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物力學(二版)
ISBN13:9789860622874
出版社:禾楓書局
作者:Peter M. McGinnis 著;張至滿 總校閱
譯者:張至滿;劉錦璋;陳帝佑;洪得明;陳重佑;何維華;蔡虔祿;朱彥穎;程欣儀
裝訂:平裝
規格:26cm*19cm*2cm (高/寬/厚)
版次:2
出版日:2022/02/01
中文圖書分類:運動學
內容簡介
本書為介紹運動生物力學之專門用書,《運動生物力學》第二版採用獨特的方法來引導讀者進入競技與健身運動生物力學的世界。本書使用簡單的術語,介紹了官能解剖學之前的力學,幫助學生首先瞭解外力及其對運動的影響;然後探索肌肉骨骼系統如何反應,進而產生自身的內力來維持或改變姿勢;最後展示了如何應用生物力學原理來分析動作表現並達到提高其效能的終極目標。
本書提供易於理解的自我實驗範例與例題專欄,使學生能夠更加容易探索生物力學原理。除了全書的各項數據更新外,新版中的其他新增內容還包括:
►新增內容介紹了教練、運動員和大眾可使用來測量運動各方面表現的多項技術與設備。
►對公式使用的說明,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內容。
►新的「觀念應用」專欄提供了對生物力學實際應用更深入的分析。
《運動生物力學》第二版以清晰簡潔的方式介紹了人體運動的生物力學,同時融入積極參與的學習體驗。學生將可以更親近的探索力學原理,從而對主題有深刻的理解。
目錄
導論-為什麼要讀生物力學
第一篇 外力生物力學
第1章 力量
第2章 線運動學
第3章 線動因學
第4章 功、功率和能量
第5章 力矩
第6章 角運動學
第7章 角動因學
第8章 流體力學
第二篇 內力生物力學
第9章 生物材料的機械性質
第10章 骨骼系統
第11章 肌肉系統
第12章 神經系統
第三篇 應用生物力學原理
第13章 生物力學質性分析以增進技術表現
第14章 改善訓練的生物力學質性分析
第15章 瞭解傷害發生之質性生物力學分析
第16章 生物力學相關科技
立即查看
統計學:基礎與應用 (1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本書展示統計方法對當今管理者的重要性,強調如何將統計工具應用於實際商業問題上。本書囊括大量的資料驅動 (data-driven) 範例、習題及個案,內容遍及商業的各個功能領域,清楚地呈現行銷管理者、金融分析師、會計師以及經濟學者等如何應用統計解決問題。
為培養讀者的實務統計技能,本書採用獨特的三階段解題方法:
透過對問題和資料型態的了解,辨識的正確的統計方法。
運用手算或 Excel 計算統計數據。
針對問題之意涵詮釋統計結果。
【目錄】
第1章 何謂統計學?
第2章 圖示敍述法
第3章 數值敘述法
第4章 資料的蒐集與抽樣
第5章 機率
第6章 隨機變數和間斷機率分配
第7章 連續機率分配
第8章 抽樣分配
第9章 估計的介紹
第10章 假設檢定的介紹
第11章 單一母體的推論
第12章 比較兩個母體的推論
第13章 變異數分析
第14章 卡方檢定
第15章 簡單線性迴歸和相關分析
立即查看
公司法論
ISBN13:9789575118181
出版社:元照
作者:王文宇
裝訂/頁數:平裝/784頁
規格:23cm*17cm (高/寬)
版次:7
出版日:2022/09/01
中國圖書分類:公司法
內容簡介
商業組織及經營活動日新月異,企業法制宜配合市場脈動與時俱進,是以研習公司法應具備科際整合背景及跨領域分析觀點。本書引介現代公司法學,如經濟分析觀點、財務及會計基礎理論等,並探討公司法與民法及證券交易法交錯之問題,誠為導引學子一窺公司法門徑之教科書。
作者兼具實務與理論背景,以參與公司法制運作之心得,突破傳統侷限於法條與體系詮釋之框架。除最新文獻之評釋及實務爭點之釐清外,本書針對民事責任追訴、董監事與經理人權責、資本制度、公司治理、企業併購、企業集團等實務上重要議題,多所著墨,亦屬實務界不可或缺之工具書。
目錄
七版序(含修訂說明)
六版序(含修訂說明)
自 序
作者簡介
第一編 序 論
第一章 公司起源、法人制度與公司特徵/3
第二章 選擇公司或商業組織之考量因素/12
第三章 經濟分析理論與企業自治之趨勢及界限/17
第四章 股權、債權及其他工具/26
第五章 角色衝突與利益輸送之管制/37
第六章 國際化對我國公司法制之影響/41
