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資訊
25
詳細資訊
25
為您推薦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Brunnstrom臨床肌動學-理論與實務應用 作者:李惠敏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9 條碼:9789863683025 簡介: 本書出版至今已逾50年,是一本禁得起時間考驗且以臨床導向探討肌動學的重要教科書。全書共分為四大單元並收錄上百張的精美圖片輔助說明,內容由第一單元肌動學的觀念來介紹機械原理(動力學)、動作系統(神經肌肉生理和動作控制),以及肌肉活動與力量;第二及第三單元是將人體動作的肌肉活動分為上肢、下肢來解說;第四單元則是結合了前三個單元的基礎理論是如何在日常功能性及日常生活活動的應用。為了能讓你輕鬆掌握肌動學相關知識,本書在各章末附加了問題討論,用以激發思考與促進學習,對物理治療系、職能治療系,以及運動體能相關學系的學生及從業人員,這是一本增進及提升專業能力必讀的完整教材。 目錄: 單元1:基本觀念(Basic Concepts) 1 CHAPTER 1 肌動學的基本概念:運動學 ...................................... 2 CHAPTER 2 機械原理:動力學 .................................................. 28 CHAPTER 3 動作系統:神經肌肉生理學和人體動作控制 ........... 82 CHAPTER 4 肌肉活動與力量 .................................................... 125 單元2:頭頸上肢(Upper Quarter) 159 CHAPTER 5 肩部複合體 ........................................................... 161 CHAPTER 6 肘與前臂複合體 .................................................... 217 CHAPTER 7 手腕與手部 ........................................................... 254 CHAPTER 8 頭、頸和軀幹 ....................................................... 314 單元3:腰、骨盆、下肢(Lower Quarter) 369 CHAPTER 9 骨盆與髖關節 ....................................................... 370 CHAPTER 10 膝關節 .................................................................. 423 CHAPTER 11 踝足部 .................................................................. 474 單元4:功能性活動(Functional Activities) 533 CHAPTER 12 站立與步態 ........................................................... 535 CHAPTER 13 日常功能性活動之肌動學應用 .............................. 593 CHAPTER 14 上肢日常生活活動的肌動學應用 ........................... 617 CHAPTER 15 運動和休閒活動 .................................................... 