。
◆全書以架構化方式的編排,提供讀者對教育行政學有一個整體之瞭解。
全書共分十七章,包括教育行政的基本概念及趨勢、教育行政的四大理論模式、計畫與決定理論、組織理論、溝通理論、領導與管理理論、評鑑與視導理論、激勵理論、權力與衝突理論、興革理論、教育行政倫理及危機管理、學校建築規劃及教育行政新興議題,並於各章後段列出相關歷屆試題供讀者演練。
◆本書係以讀本方式對教育行政學進行完整敘述,為準備相關考試重要之工具書。
目錄
第1章 教育行政學緒論
第2章 理性系統模式
第3章 自然系統模式
第4章 開放系統模式
第5章 非均衡系統模式
第6章 計畫與決定理論
第7章 教育行政組織理論
第8章 教育行政溝通理論
第9章 教育行政領導與管理
第10章 教育行政評鑑與視導
第11章 激勵理論
第12章 組織權力與衝突理論
第13章 教育行政興革理論
第14章 教育行政人員與教育行政倫理
第15章 危機管理
第16章 學校建築與教育設施
第17章 教育行政新議題
立即查看
【本書特色】
總覺得教育行政學科深如大海,讓您摸不著頭緒嗎?那您絕對不能錯過,本書必為準備教育行政學科考試的首選!
一、筆者以豐富的學識及教學經驗,教您準備考試、奪得高分的小撇步!
二、簡明表格扼要的呈現出理論架構,奠定基礎概念。
三、完整的理論介紹,深入簡出。
四、輯錄、彙整教育行政相關各類重要法令,獨家表格整理,記憶學習效果顯著。
【作者簡介】
蕭世蒼
.補教名師
徐昌男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所碩士班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所教育政策與行政組
.研究領域:
99年教育部國家留學獎學金甲類得主
96年IPMA第二屆專案管理競賽第一名
【目錄】
第0講 國考相關的申論問答格式
第1講 教育行政學總論(含學科與社會科學研究基本概念)
第1章 教育行政學的基本概念(含研究概念及學科地位建立與演化)
第2章 教育行政學的四大理論時期與系統模式內涵
第2講 教育行政學個論(各章含理論與實務層面)
第1章 教育行政計畫(含決策與決定)
第2章 教育行政組織(含氣氛與文化)
第3章 教育行政溝通(含信賴與衝突)
第4章 教育行政領導(含權力類型、管理與領導模式)
第5章 教育行政評鑑(含考核、視導與校務研究)
第6章 教育行政興革(含組織再造)
第7章 教育行政的激勵與動機
第8章 教育財政制度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