專論一 公司目的為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以ESG發展為例/47
專論二 大小公司的區分及規範/51
專論三 公司組織的彈性運用──以SPAC為例/57
專論四 股東平等原則──以阿里巴巴複數表決權為例/60
專論五 敵意併購與股東權益──以日月光併購矽品案為例/62
專論六 從經營權之爭談法院角色──以友訊案與大同案為例/65
專論七 公司法與商業法院──論商業事件審理法/67
第二編 總論及總則
第一章 公司之沿革及分類/73
公司登記現有家數表/74
各種公司特徵比較表/75
第二章 公司之設立/83
第三章 公司之章程及其他規章/86
第四章 公司之名稱/94
第五章 公司之能力/98
第六章 公司之監督/110
第七章 資訊平臺與資料申報/122
第八章 公司之併購/125
第九章 公司之解散及清算/142
第十章 公司法與其他法領域之牽連/149
專 論 控制權溢價與股份收買請求權/161
第二之一編 公司受託人之義務與追責體系
第一章 受託義務的起源與展望/167
第二章 公司負責人/177
第三章 負責人對公司的義務與權責/206
第四章 負責人對他人的義務與責任/214
第五章 公司法下之民事訴追體系/218
股東訴權簡表/222
專論一 商業判斷法則(Business Judgment Rule, BJR)/223
專論二 董事審查併購交易之權責──以釋字第770號解釋為中心/225
專論三 併購與資訊揭露以KKR併購榮化案為例/227
第三編 各 論
第一章 無限公司/233
第一之一章 概念及設立/234
第一之二章 內部關係/243
第一之三章 外部關係/249
第一之四章 其 他/252
第二章 有限公司/257
第二之一章 概念及設立/258
第二之二章 股 東/264
第二之三章 機 關/271
第二之四章 其 他/284
第三章 兩合公司/291
第三之一章 概念及設立/292
第三之二章 內部關係/294
第三之三章 外部關係/297
第三之四章 其 他/298
第四章 股份有限公司/301
第四之一章 概念及設立/303
專 論 設立中公司之交易與籌設人之責任/318
籌設人責任簡表/321
第四之二章 資本制度之演進/322
第四之三章 股 份/341
第四之四章 公司之機關──股東會/369
專 論 股東會決議瑕疵的效力與救濟/418
案例研究 股份表決權契約的效力──台新彰銀案/421
第四之五章 公司之機關──董事及董事會/424
股東會與董事會分權簡表/468
專論一 董事會決議瑕疵/469
專論二 獨立董事是否有權召集股東會/471
專論三 證交法下之獨立董事與審計委員會制度/474
專論四 「董事長」制或「總經理」制/479
專論五 董監事薪酬之種類與訂定/482
專論六 負責人之責任保險及補償機制/485
案例研究一 股東會與董事會的分際──以大同經營權爭奪為例/487
案例研究二 光洋科經營權爭奪戰/490
第四之六章 會計與員工酬勞/492
專 論 員工激勵工具/517
第四之七章 公司債/520
第四之八章 發行新股/548
第四之九章 變更章程/569
第四之十章 公司重整/579
第四之十一章 合併及分割/614
第四之十二章 解 散/631
第四之十三章 清 算/633
專 論 公司陷入僵局的法律救濟──以SOGO案為例/646
第五章 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651
專論一 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與
非公開發行股份有限公司比較表/665
專論二 股東協議之效力/667
專論三 從家樂福案談優先承購權/669
第六章 關係企業/671
第六之一章 關係企業之概念/672
第六之二章 定義及種類/673
第六之三章 控制公司之法律責任/676
第六之四章 相互投資公司表決權行使之限制/681
第六之五章 關係企業之資訊揭露制度/683
專 論 揭穿公司面紗原則及相關問題之探討/684
第七章 外國公司/689
第七之一章 外國公司之概念/690
第七之二章 外國法人之承認及認許/694
第七之三章 外國法人之負責人及其責任/700
第七之四章 外國公司之監督、清算及其他/701
第八章 登記及認許/705
第八之一章 公司登記制度/706