634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運動解剖學-動作指導及操作技巧解說 作者:林儀佳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20 條碼:9789863683063 簡介: 運動解剖學─動作指導及操作技巧解說〉由解剖學的角度來了解人體的各種運動動作,全書依身體的活動部位分章:軀幹及頸部、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等。書中透過數百個手繪圖,分別介紹各活動部位的運動過程、動作特徵,並提供能增加柔軟度、強化肌力及提升協調的運動。最後於章末亦附有操作練習,讓讀者學會如何安全且有效率地做出運動動作。本書對於想深入了解運動時動作之解剖者,以及從事運動課程相關教學者,都是絕佳的教材。 序言: 這本書是延續《動作解剖學-人體姿勢分析及技巧解說》,以下稱作《動作解剖學-人體姿勢分析及技巧解說》一書。 誰是我們的目標讀者? 主要的族群為從事運動相關教學者(尤其是針對初學者、孩童或「業餘愛好者」的課程),在選擇特殊的運動或決定運動進程時提供一些導引。 接受專項運動訓練的學生或練習者,像是舞蹈、武術、瑜珈或其他體育活動。 利用運動當作治療計畫之一部分的治療師。 此書可以提供什麼? 從解剖學的架構及在《動作解剖學-人體姿勢分析及技巧解說》一書介紹的觀點切入,本書進一步描述一系列綜合的運動,其選擇的運動是以效率與較低風險兩點為準則。有一些是屬全身性運動,另一些則是聚焦在特定的部位。 這些運動協助身體準備好在面對特殊運動的要求時有良好的反應。在不同的體育專項中,它們可以被當作教導或學習其他更專業的或更複雜的運動之參考基礎。因此,此書之運動比較像是為了更豐富及強調身體語言而提供一些補充。 內容架構 介紹的章節…… 此章節為閱讀這本書的方式,提供了些方法,建議將這些方法應用於隨後的所有練習。 依各身體部位學習 本書基於《動作解剖學-人體姿勢分析及技巧解說》中提供的知識,進而延伸並著重運動練習之內容。 參考文獻另可詳見於《動作解剖學-人體姿勢分析及技巧解說》 若無這些參考也可以使用本書:可建立練習基礎。 但要掌握解剖學基礎,需先閱讀《動作解剖學-人體姿勢分析及技巧解說》,本書的章節編排與此書相同。 透過各章學習各身體部位 軀幹 肩膀 肘部、手腕和手部 髖部 膝蓋 腳踝和足部 在每一部分我們皆說明以下項目 1. 身體部位之介紹以及說明該部位運動過程具有的特點。 2. 該身體部位動作特徵的描述。 3. 關於該身體部位柔軟度之學習:包括如何注意到僵硬或鬆弛的來源,進而克服它們;預見成人的僵硬;如何從童年開始預防。 4. 關於該身體部位肌肉強化之學習:該部位肌肉或肌肉群的概論,以及對各肌肉加強肌力訓練之特點。 5. 關於該身體部位動作協調性之學習。 在綜合論述的章節集結了本書數章節所包含的主題之數個身體部位。 按身體解剖部位介紹後,接著依下列標題編排練習章節: 柔軟度 肌力強化 協調性 針對每一部位,我們提供許多操作練習,其中包括: 測試與評估運動 基礎運動,適合多數的課程使用。 特殊運動,在課堂中偶爾可被參考執行。 建議課後執行的運動,因為通常在課堂中沒有足夠的時間(例如:精細的足部關節鬆動運動) 實用的評論 本書所列舉的所有練習都不能在一堂課中就做完,而應漸進式地被分成數個月或數年參考執行。 儘管已完整呈現所有的練習,但它們還是應該在指導運動的老師在進行完整的練習前,被分成幾堂課程漸進且依序地教導。 在操作部分中,下列有些運動是專門設計給孩童或老人的。 我們還可以在例行的專項訓練(武術、舞蹈、瑜伽、精神運動、運動等)中納入本書提到的全部或部份之練習。 目錄: 第一章 簡介11 增加柔軟度的運動 12 強化肌力的運動 15 提升協調的運動 17 第二章 軀幹及頸部 19 動作及其名稱 20 椎體構造 22 脊椎的柔軟度 32 軀幹肌群 40 脊椎各部位之特徵 48 軀幹(脊椎)的操作練習 軀幹關節和肌肉之柔軟度 63 軀幹肌力訓練 82 軀幹深層及淺層肌群之協調運動 94 應避免旳動作 100 第三章 肩關節 103 動作及其名稱 104 肩部的柔軟度 111 肩關節肌群之肌力訓練 118 肩部肌群的協調運動 119 肩部的操作練習 肩部伸展 122 肩部肌肉伸展 131 肩部肌群之協調運動 134 第四章 肘關節與前臂 139 動作及其名稱 140 肘關節的柔軟度 141 肘部的肌肉力量 143 前臂兩骨的動作 144 前臂兩骨的柔軟度 145 前臂的肌肉力量 146 肘關節和前臂的協調運動 