第八之二章 登記之程序/709
第八之三章 登記之效力/713
事項索引/717
立即查看
運動賽會管理:理論與實務 (3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立即查看
Exercise Physiology: Theory and Application to Fitness and Performance (1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Table of Contents
Section 1 Physiology of Exercise
CHAPTER 0: Introduction to Exercise Physiology
CHAPTER 1: Common Measurements in Exercise Physiology
CHAPTER 2: Control of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CHAPTER 3: Bioenergetics
CHAPTER 4: Exercise Metabolism
CHAPTER 5: Cell Signaling and the Hormonal Responses to Exercise
CHAPTER 6: Exercise and the Immune System
CHAPTER 7: The Nervous System: Structure and Control of Movement
CHAPTER 8: Skeletal Muscl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CHAPTER 9: Circulatory Responses to Exercise
CHAPTER 10: Respiration during Exercise
CHAPTER 11: Acid-Base Balance during Exercise
CHAPTER 12: Temperature Regulation
CHAPTER 13: The Physiology of Training: Effects of Aerobic and Anaerobic Training
CHAPTER 14: The Physiology of Resistance Training
Section 2 Physiology of Health and Fitness
CHAPTER 15: Exercise Is Medicine-Part 1: Physical of Chronic Diseases
CHAPTER 16: Exercise Is Medicine-Part 2: Therapy for Chronic Diseases and Prevention of Agerelated Physiological Dysfunction
CHAPTER 17: Exercise Is Medicine-Part 3: Exercise Prescriptions for Health and Fitness
CHAPTER 18: Nutrition, Body Composition, and Weight Management
Section 3 Physiology of Performance
CHAPTER 19: Factors Affecting Performance
CHAPTER 20: Training for Performance
CHAPTER 21: Training for the Female Athlete, Children, Special Populations, and the Masters Athlete
CHAPTER 22: Nutrition, Body Composition, and Performance
CHAPTER 23: Exercise and the Environment
CHAPTER 24: Ergogenic Aids
原價:
1780
售價:
1673
現省:
107元
立即查看
體適能與全人健康(Fitness for Life, 7ed.)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立即查看
競技與健身運動心理學 (5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立即查看
運動生涯規劃:運動人,你的職場在這裡!實現你夢想工作的聖經(Careers in Sport, Fitness, and Exercise)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簡介】
台灣第一本兼含運動生理學 (Exercise Physiology)與競技運動生理學(Sports Physiology)理論與實務之巨作,圖文並茂,譯文流暢,淺顯易讀。
本書原作者北川薰博士為日本以體育運動著稱的中京大學現任校長,亦為國際知名運動生理學者,尤以身體組成研究著名。中譯者為留日台灣運動生理學耆老,以日文翻譯與口譯著名的黃彬彬教授及留日運動生理學者郭志輝教授。
本書分為五章,分別對體能概念、運動競技運動、體能測量、訓練與效果及高齡者的營養攝取等做完整之介紹,內容充實,深入淺出,圖文豐茂,為難得一見之好書。適用於醫學、復健、體育運動、休閒管理、營養等方面之專業領域,及愛好運動人士。
【目錄】
第三版序
第二版序
本書執筆感言
台灣出版序
李 序
葉 序
鄭 序
譯者序
第一章 體能概念
一、體能的解釋
二、體能測驗
第二章 運動和競技運動的背景
第一節 神經系統
一、神經元的構造和機能
二、神經系統的作用
三、神經系統的結構
四、中樞神經和身體運動
(一)大腦皮層
(二)小腦
(三)腦幹
(四)脊髓
五、中樞神經層次參與身體運動的差異性
六、中樞的特定區域
七、刺激、反應和回饋
八、神經支配
第二節 能量的產生
一、肌肉的能量供給系統
(一)無氧性能量供給系統
1. 非乳酸性能量供給系統
2. 乳酸性能量供給系統
(二)有氧性能量供給系統
二、參與運動的能量供給系統
三、能量及其關聯性指標
第三節 肌肉系統
一、肌肉分類
二、肌肉的構造
三、肌肉形態
四、肌肉作用和名稱
五、肌力的發揮
(一)肌肉的收縮型式
(二)肌肉收縮型式和肌力
(三)兩種類的等長性收縮
(四)真的肌力和外表的肌力
(五)絕對肌力
(六)中樞神經對肌力的影響
六、肌力、速度和動力三者之關係
(一)肌力和速度
(二)動力
七、肌纖維
(一)肌纖維的收縮特性和分類
(二)肌肉的肌纖維組成
(三)肌纖維比率之決定
第四節 氧氣運輸系統
一、呼吸系統
(一)呼吸中樞
(二)呼吸運動
(三)肺容量
(四)肺換氣量
(五)攝氧量(O2)
(六)運動強度與各呼吸系統指標的變動
(七)運動中的攝氧量
(八)呼吸商
二、循環系統
(一)循環
(二)心臟
(三)血管系統
(四)血液
(五)氧的運輸
(六)心輸出量
(七)血壓
(八)各循環系統指標的變動與運動時間
和運動強度之關係
第五節 環境
一、溫度和濕度
二、氣壓
(一)低壓環境
(二)低壓環境對運動能力的影響
(三)高壓環境
第六節 營養
一、營養素與其作用
(一)醣類
(二)脂肪
(三)蛋白質
(四)纖維素和水
二、運動的能源
三、運動與肝醣的貯藏
第七節 人體形態
一、體重
(一)競技運動項目和體重
(二)標準體重
二、體型和體型指數
三、身體組成
(一)加齡和性別差異
(二)競技運動選手的身體組成
(三)肥胖
第八節 體重控制
一、目標體重
二、競技運動選手的體重控制
(一)增加體重
(二)減輕體重
三、肥胖者的體重控制
(一)限制攝取能量和增大消耗量
(二)美國運動醫學會的減重指南
第三章 體能測量(體能測驗)
第一節 形態
一、身體組成
(一)直接測量法-密度法和基本的測量方法
(二)間接法
(三)測量值的比較
二、肥胖度和體型指數
(一)肥胖度
(二)體型指數
第二節 機能──神經.肌肉
一、肌力
(一)等長性肌力
(二)等速性肌力
二、肌耐力
三、動力
四、敏捷性
第三節 機能─全身性耐力
一、基礎及安靜代謝的強度基準
(一)能量代謝率(RMR)
(二)等代謝量(METS)
(三)RMR和METS的比較
(四)運動中的能量消耗量
二、非最大水準的強度基準
(一)登階測驗
(二)PWC170
(三)PWC75%HRmax
三、最大水準的強度基準
(一)最大攝氧量(O2max)
(二)最大攝氧量的強度基準
(三)血中乳酸開始急速增加的強度(OBLA)
第四章 訓練和效果
第一節 訓練
一、發育和老化的訓練效果
二、訓練原則
三、訓練的三條件
四、運動的特異性
第二節 神經系統的效果
一、技術訓練
二、技術的解析
(一)觀看映像的動作解析