147 第五章 腕關節與手149 腕關節動作及其名稱 150 腕關節的柔軟度 151 手腕的肌肉力量 152 手腕肌肉收縮之協調運動 152 手部及手指動作及其名稱 153 手部的肌肉力量 154 手部的協調運動 154 手肘、手腕及手部的操作練習 上肢之整體柔軟度 155 手肘、手腕、手部之肌力訓練 156 上肢的協調運動 158 手指運動 162 第六章 髖關節 165 動作及其名稱 166 骨盆的動作 171 髖關節的柔軟度 172 髖關節的肌肉力量 182 髖關節的協調運動 185 髖關節的操作練習 髖關節的柔軟度 186 強化髖關節肌群 199 髖關節肌群的協調運動 204 第七章 膝關節 209 動作及其名稱 210 解剖學概述 213 膝關節的柔軟度 216 膝關節的肌力 220 膝關節的操作練習 膝關節的柔軟度 224 強化膝關節的肌肉 228 強化其他外側及後側的肌群 231 膝關節肌肉的協調運動 232 第八章 踝關節與足部 235 動作及其名稱 236 踝關節的柔軟度 240 足部的柔軟度 242 踝關節與足部的肌肉運動 244 踝關節與足部的協調運動 246 承重情況下踝關節與足部的協調運動 250 踝關節與足部的操作練習 踝關節的柔軟度 252 足部的柔軟度 256 強化踝關節和足部之肌力 260 踝關節/足部肌肉的協調運動 270 第九章 髖部、膝部與足部的協調運動275 髖部、膝部及足部之協調動作操作練習 下肢的引導式動作 276 下蹲屈膝 280 重心轉移動作 284 踮腳站 286 制震緩衝 288 推進 298 索引305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動作控制與動作學習 ISBN13:9789865640231 出版社:金名圖書 作者:胡名霞 裝訂/頁數:平裝/391頁 規格:26cm*19cm*2cm (高/寬/厚) 版次:5 出版日:2019/01/01 中國圖書分類:其他治療法 內容簡介 在知識轉譯(knowledge translation)的年代,實證醫學益形重要,自從本書初版至今,動作控制與動作學習領域的研究大量發表,動作控制的新觀點,如任務取向模式(task-oriented approach),以及動作學習的新觀點,如影像醫學技術所帶來的神經塑性證據、最佳挑戰觀點(optimal challenge point)等,都逐漸豐富成熟。 目錄 五版自序 iii 致 謝 v 第 1 章 緒 論 1 動作科學 2 動作技巧的分類 5 理論的要素及影響 7 理論、基礎研究與專業未來 9 第 2 章 動作控制基本概念 11 周圍學派與中樞學派 11 訊息處理論(stages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12 反應時間(reaction time, RT)的研究 14 開鏈式迴路(open-loop)與閉鏈式迴路(closed-loop)觀念 17 第 3 章 周圍理論學派(peripheralism) 21 反射鏈理論(reflex chaining theory) 21 階層理論(hierarchical theory) 28 第 4 章 中樞理論學派(centralism) 35 中央形式產生器(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 CPG) 35 動作程式(motor program) 43 第 5 章 動作時間與力的控制 57 速度與準確性消長現象(speed accuracy tradeoff) 57 大腦功能分區概念的歷史演進 59 模組理論(modular theory) 63 平行分佈處理論(parallel distributed processing) 73 第 6 章 系統理論與姿勢控制 75 系統理論(systems theory) 76 姿勢控制(postural control) 82 第 7 章 動態系統理論及生態論 97 動態系統理論(dynamical systems theory) 97 閾值控制理論(threshold control theory) 106 生態論(ecological theory) 111 第 8 章 神經塑性-動作學習之生理機制 115 定 義 115 發展過程之神經塑性 116 受傷後之神經塑性 119 經驗或學習之神經塑性 123 第 9 章 動作學習基本概念 143 動作學習的定義 144 動作學習的種類 145 練習定律 148 動作學習的測量與實驗設計 149 第 10 章 動作學習理論 161 動作分期說(stages of motor learning) 161 閉鏈式動作學習理論(closed-loop theory of motor learning) 166 基模理論(schema theory) 167 訊息理論之挑戰點架構(challenge point framework of information theory) 171 生態學習論(ecological theory of learning) 174 動作學習之內在動機與注意力最佳化理論(OPTIMAL theory) 175 第 11 章 練 習 181 集中(massed)練習或分散(distributed)練習 182 固定(constant)或變異(variable)練習 188 隨機(random)或段落(blocked)練習 190 分解動作(art)練習 195 心像練習(mental practice) 201 第 12 章 回饋與指導 207 指導與回饋的種類 208 結果的回饋(knowledge of results) 216 表現的回饋(knowledge of performance) 223 回饋與練習之間隔 232 擴增性回饋的功能 234 指導與回饋的臨床應用要領 236 第 13 章 注意力及其他因素 239 個人能力 240 注意力 246 警醒程度與焦慮 257 動 機 261 第 14 章 記憶與學習策略 267 記憶的定義 267 記憶的種類與理論 268 遺 忘 270 記憶的神經網絡 271 促進記憶的學習策略 280 第 15 章 動作科學之臨床治療理論 285 肌肉再教育(muscle re-education) 285 神經誘發模式(neurofacilitation) 287 任務導向模式(task-oriented approach) 292 參考文獻 309 索 引 351 中文索引 351 英文、中文名詞對照 371 作者、人名索引 384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語音聲學:說話聲音的科學 系列名:溝通障礙 ISBN13:9789861914060 出版社:心理 作者:鄭靜宜 裝訂/頁數:平裝/438頁 規格:23cm*17cm (高/寬) 版次:1 出版日:2011/03/01 中國圖書分類:語音學;音韻學 內容簡介 我們每天都可以聽得到的語音,其中蘊含什麼奧妙呢?各種語音(子音、母音)應該怎麼分析呢?華語和英語以及其他語言的語音有何不同呢?聽和說之間又有什麼關連呢? 本書共有十八章,內容涵蓋廣泛,包括物理聲學基礎、語音信號處理、語音學、聲學分析和語音心理聲學等。並以本土語音的特性分析為主,同時兼容並蓄地涵蓋其他世界語音,是有志於從事語音聲學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參考工具,更是語言治療、語言學學生學習語音聲學的最佳良伴。 目錄 chapter 1聲波 chapter 2聲音信號與系統 chapter 3聲學共振系統的理論模式 chapter 4語音信號的數位處理 chapter 5語音聲學分析科技的演進 chapter 6母音的聲學理論 chapter 7母音的聲學特性 chapter 8塞音的聲學特性 chapter 9摩擦音的聲學特性 chapter 10塞擦音與華語捲舌音的聲學特性 chapter 11鼻音、鼻化母音與邊音等其他語音的聲學特性 chapter 12超音段的聲學特性─聲調和語調 chapter 13超音段的聲學特性─音段時長、言語速度和節律性 chapter 14嗓音音質的聲學分析 chapter 15語音聲學的臨床應用 chapter 16語音的合成 chapter 17由語音聲學推論語音的製造 chapter 18當語音知覺遇到語音聲學 附錄 1華語子音表 附錄 2台語子音表 附錄 3音階(musical note)、半音(semitone)和頻率(Hz)的對應表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兒童語言障礙理論評量與教學 系列名:溝通障礙 ISBN13:9789577028532 出版社:心理 譯者:錡寶香 裝訂:平裝 出版日:2006/01/01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是針對兒童可能出現的語言問題,提出理論介紹,以及評量與教學或語言療育之建議。