(二)觀看肌電圖的動作解析
三、神經系統的改善
第三節 肌肉系統的效果
一、重量訓練
(一)各種訓練方法
(二)訓練條件
二、重量訓練的效果
(一)肌肉
(二)肌纖維
(三)中樞神經
(四)代謝
三、肌耐力的效果
四、肌動力的效果
第四節 氧運輸系統的效果
一、全身性耐力訓練
二、全身性耐力訓練對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的影響
(一)呼吸系統
(二)循環系統
(三)肌纖維
三、無氧性訓練
第五節 身體組成的效果
一、安靜的影響
二、全身性效果
(一)全身性耐力訓練
(二)重量訓練
三、局部的訓練效果
(一)局部運動效果
(二)內臟脂肪的效果
(三)骨的影響
第五章 高齡者的運動和營養
一、加齡與體能
二、高齡者的運動
(一)肌力
(二)全身性耐力
(三)柔軟性
三、高齡者的營養攝取
謝誌
主要參考書目(按年代遠近排序)
索引
立即查看
運動好心境:心血管運動生理學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目錄】
立即查看
【簡介】
由一群傑出研究人員撰寫(同為美國運動醫學會前任主席),新版《運動生理學》得以繼續作為高級生理學教科書,以及教師與學生喜愛的寶貴資源。
與之前的版本一樣,本書著重可讀性與易懂性,再加上獨特的學習輔助工具,包括各段落間的「重點回顧」專欄,幫助學生彙整相關的主要概念;每章後面的「問題討論」,亦提供複習與自我評估的機會。可供運動科學家、運動醫學專家、醫生、運動教練、私人教練、物理治療師、體育教育工作者、健身專家和運動科學研究生參考。
本書延續詳細圖解及醫學插圖兼備的編排方式,新版更是補充了以下內容:
• 有關細胞訊號傳導與分子適應。
• 擴充關於肥胖與運動營養的內容。
• 重新編排與擴增能量消耗及運動處方的章節,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內容。
廣泛更新包括生物資訊學與大數據、增加蛋白質合成的分子機轉、肌肉痙攣與粒線體氧化領域中的重要議題。
【目錄】
導論—運動生理學
第一篇 運動中的肌肉
第1 章 運動中肌肉的結構與功能
第2 章 運動的能源-生物能量學與肌肉代謝
第3 章 運動時肌肉的神經控制
第4 章 運動中的賀爾蒙控制
第二篇 肌肉能量
第5 章 能量消耗
第6 章 疲勞,肌肉酸痛及肌肉痙攣
第三篇 心血管與呼吸功能
第7 章 心血管系統與調控
第8 章 呼吸系統與調節
第9 章 短期運動的心肺反應
第四篇 運動訓練
第10章 運動訓練的原則
第11章 阻力訓練的適應
第12章 有氧與無氧訓練的適應
第13章 健康與體適能的運動處方
第五篇 環境對運動表現的影響
第14章 冷熱環境的運動
第15章 高地、高壓環境與微重力
第六篇 優化競技運動表現
第16章 競技運動訓練
第17章 營養、身體組成與肥胖
第18章 競技運動中的增補劑
第七篇 競技、健身與身體活動的特殊考量
第19章 兒童與青少年的競技與健身運動
第20章 高齡的競技與健身運動
第21章 競技與健身運動的性別差異
第22章 心血管疾病與身體活動
立即查看
運動生理學
ISBN13:9789869871839
出版社:華都文化
作者:陳坤檸
裝訂/頁數:平裝/408頁
規格:26cm*19cm*1.9cm (高/寬/厚)
出版日:2021/01/18
中國圖書分類:體育;運動
內容簡介
本書共15章,適合運動、物理治療相關等科系之大學生及研究生,修習和閱讀本書需具備相關基礎知識(解剖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等)。
內容架構首先由運動生理學之定義、相關歷史貢獻及我國之發展概況做介紹,進而討論現代運動生理學研究新範圍與發展趨勢。接著進入運動生理學之專業領域內容,藉由相關之生物化學、生理學、解剖學等基礎醫學內容,詳細說明運動時身體各系統之生理機轉與能量代謝,包含能量代謝系統及能量之測量、運動神經內分泌腺學、神經肌肉系統、骨骼肌構造與功能、呼吸及循環系統、酸鹼平衡及溫度調節系統等,並延伸討論各項影響運動的因素和環境,如運動時間長短、溫度、溼度、地理環境等實務面內容。
本書深入淺出地闡述運動生理學的理論與實務,並於內文中穿插小錦囊專欄詳細介紹重點觀念,讓讀者能建立起知識面與應用面的金字塔,瞭解運動生理學的精髓。
目錄
Chapter 1運動生理學的發展
Part 1 運動生理學的定義