全書涵蓋不同層面的語言習得或語言處理問題的介紹,包括:語意、語法、語用問題與教學,後設語言或語言覺識問題與教學,聽覺記憶問題及詞彙尋取困難與教學,閱讀與書寫表達問題與教學。希望透過本書的出版能引起更多人對兒童語言障礙的興趣與關注,也希望能提供家長、教師、語言治療師一些療育、教學的參考資料。 目錄 第1章 溝通、語言與說話:基本概念的介紹 第2章 兒童的語言障礙:概觀介紹 第3章 語言障礙的鑑定與評量 第4章 語言療育與語言教學 第5章 提昇語意能力的教學 第6章 提昇語法能力的教學 第7章 提昇語用能力的教學 第8章 提昇兒童後設語言或語言覺識能力的教學 第9章 提昇聽覺記憶能力的教學 第10章 兒童的詞彙尋取困難與介入 第11章 提昇兒童閱讀能力的教學 第12章 提昇兒童書寫表達能力的教學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重量:1.15kg 頁數:472 裝訂:平裝 開數:28 x 21 cm 印刷:彩色 圖:393 表:8 序: 當今越來越多按摩、身體保健與健身的專業人 員成為健康防護團隊的一分子,這些專業人員與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整脊師、照護師經理人、辯護律師、保險公司,和其他保健照護專業共同合作成為一個專業。因此,除了必須明白肌肉和關節的簡單功能之外,也要獲得更多範疇的知識;如此才能讓他們清楚地溝通,維持專業信譽且得到從事治療工作的保險給付。目前對治療正當性判定的新觀念, 需要「依成果為依據」,此種需求讓我們需要 更徹底去瞭解活蹦蹦的身體。 撰寫《彩色圖說功能解剖學:骨骼肌肉系統解剖學、人體肌動學和操作治療觸診手法第二版》一書,即用來協助探討人體動作和功用的學生們,讓他們明白解剖構造如何共同合作以完成動作,這對學習醫療保健的學生非常重要。透徹瞭解身體內的複雜協合特性,對探討人體動作和功用的學生們非常重要。這許多專業都需要治療師們擬定明確而有效的治療計畫。健身和運動專業人員常被請去分析複雜的動作模式,好讓運動員表現到最佳的狀態,且預防發生傷害。 除了這些實用利益外,明白功能解剖學之後,可讓我們有如藝術家般更明智瞭解人體動 作。深入瞭解解剖構造與功能間的關係,讓我們能開始將受試者的身體視為活生生、生氣蓬 勃、活動自如的傑作。《彩色圖說功能解剖學:骨骼肌肉系統解剖學、人體肌動學和操作治療 觸診手法》一書,可以幫助您去探究人體在啟動如步行,跑步、舉起物體和投擲等動作時,其間的相關結構和解剖之間的關係。 本書結構和內容 (Organization and Content) 《彩色圖說功能解剖學:骨骼肌肉系統解剖學、人體肌動學和操作治療觸診手法第二版》 的各章節編排係依「由下而上」的方式,說明各解剖部位;也就是說,先說明深層構造,再 加上一層層的構造。此種編排方式可協助讀者 明白靜態結構 (如骨骼、韌帶,和關節囊) 與肌肉功能的關係。在本書中將從淺層到深層說明肌肉,以便學習系統性的觸診技巧。《彩色圖說功能解剖學:骨骼肌肉系統解剖學、人體肌動學和操作治療觸診手法第二版》也會依功能將肌肉分群敘述,例如背闊肌與大圓肌是體內的相鄰肌肉,具有共同的肌肉止端,且執行相似的動作,因此會在第四章中依序說明這些肌肉。 本書前三章說明人體的組合方式,以及如何執行動作的方式。第一章討論和說明人體的基本構造和系統、解剖和動作的用語,第二章則更深入探討人體內的各類型骨骼和關節,包括基本構造、形狀和功能、分類和位置。第三章進一步解說骨骼肌,包括功能、性質、肌纖維方向和種類,所產生的不同類型收縮與其調節方式。在學習完這些介紹性的章節之後,您應該能瞭解人體的基本構造,和產生運動的方法;也將會學到討論這些觀念的一套語言。 其他六章各自探討人體的特定部位,這些章節依照一致的編輯方式,各章提供同一部位的相同型式資訊;此種編輯可讓您預知格式和 內容,也有助於快速簡便在各章節中查閱相關 的標題。 目錄 前言 x 譯者序 xv 致謝 xvii 第一章 人體簡介 (Introduction to the Human Body) 1 第二章 骨學與關節學 (Osteology and Arthrology) 29 第三章 肌肉學 (Myology) 54 第四章 肩部 (The Shoulder) 84 第五章 手肘、前臂、腕部和手部 (The Elbow, Forearm, Wrist, and Hand) 134 第六章 頭部、頸部、顏面 (Head, Neck, and Face) 199 第七章 軀幹 (Trunk) 257 第八章 骨盆、大腿和膝部 (Pelvis, Thigh, and Knee) 321 第九章 小腿、踝部和足部 (Leg, Ankle, and Foot) 382 詞彙 429 索引 437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骨骼肌肉系統超音波檢查-適用初學者和具臨床經驗者 作者:楊榮森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3 條嗎:9789861269030 新書簡介 「沒有正確的診斷,就沒有正確的治療」,對於從事骨骼、肌肉和神經系統醫療工作的專業人員而言,各種檢查都是正確診斷的重要依據。就現今而言,超音波檢查絕對是臨床醫師「延伸的手指」,能助其診斷此技術的發展更是快速,本書亦從各部位介紹基本觀念及搭配正常骨骼肌肉系統的超音波圖像,再以標準的超音波投影圖像說明常見的異常病狀。書中除提供檢查方式之外,亦提及一些敏感度和特異性資訊,讓讀者在學習時配合參照,以提高學習效率且獲得更準確的結果。對初學者的研習或具臨床經驗之診斷正確率的提昇,均具有精進之效。 譯者序 名言有云「沒有正確的診斷,就沒有正確的治療」;對於投身於骨骼、肌肉和神經系統醫療工作的專業人員而言,各式各樣的檢查都是正確診斷的重要敲門磚,醫療專業人員在學習及實際應用之中,要能應用各種解剖、生理、功能的知識,嫻熟問知病史,完成各種身體和相關檢查,才能取得許多寶貴資料,加以整合、分析、判讀,才能得到疾病的正確診斷,用於治療才會助益改善病情;但臨床實務的重點和難處則在於此類檢查項目繁多,且操作若未如法,得到的資料未必有用,甚至可能會造成誤導,適得其反;如何學習正確的檢查,並且應用於臨床實作,當是首要之急。 各領域先進先賢對檢查方面的重視,都有共識認知,諸多基本檢查都列入教科書或手冊,成為基本的訓練養成課程中的重要項目。在學習重要檢查方法上,受限於時間及繁多的種類項目,如何提高學習效率而得以熟練應用,更成為初學者的重要課題;在超音波檢查方面同樣有此挑戰。骨骼肌肉系統超音波檢查 (Textbook on 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 一書確實適用初學者和具臨床經驗者,該書從各方面介紹基本觀念,且依部位列示,各章節都提供許多有關骨骼、肌肉和神經學檢查的重要項目及說明,本書除提供檢查方式內容外,更提及一些敏感度和特異性資料供讀者參考,以供應用上的參考。希望讀者可以在學習超音波時配合參考,以進一步瞭解,並如法應用實踐,提高學習效率,得到更準確的結果,這也是本書作者和本人的共同期待。 完成本書的譯作,首先要感謝父母及師長的栽培,家人的支持,更讓我從本書中學習很多相關知識,獲益良多。在此更要感謝合記圖書出版社吳先生及編輯團隊的協助,讓本書及早完成;更衷心感謝讀者的支持與指教,本書在付梓前經多次校閱,若有錯誤之處,更期盼讀者不吝告知,便於再版時加以更正,無任感荷。 