Part 2 近代運動生理學之發展
Part 3 哈佛疲勞實驗室的歷史貢獻
Part 4 我國運動生理學發展概況
Part 5 體適能與運動科學
Part 6 現代運動生理學發展趨勢
Part 7 運動生理學的研究新範圍與發展趨勢
Chapter 2人體調溫機制與環境溫度變化
Part 1 身體控制與體溫恆定系統
Part 2 環境溫度、溼度與身體內在環境穩定性之關係
Chapter 3能量代謝系統
Part 1 運動能量代謝概論
Part 2 細胞結構與形成
Part 3 運動能量轉換
Part 4 細胞內的化學反應
Part 5 酶的化學催化作用
Part 6 運動能量來源
Part 7 能量代謝反應
Part 8 ATP合成作用
Part 9 能量化學路徑控制
Chapter 4運動能量代謝
Part 1 運動初期能量代謝
Part 2 運動缺氧與氧債
Part 3 短時間強度運動之能量代謝
Part 4 運動時的乳酸生成
Part 5 ATP-CP系統
Part 6 長距離運動能量代謝
Part 7 漸進式運動訓練
Part 8 乳酸閾值與肌肉細胞內氧濃度
Part 9 運動能量來源評估
Chapter 5運動神經內分泌腺學
Part 1 神經內分泌學
Part 2 影響血液中激素濃度的因素
Part 3 激素活動機轉
Part 4 激素調節與活動
Part 5 各類內分泌腺激素之功能
Part 6 在運動中激素控制能量的機制
Part 7 在運動中血糖的穩定平衡
Chapter 6能量消耗量、功率與力之測量
Part 1 直接熱量測量法
Part 2 間接熱量測量法
Part 3 估計運動能量消耗量
Part 4 運動效率
Part 5 次強度有氧運動能力測驗
Chapter 7神經肌肉系統──構造、控制與運動適應
Part 1 一般神經系統功能
Part 2 神經系統組織
Part 3 神經結構
Part 4 神經元電位活動
Part 5 神經化學傳遞物質與神經細胞突觸間訊息傳導
Part 6 體受器與反射
Chapter 8耐力運動訓練
Part 1 訓練原理
Part 2 耐力運動訓練與最大運動攝氧量
Part 3 運動訓練與最大運動攝氧量之改變
Part 4 影響最大運動攝氧量的因素
Part 5 耐力運動訓練與肌肉生化改變
Part 6 耐力運動訓練後的能量代謝適應
Part 7 耐力運動訓練後之乳酸產生與再利用
Chapter 9骨骼肌構造與功能
Part 1 骨骼肌構造
Part 2 神經肌肉連接處
Part 3 肌肉收縮
Part 4 肌纖維類型與收縮型態
Part 5 骨骼肌化學物質特性
Part 6 肌纖維種類與運動表現
Part 7 肌肉內力的調節機能
Part 8 肌力、速度與動力
Part 9 肌肉纖維受器
Chapter 10運動呼吸系統
Part 1 呼吸系統的構造
Part 2 肺的通氣量與運動能力
Part 3 呼吸循環與氣體擴散定律
Part 4 氧氣-血紅素解離曲線
Part 5 血液運輸二氧化碳模式
Part 6 呼吸控制
Part 7 運動對呼吸循環的反應
Chapter 11循環系統與運動訓練
Part 1 循環系統之構造
Part 2 體循環與肺循環
Part 3 心肌與心臟循環
Part 4 心臟收縮循環週期的壓力變化
Part 5 心跳率調節
Part 6 血液動力學
Part 7 運動時輸送至骨骼肌氧氣的變化
Part 8 循環系統對運動的反應
Chapter 12運動酸鹼平衡
Part 1 酸、鹼與pH值的相關性
Part 2 運動時氫離子的產生
Part 3 酸鹼緩衝系統
Part 4 臟器對酸鹼平衡的影響
Part 5 運動中酸鹼平衡
Chapter 13運動溫度調節
Part 1 運動時熱平衡
Part 2 身體溫度計:下視丘
Part 3 熱與冷環境中運動
Chapter 14影響運動表現的因素
Part 1 肌肉疲勞因素
Part 2 影響肌力表現的因素
Part 3 肌肉收縮的能量來源
Part 4 限制高強度無氧衰竭運動表現的因素
Part 5 限制次強度有氧衰竭運動表現的因素
Chapter 15運動訓練與競賽環境
Part 1 環境溫度與運動傷害
Part 2 體溫測量與熱病
Part 3 冷環境中運動
Part 4 環境空氣品質
Part 5 高地運動訓練
Part 6 高地環境運動適應性
索引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