楊榮森 敬上 西元2012年10月10日 目錄 前言 3 譯者序 5 1超音波物理學 9 超音波影像誤差(假影) 10 都卜勒超音波 14 超音波彈性影像 18 3D/4D超音波檢查 18 對比劑 19 超音波安全性 19 檢查技巧 19 超音波名詞 20 超音波影像的方向 20 一般組織特徵 20 2肩部的超音波檢查 27 肩部旋轉袖肌篩檢 27 肩部的完整超音波檢查 27 解剖學 28 病患的姿勢 29 投影圖像1 ~ 10 30 3肘部的超音波檢查 57 病患的姿勢 57 投影圖像1 ~ 7 58 4 手部的超音波檢查 73 病患的姿勢 73 投影圖像1 ~ 8 74 5 髖部的超音波檢查 97 病患的姿勢 97 投影圖像1 ~ 8 98 6 膝部的超音波檢查 117 病患的姿勢 117 投影圖像1 ~ 8 118 7 足部的超音波檢查 149 病患的姿勢 149 投影圖像1 ~ 10 150 8 肌肉的超音波檢查 179 病患的姿勢 179 投影圖像1 ~ 2 179 9 軟組織腫瘤的超音波檢查 187 假性腫瘤 187 腫瘤 189 10各部位的超音波檢查 197 顳頜關節 197 顳動脈 198 脊椎和薦骼關節 198 投影圖像1 ~ 3 199 補充資料 203 附錄12:肌肉骨骼系統 203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是觸診藝術和科學的深入指南,為按摩評估和治療技術提供了清晰的解說。教您如何執行和有效率的觸診。並針對每一條肌肉說明肌肉的附著處、動作、觸診的步驟、觸診應注意的事項、扳機點及牽張。身體力學的章節詳細描述十項有效運用在臨床的原則。本書不僅提供了觸診的基本技術,更突顯了一系列獨特和創新的特點,使學習體驗更加深入且實用。 本書特色 新!新增骨科評估章節。 新!Evolve網站新增超過4小時的數位課程影片,由Muscolino博士親自示範骨骼和肌肉觸診的步驟。 獨特的!本章描述了牽張在有效治療中所扮演的角色,並且附上由病患自己執行牽張和治療師輔助牽張的圖示。 跟著步驟來執行肌肉觸診練習,讓觸診技術易於理解和記憶。 以全彩圖片加上插畫方式來呈現肌肉的觸診、肌肉的確切外觀,以及觸診時肌肉在皮膚下方的位置。 扳機點和轉診模式的插圖使讀者更容易識別位置,清晰呈現壓力點在肌肉上的位置以及受傷時疼痛輻射的區域。 「深入思考」問題幫助您培養臨床推理能力。 案例研究提供了實際應用知識的機會,促使讀者將學到的內容運用於實務中。 【目錄】 第一部分:評估 第1章 簡介 第2章 肌肉觸診的學問與技術 第3章 骨科評估測試 第二部分:治療技巧 第4章 覆貍M基礎按摩手法 第5章 扳機點的解剖學、生理學及治療 第6章 牽張 第7章 徒手治療師的人體力學 第三部分:骨頭的觸診及韌帶 第8章 上肢骨觸診及韌帶 第9章 身體中軸骨的觸診及韌帶 第10章 下肢骨的觸診及韌帶 第四部分:肌肉的觸診 第11章 肌肉觸診過程#1-肩帶肌肉的觸診 第12章 肌肉觸診過程#2-頸部肌肉的觸診 第13章 肌肉觸診過程#3-頭部肌肉的觸診 第14章 肌肉觸診過程#4-手臂肌肉的觸診 第15章 肌肉觸診過程#5-前臂肌肉的觸診 第16章 肌肉觸診過程#6-手內部肌肉的觸診 第17章 肌肉觸診過程#7-軀幹肌肉的觸診 第18章 肌肉觸診過程#8-骨盆肌肉的觸診 第19章 肌肉觸診過程#9-大腿肌肉的觸診 第20章 肌肉觸診過程#10-小腿肌肉的觸診 第21章 肌肉觸診過程#11-足部肌肉的觸診 索引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肌肉骨骼檢查(Musculoskeletal Examination 2/e) ISBN 9789861265421 作者/出版社 *陳韻茹 / 合記 出版年代/版次 2009/1 內容簡介 重量:0.85kg 頁數:480 裝訂:平裝 開數:16K 印刷:黑白 圖:799張 表:7張 簡介: 《肌肉骨骼檢查》一書提供了超過850幅插圖、X光片,以及核磁共振攝影影像,以簡單明瞭的方式引領讀者瀏覽各個解剖區域,並將肌肉骨骼檢查之基本概況、正確診斷,及如何成功治療患者所需的知識,運用臨床案例透過深入淺出的敘述及完全圖解的編輯方式,讓人能輕鬆理解,實為兼具教學與自修學習之工具書。 目錄 Contents 致謝 v 譯者簡介 vii 譯者序 viii 如何使用本書 ix 簡介 1 2 身體檢查的基本觀念 15 脊柱及骨盆的概觀 33 4 頸椎及胸椎 36 顳頷關節 82 6 腰薦椎 96 上肢概論 140 8 肩關節 142 肘關節 195 10 腕關節與手部 233 髖關節 292 12 膝關節 335 踝關節與足部 379 14 步態 433 附錄 446 參考文獻 450 索引 453